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日本法學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場館計算機網路 2025-07-01 07:57:22

日本法學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2-06-07 08:20:25

『壹』 日本的保密機構和信息安全機構有哪些

內閣情報調查室 外務省情報調查廳

『貳』 網路安全管理法律法規

法律分析:網路安全法律法規有:1、《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3、《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4、《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法律依據:《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

《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

『叄』 結合國家相關政策及具體案例說明網路安全立法有什麼重要性

日益嚴峻的網路信息安全問題,正越來越嚴重威脅著各國及全球的社會與經濟安全,要求各國政府必須立即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加拿大頒布了《網路加密法》、《個人保護與電子文檔法》、《保護消費者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權益的規定》。
美國參議院去年提交了一份有關保護網路安全的法案,要求政府機構實施反黑客計劃,目前正在計劃制定新的法律條文以保護網路安全;1999年7月,美國政府責成聯邦調查局組建了聯邦入侵偵測網路(FIDNET),以監控政府機構計算機系統安全。另外,還計劃2003年建成計算機安全防護系統。今年初,在黑客對美國網站進攻不到一周時間內,美國總統立即主持召開了網路安全會議,尋求對付黑客的策略。美國政府要求國會今年增加20億美元用於提高網路安全,2003年將達到83億美元。美國政府正在修改關於監視電子郵件的法律,以使執法部門能夠更容易地監測互聯網上的通信內容。政府表示,這項法案將增強對合法隱私的保護,因為它要求聯邦調查局在進行互聯網監聽時,要像進行電話監聽一樣,獲得司法部高級官員的批准。主要目的是更好地防治網路犯罪。
日本政府決定2000年度撥款24億日元開發網路安全技術。國際刑警組織的總幹事肯達爾曾宣布,該組織要與美國的AtomTangerine公司商談,建立反計算機犯罪情報網路,以幫助各國政府和公司應付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及網上犯罪活動。這個反犯罪情報網路一旦建成,就可以收集計算機及網上犯罪活動的情報,特別是犯罪分子即將攻擊的目標和他們可能使用的手段,並將這些情況向各國政府和公司通報,以作防備。國際刑警組織也正在擬定防止計算機及網路犯罪的規章,但是,隨著計算機及網上犯罪行動的日益猖獗,國際刑警組織認為,不僅要制定相應的法律規章,還要進一步採取行動。
歐盟執委會也宣布起草一份作戰計劃對抗網路犯罪行為,並與歐盟成員國及一些上網的公司舉行一系列會談,敲定書面政策。這套政策可能要求執法機關培訓打擊網路犯罪的技術,並著眼於加強歐盟諸國警力跨國合作。

『肆』 模聯【有關全球網路安全的議題,代表國日本 求立場文件大概方向,從哪方面想

總覺得你是南外的。
先從黑客引起的混亂入手,舉幾個事件容易引人入勝,然後就極其容易表述網路安全的重要
再從日本的成果入手,進行分享。(如果你能介紹維持網路安全的方法就更好了)

純手打,請採納!

『伍』 請問「計算機網路安全」在日本的大學的大學院中叫什麼

  1. 沒有這個名詞,本身這個名詞就不準確。

  2. 網路安全一般用【ネットワーク セキュリティ】

  3. 計算機安全一般用【コンピュータセキュリティ】

  4. 信息安全一般用【情報セキュリティ】

  5. 這個不會是專業,只能是研究方向或者科目課程

  6. 東京大學有個教授【松浦干太】鼓搗這個的。http://www.iis.u-tokyo.ac.jp/cgi/teacher.cgi?prof_id=kanta&eng= 還有個叫【森川博之】也教這個http://www.rcast.u-tokyo.ac.jp/ja/people/staff-morikawa_hiroyuki.html。

『陸』 關於網路安全有些什麼法律

· 1991年6月4日國務院發布《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第三十條(五)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修改、翻譯、注釋其軟體作品; (六)未經軟體著作權人或者其合法受讓者的同意復制或者部分復制其軟體作品;

