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點,網路安全問題應該讓孩子知道不要隨便的付款,第2點應該讓孩子知道不要隨便的去注冊某個賬號,對站點應該告訴孩子網路上面存在的一些詐騙的行為,應該讓孩子知道相關的知識。
② 為什麼說游戲防沉迷家長應把好第一關
針對很多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王者榮耀》,昨日起騰訊推出號稱「最嚴防沉迷措施」,包括強制限定青少年玩家上線時間:12歲或以下每日只能玩1小時、綁定硬體設備實現一鍵禁玩以及強化實名認證體系。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是第一個老師,教會他們各種社會規則,學會各種安全常識。網路社會也是如此,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網路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從小教會他們正確使用網路、抵制網路帶來的傷害。
但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自身網路素養不足,意識不到網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甚至他們自己都對此並未完全重視。否則,在那些未成年人花光家中積蓄充值游戲的事例中,孩子又怎麼會輕易地拿到父母網上支付的賬號與密碼?就更不要說,對孩子的上網時間和游戲內容進行監控了。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於網路游戲中?游戲的本質不過是一種滿足精神需求的娛樂行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傾訴、陪伴、社交的需求無法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滿足,那麼他們轉向網路游戲,也是必然之中的。而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只要孩子一哭鬧,立刻用手機充當安撫器;我這會兒沒空跟你玩,你自己玩會兒Ipad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也未必都是洪水猛獸,在孩子的網路成長之路中,家長的陪伴與引導不可缺位。防游戲沉迷,家長要把好第一關。拿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讓他們在網路時代健康成長吧。
游戲防沉迷, 家長責任不可或缺 !為未成年人設立游戲防火牆, 家長就是第一道關。
③ 家長怎樣提高自身網路素養
網路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應培養五種能力。
01
價值判斷能力
價值判斷力是一種個人立場,主要包括個人的道德水平和對網路安全信息的價值判斷。每個網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三觀」越正確,網路安全立場越清晰明確,越能更正確去判斷網路信息屬性,更好地掌握網路安全信息的獲取和使用過程。網路素養高的人能夠更正確更有效地運用和調動自己的立場。
02
自我保護能力
過度的網路信息可能會對人們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 應該通過主動的干預,使網民免受網路信息泛濫的負面影響。在當前網路水軍泛濫、商業炒作無處不在的背景之下,這種自我保護性的網路素養教育,可以有效避免網民對不良網路信息的侵害。
03
內容辨識能力
網路信息有好有壞,強調培養公眾的分辨力,培養公眾注意分辨網路信息文化所呈現出的優與劣,進行網路信息的選擇和應用能力。 網路素養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網民練就一副火眼金睛,識別網路文化的優劣,具有較好地選擇和應用網路信息的能力。
04
批判解讀能力
在意識形態偏見和商業利益競爭、國際政治經濟利益博弈的復雜多元格局之下,網路信息的生產方式乃是迎合與滿足控制輿論、說服公眾之需要,因此網民要對各種網路信息訴求具有批判性解讀能力,網路素養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增加人們對網路安全使用的理解力——網路信息傳播是如何運作、如何組織、如何生產意義、如何說服公眾和引導輿論的。網路安全素養不僅體現為對網路上傳達信息的有效理解,更體現為對網路信息安全背後的說服意圖的更好理解。
05
參與創造能力
網路技術是一種賦權和釋放的技術,每個人的私權利被侵犯的同時,也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需要教育網民在穿透網路信息的迷障,不被網路信息所左右的情境下,創造性地參與到公共事物的討論和革新之中,提高他們對公共領域的積極參與和對公共事務的對話能力。網路素養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幫助他們成為具有民主意識的公民。
④ 未成年人保護法新增網路保護,網路保護中有什麼亮點
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10月17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給孩子們一個更安全、更溫馨的成長環境,是全社會的共同心願。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哪些亮點?將如何進一步織密法治之網、築牢法律基石,提升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化水平?來看以下梳理。

此外,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還要求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招聘工作人員時,應當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查詢應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記錄;發現其具有前述行為記錄的,不得錄用。
「從世界各國的相關數據和經驗來看,性侵未成年人等犯罪的再犯率是比較高的。」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寧寧說,對於有過這些犯罪記錄的人員,應限制他們從事相關職業。
在防治校園欺凌問題上,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⑤ 網路越來越普遍,家長怎樣引導孩子安全上網
家長應該多讓孩子游覽有益的安全內容,並且還要嚴格限制孩子的上網時間,除此之外,還要給孩子預留出足夠的游戲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養成健康上網的習慣。
雖然網路的發達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帶動作用,但是網路的發達,也給孩子帶來了極其負面的影響,只不過在我看來,徹底杜絕孩子接觸網路,也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而如何安排孩子的上網時間,就成為了每個家長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一、家長引導孩子安全上網,必須要讓孩子游覽有益的健康內容。
網路的高速發展確實讓我們看到了整個世界的豐富多彩,但是在這其中,也摻雜著很多的有害內容。如果這些有害內容被孩子看到的話,就有可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所以我覺得家長再讓孩子上網遊玩時,必須要保證孩子游覽的內容,都是積極健康的內容。
⑥ 為什麼要關注暑期安全:網路安全、游學風險、心理疾患
