A. 如何發表國外期刊論文
如何讓您的論文更快更好地發表對於中國的作者而言,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關鍵是要認真地做好市場分析,選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近年來,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無數有識之士的不懈努力, 國內的科學研究水平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在國際出版市場上,來自中國的出版物(包括出版的圖書與發表的文章)也不斷增多。但與中國龐大的科研隊伍和成果數量相比,其數量還是相當小的。究其原因,語言障礙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中國作者對國際英文期刊和圖書的出版程序不夠了解,增加了投稿的難度或增加了退稿的幾率。另一方面,即使文章被刊物接受了,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論文變成高質量的出版物,其中還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本文將根據作者在英國英文科技期刊做編輯工作十幾年的經驗,詳細介紹一下國際英文學術期刊出版過程中的三個主要階段,以及在各個相關階段中國作者特別應該注意的問題。選擇發表刊物與撰文投稿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選擇正確的投稿對象是舉足輕重的第一步。要想做到一箭中標,不但要知已,而且更要知彼。國際學術期刊對稿件的篩選與取捨和國內不完全一樣,詳細的來龍去脈如下。國際英文學術刊物是主編(EDITOR-IN-CHIEF)負責制,不受其它行政命令的制約,在選擇稿件方面出版社亦無權干涉。一本刊物由一位學術地位較高的知名學者擔任主編,也有兩位甚至多位的。主編之下,根據學科的普及程度和熱度決定是否設區域編輯(REGIONAL EDITOR),如果有這層設置,則大部分情況下投稿也按區域劃分,一個區域內的稿件由該區域的編輯負責審理;否則,所有的稿件將全部匯總到主編的手中等候審理。區域編輯之下是編委會(EDITORIAL BOARD),一般由10-30位知名學者組成,這些人大都是審稿的主力,他們給刊物審稿沒有經濟報酬,為的是刊物的發展,學科的進步,當然也有個人的知名度。除去編委會,主編本人偶爾也會特邀審稿人,尤其是當幾位審稿人對同一篇稿件的意見出現嚴重分岐的時候,主編會向特邀的審稿人徵求意見。審稿(REVIEW/PEER REVIEW)的大致過程是初選,送審,修改和終審。原稿(MANUSCRIPTS)投到主編或區域編輯手裡,先要過初選這一關,看是否值得考慮在本刊出版。那種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文章當場槍斃(REJECTED);如果主編覺得與本刊物的辦刊方針相符,便會進入送審階段;如果文章很好,但與刊物的范圍(SCOPE)不太吻合,主編也會回絕,但會主動向作者推薦相關性更強的刊物。決定送審的文章根據不同的刊物由3-4位編委或審稿人同時審閱,而且要按期給予答復。如果全體通過或多數人亮了綠燈,稿件就被接納了,但這種情況很少,多數是有條件的接受,作者需按審稿人的意見對初稿進行修改。大部分情況下是小的改動,但有時要補充數據,重新分析結果甚至重新設計實驗。不管是大改還是小改,改過的稿件要在規定的時間內重新交到主編手中,由第一輪的審稿人進行復審,看改得是否合格。大多數情況下,稿件經過一次修改就能通過,但也有修改幾遍才最終交送出版社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外的刊物上發表文章,是否接受審稿人的意見對原稿進行修改,完全是作者自已的事,往往有的作者不願對稿件進行任何修改或不能接受審稿人的意見,便會提出撤消投稿,而且只需給主編寫張便箋就可以了。有的刊物,作者可以向主編推薦審稿人,但這樣的刊物數量有限。凡終審通過的文章便被列入刊物的出刊計劃,稿件會很快地發送到出版該刊的出版社,進入下一個出版程序。整個審稿的過程,從初稿到最後送交出版社,不同的刊物和主編,所花的時間有很大的差異,同時也取決於原稿的質量和作者對原稿的修改速度。此外,在部分國際英文學術刊物上,經常出版一些特刊(SPECIAL ISSUES),出版目的因刊而異,但過程大同小異。特刊的題目多是由主編或編委們共同確定的,有時是學術會議的論文匯編。