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周一山】大青山
2021年春季開學,金升(單位同事,老家在西五家鄉)對我說:「你應該去大青山看看,它是附近最高的山,5月份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景色特別美,山頂還有兩座山城,聽說是當年羅成駐扎過的地方。」真的假的?羅成不是《隋唐演義》里虛構的人物嗎?怎麼可能在這里出現?《隋唐演義》里羅成的父親是羅藝,羅藝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在隋朝末年,羅藝是幽州總管,統領幽(北京)、營(遼寧朝陽)二州。難道山城與羅藝有關?我心裡泛起了嘀咕。
金升說,山谷很大,天黑山鄭之前怕是出不來,盡量早點去,早點回,不然,晚上會有狼出沒。
說走就走,利用五一假期,帶上食物和水,帶上防護用具,按金升說的,走天橋溝路線。
天橋溝,就幾戶人家,路很窄,停車很困難,村子相當古樸,路邊水井旁還有兩個石臼,應該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是幹啥用的。村口有一年輕人在大樹下喝茶,湊近聊聊,詢問上山路線,支支吾吾,也沒說清如何走。看著左端是驢圈,不像有路的樣子,我就直接走北面的道路,從最後一戶人家後面的水溝上山,越過荊條叢,發現半山腰的盤山路,路很窄,應該是放羊人走出的路。
大溝里有兩處放牧人壘出的窩棚,溝口的已廢棄,溝里的還有被褥和生型唯培活用具,說明這里還在使用。五月份的時候,放牧人還沒有進山,門是用鐵絲掛著,屋內一套行李,行李上滿是灰塵,炕周圍放滿酒瓶和雜物;八月份再去時,路上長滿了蒿草,但是人為割出了一條小路,說明有人在山裡居住。到了窩棚處,羊倌坐在矮牆上吸煙,三十幾只羊在50米外的懸崖上吃草,這里的羊,散養就可以了嗎?
從天橋溝去大青山山城,除了山北這條路,山南還有一條,就是從村口驢圈前西行,走院牆外小路,8月份騎行到這里,主要是看水庫和溪流,沒有去尋找上山之路。
在北溝有牧羊人窩棚的地方,繼續上行300米,沿著南側山腳,有一條被水沖斷的小路,在灌木從中隱約可見,順著這條小路就可到達雙尖山。越往上走,道路越不清晰,有的地方都被灌木遮擋嚴密,實在找不到路,我就開始攀岩上行,正在攀行中,突然驚動了一隻狍子,它跳躍著飛奔而去,正在這時,聽到對面山頭有人驚呼:「狍子,有狍子,你看到了嗎?在你身邊跑了」。我想他應該是第一次看到狍子吧!現在綠化很好,好多山上都有狍子,西營子柏木山、北票龍潭水庫、邊杖子椴木頭溝、柏山石佛頭溝,還有這次大青山,我已見過多次。及至山頂,那人追上我,原來他就是在村口喝茶跟我說話的人,他並不是村裡的人,是跟老婆一起來玩,他想看山城,但是老婆走不動,自己一個人又不敢上山,看我上山了,就想跟我搭伴走,但是當時沒有說,沒想到我走了北路,他追卜唯我走的是山南有水庫那條溝,直到發現狍子,發現我。聊了一會兒,感覺他是奔著山城墓葬來的,所以我並不信任他,於是選擇各走各的,雙尖山下分手,我去看紅樺樹和映山紅。其實,一個人走,更安全可靠。
雙尖山,「南城」東面的最高峰,海拔1127米,山頂南北各有一個小懸崖,突出地面;山的東面是平緩的小斜坡,長滿了牧草,像個大草甸子;山的西側更是特別,好多珍稀樹種,有五六棵紅樺樹(我在其他山上從來沒有見過),有幾十株映山紅,還有一種樹,樹皮就像火燒過一樣,黢黑黢黑的,不知道啥樹。當然,還有很多我也不認識的,需要你來探索。
雙尖山下南坡有小路通往山城,路很好走,很快就到達了「南城」北坡,這里坡度平緩,有水井,有墓葬,草木茂盛,松樹成蔭,多處被盜掘,有的深如水井,用蛇皮袋裝土鞏固井基。