· 1994年2月18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第二十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停機整頓:
(一)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
(二)違反計算機信息系統國際聯網備案制度的;
(三)不按照規定時間報告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發生的案件的;
(四)接到公安機關要求改進安全狀況的通知後,在限期內拒不改進的;
(五)有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其他行為的。
第二十三條 故意輸入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有害數據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或者未經許可出售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專用產品的,由公安機關處以警告或者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以15000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除予以沒收外,可以處以違法所得1至3倍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給國家、集體或者他人財產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 1996年4月原郵電部頒布《中國公用計算機互連網國際聯網管理辦法》
第八條 接入單位負責對其接入網內用戶的管理,並按照規定與用戶簽定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第九條 接入單位和用戶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嚴格執行國家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息內容負責。
第十條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等犯罪活動;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查閱,復制,製造和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妨礙社會治安和淫穢色情的信息;發現上述違法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應及時向有關主管機關報告。
第十一條 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利用計算機國際聯網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十五條 違反本辦法第九條和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由郵電部或郵電管理局給予警告,撤消批准文件並通知公用電信企業停止其聯網接續的處罰。情節嚴重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提請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1997年3月1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五條 違反國家規定,侵入國家事務、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八十六條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干擾,造成計算機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系統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後果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影響計算機系統正常運行,後果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八十七條 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定罪處罰。」

· 1996年4月郵電部電信總局下發《關於加強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網路安全管理的通知》

· 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第四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不得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
(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的;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
第七條 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利用國際聯網侵犯用戶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十三條 使用公用帳號的注冊者應當加強對公用帳號的管理,建立帳號使用登記制度。用戶帳號不得轉借、轉讓。
第二十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有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所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個人可以並處五千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可以並處一萬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給予六個月以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的處罰,必要時可以建議原發證、審批機構吊銷經營許可證或者取消聯網資格;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柒』 法律如何保護網路隱私

從民法到刑法多層次保護,盡快制定專門法規

「網路隱私權保護是隱私權在網路環境中的延伸,對網路隱私權的維護,既有傳統隱私權的普遍性,同時也要充分體現網路的特性。」柳經緯認為,「從我國立法來看,立法對傳統隱私權的保護是多層次的。首先是憲法層面的保護,如憲法第40條對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保護;其次是民法層面的保護,這方面主要有兩部法律,一部是民法通則,另一部是去年剛剛頒布的侵權責任法。後者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刑事立法方面,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吳宗憲在人民網訪談時指出,侵犯公民網路隱私權有可能構成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以及侵犯通信自由罪等。比如非法侵入他人的計算機信息,有可能會涉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攻擊他人的電子郵件系統也有可能涉及侵犯通信自由罪。

在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方面,柳經緯指出,根據侵權責任法第36條規定,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立法保障、政府監管等方面,對網路侵權行為雖然進行了規范和落實,但還需要根據網路技術的發展和隱私權侵犯的新特點,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尤其在網路運營商自律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出台具體的自律規范和協調機制。」張新寶教授指出。

對於網路隱私的立法保護,相關專家認為,應在考慮本國國情,比較考察世界先進國家有關網路隱私權法律保護模式的基礎上,從中吸取可行的經驗措施,形成我國網路隱私權立法的一般方式和原則。具體來說,首先應從法律上明確隱私權作為一項獨立的民事權利的地位,進而盡快制定隱私權保護法,加強對傳統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另外,還應重視對信息時代網路隱私權的調整,盡快制定保護網路隱私權的專門法規,建立一套完整的網路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加強個人網路隱私權的法律保護,為網路電子產業的發展開辟一條更為坦盪的道路。

『捌』 網路安全法律要求

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路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不得設置惡意程序;發現其網路產品、服務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網路產品、服務的提供者應當為其產品、服務持續提供安全維護;在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期限內,不得終止提供安全維護。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玖』 國外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和我國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有何差異

每個國家都有相應的網路法律,這個其實是根據因地制宜所制定出來的法律,每個國家的人民所要遵守的法律是不一樣的,其實不用太這與他們之間的區別到哪個地方是按照哪個地方的法律執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