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管理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治理的新課題
這個問題本身存在不同的看法。世界信息高峰會議,就是WSIS,聯合國互聯網治理工作組WGIG以及國際社會對互聯網的治理都非常關注。
早期互聯網是美國的國防部出錢資助研究建立的軍事網,後來美國政府的支持者從國防部轉移到了自然科學基金會,就把一些主要的大學連結為八個節點,把美國遍及全國的計算機網路接到這些節點上,然後逐步發展成網際網路,所以這個網早期上網的人是有限制的,這個網上的安全等種種問題,從設計是沒有考慮網路安全的,因為它上網的人數是很有限的,一般的人上不了這個網,當時主要考慮在遭受打擊的時候,美國全國的指揮能力不會瓦解和崩潰,所以安全問題沒有考慮。在這個網的管理上,形成了一種非常奇特的管理方式,首先是自願參與。大學裡面的教授,管理最重要的資源的人,沒有任何的合同、合約或者條例、條款的約束,都是志願者,有的連工資都沒有。君子協定,大家在上面發郵件,學者、專家通過這個網來切磋他們的研究工作等。廣泛包容,也就是開放式的,大家平等參與。自下而上的,並沒有什麼從中央上面下來一個命令或者是一種統一的服務、統一的規范,這個沒有,它的技術協議是分散系統,大家都同意用這個協議,網際網路就是網中之網,後來TCP/IP佔領了統治地位,所有協議技術標準的形成以及網上的規范,都是自下而上,分散到集中的形成。它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粗略的、大體上有共識就行了」,這個協議在網上運行著,大家都同意就運行著,就是這樣一種很奇特的治理方式。
2004年的圖林獎,就是在計算機系統裡面的諾貝爾獎,世界最高獎,2004年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給了不是搞計算機的,而是搞網路的,發給了兩個人,他們兩個是TCP/IP主要發明者,這兩個人當時設計這個網路結構的時候,他們最主要的思想,就是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開放的網路結構),就是它所有的標准和協議都是開放、透明,所有的人都同意,這樣一個很獨特的辦法,使得互聯網的大規模的擴展和互聯互通沒有發生什麼問題。現在專家們當初講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到互聯網發展到這種規模,才發現他們的思想是多麼超前、多麼高明。一般互聯網界,真正是互聯網圈子裡的人,他們談到政府的管理都是很看不起的,什麼是政府的管理?就是「手中有一個錘子,所以無論看到什麼,都好像是釘子」。還有一個很典型的說法,互聯網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為什麼大聲嚷嚷討論什麼互聯網問題呢?互聯網沒有壞,為什麼修呢?
另外,有一個人叫John Peny
Barlow,這個人是一個怪人,他1996年致各國政府一封信,裡面這樣寫「你們在這里不受歡迎,在這里你們並不擁有主權,你們也沒有倫理意義上的統治權,而且,你們也沒有任何手段使我們感到必須受制於你們。這個網上世界並不在你們的邊界以內。」跟地理位置聯系在一起的國家主權的概念,在沒有國界的互聯網上是不存在的,他完全藐視國家主權,所以給各國政府發這樣一封信,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代表。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相當具有代表性,當時一些人把John
Peny
Barlow說成是網上世界的獨立宣言,其實他早期是在一個牧場牧牛的,後來他對互聯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後他開始研究互聯網經濟、互聯網哲學,就是這么一個怪人。
現在,基本上對互聯網的治理有幾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說互聯網不過是電信設施的一種,所以它的管理就照搬電信的管理就對了,我們電信可以保證質量,但是互聯網是不能保證質量的;第二種就是所有現行法律和規章只需略作修改即可用於互聯網的管理;另外一種意見,主要以互聯網界的人為主,互聯網與任何已有的設施完全不同,因此其管理也是完全不同的。
進入21世紀以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反思關於互聯網治理理念。2000年,大家開始反思「9·11」以後、「.com」泡沫破滅,互聯網究竟還是現實社會的一部分,這樣的看法開始被接受,越來越多的人還承認互聯網是現實世界的一部分。
Ⅱ 什麼是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個社會學或國際關系的術語,是指為了解決超出一國或一地區的某一問題,而由各國進行政治協商以共同解決的方式。
全球治理並不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因此這一概念有別於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現有各國政府管理機制和力量的基礎上,加強彼此的溝通和協調,以解決一些共同面臨的問題。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包括沖突、環境、生態、資源、氣候等許多問題的解決都非一國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價值。即在全球范圍內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應當是超越國家、種族、宗教、意識形態、經濟發展水平之上的全人類的普世價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規制。即維護國際社會正常秩序,實現人類普世價值的規則體系,包括用以調節國際關系和規范國際秩序的所有跨國性的原則、規范、標准、政策、協議、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體。即制定和實施全球規制的組織機構,主要有三類:(1)各國政府、政府部門及亞國家的政府當局;(2)正式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會組織。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體。指已經影響或者將要影響全人類的、很難依靠單個國家得以解決的跨國性問題,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態環境、國際經濟、跨國犯罪、基本人權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對全球治理績效的評估,集中體現為國際規制的有效性,具體包括國際規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適應性、政府能力、權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識基礎等。有學者把上述五個核心要素轉化成五個問題:即為什麼治理、如何治理、誰治理、治理什麼、治理得怎樣。
Ⅲ 如何構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四項原則」: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
尊重網路主權,作為中國向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貢獻的一個重要概念,『尊重網路主權』體現了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秉持在尊重各國網路主權基礎上開展國際互聯網治理意願。
維護和平安全
促進開放合作
構建良好秩序
「五點主張」: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1.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
2.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
3.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4.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
5.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推動全球治理:讓世界變成地球村,共同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享共治,以互聯網治理推動全球治理
Ⅳ 當前世界面臨著什麼四大赤字
當前世界面臨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這四大赤字。破解這「四大赤字」需要秉持著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四大理念。
