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中學生網路安全網癮的心得
擴展閱讀
網路環路怎麼設置 2025-07-05 07:00:34

中學生網路安全網癮的心得

發布時間: 2022-07-15 07:46:25

❶ 對於沉迷網路的人的感想

玩,並不過

想想從嬰兒開始玩兒自己手指頭、腳趾頭到老態龍鍾的人在公園下棋、打牌、遛鳥、等不都是在玩兒?玩時人從小大老一直在進行的一項運動。只是人隨著進化越來越明白玩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活動筋骨還是為了活動腦筋,總之是為了身心受益。
只是有些玩兒游戲的人心理年齡還很小沒有自律性,就像貪玩兒不著家的孩子,如果這個孩子再不服管教不就廢了嗎。所以游戲本身沒有過錯,錯還是在自己。

如果你覺得仙劍好,玩的起勁,玩的時間長,我看那就是不好,那些你不愛玩兒的,不浪費你的時間我反倒覺得好。

時間是你自己的,你自己把握。

❷ 急求!!!關於沉迷網路的危害的感想,要200字的

給你點材料吧
網路成癮對青少年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網路成癮者因為對互聯網產生過度依賴而花費大量時間上網。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沉迷於網路世界,長時間連續上網,新陳代謝、正常生物鍾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身體容易變得非常虛弱。還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長期沉溺於網路中,不僅會影響頭腦發育,還會導致神經紊亂、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下降,引發緊張性頭疼,甚至導致死亡。同時,不良的上網環境也會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而網吧大多環境惡劣、空氣渾濁、聲音嘈雜,青少年在這種環境的網吧內上網,也容易被傳染上疾病。網路成癮對青少年健全心理的發展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長期上網會引發青少年「網路孤獨症」和「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過分關注人機對話,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親友冷淡,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把與別人的交往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孤僻,造成青少年個性的缺陷;網路成癮者一旦停止上網便會產生上網的強烈渴望,難以控制對上網的需要或沖動.這種沖動使其在從事別的活動,工作、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錯位和行動失調[8];「網戀」和網路聊天會引發青少年的感情糾葛,導致各種情感問題,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創傷;網路成癮者過度沉溺於網路中的虛擬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將網路上的規則帶到現實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認識的障礙。
(二)導致青少年學習成績的下降
青少年沉溺於互聯網帶來了大量教育上的問題,染上網癮的青少年,被網路擠佔了原本屬於讀書和思考的時間,導致的直接的後果就是學習成績的下降。同時,國外也有研究表明,長期上網,沉湎於網路游戲的孩子,其智力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導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標准水平線以下,這也會間接的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網上也有一些商家為了賺錢,建立一些幫寫論文,寫作業盈利的網站,一些缺乏自律的青少年便從網上購買作業、論文敷衍老師,學習認真態度大打折扣,學習成績可想而知。網路成癮者沉迷於網路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會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的情況,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對上海地區13所大學的調查統計,2004年上海大學一次性退學的81名學生,都是因為網路游戲成癮導致的學業大幅度下滑導致。在2000年華東理工大學237名退學和留級生中,有80%以上是因為無節制地沉湎於電腦游戲。上海交通大學205名退學和轉學生中,至少有1/3的學生也是因為無節制地玩電腦,導致成績下降,不得不退學或轉學。網路成癮對大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已經成為大學生退學的主要原因

❸ 網癮 心得體會400字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網癮形成機理如同煙癮、酒癮、毒癮一樣,同樣是操作條件反射形成、鞏固、習慣化的過程。上網是操作過程,網上嘗到的"甜頭"是強化物,上網操作和"甜頭"強化物的結合稱為強化,多次強化後,便形成了"網癮"操作性條件反射。癮對人都有害,煙癮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網癮則可妨礙學習進步,養成說謊惡習,疏遠家庭,損傷網癮者的身心健康,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發生,並降低個體免疫力。網癮本身即是一種心理障礙和異常行為,需要診斷、治療。

