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才能做好內容運營
廣義上的「內容」包羅萬象,我們平時看的電影、聽的歌、玩的游戲、買的書等等都可以算作是內容的一部分。
在互聯網中,我們一般說的是內容運營,這是一種運營手段,也是一種職能分工。主要指通過
原創、編輯、組織
等手段,呈現產品內容,從而提高互聯網產品的價值,讓用戶對產品產生一定的黏性。
無論你的產品是何種形態,都是建立在內容的基礎之上。如工具型產品,內容一般為UI界面、功能、社區等;電商類產品,內容一般為海量SKU、輪播圖、網站Banner等;資訊類產品,內容則為文字、圖片、視頻等等。以此類推。
一個網站或者產品,一定是有內容進行填充的,而內容的來源、挖掘、組織、呈現、通知的方式和質量會對內容運營的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如何做內容
1.確定內容定位
這是做內容優先順序最高的一件事,假如你連這件事都沒有解決,就興沖沖地去寫文章,即便你內容質量比較高,那也有可能事倍功半,因為你可能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這件事就是內容的定位。來舉幾個例子,我目前運營的APP定位為「同城潮玩活動社群媒體」,專注於為年輕潮人提供各種各樣的同城活動。往大一點說,簡書的內容定位為「交流故事,溝通想法」,B站早期的風格則偏向「ACG愛好者的聚集地」,圖蟲的內容偏向為「國內質量最高的攝影圖片社區」。
2.內容生產、組織和包裝
在互聯網行業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內容生產主要有兩種模式: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專業內容生產)和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戶內容生產)。這兩者的區別比較明顯,前者是企業或機構自產內容,這種模式一般適用於內容量少的產品,如新浪、鳳凰、騰訊等門戶站;而後者是依靠用戶去生產內容,官方從中甄別和挑選內容,這方面的代表是知乎、豆瓣、貓眼電影、bilibili等等產品。
3.內容的流通
內容的流通,即通過某種方式讓你的內容流動起來,讓新舊內容更有效率的展現在用戶面前。如果不採取這樣的手段,那麼大量的舊內容就無緣用戶了。
加強內容流通,主要通過人工維護和演算法推薦,前者比較適合一些用戶基數較小的產品或專業度強的產品,後者反之,適合用戶體量大、個性化需求多的產品。
在內容運營方面,我們主要關注以下指標:
1.與內容直接相關的數據:UV/PV、轉發數、互動數、訪問時長、點擊率等等基礎數據,每日監控;
2.產品數據:DAU、留存或整個欄目的UV,通過數據尋找內容對產品的增長效果;
3.眼光放長遠,關注一段時間內的數據變化,這點最關鍵。內容對產品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而是要經過一段漫長的過程,市場需要培育,好內容擴散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