因為每年假期,盡管多次提醒、多加防範,但中小學生溺水、車禍、墜樓等意外傷害還是時有發生。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手段的進步,上網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游學過程中的出行風險等新問題也涌現出來。

「從生理上講,孩子本身有好奇沖動,尤其是對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探索的慾望。」首都師范大學心理素質教育專家楊芷英說:「所以,當孩子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時候,就會想爬上窗檯一探究竟;當孩子不知道桌上擺的葯丸有什麼用時,就會想放進嘴巴里嘗一嘗。而這些都有可能直接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當然,一些家長安全意識不到位、認識有誤區,也是造成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比如,有家長想當然地以為,只要不是在池塘、水庫等地方「野遊」,只要去正規的游泳館,孩子就不會有溺水的危險。於是,把孩子丟在游泳培訓班裡不管不顧的有之,讓孩子和小夥伴在泳池裡隨意打鬧的有之。事實上,「許多溺水事故是沒有任何徵兆的,如突然抽筋、不小心撞頭等,即便在很淺的水中也可能發生溺水。」采訪中,北京一家游泳館的救生員告訴記者:「在可能發生危險的區域,家長一定要多隻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切不可撒手不管,要切實承擔起監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還有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現,也會給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比如,共享單車的興起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同時也增加了風險。雖然法律已明確規定「禁止12歲以下的孩子騎車上路」,但仍有很多孩子違規騎行。安徽省合肥市的宋先生說出家長們的心聲:「本來孩子過馬路就很危險了,共享單車的出現更是讓人頭疼。放暑假了,家門口一群小孩子整天騎車亂跑,小區里車來車往,十分危險。」
此外,我們也發現,安全教育年年講、月月講,但安全意識能否真正入腦入心,還得打個問號。「紅燈停,綠燈行,遇到黃燈停一停,騎車避免上馬路,打鬧追逐很危險,先左後右看一看,走路要走斑馬線」……雖然類似的交通規則孩子們都能說能記,但一走在馬路上,一到實際生活中,許多孩子便橫沖直撞,規矩和安全意識全都拋在腦後。
「盡管學校的安全教育已經在強化,但一些教育形式依然停留在紙上談兵,比較抽象,缺乏具體情境的設置,沒有把知識與孩子切實的感受相結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承認為:「學校安全教育應多一些演習實踐、多一些感同身受,或者多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講解,比如最近很火的安全宣講短劇《民警李建國》就很吸引人,要通過形象和感性的方式,讓孩子將提醒和防範牢記於心。」
新問題出現——網路安全、游學風險、心理疾患需關注
除了常見的意外傷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一些新的安全問題也涌現出來。
比如網路的威脅。對於「00後」這一代的城市孩子來說,網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據《2017中國青少年網路游戲行為與保護研究》,城市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互聯網的比率近95%,60%的孩子每周接觸網游1—3天。
「家長對兒童上網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長時間的上網不僅對視力、頸椎有影響,而且還可能造成兒童學習分心、交往能力降低等。此外,兒童上網也會面臨網路詐騙、不良信息、網路欺凌等諸多風險,有些情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兒童自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說:「相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而言,網路危害往往更加隱蔽,因此家長更要小心提防。但家長也無需『談網色變』,而是應該正確疏導,讓孩子養成健康上網的習慣。」
再比如游學和研學的興起。如今,游學和研學成了城市孩子暑假生活的一種新時尚,很多低齡孩子也加入了暑期游學的大軍。「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既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又能減輕家長的壓力。」一位給孩子報名了西安勵志夏令營的媽媽說:「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出安全問題。」
「游學的主體基本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更容易出現諸如交通事故、營員走失、遺落大巴、集體踩踏之類的安全風險,因此必須格外小心。」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世紀明德副總裁王瑞靜說:「目前研學旅行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於,要對五花八門的機構進行安全資質的認定,包括安全風險分析、安全體系標准、安全經費投入、安全專員配備等。」
還有一些家長把暑假當做孩子的「補習黃金期」,逼迫孩子天天上課學習,給孩子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導致不少心理疾患的發生。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問題,甚至企圖自殺。「教育不是揠苗助長,家長們一定要張弛有度,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楊芷英說:「假期的主基調應該是輕松愉快的,家長與其強迫孩子學習,不如多關注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務、打打球,反倒能讓孩子的暑假更充實、更有收獲。」
提升安全素養——亟待各方共建安全網
新老安全問題的出現,直接反映出的是安全素養和安全教育的缺位。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家長的,也包括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
「教育要為學生提供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基礎,安全素養應該是其重要內容。」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安全素養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和安全習慣,而目前,許多人的安全素養都不能達標。」
安全教育重在細節,平時多一次演練,災害來臨時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蔣承說:「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念念課文、寫寫徵文、走馬觀花參觀一下展示廳就可以的,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危險,怎樣自救與救助他人。」