特刊由1-3位特聘的客座編輯負責組稿和審稿,其程序相對簡單,時間也相對花得少些。但不管是特刊還是普通稿件,是否被採納,關鍵在於稿件的內容是否與刊物的辦刊方針相符以及稿件的學術和文字質量,而決定這些因素的關鍵人物便是作者本人。作者一旦決定要發表文章,首先要根據學科和研究內容找准將要投稿的刊物,這是關鍵的一步。國內的作者往往怕自己的英文不好,一開始花在文字上的時間很多,而忽略了對市場的調查與了解。如今西方市場上的英文學術期刊多如牛毛,學術和出版質量良莠不齊,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等。第一等是最好的,幾乎盡人皆知,刊登的文章是對科學研究有重大影響和貢獻的,如《科學》(SCIENCE)和《自然》(NATURE)等。這種刊物數量很少,每年登載的文章數量有限,若能在這等著名的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當屬幸事;第二等是知名度稍遜一籌的,但往往是一個學科好文章的主要載體,對文章的內容要求也很高,這一等級的刊物數量不少,幾乎每個學科都有;最後一等的刊物數量最多,有的一個學科就有兩本以上這類的刊物,刊登的文章水平相對較低,但也都是作者原始的科研結果,是今後進一步研究的基礎或鋪路石。總而言之,對作者而言,一旦決定發表文章,首先要對自已的科研水平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只爭朝夕在一流刊物上發表當然好,但不切實際的高攀等於浪費雙方的時間。搞準定位以後,選刊也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各個不同刊物的出刊宗旨和學術范疇(AIM AND SCOPE)看清楚搞明白(通常在刊物的內封或首頁的反面,網頁上也有),然後根據自已的文章內容選出一本最對口的刊物做為第一投稿對象。一旦確定了刊物,下一步就要好好研究一下該刊物的投稿需知(作者指南/GIUDE FOR AUTHORS),看看其對稿件的格式,圖表,參考文獻等方面的具體要求,著手設計初稿。文字固然重要,但圖表也不容忽視。而對中國作者而言,稿件中還有兩個特別重要的地方值得注意,一個是姓名,另一個是聯系地址。中國作者的姓名在英文刊物中是以漢語拼音的形式表達的,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姓在前,名在後;另一個是名在前,姓在後。兩種方式一中一西,均無可厚非,關鍵是一旦決定採納其一,就要一貫如是,不要變來變去。此外,聯系作者的聯系地址一定要寫准確,如果沒有電子信箱,可隨稿附上中文的通訊標簽,以確保回執的准確投遞。文章首頁上的地址應該是作者從事此項科研時的單位,而不是投稿時的通訊地址。對主要作者(聯系作者)而言,若兩者之間有差異,應把投稿後的聯系地址註明,以示區別(在校樣中通常排在首頁的下腳注)。稿件完成後,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發出。目前許多刊物都接受網上投稿(ON-LINE SUBMISSION),既方便又快捷,而且可以隨時查詢稿件的進展;傳真和郵寄也可以,但一定要搞清楚應該寄給誰,是主編還是區域編輯,以免事後傳來傳去,浪費時間。稿件一旦發出,算是萬里長征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管結果如何,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一投不中,也大可不必灰心喪氣,可以修改以後再試牛刀,但最忌諱的是一稿多投。有些作者為了省時間,同時把稿件投向幾個刊物,圖的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孰不知此舉利少弊多,尤其是容易損害作者的聲譽,應予以杜絕。稿件在出版社內的登記發排和作者審讀校樣通過終審的稿件需經過主編送達出版社,在出版社內要先後歷經登記,發排,出校樣,作者審校等過程,是學術文章在期刊上發表的另一個重要步驟,作者在這一階段有不少工作要做,而且其進展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稿件在網際網路和印刷刊物上的發表質量和速度。 1.稿件登記目前,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絕大部分出版過程都計算機化了,表現最突出的就是稿件的發排以及對校樣的處理。與十幾年前的工作程序和手段相比,如今的出版業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這種變化表現為原稿的發送渠道的不同。