1、「治理赤字」:是指全球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持續不斷,氣候變化、網路安全、難民危機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
2、「信任赤字」:是指國際競爭摩擦呈上升之勢,地緣博弈色彩明顯加重,國際社會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蝕;
3、「和平赤字」:是指人類今天所處的安全環境仍然堪憂,地區沖突和局部戰爭持續不斷,恐怖主義仍然猖獗,不少國家民眾特別是兒童飽受戰火摧殘;
4、「發展赤字」:是指逆全球化思潮正在發酵,保護主義的負面效應日益顯現,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Ⅳ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什麼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
當今世界,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要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決議》總結指出:
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決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我國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在氣候變化、減貧、反恐、網路安全和維護地區安全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我國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眾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
Ⅵ 全球網路安全應該如何應對
互聯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同時也給世界各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帶來許多新的挑戰。網路空間這么大、問題挑戰這么多,應該如何應對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重大課題。互聯網讓世界變成了「雞犬之聲相聞」的地球村,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逆歷史潮流而動,單純從自身的利益和喜好出發塑造全球網路空間治理結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註定將由世界各國共同書寫。
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我國倡導尊重網路主權、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並用「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深刻詮釋了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內涵。這是我國推動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探尋網路空間國際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創新成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網路強國戰略思想正不斷為解決網路空間發展治理這一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來源:人民日報
Ⅶ 為什麼關注網路安全問題
因為近幾年不斷的發生密碼泄露,個人信息泄露,網站服務中斷等重大問題,將網路安全,信息安全的問題不斷的展現在人們面前。
2020年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共12個部門聯合發布《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於2020年6月1日起實施 。
(7)全球治理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1)網路結構因素
網路基本拓撲結構有3種:星型、匯流排型和環型。一個單位在建立自己的內部網之前,各部門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區域網,所採用的拓撲結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內部網時,為了實現異構網路間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犧牲一些安全機制的設置和實現,從而提出更高的網路開放性要求。
(2)網路協議因素
在建造內部網時,用戶為了節省開支,必然會保護原有的網路基礎設施。另外,網路公司為生存的需要,對網路協議的兼容性要求越來越高,使眾多廠商的協議能互聯、兼容和相互通信。
這在給用戶和廠商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如在一種協議下傳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傳遍整個網路。
Ⅷ 全球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是
1、擴大與深化的矛盾。
全球治理的治理邊疆不斷擴大,治理的效率卻明顯滯後。按領域分,它包括政治治理、經濟治理、安全治理;按區域分包括全球層面、區域層面、次區域層面、多邊與雙邊層面、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各種問題的治理;按建構順序可分成既有治理領域、新建治理領域以及未來新公域的治理。
2、共治與分治的矛盾。
「共同治理」強調行為者的多元化、合作化。隨著美國、歐盟逐漸擺脫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困擾,新興大國與發達國家在全球治理領域的較量激烈,大國矛盾上升,使「共治」前景暗淡,碎片化式的「分治」明顯。
(8)全球治理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全球治理健行方略
1、堅持長期目標指導下漸進實現短期目標
全球治理的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構成了全球治理目標體系。全球治理長期目標看似與短期目標割裂,實則二者統一於全球治理的價值倫理。
從層級上看,全球治理長期目標高於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具有宏觀指引性與不可操作性。短期目標具有靈活性、多樣性且依據長期目標而定,是實現長期目標的階段性成果。無論它以何種方式呈現都不能偏離長期目標的方向。
2、多維度破解全球治理主體間合作困境
利用正負激勵和教化方式破除集體行動困境。可以通過提高未來行動對治理者的重要性來增加不合作成本,同時,制定獎懲機制對能夠一直保持合作的治理者給予額外獎勵,最大限度改變治理收益格局。
Ⅸ 為何說網路安全需要多方的共同擔當
據報道,在日前召開的2017網路安全生態峰會上相關的負責人表示,當下是網路安全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網路安全不容忽視,而構建新的網路安全需要多方的共同擔當。
除此之外新形勢下的網路安全,企業也需要在三個方面進行升級:一個是技術驅動,數字化的時代,生物識別技術在網路安全中的應用非常關鍵;第二是要實現行業生態共建;第三是要責任擔當,對網路空間暴露的一些重要系統的漏洞進行的相應的處置。
希望在網路安全的壁壘下新的產業、新的技術才能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
Ⅹ 推進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中國方案的核心是什麼,體現在哪些方面
1、核心要義:一個目標;兩大支點
一個目標:國際社會應該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推動互聯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兩大支點: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2、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應堅持的四項原則: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3、五點主張: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