上至山頂,就是「南城」,地面相對平坦,瓦礫成堆,荒草遍地,大致300×250見方,北西南三面存有1.2米寬人工碎石砌築的牆基,北部是天然岩石形成的「點將台」。 地面西北高東南低,到處是溝紋磚、布紋瓦,也有零星的吻獸殘件和琉璃構件,說明這里屬於遼金時期遺址。幾棵松樹零星點綴城內,並且全部彎向東南,說明這里長年有從老虎山河那邊吹來的西北風。山城西北、東北各有馬道通往北側的山谷,這個山谷就是「北城」,中間寬敞地帶大致有500×300見方,只不過目前中間已被山洪沖出一條大溝,兩側台地上依舊遍布溝紋磚、布紋瓦,沿著山體,西南、西北有幾處台地,台地上有殘牆,似乎西南面有馬道和城門遺跡,「北城」東南方的山丘處似乎也有遺跡,似乎是哨所或烽火台。如果從「南城東側馬道走向「北城」,你會發現半山腰有一處天然的石平台, 大約30平左右,是一處極好的天然哨所,石平台東、北、南三面都是峭壁,只有西面與「南城」山體相連,向東望去,視野開闊,從營州過來的行人車輛一覽無余,平台北峭壁處有一人多高山體突出地面,可以遮擋北面視線,可觀察,可設弓箭手伏擊,放到現代戰爭,那就是天然碉堡。
5月4日第一次探訪大青山,天橋溝路線路程又比較遠,要下山時已經17點,怕應了金升那句話:「太晚了有狼出沒」,真的有點著急,急火火地下山,在雙尖山東側摔了一屁股墩,還好沒摔壞,拍拍塵土正要走,腳下出現了一支狍子角,臟兮兮黑乎乎的,但是聲音很是清脆,有點石化了。繼續趕路,一跑一顛的下山,也是為了緩沖膝蓋的緊張,沒想到在牧羊人窩棚上方50米處,一塊石頭沒踩穩,撲倒在地,膝蓋正好磕在石頭上,起來摸摸膝蓋,已經不聽使喚,但是沒有刺骨的疼痛,說明髕骨沒有碎,那就繼續走路,忍著疼痛,一瘸一拐走回車內。雖然走路跛了,但沒有耽誤上班,養了將近20天,基本好利索了,還好平時鍛煉的多,膝蓋結實。
為了看清大青山的全貌和不同時期景色,我於5月23日(大廟南溝路線),5月30日(大廟青山溝路線),6月17日(大廟南溝路線),9月4日(天橋溝水庫)再次來到大青山。大廟南溝路線,是登臨山城最近的路線,也是景色最優美的路線,可以用險、奇、豐富來形容。第一,村口的大桑樹,歷史應該相當悠久;第二,去「北城」路口的懸崖高大險峻,溝谷景色宜人,長年不斷溪水淙淙;第三,眾多珍稀植物及葯材,讓人大飽眼福,如岩栢、紅樺樹、白鵑梅、映山紅、大花溲疏、北烏頭、紅鬼筆、黃花列當、龍牙草、一葉荻、橐吾、錦帶花、照山白。 青山溝路線基本就是廢棄路線。最初青山溝村想搞開發,順著大溝,修了上山道路,都是用鏟車鏟出來的,從「北城」山頂完全可以看到這條路線,看著挺好走的樣子,但是一走就廢,因為這幾年的廢棄,灌木已長滿道路,根本無路可走,尤其是溝底的道路早已被水沖毀,只能用鑽來形容了,當時也是害怕極了,真怕一不小心,鑽出來一頭狼。里邊的三個廟宇,根本就沒有建完,只是個框架,已成為部分野獸的棲身之所。天橋溝水庫還是不錯的,有山有水,溝也深,還有小瀑布,尤其那個尖尖的山峰,很有特點。這條路線留待以後探索。
走了這么多,還是沒有弄明白山城的來歷。老家住在大青山下撒牛溝的老王也說,當時羅成在山上御敵,由於對面山頭王墳山上的駐軍失誤,未及時點起烽火,敵人攻上了山城還不知道,慌亂中被迫戰斗,最後寡不敵眾,山城陷落。
羅成,羅成,會不會是指代「羅城」這個地方,有羅家軍或者姓羅主帥駐扎的城?想到這里,我查閱網路和相關資料。
大青山,是努魯爾虎山脈的一個主峰。努魯爾虎,蒙古語,牛的脊樑的意思。努魯爾虎山脈,南起河北平泉,北至北票大黑山,西臨老哈河,東到遼寧朝陽市電廠東側的馬山,是大凌河和老哈河的分水嶺。大青山海拔1153.7米,是方圓500多平方公里內的最高峰,登臨其上,可遠觀渤海,故當地人又稱 「望海樓」。從大廟撒牛溝那邊看,大青山懸崖峭壁,蒼翠挺拔,所以古代也叫青巒嶺。它是遼寧朝陽與內蒙古敖漢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故被稱為遼寧朝陽的「西北鎮山」。
在古代戰爭史上,有兩個走廊至關重要,一個是河西走廊;一個是遼西走廊。遼西走廊連接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與蒙古高原,是關鍵節點,占據這里就可控扼東北,西出塞外。秦漢時期,這里設置了兩郡,專門迎擊匈奴、鮮卑和烏桓。右北平郡,郡治在平岡(今赤峰寧城右北平鎮黑城),李廣射虎就發生在這里;遼西郡,郡治在且慮(今遼寧朝陽召都巴),距大青山隘口30公里左右,是慕容皝建龍城之前的重要城郭。
