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剋制自己的慾望:網路帶給我們的東西特別多,尤其是平時我們得不到卻十分想得到的東西,那麼我們的這個慾望就會被別人網路上給利用了,為了要實現自己的慾望,就會對網路上某些人的行為放鬆警惕,自然就會讓自己處於網路安全的隱患之中。
所以如果你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清晰地對待別人對你的各種誘惑,在網路上自己會不會就更加安全了呢?
現代人把大部分生活交給了網路,身份信息、銀行賬戶、家庭情況、身體狀況等等信息,網路上映射著另一個完完整整的自己,然而,在隱私信息盜竊泛濫的互聯網上,每個人都被裸體般暴露。
沒人能夠免受網路風險的影響,但你可以採取一些步驟來最大程度地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
所以關於網路安全,你要有自己的態度和原則,學會一兩個自己安全不被危及的方法技巧,其實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在網路上自由來往了。
最後呼籲,安全網路環境,全民共建!不法的請收手,不是今天不報,是時候未到,到頭來給你算總賬。全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讓不法見縫插針。
❷ 河北省環保廳舉報電話
1、舉報電話:031187908367
2、12369可以進行網路舉報
河北省環保廳主要職責
(一)負責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基本制度。擬訂並組織實施全省環境保護政策、
規劃,起草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草案。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組織制訂環境保護地方性標准、基準和技術規范,組織擬訂並監督實施重點區域、流域污染防治規劃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按省政府要求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重點海域污染防治規劃,參與制訂全省主體功能區劃。
(二)負責重大環境問題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牽頭協調省內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調查處理,指導協調市、縣(市、區)政府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警工作,協調解決有關跨區域環境污染糾紛,統籌協調全省重點流域、區域、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指導、協調和監督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三)負責落實全省減排目標。組織制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並監督實施。提出全省總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稱和控制指標,督辦、核查各地污染物減排任務完成情況,實施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總量減排考核並公布考核結果。
(四)負責提出環境保護領域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省級財政性資金安排的意見,按省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全省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並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組織實施和監督。參與指導和推動全省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發展,參與應對氣候變化。
(五)負責從源頭上預防、控制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受省政府委託對重大經濟和技術政策、發展規劃以及重大經濟開發計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涉及環境保護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提出有關環境影響方面的意見,按國家和省規定審批重大開發建設區域、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六)負責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制訂水體、大氣、土壤、雜訊、光、惡臭、固體廢物、化學品、機動車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組織指導城鎮和農村的環境綜合整治。
(七)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擬訂生態保護規劃,組織評估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監督對生態環境有影響的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重要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破壞恢復。指導、協調和監督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的環境保護,協調和監督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環境保護、荒漠化防治。協調指導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生物技術環境安全,牽頭生物物種(含遺傳資源)工作,組織協調生物多樣性保護。
(八)負責核安全和輻射安全的監督管理。擬訂有關政策、規劃、標准,參與核事故應急處理,負責輻射環境事故應急處理。監督管理核設施安全、放射源安全,監督管理核設施、核技術應用、電磁輻射、伴有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對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九)負責環境監測和信息發布。制訂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組織實施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組織對環境質量狀況進行調查評估、預測預警,組織建設和管理省級環境監測網和全省環境信息網,建立和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統一發布全省環境綜合性報告和重大環境信息。
(十)負責推進環境保護科技發展。組織環境保護科學研究和技術工程示範,推動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
(十一)開展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交流,研究提出國際、省際環境合作中有關問題的建議,組織協調環境保護國際條約的履約,參與處理涉外環境保護事務。
(2)環保廳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其他事項
(一)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保護的職責分工:省環境保護廳負責水環境質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省水利廳負責水資源保護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協調與配合,建立部門協商機制,定期通報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保護有關情況,協商解決有關重大問題。省環境保護廳發布水環境信息,對信息的准確性、及時性負責。省水利廳發布水文水資源信息中涉及水環境質量的內容,要與省環境保護廳協商一致。
(二)省環境保護廳所屬省環境執法監察局,負責監督環境保護規劃、政策、法律、法規、標準的執行,負責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和生態破壞事件應急預案的實施與調查處理工作,協調解決省內有關跨區域環境污染糾紛,組織實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三)省環境保護廳所屬省子牙河白洋淀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承擔所轄區域內的環境保護督查工作。
職責調整
(一)將原省環境保護局的職責劃入省環境保護廳。
(二)取消已由省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三)將環境標志認證職責交給事業單位。
(四)加強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職責。加強環境治理和對生態保護的指導、協調和監督職責。加強落實全省減排目標、環境監管的職責。
❸ 國家環保局具體都有哪些部門
總局直屬單位: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機關服務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中國環境報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對外合作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規劃院、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京會議與培訓基地、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興城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戴河環境技術交流中心。