有了網癮如何消除呢?既然網癮是操作條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條件反射的關鍵是強化,即上網操作和甜頭強化物的結合。所以消除網癮的辦法便是逐步不強化,使上網操作逐漸減少並不和強化物結合,網癮便很易根除。具體辦法是認知行為療法。

1.認知。家長和網癮孩子像朋友一樣協商,不要說教,雙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確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務,身心健康是青少年發育、發展的關鍵。然後理出網癮對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廢學業,損傷身心健康,上網要錢,而錢不夠便會養成說謊的習慣,上網佔用時間過多會疏遠親情與友誼,不利心理發展。與此同時,家長還要主動與老師配合。

2.系統脫敏。家長與網癮孩子雙方協商,定出總體計劃,在兩個月內逐步減少上網時間,最終達到偶爾上網或不上網。如原來每天沉迷網吧8小時以上,則第一周減為6小時,第二周4小時,第三周3小時,第四周2小時。網癮者能按計劃執行則給予獎勵(用代幣制),即每周發給適當的代幣,到月終換為現金。做不到時則罰,但不可打、罵,而是將孩子最喜歡的食物、娛樂、看電視或其他活動予以減少,如不給吃快餐,不給吃冰淇淋等。這樣,兩個月內會消除網癮。

3.代替療法。青少年需要充實的精神生活和娛樂,所以不讓其上網則必須找別的愛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遊等。

4.厭惡療法。叫孩子左手腕帶上粗的橡皮筋,當孩子有上網念頭時立即用右手拉彈橡皮筋,橡皮筋回彈便會產生疼痛感,轉移並壓制上網的念頭。拉彈的同時,孩子還要提醒自己,網癮有危害。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壓制上網的念頭。

青少年網癮心理分析及對策

一定程度上綜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優點,又有信息量大、傳播及時方便、價格低廉等特點,已逐漸成為人們交換和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同時,一種主要表現為過度使用互聯網的心理障礙「網路成癮症」也隨之而現。這種心理障礙的主要症狀為:大量的時間花在上網或與上網有關的活動上,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家庭生活,如果在一段時間內不上網,就會出現類似戒斷症狀的表現,如焦慮、煩躁不安等。調查表明,在我國,上網人群主要是青少年,網路成癮症也主要發生在青少年身上。沒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網路對他們來說格外有吸引力,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關於學生沉溺於網吧而荒廢學業的報道。因此,探究「網路成癮症」發生的心理機制,並找出相應的對策,引導青少年正確使用互聯網,是社會急需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青少年「網路成癮症」的發生是與青少年處於特殊的心理發展階段分不開的。在青少年個體心理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種種矛盾現象,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閉鎖性與交友意向的矛盾、求知慾與認識水平的矛盾、性沖動與自控力的矛盾、要求理解與難為他人理解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等等。而網路是對現實社會的虛擬和「克隆」,如果青少年的上述矛盾心理在現實社會中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與釋放,再加上其心理特徵的影響,就可能使青少年在網路的虛擬社會中找到緩解這些矛盾的途徑而不能自拔。

❹ 網路文明教育感受8月1日2016年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論文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社會的穩定,關繫到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護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生安全教育的成敗直接關繫到一個人將來是否成為人才。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形形色色的網吧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個城鎮應運而生。它們中有一些是正規掛牌網吧,但多數是一些無牌的地下黑色網吧,這些黑色網吧瞄準的市場就是青少年學生。一些學生迷上網路游戲後,便欺騙家長和老師,設法籌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上網。有許許多多原先是優秀的學生,因誤入黑色網吧,整日沉迷於虛幻世界之中,學習之類則拋之腦後,並且身體健康狀況日下。黑色網吧不僅有學生幾天幾夜也打不「出關」的游戲,更有不健康、不宜中學生觀看的黃色網頁。