大青山下有一古道,俗稱「大凌河古道」, 是古代遼西走廊唯一一條道路,是中原地區進入東北和蒙古高原的關鍵道路,大致路線為:幽州-喜峰口-河北青龍-建昌-喀左平房子-凌源-朝陽-義縣-遼陽(遼東襄平)。曹操北征烏桓,張遼斬蹋頓單於白狼山(喀左大陽山)下;後趙石虎從河北鄴城進攻前燕慕容皝,大戰昌黎,慕容恪、冉閔一夜成名;前燕南出喜峰口,定都鄴城,入主中原,慕容恪連環馬擒殺冉閔,斬於遏陘山下;隋、唐征高句麗,遼、金進中原……都依賴遼西走廊大凌河古道。
可見,大青山隘口,是大凌河古道上的一處重要節點,南可以去中原,西可以進蒙古高原,有駐軍是很正常的。
《遼史》第三十九卷 志第九地理志三又說(括弧里是我的解釋):
興中府。本霸州彰武軍,節度。古孤竹國(商周時期的孤竹國,不食周粟的典故出於這里)。漢柳城縣地。慕容以柳城之北,龍山之南,福德之地,乃築龍城,構宮廟,改柳城為龍城縣,遂遷都(東晉十六國時期慕容皝建立的「前燕」),號曰和龍宮。慕容垂復居焉(慕容皝的五兒子建立「後燕」),後為馮跋所滅(高雲、馮跋建立「北燕」)。元魏(拓拔北魏)取為遼西郡(馮太後在原和龍宮夯土台上建北塔,名思燕佛圖)。隋平高保寧,置營州。煬帝廢州置柳城郡。唐武德(唐高祖李淵年號)初,改營州總管府,尋為都督府。萬歲通天(武則天第八個年號)中,陷李萬榮(契丹首領孫萬榮與松漠都督李盡忠因營州都督趙文翙壓迫反唐,佔領營州)。..……後為奚所據。太祖(耶律阿保機)平奚及俘燕民,將建城,命韓知古(蕭太後時期丞相韓德讓的爺爺)擇其處。乃完葺柳城,號霸州彰武軍,節度。統和(耶律隆緒第一個年號)中,制置建(木頭城子)、霸(朝陽市)、宜(北票上園)、錦、白川(北票南八家子四家板村)等五州。尋落制置,隸積慶宮。後屬興聖宮。重熙十年升興中府。有大華山、小華山、香高山、麝香崖天授(遼世宗耶律阮年號)皇帝刻石在焉、駐龍峪、神射泉、小靈河。統州二、縣四:
……
閭山縣。本漢且慮縣。開泰(耶律隆緒年號)二年以羅家軍置。隸中京(寧城大明鎮),後屬(後歸興中府管轄)。
……
從上面遼史中可以看到,各州縣都有一個相應的駐軍,如霸州是彰武軍;惠州是惠和軍。而閭山縣。本漢且慮縣。開泰(耶律隆緒年號)二年以羅家軍置。說明閭山縣建在漢且慮縣上,漢且慮縣,一說在召都巴古城,一說在大廟土城子,不管以後考古且慮縣在哪個古城,這兩者都在大青山附近,閭山縣的駐軍是羅家軍確定無疑。那麼我認為,大青山山頂的駐軍就是羅家軍,山城就是「羅城」。這完全對應上了民間傳說,而那次戰爭應該是遼金戰爭。
㈡ 敖漢旗是什麼地方
敖漢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南部。東臨通遼市奈曼旗,西接朝陽市建平縣與赤峰市松山區,南與北票市、朝陽市區相連,北與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全境總面積8316平方公里。
建制沿革:
春秋戰國時代為東胡地,後為燕地。唐初為松漠都督府徒河州轄境,後為契丹地。遼代為中京、上京轄地。後為金朝屬地。元代為遼陽行省大寧路。明初為大寧衛地。清崇德元年(1638年)編定敖漢部為55佐領置敖漢旗,屬昭烏達盟。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敖漢歸八溝廳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歸建昌縣轄;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歸建平縣轄。偽康德四年 (1937年)旗境內置新惠縣,與敖漢旗並存,實行蒙漢分治。
1945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敖漢地建新惠縣政府,翌年增置新東縣。此時新惠、新東與敖漢旗並存,均屬熱遼地委所轄。1979起,歸內蒙古自治區轄。
(2)魯爾山網站怎麼沒有了擴展閱讀:
