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斯克稱數據安全是智能網聯汽車成功關鍵,你認可他的說法嗎
馬斯克稱數據安全是智能聯網汽車應用的基礎,前提自己還是非常贊同這個觀點的,因為現在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應用,越來越多的通過聯網來搞定,通過手機上面的APP可以控制自己的取消,但是這樣你會帶來了一定的網路安全問題。
一定要保證數據安全,一定要保證網路的安全大家才敢用這個東西。現在很多人考慮使用這種機械式的和網路式的兩種方式去使用,因為網路的確實更方便,比如汽車原來有鑰匙門現在一鍵啟動是不是更方便了?它是一鍵啟動故障的時候呢,可不可以通過傳統鑰匙門再發揮本身的作用?人們之所以沒有一味的貪圖方便,就是因為考慮到了安全的問題,考慮到了實用性的問題。
㈡ 工信部: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准入管理 保證用車安全性
簡單來說,制定《意見》的主要目的,有兩方面用意,首次是制定行業標准,讓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高水平的蓬勃發展,依託高技術在國際市場具備足夠強的競爭力。其次是制定符合當下製造和消費者應用趨勢的安全管理規定,保障公民和公共安全。
制定《意見》的背景,主要是為了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加快推進政策法規研究、技術標准體系建立。結合國際政策法規實踐經驗,盡快制定《意見》,明確原則要求,逐步探索開展准入管理,加快產品推廣應用,是推動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需要。
同時,針對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問題,駕駛自動化系統隨機故障、功能不足等引發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以及在線升級(又稱OTA升級)改變車輛功能、性能可能引入的安全風險。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意見》,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明確汽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在線升級等管理要求,指導企業加強能力建設,嚴把產品質量安全關,切實維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
以下是《意見》原文:
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
工信部通裝〔2021〕10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有關汽車生產企業:
為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維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等規定,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汽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軟體升級、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管理,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一致性,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數據和網路安全管理
(一)強化數據安全管理能力。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汽車數據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履行數據安全保護義務,明確責任部門和負責人。建立數據資產管理台賬,實施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加強個人信息與重要數據保護。建設數據安全保護技術措施,確保數據持續處於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的狀態,依法依規落實數據安全風險評估、數據安全事件報告等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在境內存儲。需要向境外提供數據的,應當通過數據出境安全評估。
(二)加強網路安全保障能力。企業應當建立汽車網路安全管理制度,依法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車聯網卡實名登記管理要求,明確網路安全責任部門和負責人。具備保障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組件和功能免受網路威脅的技術措施,具備汽車網路安全風險監測、網路安全缺陷和漏洞等發現和處置技術條件,確保車輛及其功能處於被保護的狀態,保障車輛安全運行。依法依規落實網路安全事件報告和處置要求。
三、規范軟體在線升級
(三)強化企業管理能力。企業生產具有在線升級(又稱OTA升級)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建立與汽車產品及升級活動相適應的管理能力,具有在線升級安全影響評估、測試驗證、實施過程保障、信息記錄等能力,確保車輛進行在線升級時處於安全狀態,並向車輛用戶告知在線升級的目的、內容、所需時長、注意事項、升級結果等信息。
(四)保證產品生產一致性。企業實施在線升級活動前,應當確保汽車產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准及技術規范等相關要求並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備案,涉及安全、節能、環保、防盜等技術參數變更的應提前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申報,保證汽車產品生產一致性。未經審批,不得通過在線等軟體升級方式新增或更新汽車自動駕駛功能。
四、加強產品管理
(五)嚴格履行告知義務。企業生產具有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明確告知車輛功能及性能限制、駕駛員職責、人機交互設備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條件等信息。