以前基本的傳送方式是郵寄,傳真都不多見,所以那時編輯一天工作的開場白就是處理郵件。不僅如此,早年的稿件登記方式也很原始,沒有計箅機,更不用說計算機資料庫了。新的稿件都是由登機員用列印機打到紙卡上,編號注冊後交給編輯。如今情況大不相同了,許多刊物都己經開始在網際網路上接受投稿,被接受的稿件可以很快以電子郵件的形式發到出版社,由稿件登記員將所有的信息包括稿件標題、作者姓名、編輯部接稿日期、頁碼、圖表以及聯系作者的詳細地址和通信方式等等,一一輸入出版系統的計算機資料庫,速度和效率成倍提高,稿件一旦登記入冊,作者會很快收到一封回執,說明稿件已登記完畢,通知作者稿件在出版社的編號以便今後在網上查詢。在稿件登記過程中,如果稿件的格式和圖表不符合要求或有短缺,出版社會發信向作者索要,同時文章的版權合同書(COPYRIGHT AGREEMENT)和日後的抽印本訂單(OFFPRINTS ORDER FORM)也是在這個時候發給作者,如果文中有彩圖,會附加一封彩圖製版的價格協議書(COLOUR LETTER)供作者考慮和選擇。所有這些信函除版權和抽印本之外,作者均需馬上回復,否則稿件就不能及時送發到工廠排版,被擱置在資料庫里,拖延的時間少的幾個星期,多者幾個月。對於中國作者而言,最大的麻煩就是通訊地址有誤而聯系不上。有的作者自已的地址變了,經常忘了通知出版社,故而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時間。另外,一旦收到了這些信函,要仔細閱讀,按要求給與及時的回復,缺圖表的要盡快補齊,質量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的要盡力更改。至於彩圖,有經費的當然印彩圖為好,無力印刷彩圖的應盡快告知出版社印黑白的即可。現在,如果作者能提供電子原圖,許多刊物可免費在網上發表彩圖(WEB COLOUR)。另外,還有兩個問題是這個時期值得注意的。一個是版權協議書,這是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法律合同,一旦簽字必須照合同辦事,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此外,如果文章中要引用他人已發表的文章中的圖表,除徵得本人同意之外,還需獲得文章發表時的版權擁有者(出版社或學術團體)的文字許可,否則是不能引用的。這項工作理論上應在原稿階段就處理好,但實際上因為涉及的方方面面較多,往往拖到稿件送到出版社才最後辦妥。如果作者本人辦理此事有困難,可向出版社請求幫助。因為出版社內均設有專門負責版權的部門,他們可以直接與另一家相關的出版社或團體取得聯系,比較快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許多大的出版社之間有版權協議,相互之間允許對方的出版物有條件或無條件地引用自已出版物中的圖表,這樣一來,可以省去作者不少時間和精力。另一個需要強調的是稿件本身,凡是送發到出版社的稿件必須是終稿(FINAL VERSION),一切對稿件文字的推敲和圖表的潤色均應在終稿之前完成,一旦稿件送到出版社,就不能再改動了,這是一個基本的出版原則。但總有些作者在收到出版社的登記通知書後,又發一份新的文稿到出版社,要求取代原稿。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可貴的,但可惜為時已晚。如果是小的改動,出版社一般不予理睬;如果改動較大,出版社會把新收到的文稿反送回主編,徵求其意見和做出最後的審定。這樣一來,往往要拖延不少時日,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總之,在稿件登記這個環節,作者要快速地向出版社提供所需的材料,並及時通告聯系地址的變化,不要藉此機會對稿件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和潤色。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稿件發出後,有時確有必要對學術內容進行一些小的改動,目的是提高文章學術內容的准確性,這樣的改動是允許的,但大多要在下一個出版程序進行,即校樣階段。 2.審查校樣如同稿件登記一樣,出版過程中的排版工作已今非昔比,計算機已完全取代了老式的鉛字排版,速度與質量大大提高。現在一篇稿件從離開出版社到出校樣(PROOFS)平均只需幾個星期的時間,快的只要幾天。而且作者收到校樣的形式和途徑也變了,以前大多是紙樣和普通郵寄。