抓好中學生的網路安全教育與管理,保障中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突出課題。

針對這種情況,一是要與學生家長配合管好自己的學生,二是向有關執法部門反映,端掉這些黑色網吧,三是加強網路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提高中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禦外來反動、邪惡侵蝕的「防火牆」。四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讓中學生參與學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學生安全防範意識的有效途徑。最後,爭取相關部門協作,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優化育人環境。

學校在加大對校園安全保衛力量的投入、提高保衛人員素質和學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時,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公安機關的支持,嚴厲打擊危害學校及中學生安全的不法行為,切實改善校園周邊治安狀況,優化育人環境。對校門口的一些攤點,校園附近的一些黑色網吧,對中學生存有安全隱患的一切問題,該取締的取締,該打擊的打擊,該解決的盡快解決。對校內發生的治安事件或安全事故,要依法處理,及時通報。對違反安全規章的學生應予以批評教育,甚至必要的紀律處分,對已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以此創造一個安全、文明的育人環境,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論文二)

當今,互聯網已成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溝通、娛樂休閑的重要方式和途徑。近年的調查表明,10至19歲以下的上網人員占總上網人員的26%,超過了四分之一;而各類學生占總上網人數的29.9%。現在初中的學科里就已經有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很多學生都對這門課感興趣;很多學生也有自己的QQ,可能會在家裡用QQ和同學們交流一下家庭作業;有的學生在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已經開始上網尋找答案了。而到了高中,有的老師已經通過電子郵件給大家發復習提綱。在互聯網的網路帖吧中,就有我縣海安高級中學、海陵中學、紫石中學的帖吧,一些學生在帖吧上交流學校一些感興趣的事情。這一切都說明,至少在我們華東地區,在校學生使用和運用互聯網已經不是一種少見的情況了。

必須看到,互聯網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信息來源和娛樂天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新問題,其中有些問題就涉及到青少年。但如果因為互聯網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就禁止青少年上網,這其實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盡管國家有法規規定網吧不得接納示成年人,但其實不少學生的家裡都有寬頻,在節假日,可能還會和家長爭著上網。在這個信息時代,要求青少年與互聯網絕緣,是一件既沒必要也不可能的事。關鍵是家長、學校、社會各方面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認識互聯網,合理使用互聯網,讓互聯網成為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良師益友,讓青少年在信息時代和網路環境中健康成長。

那麼,怎樣才是正確、合理地使用互聯網呢,我們認為應當給青少年學生們提四條建議:依法有序而不違規;文明交流而不低俗;科學利用而不沉迷;謹慎運用而不依賴。下面分別談談這四點。

一、依法有序而不違規。

我們把目前的時代稱為信息時代,由於互聯網是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所以有時候也叫做互聯網時代。但不要忘記,現代社會也是一個法治時代,只要參與社會活動,就要遵紀守法,上網也不例外。由於上網的時候,每個人都會使用自己注冊的網名,絕大多數情況下,從網名上難以知道這個網名背後真正的那個人是誰,於是有極少數人就動了邪念,利用網路做一些違法的事。就在上個月,個別網民在網上發布消息,說什麼「軍車進京,北京出事」,在社會上造成了惡劣影響。對此,公安機關及時介入開展調查,李某、唐某等六名網民因為編造謠言被拘留,16家造謠、傳謠、疏於管理的網站被關閉。針對這些現象,XX年6月8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出倡議:希望廣大網民積極支持互聯網企業抵制網路謠言的行動,自覺做到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不助長謠言的流傳、蔓延,做網路健康環境的維護者。為響應上級號召,我縣互聯網文化協會也召集我縣各主要網站管理員、版主、網民代表,向全縣上網人員發出倡議:堅持依法辦網、文明辦網;秉持社會責任,強化主流聲音;自覺抵制網路謠言;自覺接受各界監督。