截至2019年8月14日,敖漢旗轄16個鄉鎮蘇木、2個街道辦。敖漢旗生態建設享有盛譽,素有「綠色敖漢」之稱。全旗有林面積600萬畝,森林覆蓋率44%,人工牧草保存面積125萬畝,是「全國人工造林第一縣」、「全國人工種草第一縣」、「全國生態建設示範鏈升區」、「全國再造秀美山川先進旗」。
2002年6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榮譽稱號賣渣,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單位。境內自然景觀悅目怡人,有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以黃羊窪、馬場梁、三十二連山等為代表的生態治理工程,有熱水溫泉旅遊度假村、清泉谷、佛祖寺等知名旅遊景點。
㈢ 有沒有寧城縣的歷史資料
寧城縣歷史悠久,風光秀美,素有「千年古都、山水寧城」之稱。夏商以來,先後有鮮卑、契丹、女真等十幾個民族在此生息繁衍。
從戰告御國時期起,屬右北平郡管轄,西漢將右北平郡治所設於平剛(今縣內黑城)。
遼代設中京大定府(今縣內大明城),作為遼代中、後期國都,成為當時北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153年改中京大定府為北京,統北京路。
1230年為北京路總管府。
1270年改北京為大寧。
1393年明太祖十七子寧獻王朱權就藩大寧,清時屬喀喇沁中旗。
1933年始建寧城縣。 [1]
2012年,恢復一肯中鄉、存金溝鄉。
調整後,全縣轄11個鎮、舉友州4個鄉:天義鎮、小城子鎮、大城子鎮、八里罕鎮、黑里河鎮、甸子鎮、大雙廟鎮、汐子鎮、大正蔽明鎮、忙農鎮、五化鎮、三座店鄉、必斯營子鄉、一肯中鄉、存金溝鄉。
2013年,撤銷必斯營子鄉、三座店鄉,設立必斯營子鎮、三座店鎮(內政字266號)。 [2]
㈣ 努爾魯虎山
努魯兒虎山
努魯兒虎山,山的名稱來歷含義不清待查。系燕山山脈東段,綿延於 遼西地區。從遼寧省建平縣進入敖漢旗,由西向東延伸到四家子、金廠溝梁鎮和林家地,克力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氣勢雄偉,資源豐富。為赤峰市敖漢旗與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的界山。
努魯兒虎山的名稱來歷含義不清待查。系燕山山脈東段,綿延於 遼西地區。從遼寧省建平縣進入敖漢旗,由西向東延伸到四家子、金廠溝梁鎮和林家地,克力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大青山、平頂山等,海代、貝子府等鄉,在敖漢旗境內山脈長約90公里,主峰有大黑山(貝子府鎮東南大黑山森林旅遊區內)、大青山(118.7,四家子鎮南端;556.7,寶國吐鄉大青山生態旅遊區內)、平頂山(1123,在金廠溝梁鎮南部、四家子鎮東北角與朝陽、北票交界處,碾盤溝自然風景旅遊區;949.2,貝子府鎮克力代西部)等,海拔均在千米以上。氣勢雄偉,資源豐富。為赤峰市敖漢旗與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的界山。
努魯兒虎山脈位於朝陽市北部,由內蒙古敖漢旗入朝陽市境,以東北—西南向斜列於北票市的西北部與朝陽及敖漢交界處、建平縣的東部和凌源縣的西北部。大部分山脊高度在海拔700米以上,握巧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山頭有20座,其中凌源縣境內6座,建平縣境內14座。凌源縣境內的紅石砬山為努魯兒虎山脈的最高峰,海拔1256.6米。處於建平縣葉柏壽至凌源縣的一段山脈,因地質構造和河流的沖刷,地形比較低平,形成兩個不大的山間盆地,其高度在300~500米。
努魯兒虎山脈,是大凌河與老哈河的分水嶺,東與大青山脈相連,構成朝陽市西北部台地,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間。