派出機構: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東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北方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上海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廣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四川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西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社會團體: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中華環保聯合會。
(3)環保廳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
擬定並組織實施大氣、水體、土壤、雜訊、固體廢物、有毒化學品以及機動車等的污染防治法規和規章;指導、協調和監督海洋環境保護工作。
指導和協調解決各地方、各部門以及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調查處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協調省際環境污染糾紛;組織和協調國家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負責環境監察和環境保護行政稽查;組織開展全國環境保護執法檢查活動。
制定和組織實施各項環境管理制度;按國家規定審定開發建設活動環境影響報告書;指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負責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指導全國生態示範區建設和生態農業建設。
組織環境保護科技發展、重大科學研究和技術示範工程;管理全國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志認證;建立和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資質認可制度;指導和推動環境保護產業發展。
負責環境監測、統計、信息工作;制定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組織建設和管理國家環境監測網和全國環境信息網;組織對全國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組織、指導和協調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和新聞出版工作;推動公眾和非政府組織參與環境保護。
負責總局機構編制和人事管理;組織開展全國環境保護系統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負責環境保護系統領導幹部雙重管理工作。
❹ 環保、安全、健康網路的宣傳語
上網查(100%有的)or 問裴老師(不知行不行)。我先告你幾句:
●只有一個地球、人類應該同舟共濟
●人類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類的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於豐衣足食,也在於碧水藍天。
●追求綠色時尚、走向綠色文明
●生產綠色產品,節約地球資源
●全員參與改善,持續環保社區
●推展減廢運動,做好廢棄管理
●水是生命之源,環保利民 節約先行
●保護環境是責任,愛護環境是美德
●提高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公民
●讓地球遠離污染,讓綠色走進家園
●地球我的家,環保靠大家
◇健康不在別處,就在自己手中
◇熱愛生命,關注健康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安全警句銘記在心,遠離危險平安永駐
★安全是人類永恆的主旋律
★老虎屈膝而卧,不是向你致敬。 潛伏的事故隱患,不是安全無事故的表現
★前松後緊也是事故隱患。不要讓小隱患釀成大災難
★環境與安全,時代的強音。平安與健康,生命的贊歌
★期待一個共同的心願,創造一個平安的環境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你安全我安全大家安全才是真的安全
★工作情緒穩定,安全防範周全
★「安全」不光掛在嘴上,更應時刻貼在心上
★安全為你送去歡樂,事故給你帶來痛苦
★有了防範,不幸的事故就會遠離你
★安全知識像一張魚網,魚網愈寬愈牢,網住的事故隱患就越多,越安全
~網路是把雙刃刀
~網路能造就人才,也能使人走向無底深淵
~要正確使用網路,是我們在使用網路,不是網路在使用我們
❺ 環保局裡主要有哪些部門呢
根據級別、管轄以及各地的情況等不同,內設機構也會有所不同。
一般有: 辦公室、人事處、 綜合處、規劃財務處(審計處)、 水環境管理處、 大氣環境管理處、土壤環境管理處、 自然生態保護處、 行政審批處、 科技標准監測處、 宣教處、 法制處(執法監督處)、研究室、 紀檢監察室、 機關黨委(局工會) 、檔案處等。
❻ 在「環保網」上如何備案
步驟:
1、先期開展建設項目環保評估工作。項目按照三同時原則進行的開工建設。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局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科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2、申請試生產或直接生產。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竣工後,在投入試生產前,應向當地環境保護局(環境監察大隊)提出試生產申請,自批復同意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污控科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3、根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企業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擴建、改建和技改項目)在行業核准或者備案前,均需要辦理環保審批手續。
環保局:
是政府職能部門,最高機關系國家環保部,隸屬於國務院管理,總稱:國家環境保護部。主要負責:擬定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行政規章;指導和協調解決各地方、各部門以及跨地區、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負責環境監測、統計、信息工作;制定環境監測制度和規范等等。
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意味著上面對下面的監察行為,如環保部直接到地方監察,省環保廳到下一級地市監察,以及約談、追責的力度會加大,但另一方面,地方的環境監管權並未上收,依然是屬地管理制度。最終,將有助於形成一個企業主體責任、地方政府監管、上級部門監察相結合的環境保護監管監察新模式,既保障了環境執法的效果,又遏制了地方保護主義。
❼ 用word做一個關於網路安全.網路文明.網路環保的手抄報
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❽ 智慧環保的實現智慧環保
實現從「數字環保 」到「智慧環保」的跨越,關鍵是要在原有「數字環保」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感知層與智慧層的建設。一是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實時、自適應進行環境參數感知的感知系統;二是利用雲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整合現有信息資源,建設具有高速計算能力、海量存儲能力和並行處理能力的智能環境信息處理平台,為最終實現「智慧環保」的各項應用服務提供平台支撐與信息服務。
「智慧環保」的基礎是物聯網。基於「數字環保」平台和物聯網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深入發展,構建環保領域覆蓋全國的物聯網系統,是實現由「數字環保」向「智慧環保」轉化的第一步。在全國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智慧環保」試點,建立環境物聯監測網路,實時採集污染源數據、水環境質量數據、空氣環境質量數據、雜訊數據等環境信息,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 ,對各種環境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將為「智慧環保」的全面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❾ 中國的網路監管機關是哪個機關
中國的網路監管中,通信管理部門、互聯網新聞宣傳管理部門和公安部門,以及文化部門,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部門和新聞出版部門是代表政府參與網路監管的主要職能部門。
公安網監網站名單:
網路違法犯罪舉報網站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
中國掃黃打非網
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
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業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