互聯網是沒有國界的,但是國家是有法律的,不能因為在網上披上了馬甲,就以為做了違法的事不會被發現,天網恢恢,疏而不漏。XX年,一名雲南的青少年,通過黑客手段控制了海安的一所學校的伺服器,並在伺服器上傳播違法內容,海安公安機關經過慎密偵察,奔赴雲南,在其家中將他抓獲。這件事,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曾經作了專門報道。

青少年正處於求知慾非常強烈的時期,對各種新生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同時也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然而,由於年齡和閱歷的原因,對於什麼樣的網上行為是合法,什麼樣的網上行為是違法,可能還有模糊認識,對於普通上網行為和涉嫌違法的上網行為之間的界限可能不是很清楚。在這里,建議青少年學生們在上網的時候,抽時間搜索一下互聯網法規,仔細看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如果對法規的理解有困難可以向老師、向家長請教,當然也可以向民警咨詢。

二、文明交流而不低俗。

互聯網不但是信息來源,也是文明的成果,當青少年在享受人類文明帶來的成果的同時,也要用文明的方式去參與網上活動。早在XX年,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向社會公布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之所以上面七個部委聯合發出這樣的倡議,就是因為有少數青少年在上網的時候瀏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與網友交流時不文明、不誠信、不負責任。這些時常出現的不文明內容和少數網友不文明的行為,污染了網路環境,破壞了互聯網純潔、健康的氛圍。

互聯網是全人類文明的成果,這些成果需要大家一起去珍惜愛護。由於歷史和文化不同,在少數網站上會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也有極少數違法犯罪人員通過互聯網傳播違法信息,多年來,公安機關從未停止過對這類違法行為的打擊。XX年,經中美兩國警方合作,全球最大的中文色情網站聯盟被徹底打掉,數十家類似網站被陸續關閉,這一行動有力地打擊了色情信息在網路中傳播的勢頭,同時也證明,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是從事網路違法活動,終究難逃法律的嚴懲。我應當告訴青少年學生在上網的時候,多關注多學習我們國家和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不要被網上不健康的東西所迷惑,將寶貴的時間多用來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科學利用而不沉迷。

可能有不少青少年學生在使用電腦以及上網的時候會被游戲所吸引,有些同學們還會相互討論玩游戲的心得。必須指出,在此前有一段時間,少數青少年沉迷於網路和電腦游戲,這是一個全社會都在關注的的一個話題,一些老師和家長在談到少數學生荒廢學業、沉迷網路游戲時都感到非常痛心。在青少年這個人生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完全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還比較弱,一些學生容易被網路虛擬社會的一些形態所吸引,網路游戲中的一些虛擬成就感可能會被一些同學所看重,並且產生一種依賴感,這就是所謂的「網癮」。要讓青少年真正從根源上戒除網癮,不僅需要進行教育和心理疏導,還必須通過全社會的綜合治理,而不是靠單純地治理網吧。網路游戲只是互聯網各種應用中的一個方面,本質上是一種娛樂活動。任何一種娛樂活動都有一個度,適度參與可以放鬆緊張的情緒,過度沉迷必然會給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學習之餘,青少年應當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假期還可以跟隨父母去領略一下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不應將精力放在玩網路游戲或者沉迷於虛擬世界中。現實中不止一次有報道個別青少年因為沉迷網路游戲而損害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學生們要認真吸取別人的深刻教訓,多從事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盡量不要把時間花費在這種對學習沒有幫助的游戲上,更不能沉迷於網路和游戲,時刻要銘記古人的教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四、謹慎運用而不依賴。

