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按照規定統一發布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2020年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共12個部門聯合發布《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於2020年6月1日起實施。
(1)網路安全信息報送和監管巡擴展閱讀:
技術原理
網路安全性問題關繫到未來網路應用的深入發展,它涉及安全策略、移動代碼、指令保護、密碼學、操作系統、軟體工程和網路安全管理等內容。一般專用的內部網與公用的互聯網的隔離主要使用「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一種形象的說法,其實它是一種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組合,使互聯網與內部網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能夠完成「防火牆」工作的可以是簡單的隱蔽路由器,這種「防火牆」如果是一台普通的路由器則僅能起到一種隔離作用。隱蔽路由器也可以在互聯網協議埠級上阻止網間或主機間通信,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
Ⅱ 網上安全信息採集
法律分析: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按照規定統一發布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五十一條 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按照規定統一發布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第五十二條 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業、本領域的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並按照規定報送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Ⅲ 互聯網網路安全信息通報實施辦法的附件一:信息報送項目
(一)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
1、本單位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普通電信用戶、專線用戶、重要信息系統用戶業務發生阻斷、擁塞等異常情況。
2、本單位IP基礎網路設施,包括互聯網國際設施、國內互聯網設備和鏈路、IDC等發生癱瘓、阻斷等異常情況。
3、本單位域名解析服務系統發生癱瘓、解析異常、域名劫持等異常情況。
4、本單位網上營業廳、門戶網站、移動WAP類業務,或與互聯網相連的網路和系統發生系統癱瘓、阻斷、用戶數據丟失等異常情況。
5、影響互聯網業務正常運營、影響用戶正常訪問互聯網、造成重大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等異常情況。
6、本單位網內漏洞等網路安全隱患及處置情況。
7、本單位網內發生拒絕服務攻擊或其他流量異常事件情況。
8、本單位網內木馬和僵屍網路、病毒等惡意代碼傳播情況。
9、本單位網內路由系統出現的路由劫持情況(路由劫持指若同一IP地址前綴有多個自治系統為宣告者,且自治系統之間無隸屬關系或未得到該IP地址前綴的授權,則判定為域間路由劫持)。
10、本單位垃圾郵件監測、預警和處置情況。
11、獲知的由本單位提供服務的重要信息系統用戶內部發生的網路安全異常情況。
12、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它信息。
(二)互聯網域名注冊管理、服務機構
1、本單位域名系統解析服務異常等情況,包括系統穩定性、解析成功率、響應時間、解析數據和資料庫等方面出現的異常情況。
2、網頁掛馬、網路仿冒、域名劫持等網路安全事件。
3、域名系統相關的系統漏洞等網路安全風險信息及處置情況。
4、可疑域名或域名注冊行為等情況。
5、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它信息。
(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IDC、門戶網站、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等)
1、IDC:
(1)IDC網路出口鏈路中斷或擁塞。
(2)由IDC提供服務的網站或託管主機感染病毒、木馬和僵屍惡意代碼,或被利用實施網路攻擊、網路仿冒等網路安全事件的情況。
(3)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它信息。
2、門戶網站、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等:
(1)網路接入鏈路中斷或擁塞。
(2)系統癱瘓、遭到入侵或控制、應用服務中斷等。
(3)用戶數據被篡改、丟失等。
(4)垃圾郵件發現和處置情況。
(5)系統感染惡意代碼情況。
(6)網頁篡改、網路仿冒等情況。
(7)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它信息。
(四)中國互聯網協會
1、垃圾郵件相關情況。
2、互聯網用戶反映的影響互聯網業務的重要網路安全情況。
3、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它信息。
(五)CNCERT
1、本單位自主監測到的信息。
2、各信息報送單位報送的信息。
3、通過國際、國內合作單位等渠道獲得的信息。
4、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他信息。
(六)通信管理局
1、重點報送本行政區域內或與本行政區域相關的重要網路安全信息。
2、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其他信息。
Ⅳ 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預防網路違法犯罪,維護網路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公安機關依法對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網路安全義務情況進行的安全監督檢查。第三條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網路安全保衛部門組織實施。
上級公安機關應當對下級公安機關開展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情況進行指導和監督。第四條公安機關開展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應當遵循依法科學管理、保障和促進發展的方針,嚴格遵守法定許可權和程序,不斷改進執法方式,全面落實執法責任。第五條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履行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職責中知悉的個人信息、隱私、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應當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職責中獲取的信息,只能用於維護網路安全的需要,不得用於其他用途。第六條公安機關對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的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的網路安全風險,應當及時通報有關主管部門和單位。第七條公安機關應當建立並落實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工作制度,自覺接受檢查對象和人民群眾的監督。第二章監督檢查對象和內容第八條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由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的網路服務運營機構和聯網使用單位的網路管理機構所在地公安機關實施。互聯網服務提供者為個人的,可以由其經常居住地公安機關實施。第九條公安機關應當根據網路安全防範需要和網路安全風險隱患的具體情況,對下列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開展監督檢查:
