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第六條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第七條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第八條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的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職責,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確定。第九條網路運營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政府和社會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第十條建設、運營網路或者通過網路提供服務,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第十一條網路相關行業組織按照章程,加強行業自律,制定網路安全行為規范,指導會員加強網路安全保護,提高網路安全保護水平,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第十二條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第十三條國家支持研究開發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依法懲治利用網路從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第十四條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第二章網路安全支持與促進第十五條國家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組織制定並適時修訂有關網路安全管理以及網路產品、服務和運行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國家支持企業、研究機構、高等學校、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制定。第十六條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加大投入,扶持重點網路安全技術產業和項目,支持網路安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推廣安全可信的網路產品和服務,保護網路技術知識產權,支持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等參與國家網路安全技術創新項目。
⑵ 我國網路安全保護的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作為我國網路安全治理的基本法,《網路安全法》在戰略層面提出國家要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人才戰略、可信身份戰略,全方位提升網路安全治理水平的宏觀要求。
在制度層面綜合、全面、針對性的提出: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增加懲治網路詐騙等新型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的規定;加強網路安全人才培養、保護未成年人上網,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建立信息等級保護制度等,構建起系統、全面、兼顧「監測、預警、免責」的全面事態感知立法新模式。
(2)中國網路安全治理擴展閱讀:
作為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本法,《網路安全法》遵循網路運行和網路社會自身的發展規律、特點,從維護網路安全、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發展的客觀需求出發,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現階段互聯網治理的指導思想,將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
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作為根本目標。該法的頒布與實施對於提高我國網路安全保障能力意義重大,是我國在互聯網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在中國社會現代化治理和全球互聯網治理作出重大貢獻,也為中國參與全球網路空間治理、提升網路空間國際話語權的奠定基礎,這一重大的歷史時刻將在網路社會治理歷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⑶ 什麼是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積極防禦、綜合防範。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發展。
保障公民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我國的信息安全網路體系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16字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的力度,不斷健全網路安全的保障體系。
一是積極推動網路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組織制定信息安全檢查、信息安全管理、通信網路安全防護、互聯網安全接入等急需的標准,推動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二是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審查制度框架。有計劃地開展信息安全審查試點,特別是要加強政府部門雲計算服務的信息安全管理,組織實施黨政機關互聯網安全接入工程和重點領域信息安全檢查。
三是強化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體系化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開展地下黑色產業鏈等網路安全環境的治理,特別是抓好木馬、僵屍等病毒的防範,進一步加強對釣魚網站、移動惡意程序等網路攻擊威脅的監測和處理工作,同時配合公安機關開展源頭打擊,實現標本兼治。
四是扶持和壯大網路與信息安全產業。重點支持網路與信息安全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加強應用試點示範,發展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構建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格局。
五是推動網路空間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網路安全的技術、信息共享、跨境安全事件處置等方面加強國際合作,加強網路與信息安全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網路安全宣傳周等項活動,提升全社會網路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
【法律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中明確規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必須堅持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方針。」
⑷ 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分工負責、齊抓共管。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⑸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遵循什麼方針
法律分析: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方針。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六條 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⑹ 我國網路安全保護的基本法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作為我國網路安全治理的基本法,《網路安全法》在戰略層面提出國家要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人才戰略、可信身份戰略,全方位提升網路安全治理水平的宏觀要求。在制度層面綜合、全面、針對性的提出,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增加懲治網路詐騙等新型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的規定。
(6)中國網路安全治理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保護注意事項: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⑺ 網路社會治理方針
我國網路社會治理方針是積極防禦和綜合防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條規定,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七條規定,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七條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⑻ 什麼是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是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互聯網治理四原則:
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原則。
具體如下:
1、尊重網路主權:
網路空間雖然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掌握這個虛擬世界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人和相關國家的相關機構。和現實世界一樣,避免不了一些網路技術較為成熟和發達的國家,會在網路世界中侵佔他國的利益和安全,諸如斯諾登事件等,極大地侵害了所涉國家的網路主權。因此,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國家的網路主權。
這就首先需要世界各國達成共識並遵循: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國際社會只有遵循這個前提和基礎,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才能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
2、維護和平安全:
沒有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網路環境,互聯網的發展就無從談起。如果網路上沒有和平安全,就永遠會是少數國家和少數人的游戲。現實世界中的強權政治一樣會在網路世界彌漫,網路將會成為一個藏污納垢的世界,不但不能夠帶動全球各國的互聯網經濟,更會使網路成為某些霸權主義侵犯和損害他國的工具。
相信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自己國家的網路被他國控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自己國家的網路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
因此,在信息領域不應該有雙重標准,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自己安全而不顧他國安全更不能犧牲他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此外,世界各國應該根據相關法律和國際公約,對利用網路空間進行的黑客攻擊、商業竊密以及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予以堅決打擊。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對世界和平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3、促進開放合作:
網路是個開放的虛擬世界,更是個包容的虛擬世界。它允許不同的思想和觀點在這里碰撞,更允許人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充分利用網路來達到發展經濟,網路金融、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等等也都只是使用了網路功能很小的一部分,網路領域的很多作用還有待於全球各國共同挖掘。因此,加強合作才是根本出路。
中國在加強網路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例如從2014年開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就為全球各國加強網路運用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合作平台。國家實施的「互聯網+」計劃,更是中國在互聯網運用方面為全世界探索出來的新經驗新方法。只有強化合作、促進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才能使各國和世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4、構建良好秩序:
網路空間和現實世界一樣,只要自由不要秩序,必然亂麻一團。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要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就必須依法構建良好網路秩序。
中國在構建網路良好秩序一直沒有停止過探索,從「七條底線」、「四有好網民」到「微信十條」、「帳號十條」以及《網路安全法(草案)》等等,通過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這對全球互聯網治理是個重要的借鑒。
只有依法治理,同時加強網路倫理網路文明建設,才能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全球網路空間、修復網路生態,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