人們常常把互聯網稱作是一個虛擬社會,一方面,現實社會的許多形態,在互聯網上都有相對應的應用,比如說現在很多人都通過網路購買各種商品,通過QQ進行交流甚至確定一些商業合同,通過網上銀行支付貨款;可以在互聯網上尋找書店裡買不到的書,下載喜歡的音樂與電影;也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論壇上發帖交流。但要提醒青少年的是:與現實社會一樣,虛擬社會也有灰暗的一面。網路上也經常會有詐騙,就在我們海安縣,近年來就發生過幾起,有收到中獎信息而上當的,有買東西匯了錢卻沒收到貨的,有被騙子冒充好友「借錢」的,在其他地方還發生了輕信網上騙子,以為能找到工作而被騙甚至拐賣的。現實社會中的騙子利用網路行起騙來,手段更隱蔽、追查更困難。從去年年底開始,全國有多家大型網站如網易郵箱、天涯論壇等網站的網民注冊用戶信息被黑客盜取,造成了成千上萬的用戶數據泄露,給廣大網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盡管公安機關已經破獲這一案件,但這次泄密造成的影響將長期存在。同樣是在去年,我們海安公安局的偵察人員破獲了一起盜取他人QQ詐騙案件,一個廣西的騙子盜用了幾百個別人的QQ,向這些QQ的好友「借錢」,其中就有我們海安的人上當受騙。我們要給青少年學生提個醒,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社會,虛擬社會中人也可能是居心不良,在上網交流時務必要提高警惕,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輕易在網上將自己的身份信息、聯系方式告訴別人,也不要因為某個QQ是自己的好友就輕易相信,以避免人身和財產的損失。在網上涉及個人信息和錢財往來的時候,多問問自己的家長和老師,多通過其他更可靠的方式進行確認,最大限度避免上當受騙。

互聯網歸根到底是一個工具,作為一個工具就有它的局限性。盡管互聯網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不少便利,但它同時還是有著一些缺陷,那就是你無法確認在網上和你交往的這個人的真實情況,甚至連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這樣現實中一眼就能判斷的情況,在互聯網上也是難以確定的,因此,要建議青少年在使用互聯網的時候,只能是將其作為一個輔助性的工具,而不能什麼都依賴互聯網,更不能染上網癮,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

同樣,前面也提到過,互聯網上的其他信息也是有真有假,有虛有實的。前面所說的那個謠言,有圖片有文字,簡單一看就可能信以為真,但它卻是別人出於不良目的製造的謠言。在某些網站上,也有一些所謂的歷史真相,比如有這樣一個帖子,說是在XX年的9月31日,南海發生了一次海上戰爭。然而,簡單地想一下就知道,9月是沒有31日的,這個所謂的「歷史紀實」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謊言。但如果沒有豐富的閱歷和嚴謹的思維,就可能會信以為真,從而讓虛偽的認識在自己的頭腦中生根發芽。

互聯網與我們的現實生活已經相互滲透,現實社會和虛擬社會之間的聯系也越來緊密。無論是今天還是今後,我們都會繼續接觸和使用互聯網。互聯網不是毒瘤,它有著很多值得我們研究和利用的方面;互聯網也不是靈丹妙葯,它還存在著一系列需要我們認真解決的問題;互聯網不是生活的全部,家人、老師、同學就真真實實地在青少年學生身邊,更值得去交流。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國家的美好未來等待著他們去建設,我們要從各種途徑為青少年提供健康、文明、有序的網路環境,同時也要教育、引導青少年科學地使用好互聯網。

❺ 三寬家長網癮規避觀後心得怎麼

三寬家長網癮規避觀後心得怎麼寫閱讀未成年人網癮的預防和應對有感

午夜靜思
2018-04-08
網路發展到今天,必有它存在的道理。在這個信息共享的時代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很多的便利,在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也有很多人為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創造了奇跡。當然,一個產物的衍生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未成年人沒有合理、正確地使用網路已經形成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那我們作為老師該如何預防以及如何應對呢?

