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九條
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2. 國家網路信息安全應急協調機制
熱心相助
您好!您提出問題是國家安全機密不允許公開流傳,請參考:
1.網路信息安全應急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法律保障
http://wenku..com/view/184ab68002d276a200292e7e.html
2.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
http://wenku..com/view/dfa3bdfff705cc1755270977.html?from=rec&pos=1&weight=9
3. 《網路安全法》對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有哪些要求
《網路安全法》第25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 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路安全法》第53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負責關鍵基礎信息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業、本領域的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按照事件發生後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對網路安全事件進行分級,並規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應立足安全防護,加強預警,重點保護重要信息網路和關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信息系統, 在預防、監控、應急處理、應急保障等方面採取多種措施,構築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計算機信息網 絡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 要對機房、網路設備、伺服器等設施定期開展安全檢查, 密切關注互聯網信息動態,及時獲取充分而准確的信息, 跟蹤研判,果斷決策,迅速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4. 網路安全處理過程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是十分重要的,在網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事件危害損失巨大的時代,應對短時間內冒出的網路安全事件,根據應急響應組織事先對各自可能情況的准備演練,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盡可能快速、高效的跟蹤、處置與防範,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就目前的網路安全應急監測體系來說,其應急處理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准備工作
此階段以預防為主,在事件真正發生前為應急響應做好准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制定用於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的文檔計劃,並建立一組基於威脅態勢的合理防禦措施;制定預警與報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組盡可能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建立備份的體系和流程,按照相關網路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設備和軟體;建立一個支持事件響應活動的基礎設施,獲得處理問題必備的資源和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可以進行應急響應事件處理的預演方案。
2、事件監測
識別和發現各種網路安全緊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檢測機制或另外可信的站點警告已經檢測到了入侵,需要確定系統和數據被入侵到了什麼程度。入侵響應需要管理層批准,需要決定是否關閉被破壞的系統及是否繼續業務,是否繼續收集入侵者活動數據(包括保護這些活動的相關證據)。通報信息的數據和類型,通知什麼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布局入侵檢測設備、全局預警系統,確定網路異常情況;
預估事件的范圍和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的方案;
事件的風險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網路,影響了多少主機,情況危急程度;
確定事件責任人人選,即指定一個責任人全權處理此事件並給予必要資源;
攻擊者利用的漏洞傳播的范圍有多大,通過匯總,確定是否發生了全網的大規模入侵事件;
3、抑制處置
在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安全事件發生之後,抑制的目的在於限制攻擊范圍,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在事件被抑制以後,應該找出事件根源並徹底根除;然後就該著手系統恢復,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統、應用、資料庫等恢復到它們正常的任務狀態。
收集入侵相關的所有資料,收集並保護證據,保證安全地獲取並且保存證據;
確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需求和時間表、從可信的備份介質中恢復用戶數據和應用服務;
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並徹底清除,並對攻擊源進行准確定位並採取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路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
4、應急場景
網路攻擊事件:
安全掃描攻擊:黑客利用掃描器對目標進行漏洞探測,並在發現漏洞後進一步利用漏洞進行攻擊;
暴力破解攻擊:對目標系統賬號密碼進行暴力破解,獲取後台管理員許可權;
系統漏洞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系統中存在漏洞進行攻擊;
WEB漏洞攻擊:通過SQL注入漏洞、上傳漏洞、XSS漏洞、授權繞過等各種WEB漏洞進行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流量DDOS或者CC攻擊目標,使目標伺服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
信息破壞事件:
系統配置遭篡改:系統中出現異常的服務、進程、啟動項、賬號等等;
資料庫內容篡改:業務數據遭到惡意篡改,引起業務異常和損失;
網站內容篡改事件:網站頁面內容被黑客惡意篡改;
信息數據泄露事件:伺服器數據、會員賬號遭到竊取並泄露.
5.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現狀如何
當發生網路入侵、病毒爆發、現有網路安全防禦體系(如防火牆、入侵檢測、入侵防禦等)被突破或當機或無異常顯示、防毒軟體或被病毒所劫殺或對病毒不作為時,如何阻擊入侵、查殺病毒、恢復系統?事前制定的應急響應預案總難以有效應對尚且未知的病毒及網路攻擊,匆忙趕赴現場,無奈斷網恢復,或簡單備機切換,大多公司網路安全應急響應現狀如此,與黑客病毒實施的遠程入侵控制相比,技術和手段完全處於非對等的劣勢地位。能否改變現狀,有何解決方案?
