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哪一年任命了第一個白宮網路安全協調官
2009年5月,奧巴馬就宣布在白宮設立網路安全辦公室,並任命一名網路安全協調主管,負責制定今後的國家網路安全戰略。然而,直到2009年12月22日,白宮才在一長串外界推測的候選名單中公布了最終人選,這位前eBay和微軟公司的高管,從此多了一個稱呼—「網路沙皇」。
⑵ 2001年中美網路大戰是怎麼回事
2001年04月01日,美國一架海軍EP-3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海域上空活動,中方兩架軍用飛機對其進行跟蹤監視。北京時間上午9時07分,當中方飛機在海南島東南104公里處正常飛行時, 美機突然向中方飛機轉向,其機頭和左翼與中方一架飛機相撞,致使中方飛機墜毀,飛行員失蹤。
4月1日,浙江湖州籍優秀飛行員王偉,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在萬里碧海藍天,寫下了當代軍人對祖國的忠誠。
中美撞機事件發生後,中美黑客之間發生的網路大戰愈演愈烈。自4月4日以來,美國黑客組織PoizonBOx不斷襲擊中國網站。對此,我國的網路安全人員積極防備美方黑客的攻擊。中國一些黑客組織則在「五一」期間打響了「黑客反擊戰」!
自4月1日發生撞機事件以來,多個美國政府和商業網站遭到了中國黑客的攻擊。一張貼在被黑網站首頁上的帖子寫著:「黑倒美國!為我們的飛行員王偉!為了我們的中國!」。
美國一家著名的網路安全公司宣布了一項調查數據,稱自從撞機事件發生以來,兩國網站上的黑客攻擊事件每天都要發生40—50起,而在這之前,這個數字僅為1—2起。
其實中美黑客間大規模的攻擊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5月,即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發生以後,當時中國的紅客們襲擊了美國的一些政府網站,包括能源部、內政部在內,這些網站的首頁上一度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有一次大規模的攻擊,還致使白宮的網站失靈三天。中國黑客攻擊事件成了當時美國各大報紙的頭條新聞。
同樣在4月27日這天,中國ChinaByte網站專門刊文,提醒中國的網路管理員,近期屢屢得手的美國黑客組織PoizonBOx和單槍匹馬的Pr0phet,前者側重攻擊windows,後者主要攻擊Lunix系統,雖然他們「鬧翻天了也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但得重視才對,因為自3月以來,PoizonBOx對以「.cn」結尾的部分網站進行了283次的攻擊,而pr0phet也已得手了近30次。其中絕大多數是在最近的兩周進行的。
5月3日,中國國家計算機網路與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進入4月中旬以來,針對中國網路的攻擊事件頻繁發生,中國網路運營者要注意防範黑客攻擊,確保網路安全。並提醒,如果發現網路攻擊事件,可以將有關情況上報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處理協調中心。
撞機事件的談判仍在繼續,而網上的斗爭卻已然火熱。一場規模更大、牽涉面更廣的黑客戰爭,再次逾越浩渺的太平洋,在網路上展開。
⑶ 發達國家如何布局大數據戰略
發達國家如何布局大數據戰略
大數據在美國之所以能被迅速、廣泛應用,與美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價值、積極推動數據開放和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信息技術企業密切相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大數據戰略課題組
最近幾年,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各種政策舉措,積極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取得了長足進展,成功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將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美國在推進大數據應用上形成了從發展戰略、法律框架到行動計劃的完整布局,已實施四輪政策行動。第一輪是2012年3月,白宮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第二輪是2013年11月,白宮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了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模式、促進前沿創新、提振經濟增長的路徑,這是美國向數字治國、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國防轉型的重要舉措。第三輪是2014年5月,美國總統辦公室提交《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強調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緊密合作,利用大數據最大限度促進增長,減少風險。第四輪是2016年 5月,白宮發布《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在已有基礎上提出美國下一步的大數據發展戰略。
歐盟及其成員國已制定大數據發展戰略,主要包括: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資助「大數據」和「開放數據」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活動、實施開放數據政策、促進公共資助科研實驗成果和數據的使用及再利用等。歐盟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用大數據改造傳統治理模式,試圖大幅降低公共部門成本,並促進經濟和就業增長。2012年9月,歐盟委員會公布「釋放歐洲雲計算服務潛力」戰略,旨在把歐盟打造成推廣雲計算服務的領先經濟體,預計到2020年,大數據技術領域新增投資將為歐盟創造9570億歐元產值,增加380萬個就業崗位。2013年英國政府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並建立世界首個「開放數據研究所」。