北票市西北部有努魯兒虎山脈,北東向延伸5個鄉、18個村長達60公里,山勢險要,溝深坡陡。
凌源是丘陵山區,為蒙古高原、冀北山地、遼西山地三大地貌的交錯地帶。
建平東北、西南走激皮羨向的努魯兒虎山余脈從建平中部穿過,將建平縣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全縣海拔在450米以上的大小山頭6028座,較高山峰有老虎山、西天門山、岱王山、葦子溝山等14座,其中主要山峰
敖漢旗大黑山
大黑山,位於燕山山脈努魯兒虎山中東部。大黑山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草原、森林等多樣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為主的丘陵山地綜合性自然保護區,在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敖漢旗南部:大雙尖子,1023,北大窪,1076.9。大石砬子,821。近有著名的熱水湯溫泉度假村。
[大青山]大青山位於朝陽縣西北部,北起敖漢旗四家子,南至朝陽縣聯合鄉;東起龍城區邊杖子,西至朝陽縣老虎山河。方圓500多平方公里,是朝陽與敖漢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被稱為朝陽「西北鎮山」。其主峰大青山,海拔1153.7米,登臨其上可遠眺渤海,又因峰頂四周是懸崖峭壁,故當地人稱之為「望海樓」。大青山古稱「青巒嶺」,因其山色青翠,民國初改稱「大青山」。解放前,大青山常有盜賊出沒,攔路搶劫,山兩側的朝陽和敖漢人民深受其害,都稱它為「斷親山」。現在,大青山已有省級公路跨山而過,連接朝陽與敖漢兩地。大青山青翠蒼郁,多有古跡。在其主峰南側地勢平坦的山坳上,有兩坐南北排列的被當地群眾稱為「南城」、「北城」的遼代遺址。山北坡的公路一側,有元代元統三年「興中州達魯花赤也先公賓士道途碑」一處。(今僅存碑座,其碑文已收錄在《塔子溝紀略》中)。大青山西麓還有遼代韓瑜墓、石片子遼墓等。[2]
北票市境內,大黑山主峰平頂山,為北票市最高峰,海拔1074.4米,是本縣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和境內6條季節河的發源地。[3]
建平縣境內,葦子溝山為最高峰,海拔1153.7米,成為建平「屋脊」。[5]
凌源縣境內,最高山峰紅石砬山海拔1259.6米。[4]
自然資源
林木資源
敖漢旗貝子府鎮東南大黑山林場。
大青山,寶明拍國吐林場。
大青山,興隆窪原始部落遺址。
四家子鎮,
水資源
教來河,源起赤峰市努魯爾虎山北之老道梁,海拔975米,流經敖漢旗中部,過下窪鎮進入通遼境,經奈曼旗、開魯縣、通遼縣至科左中旗五家窩堡村匯入西遼河,長488.9公里(其中通遼境內長302.8公里),河源至科左中旗五家堡流域面積為1.28萬平方公里(其中下窪站以下為7790平方公里),下窪站年均徑流1.136億立方米,年均輸沙量980萬噸。流經通遼境後平均比降1/1000。[7]
孟克河,教來河支流,孟可河,蒙古語稱孟克郭勒(漢意永恆的河流),發源於敖漢旗豐盛店村賴貓溝山,北流經新惠鎮折向東北流,至新窩鋪鄉入通遼奈曼旗西湖(原名工程廟泡子),大水時由西湖東北部溢出,改稱小清河子,入教來河。全長205公里,流域面積約260多平方公里,年徑流量最大為1.02億立方米(1962年)。[8]
牤牛河又名「牛兒河」,上游名「深井河」,發源於建平縣深井鄉努魯兒虎山樑,流長66公里,至水泉東注入大凌河。
老虎山河。古稱「波甸台根河」,發源於內蒙古敖漢旗大青山西麓,流長75公里,於朝陽縣大平房鄉注入大凌河。
顧洞河。又稱「哈爾腦河」,古稱「固都河」,發源於平頂山南側,流長60公里,於北票市桃花吐鄉坤都營子注入大凌河。[9]
簡介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
名字的由來
蒙語:努魯兒虎山,漢語意思「脊樑山」 ,契丹時稱「冷陘山」