網路安全體系從技術手段上由兩大部分構成:安全防禦與應急救治,其兩者的關系如同醫學上疾病防疫與疾病救治的關系一樣,兩者的差別在於時間和順序上的不同。防禦在前,黑客或病毒攻擊在後,使系統免受破壞稱之為安全防禦;黑客或病毒攻擊在前,救治在後,使系統重新恢復正常稱之為應急救治。
目前網路安全產品以安全防禦為主,如防火牆、入侵檢測、入侵防禦、防毒軟體,以及網路細分、流量監視、流量控制等等,但網路安全應急救治的產品卻處於稀缺或空白的狀態。其表現為基於網路安全防禦體系的技術水平現狀,系統漏洞隨著時間推移陸續顯露,新病毒總量每年以超幾何級數增長,黑客及病毒的技術含量不斷提高和攻擊手段不斷翻新,黑客及病毒突破和破壞現有網路安全防禦體系、劫殺和禁用防毒軟體現象屢有發生,事前制定的網路安全應急響應預案總難以有效應對尚且未知的病毒及網路攻擊,網路安全應急響應尚還處於趕赴現場,斷網恢復,備機切換的簡單低級層次,究其根本原因,缺乏阻斷黑客進攻和查殺病毒的有效工具和能力即時實施網路連接對黑客病毒完成外科手術般的精確打擊、定點清除,造成網路部分或全局癱瘓,特別是爆發的大規模傳染性網路病毒對提供公共服務的機構造成社會公共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
未雨綢繆,亡羊補牢,事前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建立,安全意識培訓,安全策略制定,各種措施防範,事後總結提高,安全訪問策略修正增補,更加嚴格措施防範,這些都是合理和必要的,但網路安全應急響應目前狀況「重防輕治,以防代治」卻是明顯的事實。各公司安全防禦產品琳琅滿目,個個價格不菲,當真正遭受網路入侵、病毒爆發,請求應急幫助時,得到的回復往往可能是,需對貴公司網路狀況進行一個安全評估,制定一套安全策略,採用本公司的產品,可以保證下次免遭此類黑客病毒侵襲。「救人於水火,須臾不可待」。可否先救人出水火,再說那事前事後防水防火之事?另一方面,沒有哪家公司產品可說是萬能的,若此次採用此公司此產品,預防此類黑客病毒侵襲,他日遇彼類黑客病毒侵襲,是否需要採用彼公司彼產品呢?這是用戶常遇到的尷尬決擇,頗有一番「上船易,下船難」的意境。喊一聲「孫大聖」,只聽「大聖來也」,孫悟空即到眼前,這是小說《西遊記》常描述的情景。若將此描述的情景視為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模式,或許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這句話是如此耳濡目染,以至於很少有人考究其正確性和合理性。疾病成千上萬,各種病毒也在不斷變異進化,在目前醫學技術條件下能以接種疫苗方式進行免疫的傳染病不過十幾種。從這十幾種傳染病免疫表現出兩個特徵:1.可預防的;2.預防成本小於救治成本,這正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正確性和合理性成立的前提條件。以流感為例,少有人願意花費上萬元去預防花費百把元即可治癒的流感,就是這個道理,一則流感病毒種類繁多,且自身不斷變異進化,防不勝防;二則辦同樣的事花銷更少費用是人們普遍的理性決擇。防禦系統和防毒軟體不可能防住所有的黑客病毒的入侵和攻擊。基於特徵碼識別的防毒軟體通過特徵碼比對可識別具有已知特徵碼的未知病毒,基於行為模式識別的防毒軟體通過行為模式比對可識別具有已知行為模式的未知病毒,但前者需要從已知病毒提取特徵碼,後者需要從已知病毒學習行為模式,所以,基於特徵碼識別的防毒軟體不可能識別具有未知特徵碼的未知病毒,基於行為模式識別的防毒軟體不可能識別具有未知行為模式的未知病毒。假設有朝一日遭遇網路戰,遇到的都是已知特徵碼或已知行為模式的病毒嗎?對於穿透防禦系統和防毒軟體的少量病毒,本應通過應急響應遠程或本地即時網路連接,實施精確打擊,定點清除的方式給予解決,但如缺少這種應急救治能力,或被迫提高防禦級別,或增加備機,或添加人手趕赴現場,如此造成安全防禦成本不可避免急劇增長,且效果並不如意。
綜上所述,針對網路安全應急響應目前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開發一款網路安全應急響應工具,用於發生網路入侵、病毒爆發、現有網路安全防禦體系被突破、防毒軟體被病毒所劫殺或對病毒不作為時,即時實施遠程或本地網路連接,阻擊入侵、查殺病毒、恢復系統的工作,這將改變網路安全應急響應「重防輕治,有防無治」的現狀,填補缺失了的網路安全應急救治環節,與現有的網路安全防禦形成互補,構成防治結合完整的網路安全體系,提升了網路安全應急響應能力,特別是對企業、國防、公安、銀行、交通、政府等集團用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通過遠程響應縮短應急響應時間,可避免安全事態惡化和大幅減少運行維護成本。
6. 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應急處置包括
法律分析:包括事件報告、 應急響應、應急結束幾個環節。
法律依據:《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4 應急處置
4.1 事件報告
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事發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實施處置並及時報送信息。各有關地區、部門立即組織先期處置,控制事態,消除隱患,同時組織研判,注意保存證據,做好信息通報工作。對於初判為特別重大、重大網路安全事件的,立即報告應急辦。
4.2 應急響應
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分別對應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網路安全事件。I級為最高響應級別。
4.3 應急結束
4.3.1 級響應結束
應急辦提出建議,報指揮部批准後,及時通報有關省(區、市)和部門。