(六)加強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安全管理。企業生產具有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採取脫手檢測等技術措施,保障駕駛員始終在執行相應的動態駕駛任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是指駕駛自動化系統在其設計運行條件下,持續地執行車輛橫向和縱向運動控制,並具備相應的目標和事件探測與響應能力。
(七)加強自動駕駛功能產品安全管理。企業生產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產品的,應當確保汽車產品至少滿足以下要求:
1.應能自動識別自動駕駛系統失效以及是否持續滿足設計運行條件,並能採取風險減緩措施以達到最小風險狀態。
2.應具備人機交互功能,顯示自動駕駛系統運行狀態。在特定條件下需要駕駛員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應具備識別駕駛員執行動態駕駛任務能力的功能。車輛應能夠依法依規合理使用燈光信號、聲音等方式與其他道路使用者進行交互。
3.應具有事件數據記錄系統和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滿足相關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用於事故重建、責任判定及原因分析等。其中,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記錄的數據應包括車輛及系統基本信息、車輛狀態及動態信息、自動駕駛系統運行信息、行車環境信息、駕乘人員操作及狀態信息、故障信息等。
4.應滿足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網路安全等過程保障要求,以及模擬模擬、封閉場地、實際道路、網路安全、軟體升級、數據記錄等測試要求,避免車輛在設計運行條件內發生可預見且可預防的安全事故。
(八)確保可靠的時空信息服務。企業應當確保汽車產品具有安全、可靠的衛星定位及授時功能,可有效提供位置、速度、時間等信息,並應滿足相關要求,鼓勵支持接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信號。
五、保障措施
(九)建立自查機制。企業應當加強自查,發現生產、銷售的汽車產品存在數據安全、網路安全、在線升級安全、駕駛輔助和自動駕駛安全等嚴重問題的,應當依法依規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採取措施進行整改,並及時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及所在地工業和信息化、電信主管部門報告。
(十)加強監督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有關機構做好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技術審查等工作。各地工業和信息化、電信主管部門要與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做好對本意見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十一)夯實基礎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各地相關部門、有關企業進一步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准體系建設,加快推動汽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在線升級、駕駛輔助、自動駕駛等標准規范制修訂。鼓勵第三方服務機構和企業加強相關測試驗證和檢驗檢測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和網路安全、數據安全水平。
㈢ 半年遭百萬次惡意攻擊,智能網聯汽車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相關新聞上我們的家可以看到的是半年遭受了多次惡意的一個攻擊,這種情況下來說的話,互聯網智能的一個汽車的話存在了哪些相關的隱患啊?接下來小編帶大傢具體來了解一下吧。
總的來說的話,我們家在買車的一個過程中的話,啊,智能網聯汽車的話建議還是暫時先不要購買他的一些相關的數據以及一些相關的車型的話,都是在開發的階段,這種情況下來說的話,一旦發生了一個購買的一個情況的話,大程度上來說,有一些啊修理上的問題的話,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一個啊威脅,所以說我們大家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的話需要去了解到啊,這種情況啊,智能的一個汽車的一個開發階段的話,我們暫時先不記著進行購買,可以先啊准備啊,購買一些電能汽車等等都是可以的,或者說購買一些燃油車也是可以的,按照自己的需求來。
㈣ 為辰信安:為智能汽車網路安全保駕護航
在智能汽車領域 近 期陸續舉辦的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與認證技術國際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國際汽車乙太網峰會、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和SAE2021國際汽車安全與測試大會一系列活動中,“網路安全”成為了普遍關注的話題。
方濱興院士在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暨智能網聯汽車產品與認證技術國際高峰論壇做主旨報告
作為專注於智能汽車網路安全的專業公司,為辰信安在上述會議中分別就智能汽車網路安全防護、網路安全測試工具、汽車靶場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技術交流與產品展示,受到業界廣泛關注。同時,為辰信安承研的汽車靶場也在2021CVVD首屆車聯網漏洞挖掘賽中得到應用,成為大賽的特別技術支撐單位。此外,為辰信安還參加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車聯網安全成果發布暨車聯網網路安全專班第三次工作組公開會議,就OTA升級方面的網路安全問題進行了探討。