努魯兒虎山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環保總局此次評審共通過35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遼寧省只此一家。
這也是遼寧省近20年來第一個被評審通過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關人士說:努魯兒虎山的晉級是朝陽生態建設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目前,該保護區只待通過國務院審定。昨天上午,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向社會公告,經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遼寧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是我省自1985年以來第一個被評審通過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告之後將等待國務院審定,通過後,它將填補我市沒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歷史空白,將是我市生態建設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據了解,此次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共70家,遼寧省申報2家(另一家是阜新的海棠山),最後獲得評審通過的有35家。
生物資源
努魯兒虎山自然保護區植被豐富,有4個植被型、10個群系:21個群叢組,均保存良好,山地陽坡分布3200公頃天然山杏林,在華北與東北地區十分罕見。經調查,該保護區有維管束植物97科412屬1015種其中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有脊椎動物5綱27目69科3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金雕、大鴇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2種,並有各種鳥類266種,其中水禽80多種,旅鳥120種,鳥類總數在我省首屈一指,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動植物世界。
該保護區水系全部為大凌河支流,水流常年不斷,是大凌河重要的水源地,對改善遼西生態環境、發展地方農業,確保遼西、內蒙古東部、京津外圍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旅遊資源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朝陽縣古山子鄉境內,是市級風景區,距朝陽市內30公里,距機場37公里,距海港碼頭165公里。保護區水系全部為大凌河支流,水流常年不斷,是大凌河重要的水源地,對改善遼西生態環境、發展地方農業,確保遼西、內蒙古東部、京津外圍生態安全具有極其重要作用。
努魯兒虎山為蒙語,漢語意思「脊樑山」 ,契丹時稱「冷陘山」。努魯兒虎山脈是遼西地區北部的屏障,東西走向,橫跨在遼西北端邊界處,把遼寧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隔離開。據專家考證它是燕長城遺址所在地域之一,也是紅山文化的發祥地。