現在,只要作者有電子信箱,校樣一律以電子郵件(PDF)的形式發出,作者轉瞬即可收到。中國作者在審查英文校樣時,首先要檢查的就是作者姓名,不光是文章的首頁,天頭注腳、文後答謝及參考文獻等,凡是有中國作者姓名的地方均要一一查到。此外,對文章內的排版錯誤和必要的改動要盡快地發回出版社,至於改校樣的要求和反饋途徑,一般出版社會在校樣的附信中有詳細的說明,作者最好按章辦事,不要獨出心裁。如果某一個圖需要改動,最好把改過的圖一同附上,這樣可以節省不少時間。總而言之,在稿件發排和審校這個過程中,作者要盡可能地與出版社配合,不應該要麼不停地發號施令,要麼杳無音訊。這兩種極端均不利於文章高速度高質量地發表,也決不是作者或出版社的初衷。恰恰相反,出版社和作者都願意看到文章的早日出版,雙方配合得力,充分利用現在的技術手段,文章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得以發表,出版社得利,作者得名,何樂而不為?網際網路和印刷版的雙軌出版在傳統的出版概念上,發表文章只有一個含義,即將核紅後的校樣編匯成刊,印刷出版。但如今,發表文章的含義是雙重的,即在網際網路和印刷版上的雙軌出版。可以肯定的說,網際網路的出現,徹底打破了傳統的紙上印刷的單一的出版形式。 1.單篇文章在網際網路上發表如今,網際網路上的電子出版已成為許多學術刊物先於印刷版本出版的一種既快速又簡捷的出版方式。這種方式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把文章登載在刊物的網頁上,凡是己經經過作者修改過的校樣均能以極快的速度在網上以單篇的形式發表。這些文章統稱為待印刷文章,含義是已經發表的文章,等待匯編成刊出版。這種單篇文章先於印刷版本在網上發表的新形式,大大加快了文章的發錶速度,一旦作者對校樣的更正意見反饋回出版社,幾天以後校樣即可在排版車間(機房)修改完畢,經必要的技術處理後即可在刊物的網頁上登出,與所有的讀者見面。這與印刷的期刊相比,至少將出版時間提前一至二個月甚至更多。而且這種電子出版形式還有許多印刷版本的期刊不具備的優勢。首先,體現在彩圖的處理上。以往因為成本的原因,許多彩圖只能印成黑白的,其學術質量難免打些折扣。可在網上,所有原稿中的彩圖只要作者能提供電子形式的原圖,即可免費在網上以彩圖的形式發表。其二,文章中的圖表以及參考文獻是相互關連的,只需輕輕點擊便可看到與之相關的詳細資料,而且文章里還可以附加小段的錄像或音像資料。其三,網上出版只涉及到單篇文章,一旦校樣改正完畢即可發表,不受刊物出版頻率和刊物每期發表文章頁數的限制,這也是網上出版與印刷版最根本的區別。最後,網上出版還有一個深受作者歡迎的特點,那就是作者可以隨時上網查詢稿件的進展情況,不受辦公時間和地理時差的限制。遺憾的是,在網上出版興起的初期,許多刊物允許作者或指定的圖書館免費下載文章,但如今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同時網上出版的文章在法律含義上與印刷的文章沒有區別,一旦登出便不能更改。如果作者在校樣審定時對校樣改動較大時,可以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審閱更改後的校樣。這種要求能否兌現,因刊而異,各個出版社有不同的規定。作者如有此願望不妨向主編或出版社查詢。現在,有的出版社為了省時間,搶速度,已經不再鼓勵作者審閱校樣,但這畢竟是少數。但隨著出版業的不斷革新和進步,這種少數是否會成為主流,還需看其發展與市場的要求。 2.匯編入刊的文章在網際網路上和印刷版中出版網上發表了的文章,根據刊物的大小,稿源的多少以及刊物的出刊頻率,分先後匯編入刊。有的文章需等幾個星期,有的要等更長。至於一篇文章在一期刊物里的前後位置,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有的刊物按學術內容的份量排序,有的按學科排先後,而大部分是按原稿被接受的時間來排。如果一期稿件中有同一個作者的不同文章,大多數情況下是排在一起,匯編成刊這部分工作大多是由出版社完成的,作者和主編不予干涉,但特刊除外。特刊的發稿順序在稿件送到出版社時即已由特刊的客座編輯確定了,出版社只需按部就班發刊印刷即可。一期的稿件排定後,連同四封(封面,封底)等一同發往排版車間。現在這一步驟也電子化了,出版社一定稿,相關的信息馬上就到了排版車間,不受距離和時差的限制。四封排出後校樣會返回出版社審定,主要是檢查該期的目錄和相關的信息,如刊號刊期等。四封審定後即刻返回排版車間,和所有該刊內的文章一起匯總成一份電子文件,經技術處理後在網上發表。一旦文章在一期刊物的網路版中出現,該文便自動從網上的待印刷文章一欄中消失。