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法》第25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 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安全風險;在發生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並按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路安全法》第53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
負責關鍵基礎信息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制定本行業、本領域的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應當按照事件發生後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對網路安全事件進行分級,並規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網路安全應急預案應立足安全防護,加強預警,重點保護重要信息網路和關系社會穩定的重要信息系統, 在預防、監控、應急處理、應急保障等方面採取多種措施,構築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計算機信息網 絡安全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 要對機房、網路設備、伺服器等設施定期開展安全檢查, 密切關注互聯網信息動態,及時獲取充分而准確的信息, 跟蹤研判,果斷決策,迅速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㈡ 根據《網路安全法》,發生安全事件,應當首先第一步怎麼做
《網路安全法》第五十五條 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應當立即啟動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對網路安全事件進行調查和評估,要求網路運營者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隱患,防止危害擴大,並及時向社會發布與公眾有關的警示信息。
㈢ 我國曾面臨哪些網路安全事故是如何應對的
相關如下: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㈣ 對於網路安全違法行為怎麼處理
法律分析:因網路安全事件,發生突發事件或者生產安全事故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置。因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處置重大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需要,經國務院決定或者批准,可以在特定區域對網路通信採取限制等臨時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 絡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 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㈤ 信息安全事件包括哪幾類
1、有害程序事件(MI)2、網路攻擊事件(NAI)3、信息破壞事件(IDI)4、信息內容安全事件(ICSI)5、設備設施故障(FF)6、災害性事件(DI)7、其他事件(OI)信息安全事件分類分級解讀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由於人為原因、軟硬體缺陷或故障、自然災害等情況對網路和信息系統或者其中的數據造成危害,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的網路安全事件。
1、信息安全事件分類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GBT 24363-2009 信息安全技信息安全應急響應計劃規范》、《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 《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網路攻擊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網路攻擊事件分類分級指南》等多部法律法規文件,根據信息安全事件發生的原因、表現形式等,將信息安全事件分為網路攻擊事件、有害程序事件、信息泄密事件和信息內容安全事件四大類。
網路攻擊事件:
通過網路或其他技術手段,利用信息系統的配置缺陷、協議缺陷、程序缺陷或使用暴力攻擊對信息系統實施攻擊,並造成信息系統異常或對信息系統當前運行造成潛在危害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拒絕服務攻擊事件、後門攻擊事件、漏洞攻擊事件、網路掃描竊聽事件、網路釣魚事件、干擾事件等。
有害程序事件:
蓄意製造、傳播有害程序,或是因受到有害程序的影響而導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包括計算機病毒事件、蠕蟲事件、特洛伊木馬事件、僵屍網路事件、混合攻擊程序事件、網頁內嵌惡意代碼事件等。
信息泄露事件:
通過網路或其他技術手段,造成信息系統中的信息被篡改、假冒、泄漏、竊取等,導致的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泄露事件包括專利泄露、系統主動監控及異常查單、產品競價推銷、懷疑員工泄露客戶資料、員工泄露公司合同等。
信息內容安全事件:
利用信息網路發布、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公共利益和公司利益的內容的安全事件。包括違反法律、法規和公司規定的信息安全事件;針對社會事項進行討論、評論,形成網上敏感的輿論熱點,出現一定規模炒作的信息安全事件;組織串連、煽動集會遊行的信息安全事件。
2、信息安全事件分級
依據《GB\Z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術 信息網路攻擊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網路攻擊事件分類分級指南》等法律法規文件,從以下因素進行考慮
信息密級: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中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的要素;
聲譽影響:衡量因信息安全事件對公司品牌
㈥ 網路安全處理過程
網路安全應急響應是十分重要的,在網路安全事件層出不窮、事件危害損失巨大的時代,應對短時間內冒出的網路安全事件,根據應急響應組織事先對各自可能情況的准備演練,在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盡可能快速、高效的跟蹤、處置與防範,確保網路信息安全。就目前的網路安全應急監測體系來說,其應急處理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流程:
1、准備工作