努魯兒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林木、花草、山石俊秀,面積達二千平方公傾。有齊木林、灌木林、松林、山杏林等百餘種,尤為壯觀的是石木參天,蒼蒼莽莽的原始森林,杏花、梨花、杜鵑花、映山紅、冬青花、石柱子花、丁香花、玫瑰花等幾十種山花野草皆四季迎景;山峰巨石,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天然畫卷。景區內有塔山、猴山、煙筒山、南山一劍、北險峰、劈山一線天。八戒石、蛤蟆石、馬牙石、鷹石、人面石、仙人石;摩崖石刻有「卧石聽泉」、「情山夢水」、「醉眼溪山」、「鬼斧神工」、「杏花泉」、「鼓韻灣」等。整個景區內景觀密布,超凡脫俗,妙趣無窮。 還有一條清澈見底、四季潺潺的山間小溪,自然形成三個別具特色的瀑布。這瀑布雖然不是「飛流直下三千盡」,但在十年九旱,酷暑難熬的盛夏季節里,使人一睹濺飛雪的美景,確實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遊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杏花飄香季節,您蹬高遠眺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大有山舞銀蛇、碧天萬傾,這里成了雪的世界、花的海洋、真叫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杏花雖不高貴,但它潔白典雅,那動人的美、清新的各,每當遊人身臨其境時便流連忘返。近年來,劈山溝風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起步。來景區休閑避暑的遊人越來越多,主要以當地城市居民近距離出遊為多。
燕秦長城
在建平縣北部努魯兒虎山的崇山峻嶺之中,斷斷續續地盤亘著一條被當地群眾稱為「石龍」或「土龍」的古代長城遺跡。經考證,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燕秦長城。
戰國時期,朝陽地區屬於燕國的領地。當時,居住在東北的東胡族經常侵擾燕國,雙方交戰頻繁。燕昭王時(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為了防止被打退至漠北的東胡族卷土重來,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又築起「自漁陽至襄平的」的防禦工事-燕長城。秦統一六國後,又將原秦、燕、趙三國的長城增修連接起來,形成了自甘肅岷縣至遼東的萬里長城。「燕秦長城」的說法即由此而來。
燕秦長城歷經了2300多年的風雨蝕變,但在建平縣張家灣南山至蛤蟆溝北梁之間,至今還保留著長7公里、寬約定俗2米、高1米左右的城牆遺址。其中燒鍋營子鄉化匠溝村北山上的一段保存最好,石砌結構仍清晰可見。另外,這一帶還發現了許多古代用於駐兵的屯糧的附屬城地。
燕秦長城之所以被當地群眾稱為「石龍」或「土龍」,主要是因為長城因地制宜建造而成。越山嶺時鑿石壘砌,經平川就動土夯築,須跨河流便設立渡口。燕秦長城從赤峰南部與建平縣熱水相對的老哈河口進入建平縣境,蜿蜒80多公里,然後至二十家子鎮東出轉入內蒙古敖漢旗。這段燕秦長城遺地現已作為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加以保護,並載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㈤ 據報道,冰島格爾丁達魯爾火山出現新裂縫,導致裂縫的原因是什麼
導致裂縫的原因可能是地震的原因,導致地球內部板塊的擠壓而形成了火山爆發,當地也是火山覆蓋特別多的地區。據報道,格爾丁達魯爾火山口的東北地方出現了兩個比較新的火山口,最長余殲的裂縫達到了100米和200米,第二個裂縫也是幾十米。當時火山爆發的時候還有大約五百人周圍。當局立即讓遊客撤離該地區。 並且讓周圍的人不要靠近這些火山地帶。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公里的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