隨著行業標准、法規和准入要求的陸續推出,智能汽車網路安全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網路安全測試也面臨著新的要求。即將發布的ISO21434,在驗證與確認階段都明確了對網路安全測試的需求;WP29在2021年1月發布的智能汽車網路安全法規,批准機構和OEM廠商都需要對具體的車輛開展網路安全測試工作。此外,2021年4月,工信部開始公開徵求對《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也明確了對車輛網路安全測試的七條要求。
第八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
為辰信安推出的智能汽車網路安全測試工具deCORE TSTR能夠全面滿足現有標准、法規和准入關於網路安全測試的要求,能夠有效支持符合 性 測試和滲透測試,覆蓋零部件、網路通信、關鍵業務、整車、路邊單元、充電樁、手機App和後端 平 台等方面 的 測試對象,可用於檢測機構、OEM廠商、各種示範區/先導區、高校等建立智能汽車網路安全測評實驗室。
deCORE TSTR可面向檢測機構、OEM廠商、示範區/先導區、高校等建立汽車網路安全測評實驗室
deCORE TSTR擁有實現標准符合 性 測試的全系列工作。結合GB17691-2018(重型柴油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的實施,deCORE TSTR所包含的相關網路安全測試工具已經在各個檢測機構得到實際應用,為標准實施提供了保障。此外,也擁有滿足整車網路安全和OTA測試需求的工具體系,滿足即將出台的相關國標在網路安全方面的測試要求。
此外,deCORE TSTR還可與網路靶場系統結合,全面提升網路安全測試的效率、模式,形成完善的護車體系。截至目前,汽車靶場已經在首屆智能汽車網路安全 競技 大賽和2021CVVD首屆車聯網漏洞挖掘賽等賽事中得到重要應用,在面向智能汽車的攻防演練、眾測與人才培養中體現了無可比擬的發展優勢。
2021CVVD首屆車聯網漏洞挖掘賽基於汽車靶場開展競賽活動
為辰信安的工具體系內容完備、成熟可靠,得到大量實際應用。同時,綜合安全咨詢、滲透測試,以及網路安全防護方案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為辰信安提供的測試工具優勢明顯,在滿足法規、標准、准入要求,以及滲透測試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智能汽車網路安全已經受到業界的高度重視。從 政府 監管、行業評價到智能汽車相關產業鏈,都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網路安全測試體系,在滿足標准、法規與准入等方面要求的同時,提升智能汽車防護水 平 ,抵禦黑客攻擊,為軟體定義汽車保駕護航。 @2019
㈤ 智能網聯汽車有風險85%關鍵部件存網路安全漏洞
[汽車之家行業]?隨著車聯網的蓬勃發展,網路安全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9月5日,在2020泰達論壇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在發言時指出,與車聯網蓬勃發展,網聯化、智能化加速深化相比,車聯網網路安全仍處於探索起步階段,對相關安全本質特點和規律的認識還需進一步深化。
為了解決行業關注的問題,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總體信息安全保障能力,9月4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牽頭,聯合汽車企業、科研機構等16家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的汽車行業車聯網網路信任支撐平台正式上線。平台主要應用數字證書、國產密碼演算法技術,為車聯網V2X通信提供安全證書簽發、統一身份認證、安全消息加密多方面的服務。
中國汽車行業車聯網網路信任支撐平台作為汽車行業首個CA服務中心,已完成網路信任平台根節點基礎設施的建設及生產系統的部署、測試,實現了多行業、多地域、多車型、多場景的網路信任應用,平台上線後將實現多行業、多企業智能汽車的網路身份互信互認。(文/汽車之家肖瑩)
㈥ 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嗎如何可以更安全
事實上,我們已經活在一個智能汽車的1.0時代了。
就拿市面上任何一款能買到的汽車來說,如果沒有中間那塊大屏幕,就感覺落後了一個時代;比如不能用語音直接控制車輛功能,就感覺車輛掉了一個檔次。但在汽車被軟體改造為智能終端的同時,軟體安全風險的隱蔽性和復雜化也在日益加深。
就像個人電腦和手機最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家的重點放在商業利益,放在產品創新,放在眼花繚亂的新功能中,以至於軟體和系統本身的安全就有大量的漏洞,隨後才有了破解、病毒、木馬、挖礦肉雞等灰產的尋利空間。
我們必須認識到汽車不是可以隨時重啟殺毒的消費電子產品。近些年因功能安全設計缺陷、功能失效、系統失效等原因遭投訴和召回的車輛已有上千萬輛,智能汽車在軟體層面的安全風險,不僅會帶來經濟損失,更是直接威脅到用戶的人身安全。
外鬼,可以防,汽車原本的功能,不能成為內鬼。
這么一想還是挺恐怖的。那麼應該怎麼保障智能汽車的安全?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工業製造本身,現代製造業在保護用戶安全上有無數現成的例子和方法,最簡單、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遵循安全標准開發。事實上,各國目前在制定標准政策的層面也已有所行動,相繼發布關於自動駕駛以及汽車功能安全相關政策。
智能汽車行業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安全標準是ISO 26262,就是從工業功能安全標准IEC61508轉化而來,最新一版更新是2018年,添加了對於半導體的安全規范,已經成為目前非常前沿的汽車安全相關標准。它基於汽車電子行業公認的V模型,強調通過開發階段的測試及驗證來保證安全相關的電子產品的功能性失效不會造成危險的發生,同時減少因為電子器件失效造成的交通事故和降低潛在召回風險。
過去遵循ISO 26262的企業主要是傳統汽車廠商,如寶馬、賓士、大眾、長城、吉利、比亞迪等,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技術提供方」正在開始遵循這一標准,理論上,智能汽車不同傳統汽車,從技術的源頭到最後的應用,都應該符合安全標准,這樣才能實現體系化的安全。
有個很好的消息是,智能出行科技企業中通過認證的主力開始逐漸由中國企業擔綱,如華為、高通、英偉達、四維圖新、禾賽科技、億咖通科技等,都已經通過了ISO 26262認證。其中像英偉達、億咖通科技通過的還是更嚴格的,由德國官方機構DAkkS通過的認證,基本意味著中國的智能座艙在安全層面已經站在了第一梯隊,也由此可見該認證的可靠和重要性。