此階段以預防為主,在事件真正發生前為應急響應做好准備。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內容:制定用於應急響應工作流程的文檔計劃,並建立一組基於威脅態勢的合理防禦措施;制定預警與報警的方式流程,建立一組盡可能高效的事件處理程序;建立備份的體系和流程,按照相關網路安全政策配置安全設備和軟體;建立一個支持事件響應活動的基礎設施,獲得處理問題必備的資源和人員,進行相關的安全培訓,可以進行應急響應事件處理的預演方案。
2、事件監測
識別和發現各種網路安全緊急事件。一旦被入侵檢測機制或另外可信的站點警告已經檢測到了入侵,需要確定系統和數據被入侵到了什麼程度。入侵響應需要管理層批准,需要決定是否關閉被破壞的系統及是否繼續業務,是否繼續收集入侵者活動數據(包括保護這些活動的相關證據)。通報信息的數據和類型,通知什麼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布局入侵檢測設備、全局預警系統,確定網路異常情況;
預估事件的范圍和影響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的方案;
事件的風險危害有多大,涉及到多少網路,影響了多少主機,情況危急程度;
確定事件責任人人選,即指定一個責任人全權處理此事件並給予必要資源;
攻擊者利用的漏洞傳播的范圍有多大,通過匯總,確定是否發生了全網的大規模入侵事件;
3、抑制處置
在入侵檢測系統檢測到有安全事件發生之後,抑制的目的在於限制攻擊范圍,限制潛在的損失與破壞,在事件被抑制以後,應該找出事件根源並徹底根除;然後就該著手系統恢復,把所有受侵害的系統、應用、資料庫等恢復到它們正常的任務狀態。
收集入侵相關的所有資料,收集並保護證據,保證安全地獲取並且保存證據;
確定使系統恢復正常的需求和時間表、從可信的備份介質中恢復用戶數據和應用服務;
通過對有關惡意代碼或行為的分析結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確相應的補救措施並徹底清除,並對攻擊源進行准確定位並採取措施將其中斷;
清理系統、恢復數據、程序、服務,把所有被攻破的系統和網路設備徹底還原到正常的任務狀態。
4、應急場景
網路攻擊事件:
安全掃描攻擊:黑客利用掃描器對目標進行漏洞探測,並在發現漏洞後進一步利用漏洞進行攻擊;
暴力破解攻擊:對目標系統賬號密碼進行暴力破解,獲取後台管理員許可權;
系統漏洞攻擊: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系統中存在漏洞進行攻擊;
WEB漏洞攻擊:通過SQL注入漏洞、上傳漏洞、XSS漏洞、授權繞過等各種WEB漏洞進行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流量DDOS或者CC攻擊目標,使目標伺服器無法提供正常服務;
信息破壞事件:
系統配置遭篡改:系統中出現異常的服務、進程、啟動項、賬號等等;
資料庫內容篡改:業務數據遭到惡意篡改,引起業務異常和損失;
網站內容篡改事件:網站頁面內容被黑客惡意篡改;
信息數據泄露事件:伺服器數據、會員賬號遭到竊取並泄露.
㈦ 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應急處置包括
法律分析:包括事件報告、 應急響應、應急結束幾個環節。
法律依據:《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4 應急處置
4.1 事件報告
網路安全事件發生後,事發單位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實施處置並及時報送信息。各有關地區、部門立即組織先期處置,控制事態,消除隱患,同時組織研判,注意保存證據,做好信息通報工作。對於初判為特別重大、重大網路安全事件的,立即報告應急辦。
4.2 應急響應
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響應分為四級,分別對應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網路安全事件。I級為最高響應級別。
4.3 應急結束
4.3.1 級響應結束
應急辦提出建議,報指揮部批准後,及時通報有關省(區、市)和部門。
4.3.2 級響應結束
由事件發生省(區、市)或部門決定,報應急辦,應急辦通報相關省(區、市)和部門。
㈧ 中國網路安全現狀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手機存在安全隱患,Pegasus惡意軟體可能會入侵用戶的iPhone手機,竊取用戶的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控制手機的麥克風和攝像頭,大數據時代用戶或無隱私可言。
實際上,我國對打擊大數據泄露安全事件有著強大的決心和執行力,在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網路安全行業主要企業:目前國內網路安全行業的主要企業有深信服(300454)、安恆信息(688023)、綠盟科技(300369)、啟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等。
1、iPhone存在漏洞對用戶數據安全造成威脅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發文稱iPhone存在漏洞,Pegasus惡意軟體在用戶不點擊鏈接的情況下也可以入侵用戶的手機,竊取信息和郵件,甚至可以操控用戶的攝像頭,此消息一出,網友大呼大數據時代無隱私可言,網路安全問題堪憂,實際上,在我國對網路安全問題有著強大的決心,滴滴事件之後,國家網信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修訂了《網路安全審查好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國外上市須審查。
由此可見,在我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用戶數據的監管變得越來越困難,此次網信辦修訂《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凸顯了我國對收集隱私數據行為嚴厲打擊的決心。
綜合來看,滴滴事件對國家數據安全層面敲起了警鍾,而iPhone此次網路安全漏洞問題針對個人數據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鈴,相信未來隨著我國網路安全相關法案的不斷完善,我國個人網路安全問題將得到有效的保護。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㈨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震驚網路的熊貓燒香病毒。
十四年前,中國駭客whboy(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因中毒電腦桌面上出現「熊貓燒香」圖案名噪一時,這也成為了當時一度讓人談網色變的病毒。
熊貓燒香病毒可通過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導致打開網頁文件時IE自動跳轉到指定病毒網址中下載病毒,同時出現藍屏、頻繁重啟以及系統硬碟中數據文件被破壞等現象。
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熊貓燒香感染門戶網站、擊潰數據系統、導致網路癱瘓,在全國范圍內帶來了無法估量的損失,「熊貓燒香」已經永遠停留在十幾年前。
總結如下:
如今看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變革,熊貓燒香跟今天的勒索病毒、木馬、黑客攻擊等帶來的危害完全不能相比,但該病毒卻是國內民眾第一次對計算機病毒的危害有了真實的感受,因此成為病毒史上的經典案例,對國內未來的網路安全發展起到了推動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