這種在網上發表的一期刊物,其內容與印刷的版本完全相同。但它的出版時間要比印刷本早幾個星期,從而加快了出版速度。刊物在網上出版後,排版車間對該期稿件的工作即大功告成,下面的印刷工序就由印刷廠負責了。在國外,排版車間(TYPESETTER)和印刷廠(PRINTER)是分開的,通常是兩個獨立的廠家,跟出版社之間也沒有歸屬關系,是普通的僱傭和被僱傭關系。排版印刷質量高、速度快,價錢合理成本低廉,出版社便會與之長期合作,反之,則會有被炒魷魚的危險。如今的印刷廠,計算機化的程度很高,印刷的質量和速度也比從前高很多。一期刊物印刷裝訂後,很快就會發往世界各地的訂戶,與讀者見面。而作者免費的抽印本和增刊也將在印刷版的刊物出版後不久發給聯系作者。在這段出版過程的最後階段,中國作者應該特別注意的方面有兩個。一個是對姓名的最後確認,如果網上發表的文章中有錯誤,要馬上通知出版社糾正過來,只要時間來的及出版社是可以將網上作者姓名的錯誤改正過來的,而且可以避免在印刷版中再錯。第二是確保出版社有聯系作者的最新通信地址,任何單位、路名、郵編等變化均要及時通報出版社,而且在信中要註明文章標題和該文章在出版社的編號。如果沒有正確的地址,作者應得的免費抽印本和增刊就無法郵寄到作者手中。一般來說,等到作者收到抽印本,文章的出版過程即大體告一段落,個別的刊物還要出電子版,把文章刻到電子光碟上(CD-ROM)等等,但這大多隻是技術上的處理而已,與作者沒有直接的關系。總之,統觀當今的學術期刊出版界,正處在一個歷史性的變遷時期,著重體現在出版形式的多樣化和出版過程的計算機化。這種變化既擴大了學術交流的范圍,又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對人類科學研究的進步和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這種變化目前並沒有影響到學術期刊的基本運作機制和結構,學術期刊仍然是主編負責制,由出版社負責出版與發行。所以,在今後很長的時間里,科研人員要發表文章,還是免不了要和主編和出版社打交道。而對於中國的作者而言,在國際英文期刊上發表文章,除文章本身的學術價值和作者的英文水平外,關鍵是要認真地做好市場分析,選准刊物,有的放矢,如此便能增加稿件的競爭力,被更多的國際學術期刊接受。在稿件被接納之後,作者應快速准確地應對出版社的要求,如此則可以有效地加快文章的出版速度,並保證最後的出版質量。「一回生,二回熟」 ,「失敗是成功之母」,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中國學者與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不斷擴大與深入,西方學術刊物中來自中國的文章肯定會越來越多,質量也會不斷提高。
B. 怎樣將文章發到國外去
去國外網站上,只要你看得懂英文就發得出!
C. 如何在jissr上發表文章
答:可以網上搜索國外或者國內的期刊出版網站都行的,然後聯系他們。也可以通過郵件發送。
答:為什麼要發國外的?國內的也不差,國外的就不清楚了。
問:英語論文怎麼投稿?
答:首先選定期刊,然後裡面會有論文的要求。
根據要求修改論文格式
然後一般要准備發給編輯的內容,highlight,摘要,圖片摘要,正文,支撐材料,作者信息,推薦審稿人等。然後登錄期刊首頁,根據要求一項一項填寫就可以了
答: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可以在三個大的方向中進行,即英語文學,語言學和翻譯學。各個大方向中又可以選擇小的方向。
最後小編匯總兩篇適合發表英語論文的期刊:
1.新東方英語
《新東方英語》大學版月刊,2003年5月創刊,由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與《海外文摘》雜志社聯合推出,主要讀者對象是在校大學生、部分高中生以及廣大的英語愛 好者,是國內英語學習類期刊中品質、內容俱佳的雙語雜志。
2.時代英語
《時代英語》堅持「英漢並進,以人為本」的辦刊理念,以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讀者綜合語言水平為宗旨。注重突出刊物的時代性、知識性和趣 味性。刊物推行三大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雙語互動、情景學習、階梯記憶,吸引讀者參與其中。刊物特色:考試指導性、語言應用性、讀者參與性和教學輔導性。
答:英文論文的話可以考慮去投一些國外的期刊,如果寫的好的話,可以考慮去投SCI級別的期刊。
問:如何投稿給英文期刊或雜志?