日本把培育大數據和雲計算派生出的新興產業視為提振經濟增長、優化國家治理的重要抓手。2013年6月,安倍內閣正式公布《創建最尖端信息技術國家宣言》,這一以開放大數據為核心的IT國家戰略,旨在把日本建成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廣泛運用信息產業技術的社會」。
2011年,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以及「構建英特爾綜合資料庫」。2012年,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就大數據未來發展環境發布重要戰略規劃。2013年,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提出「培育1000家大數據、雲計算系統相關企業」的國家級大數據發展計劃,以及出台《第五次國家信息化基本計劃(2013-2017)》等多項大數據發展戰略。
注重數據開放共享和隱私保護
目前,全球有75個國家明確承諾要建設開放政府、推行政府數據公開,並以政府白皮書、宣言和最高首長指令等形式啟動開放政府數據戰略。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加強了數據隱私保護。目前全球已有近9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歐盟從1995年通過《數據保護指令》以來,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從2002年的《隱私與電子通訊指令》到2009年的《歐洲信息緩存指令》,都是保護個人隱私的監管規定。
2016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以歐盟法規形式確定對個人數據的保護原則和監管方式,將於2018年5月開始實施。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荷蘭等國家也紛紛出台要求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進行數據留存的法規。2016年10月27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一項消費者隱私保護規則,要求寬頻服務提供商在使用消費者的網路搜索、軟體使用、位置信息和其他與個人信息相關的數據之前必須徵得用戶同意。另外,2016年8月1日,美國和歐盟簽署的「隱私盾」協議正式生效,替代以前的「安全港」協議,提高了個人數據保護水平。
重視大數據重大項目研究與應用,佔領大數據產業和技術制高點
發達國家以點帶面引導大數據發展,通過資助重大項目研究,破解大數據發展核心技術,引導企業和社會推動大數據發展。2012年3月,美國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時宣布投資2億美元,聯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能源部、國防部高級研究局、地質勘探局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共同提高收集、儲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數據所需核心技術的先進性,並形成合力。2013年1月,英國財政部明確將投入1.89億英鎊用於大數據和節能計算技術研發,旨在提升地球觀測和醫學等領域的大數據採集分析能力。2013年4月,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又宣布新增6400萬英鎊用於大數據研發,其中3400萬英鎊用來建立「行政數據研究網路」,匯聚政府部門和機構所收集的行政數據,促進發揮政府數據對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作用。2014年,英國政府投入7300萬英鎊進行大數據技術開發,包括在55個政府數據分析項目中開展大數據技術應用。2013年,法國政府投入1150萬歐元,用於7個大數據市場研發項目,促進大數據研發。
建立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統籌和強化部門間協作
各國戰略規劃都指定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執行機構,其共同特點是凌駕於傳統政府機構之上,突破了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了決策與執行的效率。美國由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牽頭建立大數據高級監督組,通過協調和擴大政府對大數據的投資、提供合作機遇、促進核心技術研發和勞動力發展等實現大數據戰略目標。日本政府內閣和總務省信息通信技術(ICT)基本戰略委員會作為日本大數據戰略制定和執行部門,肩負制定面向2020年日本新ICT戰略的任務。澳大利亞設立跨部門大數據工作組負責戰略落地,同時配備專門的支撐機構,從技術、研究等角度提供支撐。英國大數據戰略分別針對提高技術能力、基礎設施和軟硬體建設、推進合作、數據開放與共享,指定具體機構負責,同時由信息經濟委員會根據發展戰略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政府營造環境,充分調動企業發展大數據的積極性
大數據在美國之所以能被迅速、廣泛應用,與美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價值、積極推動數據開放和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信息技術企業密切相關。谷歌、易安信、惠普、IBM、微軟、甲骨文、亞馬遜、Facebook等企業很早就通過收購或自主研發等方式布局大數據,成為大數據技術的主要推動者,並快速推出與大數據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為各領域、各行業應用大數據提供工具和解決方案。除了傳統信息技術企業,在大數據分析、應用及安全等領域還涌現出一批像盛龐卡(Splunk)、天睿(Teradata)等創新能力較強的創業公司,在風投資本支持下快速成長,並引導新的市場發展,為各界應用大數據提供了豐富的創新工具。