阻止一切問題的發生,預防是關鍵。

認識網路。既然要使用網路,我們就要讓他們認識網路,知道它都有哪些用途,只有認識它之後,才發現原來網路不僅可以了解即時的動態新聞、還可以學習、甚至足不出戶,都能看到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深刻意識到網路的用途不僅僅只有游戲而已。

加強辨別網路信息的能力。首先要他們端正自己的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哪些是對自己有益的,我們要積極地去接受,採納;哪些是不利於自己成長,對自己產生危害的,我們要勇敢地直視它,面對它,克服它。不知道而去做我們是無知,知道了不去做那才是真正的智者。

加強自我控制及約束能力。眾所周知,所謂的未成年人,他們心智尚未成熟,自我保護意識較弱,面對種種誘惑因為不知道會造成哪些後果才會盲從地去做。所以在平時的教育、學習中要引導他們懂得人「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合理並有效地安排自己的時間。要知道人在特定的年齡就該做特定的事,有些事情不是不做,而是還沒到時候。有些事情在錯的時間里執行,結果是需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而青春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資本,就因為寶貴,所以我們不能夠虛度,更不能漫無目的地去揮霍。

問題既然發生,就只能去應對。

我作為一名教育者,同時也為人母親,深知孩子醉心於網路,沉迷於游戲對一個家庭以及他個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讓人痛心的事情,但既然發生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該如何去應對,如何把他們從虛擬的世界拉回現實。正確的做法不是打罵,不是強勢,更不是禁止,而是懂得角色投入,換位思想:如果我是他,我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讓我沉迷於此不可自拔?帶著疑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去轉述冷冰冰的大道理。我們要走進他們的世界,他們的心裡,與他們來一場靈魂與靈魂的溝通,只有這樣,我們才知道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才能有效且快速地解決掉。其實孩子為什麼沉迷於網路,我們作為老師,作為父母,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夠好,關心還不到位,讓他們認為身邊的人都比不上游戲中的虛擬人物來得真實;讓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自已,需要在游戲的世界創造出一個全新且無所不能的自已;是不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人們的認可,從而想在網路中尋找一絲安慰。是的,我們需要反思,因為我們都是從孩兒的時期中走來,也曾經叛逆,曾經犯錯,曾經跌倒,那麼我們的心更應該能夠感知他們迷茫時的痛苦以及無助。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優秀的孩子都是從掌聲中培養起來的,我們對他們多一點贊美,多一份認可,讓他們從現實中樹立自信,網路誘惑再也不是誘惑,而是促使他們成長、進步的一個平台。任何事情沒有絕對的壞處,人沒有絕對的錯,只要我們用對了方法,他們找對了方向,就能讓他們少走一些彎路,讓他們的童年,他們的青春綻放不一樣的魅力。

❻ 《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的心得體會

親,你可以參考。上網的危害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長此以往,對於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必將起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國家的政治安定顯然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 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與現實的社會 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盡早盡快佔有各種信息的需要, 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且不必承 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 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 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 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三,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黃色垃圾對青少年的危害。據有關專家調查,網際網路上非學術性信息中,有47%與色情有關, 網路使色情內容更容易傳播。據不完全統計,60%的青少年雖然是在無意中接觸到網上黃色信息的,但自製力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於好奇或沖動而進一步尋找類似信息,從而深陷其中。調查還顯示,在接觸過網路上色情內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為或動機。 不容置疑,目前部分家長反對青少年上網有很充足的理由,君不見發生在我們身旁的事例,張三因沉迷游戲而被迫輟學,李四因QQ而和網友跑了,某某幾天幾夜上網昏倒在網吧等等,各家報紙、電視無不口誅筆伐上網的危害,然而,網路的魅力始終吸引著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放棄基礎理論學習,總是夢想不通過艱苦的努力,就可以輕松地摘取桃子,這是一種夢想。 一名學生因玩「傳奇」而把另一名學生用刀砍死的實例。事情是這樣:一名中學生在網吧玩「傳奇」,因總是殺不死人,掙不了積分,越玩越惱火,正在煩惱之時,旁邊一名學生嘲笑他真笨,於是這名學生惱羞成怒地拿起刀照著嘲笑他的學生砍去,變態的心理使得這名學生無端地發泄,致使他人慘死在刀下,造成了終身遺憾。 還有一位13歲的學生因沉迷於電腦游戲,從樓上跳下時還學著"大俠"飛的動作.結果摔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