當然,隨著汽車智能化的不斷發展,相關安全認證標准,也將會越來越嚴格。我們不僅需要更多的認證,最終希望能夠獲得越來越多的安全。
㈦ 智能汽車安全嗎
智能汽車安全嗎,相關資料如下:
汽車誕生百餘年,人類對於汽車安全的研究也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探索。提起汽車安全,三點式安全帶、安全氣囊、主動剎車、車道偏離預警等等被動/主動安全配置早已耳熟能詳,汽車的安全性也早已成為消費者購車時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對於IIHS、E-NCAP、C-NCAP、中保研等汽車碰撞測試機構所發布的成績,也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
2020年被譽為「智能汽車元年」,各大車企開始紛紛推出具備自動輔助駕駛、智能座艙、OTA等功能的汽車。而隨著智能汽車時代的開啟,汽車安全似乎不再僅包含此前的主/被動安全了。不只是特斯拉,幾乎所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都收到消費者的關注和質疑,甚至還在測試階段的更高階自動駕駛測試車,沒出現一起事故都會成為全球熱議的話題。
㈧ 工信部: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易車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目標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標准,完成50項以上急需標準的研製。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善的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標準的研製,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6個部分。在重點領域及方向,提出以下內容:
1、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準是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總體性、通用性和指導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3類標准。
術語和定義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主要概念,為相關標准中的術語和定義提供依據支撐。
總體架構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總體架構要求,明確和界定防護對象、防護方法、防護機制,指導企業體系化開展網路安全防護工作。
密碼應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密碼應用通用要求,明確數字證書格式、數字證書應用、設備密碼應用等要求。
2、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終端與設施網路安全標准
主要規范車聯網終端和基礎設施等相關網路安全要求,包括車載設備網路安全、車端網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等4類標准。
車載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智能設備和組件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包括汽車網關、電子控制單元、車用安全晶元、車載計算平台等安全標准。
車端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整車電子電氣架構、匯流排架構、系統架構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路側通信設備網路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聯網路側設備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網路設施與系統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設施與系統的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
3、網聯通信安全標准
網聯通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通信網路安全、身份認證等相關安全要求,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2類標准。信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蜂窩車聯網(C-V2X),以及應用於車聯網的蜂窩移動通信(4G/5G)、衛星通信、無線射頻識別、車內無線區域網、藍牙低能耗(BLE)紫蜂(Zigbee)、超寬頻(UWB)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身份認證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字身份認證相關的證書應用介面、證書管理系統、安全認證技術及測試方法、關鍵部件輕量級認證等技術要求。
4、數據安全標准
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平台、車載應用服務等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要求,句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5類標准。通用要求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可採集和處理的數據類型、范圍、質量、顆粒度等,包括數據最小化採集、數據安全存儲、數據加密傳輸、數據安全共享等標准。分類分級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數據分類分級保護要求,制定數據分類分級的維度、方法、示例等標准,明確重要數據類型和安全保護要求。數據出境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行業依法依規落實數據出境安全要求,句括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要點、評估方法等標准。個人信息保護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及相關技術要求,明確用戶敏感數據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場景、規則、技術方法,包括匿名化、去標識化、數據脫敏、異常行為識別等標准。應用數據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相關應用所開展的數據採集和處理使用等活動,包括車聯網平台、網約車、車載應用程序等數據安全標准。