強化開源社區在技術開發中的作用,打造大數據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從大數據技術發展歷程看,大數據核心技術如分布式存儲、雲端分布式及網格計算均依賴開源模式,吸引全球開發者開發、維護和完善代碼,從而匯集全球智慧推動大數據技術不斷進步。大數據處理的核心技術哈杜普(hadoop)、映射歸約(MapRece)和星火(Spark)等均基於開源環境的創新發展。阿帕奇軟體基金會(ASF)是推動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全球頂級開源社區,集結了全球最主要的大數據技術研發公司。同時,大數據領先企業也圍繞自身生態打造技術開源社區,這種開源項目方式吸引了全球頂尖技術人才共同開發,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
多措並舉,堅守大數據安全底線
一是構建多方協同合作的安全機制。以美國為代表,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打破數據割據與封鎖,整合大數據資源,協調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機制,推動重點數據平台之間的數據共享,消除和控制高級可持續攻擊的危害。
二是組建網路部隊,增強威懾能力。2005年4月,美軍正式組建專門負責網路作戰的「網路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日本2005年底決定組建一支由陸、海、空自衛隊計算機專家組成的5000人左右的網路戰部隊,專門從事網路系統的攻防。2013年初,俄羅斯國防部下令要求俄總參謀部確定建立陸軍網路司令部的計劃。目前,世界上已有46個國家組建了網路戰部隊,很多國家仍在不斷加大網路空間安全投入。
三是提高防範意識,加強主動防禦。美國政府要求各聯邦機構對所制定的安全計劃,至少每隔三年執行一次獨立的安全檢查或審計。
四是注重「撒手鐧」的戰略性技術。發達國家緊緊抓住操作系統、密碼專用晶元和安全處理器等「撒手鐧」的戰略性技術研究。
五是依託國家外交戰略,促進國際合作。美國利用網路安全話題與其他國家開展外交活動,為美國信息產業謀求更大市場份額。德國推動建立和保持歐盟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合作、聯邦政府內部的合作、聯邦政府信息技術特派員負責的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
六是推進軍民融合,確保制信息權。美國有關機構對大數據投入巨資,目的是應對軍事和國家安全領域面臨的大數據挑戰,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信息網路安全的能力。美國不斷加強大數據資源開采,聯合有關盟友組建「五眼聯盟」,進行全球監控。
⑷ 美國白宮安全防禦到底有多高
美國白宮安全防禦是很高的,白宮安保有外圈、內圈和核心三層防禦圈,外圈是首都華盛頓整體安保的重要組成部分。地面部分由聯邦調查局、華盛頓特區警署和華盛頓陸軍軍區司令部共同負責。平時,聯邦調查局和華盛頓警方負責巡防白宮外圍地區。
軍方則在戰時或遭遇恐怖襲擊時擔任地面防衛。空中部分則由駐扎在華盛頓東南的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部隊負責,空軍國民警衛隊第113聯隊第121戰斗機中隊專門執行華盛頓上空的巡邏任務,攔截闖入首都禁飛區的任何飛行物。
安保情況
為保衛面積約5100平方米的白宮,僅地面就需出動上萬人的警力。白宮內圈和核心圈的日常防護均由美國國土安全部所屬的特勤局統管,目前共有3200餘人,但駐白宮的人數一直被列為絕密。考慮到它還擔負其他安保任務,外界猜測被派到白宮的工作人員不會超過300人。
其中,既有負責官邸內外安全的警衛、巡邏哨、狙擊手等,也有保護總統及其家人的便衣。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特勤局人員武器裝備精良,囊括世界主要名槍,有奧地利「格洛克17」、德制「SIG P229」手槍、德制MP5沖鋒槍、比利時「FN P90」沖鋒槍等。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美國用三層防禦圈力保白宮 上萬警力嚴密布防
⑸ 美軍網路司令部升至最高級別是真的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8月18日宣布,將美軍網路司令部升級為美軍第十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地位與美國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戰司令部持平。這意味著,網路空間正式與海洋、陸地、天空和太空並列成為美軍的第五戰場,令人擔憂網路空間軍事化趨勢正進一步加劇。
「全世界每一場沖突現在都有網路維度上的沖突,」美國網路司令部司令邁克爾·羅傑斯在今年5月的一個國會聽證會上說,「網路戰不是未來概念或電影場面,而是真實存在。」
在涉及網路安全的幾乎每一個場合,都能聽到美軍官員的鄭重警告:美國面臨數字「珍珠港」或數字「9·11」的威脅。在這種認識的指導下,美國政府從2011年以來先後頒布《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網路空間行動戰略》和《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以「先發制人」為策略積極在網路空間擴軍備戰。
2015年的《國防部網路空間戰略》更是以直白的文字提出:「一旦接到(美國總統)指示,國防部理應有能力發起網路戰行動,癱瘓敵對方的指揮及控制網路、與軍事關聯且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和武器性能。」
美軍網路司令部成立之初,時任司令基思·亞歷山大曾斷言,這不會促使網路空間軍事化。但自那以來,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紛紛宣布組建網路部隊。如今美軍網路司令部升級,極有可能引起其他國家跟進,進一步加劇網路軍備競賽。