4.3.2 級響應結束
由事件發生省(區、市)或部門決定,報應急辦,應急辦通報相關省(區、市)和部門。
7. 《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哪些內容
11月23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已印發《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事件分級、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預防與應急准備、保障措施等內容。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與此同時,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聯網網路突發事件預警制度,按照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將公共互聯網網路突發事件預警等級分為四級,由高到低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面向社會發布預警信息有網站、簡訊、微信等多種形式。
8. 晉城市互聯網網路安全應急預案的預警機制
4.1預測預警系統
4.1.1整合本市信息化、公安、通信管理等相關互聯網網路安全監測資源,完善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預測預警系統。
4.1.2本市基礎信息網路和各重要信息系統的主管部門或運營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測系統,提高防範網路攻擊、病毒入侵、網路竊密等的能力,防止有害信息傳播。
4.2預警信息
4.2.1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預警信息分為面向信息安全重點單位和面向社會公眾兩類。
4.2.2各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機構要及時、准確地向市網安辦報告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有關信息。
4.2.3市網安辦要組織專家,分析各工作機構上報的信息和監測預警系統監測到的信息,評估風險等級,並根據確定的風險等級編制預警信息。預警信息包括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的類別、預警級別、起始時間、可能影響的范圍、警示事項、應採取的措施和發布單位等。
4.3預警級別與發布
4.3.1根據信息預測分析結果,對可能發生的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進行預警。按照互聯網網路安全可能造成的危害、緊急程度和發展勢態,預警級別分為四級:Ⅰ級(特別嚴重)、Ⅱ級(嚴重)、Ⅲ級(較重)和Ⅳ級(一般),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1)Ⅰ級預警(紅色)。指發現新的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可能影響本市所有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並有擴散到全國的可能性。
(2)Ⅱ級預警(橙色)。指發現新的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可能影響本市基礎運營網路或2家以上重要信息系統的全部業務,並有繼續擴散的可能性。
(3)Ⅲ級預警(黃色)。指發現新的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可能影響本市1至2家基礎運營網路或1至2家重要信息系統的全部業務,無擴散性。
(4)Ⅳ級預警(藍色)。指發現新的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可能影響本市1家基礎運營的部分網路或1至2家重要信息系統的部分業務,無擴散性。
4.3.2市網安辦根據互聯網網路安全事件的管理許可權、危害性和緊急程度,統一發布、調整和解除預警信息,對嚴重、特別嚴重或可能衍生其他安全事件的預警信息,應按照市政府的決定由授權部門發布。
4.3.3面向信息安全重點單位的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以電話、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通知到所有相關單位以及相關的應急響應組織人員,所有被通知的單位和人員需要對接收到的預警信息進行確認;面向社會公眾的預警信息的發布、調整和解除可通過新聞媒體、通信、信息網路或組織人員等方式進行。
9. 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怎麼寫
應急預案是有,但是還沒觸發過,有沒有效不能提前下定論。就像A股市場熔斷機制一樣,推出前都叫好,推出沒幾天就叫停了
10. 網路安全輿情應急中心責任大嗎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責任大。
1、網路安全輿情應急中心負責協助市委宣傳部及市委網信辦維護網上政治安全和網路意識形態安全。
2、執行省委網信辦網上推送、調控管控等工作指令。
3、及時監測報告網上政治類有害信息、行動性煽動信息。
4、對境內外涉雲浮重大突發事件和敏感、熱點問題網路輿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跟蹤處置及總結報告。
5、做好網上輿論正面引導和重大輿情風險預警,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