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時天全縣天全中學學生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線疏散到了操場,整個過程只用了一分半,沒一個同學傷亡。原因就在於,自汶川地震後,天全中學每學期都會進行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地震前兩天還進行了一場地震逃生演練。
「另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安全意識也還比較淡薄,沒有真正把中小學生幼兒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仍存在麻痹僥幸心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責任沒落實,教育不深入,不能有效避免本來可以避免的安全事件,導致安全責任事故時有發生。」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政府應加強監督,及時了解學校安全教育情況,制定安全工作考核標准,不斷提高教育實效,同時建立起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保證孩子安全,需要社會各方落實責任、全力配合,共同構建起安全大網。
暑假期間,孩子居家時間為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自然應負起第一責任。但實際上,對許多城市家庭來說,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全時段看護,此時,社區及一些社會機構、公益組織就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就提出,未來10年,90%以上的城鄉社區要建設一所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的兒童之家。
「政府應出台相關細則規定,制定提供看護服務的公共政策,鼓勵成立公益性組織,在家長工作時間照看孩子。」武漢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陳聞晉說:「孩子有好奇愛動的天性,不可能一直被鎖在家裡,動員社會各種力量,以規范安全的方式組織青少年開展暑期活動十分必要。其他一些國家的經驗也可以借鑒,比如英國,社區圖書館在暑假期間設有專門的兒童圖書區;在德國,通過購買『假期證』,孩子就能參加青少年局組織的各項參觀游覽活動。」
此外,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是社會環境的安全,這體現在小河邊豎起的「禁止游泳」標志牌上,體現在人行橫道前減速慢行的汽車上,也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行為自覺中。
⑦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安全、文明上網
1、應該讓孩子懂得網路的意義,可以用來做有意義的事情,也有它不利的一面。
2、還應該讓孩子知道,上網時間長可能會產生一些依賴,可能沉迷網路。
3、不要讓孩子單獨上網,而是應該家長陪在旁邊,這樣才能減少孩子上不良網站的機會。
4、還應該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律,自己控制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5、還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求知慾,不能完全不讓孩子接觸電腦,否則將會落伍。

(7)家長缺位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引導孩子安全、文明上網」的注意事項:
1、保持開放的心態,多了解信息互聯網技術,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關注孩子喜歡的網路文化比如流行的社交平台、游戲、應用、網路用語等。
2、願意傾聽和了解,與孩子就上網問題進行有效交流,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網路生活體驗,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增進尊重及信任。
3、家長是陪伴孩子探索網路的最佳人選,多參與孩子在網上進行的活動,和孩子一起提高網路技能和素養,共同制定並遵守家庭上網規則。
⑧ 想要保護孩子在網路上的安全,家長需要怎麼做
如何去減少學生對於網路上受到的侵害?我相信這個問題是大多數家長所考慮的。首先我們需要凈化網路,在家中的電腦最好可以安裝一些殺毒軟體,比如說360衛士對於一些病毒或者不健康的廣告,可以起到刪除作用。而且我們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孩子在面對一些突然彈出的不正常鏈接,也不要選擇去點開它,要培養孩子警覺意識。從源頭上去殲滅這種行為的出現。第三需要去讓孩子正確的認識網路,因為網路的存在本來有利又有弊,我們應該去揚長避短,利用網路去學學習一些優秀的知識,也可以選擇偶爾去放鬆自己的心情,不要用它去做一些觸犯法律的事情。
我相信在不久之後,對於網路環境的安全,國家肯定會給予一些更強硬的措施,也會讓我們的網路環境變得更加的清澈。
⑨ 孩子網路安全不容忽視,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安全上網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發達了,對於網路來說已經普及到各個地方,不僅是大人喜歡上網,孩子們也是每一天都很迷戀網路。對於孩子的網路安全,作為家長的肯定是不容忽視的,也應該正確的引導孩子去懂得網路之間的意義。讓孩子能在網路上面學習比較有意義的事情,這對於孩子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而不是一度的讓孩子上網玩游戲,影響孩子沉迷於網路,對於手機產生了依賴。
上網雖然是有意的,但一味的迷戀這就不好了,希望家長經常可以陪孩子們一起去探索網路上的知識,參與孩子在上網時候的一些活動,有效的提高網路的素養。最重要的要遵守上網的規則和時間的概念,讓孩子們不要接觸網路上的游戲,不要陷入上網的行為,形成網癮。
⑩ 怎麼催家長完成網路安全教育
告訴家長通過安全教育能增長安全知識,家長就會引起注意。
全體師生及家長:10月11日至10月17日是2021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今年主題是「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網路安全不僅事關國家安全、社會和諧,也涉及個人安全,具備網路安全意識,也是自我保護的需要。為增強大家網路安全防護意識,共築精神家園,共建網路安全,共享網路文明,特向希望盡快完成網路安全教育。

2021年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主題是「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為了引導學生安全上網、健康上網和文明上網,在此,我校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懇切地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互聯網,並健康、安全地上網:
一、教育孩子上網需徵求家長同意。
二、不要在網上隨便填寫自己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等,更不能隨意泄露家庭的各種信息。
三、自覺遠離不良信息網站,要在青少年專屬網站、貼吧、博客里學習交流,有益自己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