⑹ 奧巴馬關於互聯網安全說過的話
《華爾街日報》指出,白宮為網路安全問題密集造勢,目的是推出一個應對種種網路攻擊威脅的全方位戰略。這個戰略涉及立法、企業、社會、教育、資金等多個層面。
第一,推動出台《消費者隱私權益法案》。該法案可以更好地保護民眾權益和個人隱私。奧巴馬12日指出:「互聯網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卻也給國家﹑經濟、家庭及個人帶來了安全漏洞。」根據白宮草擬的這部新法案,一旦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出現漏洞,銀行和信用卡公司必須在30天內通知消費者;現有法律漏洞將被補上,以利於依法懲處那些躲在境外從事竊取和銷售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保護兒童和學生在使用簡訊、網路時的隱私等。
第二,促使企業與政府共享網路安全信息。根據奧巴馬13日提出的新立法建議,美國將鼓勵大銀行、信用卡公司向政府相關部門提供配合,使消費者可以免費查詢本人信用評分。全國通信與網路安全控制聯合協調中心是國土安全部的網路安全中樞部門,該中心將與其他聯邦機構實現近乎實時的信息共享,以使提供信息的公司及時得到有針對性的網路安全保護。
第三,舉辦網路安全與消費者保護專題峰會。根據計劃,白宮將於2月13日在斯坦福大學舉辦網路安全與消費者保護峰會。據此間媒體透露,此次峰會將邀請金融﹑科技﹑通信以及計算機安全軟體公司等各界代表參加,討論如何有效應對越來越多的針對消費者和商界的網路攻擊。
最後,政府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網路安全教育培訓。14日,奧巴馬在考察愛荷華州時,鼓勵美國公民使用高速寬頻。副總統拜登15日將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發表演說,宣布美國政府將建立網路安全職業培訓項目,新籌資金用於網路安全職業培訓。美國政府還將對傳統上非裔學生居多的美國學校提供教育資金,以強化網路安全教育。
⑺ 美國對我國電信基礎設施滲透控制,美此舉有何意圖會帶來哪些影響
不同於其他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話音、數據、消息的電信網路以CT系統為主與絕大多數其他行業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IT系統為主不同,電信網路要復雜得多。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面臨的網路安全風險日益加大 全球網路安全局勢面臨嚴峻挑戰,日益突出的安全威脅向國家重要領域傳導滲透。近年來,國內外 針對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網路攻擊事件頻發,攻擊手段不斷升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受到的 網路威脅呈逐年上升趨勢,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脅,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運行面 臨巨大挑戰。
⑻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哪一年任命了第一個白宮網路安全協調官
2009年5月,奧巴馬在白宮設立網路安全辦公室任命一名網路安全協調主管,負責制定今後的國家網路安全戰略。2009年12月22日,白宮公布了最終人選,前eBay和微軟公司的高管。
⑼ 2015年4月27美國簽訂什麼條約給日本
2015年4月27美國與日本簽訂「新防衛合作指針」
一、防衛合作指針主要內容
根據新指針,日本在必要情況下不僅可以自衛,而且還可以保護美國那樣的盟友。這是18年來兩國首次修改防衛合作指針。相關計劃包括取消日本軍隊活動的地理限制。
新指針相關聯合文件中明確寫道,「規定美軍防衛日本義務的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范圍包含沖繩縣尖閣諸島(即中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
克里和卡特同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以及防衛大臣中谷元舉行了會晤,以便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15年4月28日訪問白宮之前確定新防衛指針的確切內容。兩國還計劃在太空和網路安全等領域加強合作。
中日島嶼爭端的背景下,日本2015年1月已經宣布把軍事預算增加到創紀錄的水平。
參考
4月28日:美國和日本商定新的防衛合作指針
http://www.cankaoxiaoxi.com/150428-2/
外媒:美國務卿克里揚言幫日本「保衛」釣魚島_軍事_中華網
http://military.china.com/important/11132797/20150429/19605081.html
⑽ 美國是在哪一年正式公布《網路空間國家安全戰略》草案的
根據中新浙江網的消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曾公布載人登陸火星計劃的詳情,預計2031年初將派出一支宇航員隊伍乘坐宇宙飛船登陸火星,估計這次載人登陸火星任務耗資將達200億至450億美元。據此間媒體報道,NASA計劃派出「最低數量」的宇航員,在2031年乘坐重達400噸的「火星船」為期30個月的往返火星之旅。科研人員將利用3枚至4枚新一代重型貨物運載火箭「大力神5號」把「火星船」運送到地球低軌道組裝。組裝完成後,由先進低溫燃料推進系統提供動力,「火星船」開始向火星飛行,預計6個月至7個月後抵達火星。屆時,宇航員會在火星表面逗留長達550天,進行各項科學研究。「火星船」載人上火星前,NASA分別會在2028年和2029年先行發射火箭將物資和器材送到火星。當宇航員到達後將採用核能供電,宇航員生活將做到自給自足,包括在太空船上種植蔬果作為食物。而太空船亦配備了循環系統,以使空氣和飲水可循環利用。到2033年,NASA將派出第二支宇航員隊伍出發上火星,他們同年12月到達後,將接替首批宇航員工作,首批宇航員則會重返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