(一)提供互聯網接入、互聯網數據中心、內容分發、域名服務的;
(二)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
(三)提供公共上網服務的;
(四)提供其他互聯網服務的;
對開展前款規定的服務未滿一年的,兩年內曾發生過網路安全事件、違法犯罪案件的,或者因未履行法定網路安全義務被公安機關予以行政處罰的,應當開展重點監督檢查。第十條公安機關應當根據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履行法定網路安全義務的實際情況,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准,對下列內容進行監督檢查:
(一)是否辦理聯網單位備案手續,並報送接入單位和用戶基本信息及其變更情況;
(二)是否制定並落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
(三)是否依法採取記錄並留存用戶注冊信息和上網日誌信息的技術措施;
(四)是否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技術措施;
(五)是否在公共信息服務中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依法採取相關防範措施;
(六)是否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為公安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防範調查恐怖活動、偵查犯罪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
(七)是否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等義務。第十一條除本規定第十條所列內容外,公安機關還應當根據提供互聯網服務的類型,對下列內容進行監督檢查:
(一)對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記錄並留存網路地址及分配使用情況;
(二)對提供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記錄所提供的主機託管、主機租用和虛擬空間租用的用戶信息;
(三)對提供互聯網域名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記錄網路域名申請、變動信息,是否對違法域名依法採取處置措施;
(四)對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依法採取用戶發布信息管理措施,是否對已發布或者傳輸的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依法採取處置措施,並保存相關記錄;
(五)對提供互聯網內容分發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記錄內容分發網路與內容源網路鏈接對應情況;
(六)對提供互聯網公共上網服務的,監督檢查是否採取符合國家標準的網路與信息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第十二條在國家重大網路安全保衛任務期間,對與國家重大網路安全保衛任務相關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公安機關可以對下列內容開展專項安全監督檢查:
(一)是否制定重大網路安全保衛任務所要求的工作方案、明確網路安全責任分工並確定網路安全管理人員;
(二)是否組織開展網路安全風險評估,並採取相應風險管控措施堵塞網路安全漏洞隱患;
(三)是否制定網路安全應急處置預案並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應急處置相關設施是否完備有效;
(四)是否依法採取重大網路安全保衛任務所需要的其他網路安全防範措施;
(五)是否按照要求向公安機關報告網路安全防範措施及落實情況。
對防範恐怖襲擊的重點目標的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按照前款規定的內容執行。
Ⅳ 國家什麼部門負責網路安全和監督工作
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
明確了網路安全的監管責任,解決了誰來負責的問題。
將現行有效的網路安全監管體製法制化,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
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這種「1+X」的監管體制,符合當前互聯網與現實社會全面融合的特點和我國監管需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八條: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Ⅵ 網路安全合規涉及的監管部門主要哪些
《網路安全法》第八條提出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2015年6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草案)》。 網路安全法草案於2015年7月6日至2015年8月5日在中國人大網上全文公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一共分七章七十九條。2017年6月1日,不僅僅是一年一度的兒童節,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正式生效的日子。
從今日起,我國網路安全工作有了基礎性的法律框架,針對網路亦有了更多法律約束,中國信息安全行業進入新的時代。
Ⅶ 網警網路巡查怎麼查
法律分析:「網警」們將24小時巡查互聯網各大網站、微博、貼吧、論壇及其他各類網路社區,發現違法犯罪信息時,「網警」將第一時間制止,對情節輕微的網民進行教育,對涉嫌違法犯罪的,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同時,接受網民舉報網上違法犯罪線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五十一條 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國家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報工作,按照規定統一發布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
第五十二條 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的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業、本領域的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並按照規定報送網路安全監測預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