答:具體看你想投什麼樣的期刊
答:可以通過那些期刊或雜志的編輯進行投稿啊…………
把稿子發到他們的郵箱…………
實體的信也可以的…………
問:如何快速發表英文期刊?英文論文發表容易嗎
答:找個水刊就行了唄。現在多的很。
你網路jissr就知道。
800塊一篇,還上知網檢索。每個月月底就出版最新一期。錄用快,見刊快。
答:有專門的英語類學術刊物啊
答:其實難度並不大,我最近發了一個國際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ISSN:2664-4290錄用很快,單位認定也不低,我評了二等獎,可以推薦給你
D. 如何在國外的SCI期刊發文章哪位可以告訴下具體流程多謝
1. 當然是確定你要投的期刊(可以在網上搜,一般他的網頁都有,他喜歡的一些稿件類型)
2. 然後你可以找一些專業的公司,幫你的文章做一下相應的格式修改,英文溶色。
3.就是投稿了,投稿之後的狀態,又有以下10種!
(1). Submitted to Journal
當上傳結束後,顯示的狀態是Submitted to Journal,這個狀態是自然形成的無需處理。
(2).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裡,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① Editor assigned 編輯分派
② 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編輯拒絕邀請,這時主編不得不將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給其它編輯。
(3). Reviewer(s) invited
說明編輯已接手處理,正在邀請審稿人中。有時該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其中原因是編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審稿人,這時投稿者可以向編輯推薦審稿人。
(4). Under review
審稿人的意見已上傳,說明審稿人已接受審稿,正在審稿中,這應該是一個漫長的等待(期刊通常會限定審稿人審稿時間,一般為一個月左右)。當然前面各步驟也可能很慢的,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如果被邀請審稿人不想審,就會decline,編輯會重新邀請別的審稿人。
(5). 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
審稿結束,等編輯處理,該過程短則幾天,長則無期,曾有一篇文章出現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狀態已近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息。
(6). Decision in Process
到了這一步就快要有結果了,編輯開始考慮是給修改還是直接拒,當然也有可能直接接受的,但可能性很小,呵呵。
(7). 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
小修/大修,這個時候可以稍微慶祝一下了,因為有修改就有可能。具體怎麼改就不多說了,謙虛謹慎是不可少的(因為修改後一般會再發給審稿人看,所以一定要細心的回答每一個審稿人的每一個問題,態度要謙遜,要讓審稿人覺得他提的每個問題都很有水準的,然後針對他的問題,一個一個的做出答復,能修改的就修改,不能修改的給出理由,而且都要列出來,文章的哪一段哪一行修改了最好都說出來,記住:給審稿人減少麻煩就是給你自己減少麻煩!另註:有時,審稿人會在修改意見里隱諱里說出要你仔細閱讀某幾篇文獻,這時可要注意了,其中某些文章可能就是評審者自己發表的,這時你最好在你的修改稿中加以引用),修改後被拒絕的例子也多不勝數的。
(8). Revision Submitted to Journal
修改後重新提交,等待編輯審理。
(9). Accepted
如果不要再審,只是小修改,編輯看後會馬上顯示這個狀態,但如果要再審也會有上面的部分狀態。這一步會比較快,但也有慢的,看雜志的。
(10). Rejected
相信大家見了Rejected,都會很郁悶。但也不要太灰心,耐心將評審意見看完,一般評審者會給出有益的建議,相信看後你會有所收獲。
希望對你有幫助!