5、應用服務安全標准
應用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和應用程序的安全要求,以及典型業務應用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和服務安全等3類標准。平台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信息服務平台、遠程升級(OTA)服務平台、邊緣計算平台、電動汽車遠程信息服務與管理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應用程序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應用程序等安全防護與檢測要求。服務安全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典型業務服務場景下的安全要求,包括汽車遠程診斷、高級輔助駕駛、車路協同等服務安全要求。
6、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
安全保障與支撐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管理與支撐相關的安全要求,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和安全能力評估等3類標准。風險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風險分類與安全等級劃分要求,明確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和方法,提出車聯網服務平台、整車網路安全風險評估規范等相關要求。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網路安全監測、數據安全監測、應急管理、網路安全漏洞分類分級、安全事件追蹤溯源等相關要求,以及安全管理介面、車聯網卡實名登記、車聯網業務遞交網關(HI)介面等相關規范。安全能力評估標准主要規范車聯網服務平台運營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基礎電信企業等安全防護措施部署安全服務實施,提出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安全能力成熟度評價准則、評估實施方法、機構能力認定、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等相關要求。
㈨ 《車聯網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 明確標准體系建設
易車訊近日,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工作頂層設計,工信部組織編制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
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的部署要求,推動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著力構建車聯網(智聯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指導標准統籌規劃,系統推進網路安全標准研製,注重與智能網聯汽車、信息通信、電子產品和服務等相關標准體系的協調和銜接,促進強化標准落地實施,為保障車聯網產業安全可持續發展提供標准支撐。
建設目標是,計劃到2023年底,初步構建起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重點研究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重點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完成50項以上重點急需安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到2025年,形成較為完備的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完成100項以上重點標准,提升標准對細分領域的覆蓋程度,加強標准服務能力,提高標准應用水平,支撐車聯網產業安全發展。
建設思路是,在《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整體框架基礎上,結合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工作實際需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急用先行、循序漸進,進一步明確安全標准建設的對象和重點內容,建立統一協調的標准體系框架,指導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化建設。
建設內容是,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網路安全標准體系框架包括總體與基礎共性、終端與設施安全、網聯通信安全、數據安全、應用服務安全、安全保障與支撐等六個部分。
總體與基礎共性標准包括術語和定義、總體架構、密碼應用等三類;終端與設施安全標准包括車載設備安全、車端安全、路側通信設備安全和測試場設施安全等四類;網聯通信安全包括通信安全、身份認證等兩類;數據安全包括通用要求、分類分級、出境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應用數據安全等五類;應用服務安全包括平台安全、應用程序安全、服務安全等三類;安全保障與支撐類標准包括風險評估、安全監測與應急管理、安全能力評估等三類。
㈩ 汽車智能網聯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