E. 如何向國外SCI雜志投稿
B. 閱讀和使用投稿須知:(1)讀刊頭(masthead statement,通常放在期刊前面的文題頁上),以了解刊名、簡單的辦刊宗旨、編輯委員會組成、編輯部成員、出版商及其聯系地址等。(2)瀏覽目錄(table of contents),確定該刊物是否發表你研究領域的文章及發表的比例有多大。(3)注意欄目設置,確定擬投稿件的欄目。(4)看擬投欄目文章的範例,了解撰寫要求及格式。(5)某些期刊刊登投稿和接收日期(submitted and accepted dates),可據此計算論文發表周期。(6)廣告數量可間接判斷期刊質量。因為廣告公司都願意將金錢投到質量高、影響大的期刊上。(7)通過11或12月份出版的雜志最後幾頁上的「所有權、管理和發行聲明」(statement of ownership,management,and circulation)查找期刊發行量。(8)核查有無北美和歐洲以外國家作者撰寫的文章。(9)有些期刊還刊登報道計劃,作者可依此擬訂自己的投稿計劃。
F. 做英文seo是怎樣發外鏈的
1.文章提交article directory submisson
如果你有自己的寫手,可以讓他每天給你寫一兩篇原創文章,然後提交到各大文章目錄;如果你是個人,文筆也不太好,那麼我建議你將此服務外包,在國外的論壇上有很多代寫文章的服務,三四美元就幾百字了,大家不妨找找。寫好後,偽原創出數篇不同的文章,然後文章里的鏈接都指向你的MONEY SITE,關於文章里添加鏈接,你們可以到文章站到看看別人怎麼添加的。然後用AMR(article marketing robot)提交到各大文章站,關於AMR我這里不闡述了,詳情看這篇文章<Article Marketing Robot 中文教程>,然後用你提交了的文章鏈接發書簽站、評論、論壇profile等等外鏈。
2.社會化書簽(social bookmarking)
一般書簽站比較有效提升站外鏈接的收錄速度,例如鏈輪,用來提升文章站文章鏈接、web2.0鏈接等收錄速度。關於書簽站點的鏈接建設。我推薦一款不錯的工具,Bookmarking demon,這是一款比較老牌的工具,能批量注冊和提交書簽站,並且口碑不錯成功率很高,大家可以自行購買研究。
3.論壇profile建設(proflie links)
profile的意思就好像你注冊disuz論壇的時候有個個人空間一樣,那個就是profile。這種鏈接也是老成常談了,常用的軟體又XR(xrumer)、Sick submiter,這兩個軟體我相信搞黑帽SEO的人都不會陌生,非常強大。不過外鏈就是一個list的問題,大家可以到一些國外論壇找找,時常有人分享的,也可以訂閱一些外鏈郵件,如果你不想自己收集,可以直接買別人的,還有一個思路就是到國外的威客網,花錢找人注冊去。
4.博客評論(blog comments)
博客評論這個就簡單了,就好像你平時給人留言那樣的鏈接。我們可以用SB(scarpebox)這個軟體來發,可以通過搜刮一些footprint來找出dofollow的博客。我建議大家不用全發主站,盡量多點發一下其他文章頁,提升整站權重。關於SB使用可以看看這幾篇文章<英文站群教程:ScrapeBox使用小貼士>、<ScrapeBox教程:如何讓你的Comments容易被審批>。
5.web2.0網站
一般的web2.0網站拿來做鏈輪是很不錯的選擇,首先是免費,其次效果非常好。當然你也可以手動做,手動做效果更好,你可以tbs幾篇偽原創文章發到這些網站上,然後用書簽站加速收錄這些文章頁面。如果你都覺得麻煩,那你可以上鏈輪服務網站,給錢別人做。我測試過,有些老外做得還可以,不過價格在四五十刀或更高。
6.目錄提交(directory submission)
目錄提交如上圖所示,鏈接直接指向你的主站,以前目錄權重非常高,現在降低了不少,但還是有的。如果你的網站能提交到dmoz、yahoo這些大型目錄就最好了,呵呵,權重相當。一般目錄提交也有工具可以自動提交,自己找找吧,這里我推薦一個目錄提交服務的網站Directory Maximizer,這個站的服務效果挺好,大家可以試試。
7.手動提交(Guest Posting)
大家都知道一些高權重或者知名度比較高的網站或者博客都不允許你發垃圾信息,所以你可以手動提交你的文章和評論,盡量原創。因為例如你每天手動做一個高質量博客評論,博主一般會回訪你的網站,也就給你帶來流量了。如果你發一篇原創度和可讀性比較高的文章,有可能提升你網站的流量和成交率。雖然軟體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但是手動的質量還是軟體做不了的,例如我這個博客也會去別的博客發發評論,去論壇發發文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