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貴州雲數據中心與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黑猴子在什麼網站可以看 2025-07-12 02:14:21
手機識別icid卡軟體 2025-07-12 02:06:20

貴州雲數據中心與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2-10-22 05:41:42

① 蘋果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為什麼不是別的省

蘋果公司把數據中心建設在貴州,這其實和國內頒布和實施的一部法律有直接的關系。這部法律指的就是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其中規定:為了最大程度上維護消費者權益,對在中國境內經營的國外公司,必須將敏感數據存儲在國內的伺服器中。

這里的敏感數據,主要是指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另外,這些數據中心的雲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所以說,蘋果公司在國內建設數據中心和這部法律是有直接原因的,或者說,蘋果公司要想繼續在國內手機市場分一杯羹,那麼就不能無視這部法律。

3、雖然說,由於貴州地處偏遠的山區,經濟也不發達。但是貴州當地為了吸引投資,當地政府就給那些入駐的企業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貴州當地政府發現了這一個招商引資的項目後,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然後定位大數據中心。所以不斷的開出各種「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來增加當地的GDP。有句話說的好:功夫不如有心人,貴州發展到現在,確實有很多的額互聯網大廠,比如阿里、騰訊、三大運營商、富士康等等,都將公司重要的數據中心建設在了貴州。所以說,貴州當地政策的支持也吸引了蘋果公司的入駐。

②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蘋果公司在2017年就在貴州投資了10億元,為的就是建立數據中心,在此之前早有公司,例如華為、騰訊等公司在貴州建立了數據中心。貴州並不是發達城市,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在貴州投資數據中心成本太高,但相比在其他城市,貴州每年節約的電費,能在10年之內把投資成本節約出來。所以只看這些公司的投資成本,就知道它們不會讓自己虧本。

③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大數據「矽谷」,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為什麼這些 科技 巨頭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能耗」 ,電力成本是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來自於伺服器等設備的供電,另一半來自於機器設備散熱的「空調費」。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是公認的中國南方最適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地方。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也只有23.7℃,是伺服器等設備運行最合適的溫度。

根據華為的說法「大數據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塊錢1度電,貴陽只需要4毛。 我們不需要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建成運行後一年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

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到來,貴州和北上廣的等一線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貴州專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於支持貴州大數據的發展。2014年開始,貴州鼓勵獎政府部分的數據遷移到雲端,即「雲上貴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機房,這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超前的。

貴州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明確了兩大基礎工程: 一個是數據中心,一個是呼叫中心 。數據中心方面,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等紛紛將南方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呼叫方面,華為、螞蟻金服等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州,貴陽的呼叫中心坐席達到了30多萬席。

總之,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精準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兩大法寶。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軟2018年6月搞了一個名為 Natick的實驗性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微軟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在一艘長 40 英寸的船內部署了12個機架和864 台伺服器。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冰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首選,冰島正在打造零碳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

不知道有沒有人路過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華為的一些數據中心,冬天路過的時候,數據中心上雲蒸霞蔚,蔚為壯觀。所以,對於數據中心而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散熱。數據中心所處的位置,如果氣候常年涼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可以顯著降低整體能耗,節約大量散熱所需的能源費用。

如果有朋友去過運營商的機房也可以看到,運營商的機房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這是為了避免夏天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所以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軟之所以做實驗把數據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熱條件

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剛需,因為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冰島為何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點,是因為冰島的天氣涼爽,而且冰島的地熱非常豐富,冰島的地熱發電滿足了全冰島的用電需求並且還有所富餘。所以能耗一向是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前傳說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幣的礦機的挖礦聖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餘的水電資源

我們再看看貴州,當地常年氣溫涼爽,在夏天幾乎不用空調,可利用自然條件冷卻伺服器;而且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電力資源提供,這些都為貴州作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最佳地點提供了絕佳的支持

華為在貴州的數據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設數據中心,將會更加涼爽,很有可能採用自然散熱方式,就可以滿足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散熱訴求。所以貴州建設數據中心,是得天獨厚的

大家好!

為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什麼發展機遇的貴州,能夠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

世界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把自己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這塊自古以來就荒涼落後的西部山區中。

作為在貴州呆了很長時間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核心點符合建造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裡的設備都是極其昂貴的設備,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比設備更貴重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個公司戰略級資產,最核心的考慮點應該是天災原因。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天災面前,一切白費。而貴州省在下面幾個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獨厚的:

1.地震:地震應該是對數據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但,有史料記載以來,貴州好像沒有發生過地震活動。不像現在四川和雲南地震頻發。

2.水災:貴州林密,溝深,只要選址得當,完全不用擔心像長沙那樣被水漫金山。

1.貴州地處中國內陸,東挨湖南,北接重慶四川,西連雲南,南抵廣西。屬於中國的內陸地區。

2.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被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很少有戰亂,非常穩定、孤僻、獨立的地方。如,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貴州就幾乎沒有受到炮彈的打擊。解放戰爭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團就解放了。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一直是貴州寫照,地處亞熱帶,但有處於雲貴高原中心地帶,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氣溫常年維持在10℃~30℃之間。對高耗電的大數據中心來說,無形中降低了大量的電費成本。

大自然的空調房,溶洞

貴州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省,煤炭,鋼鐵,石油等都幾乎沒有,但唯獨水資源豐富。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盤江等等。有高原帶來的巨大落差,非常便於水電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農村都是通過自建水電站,發電自給自足。

這是貴州擺脫落後的機會,騰飛的起點。由衷為故鄉高興。

2015年,首個國家級數據中心——災備中心落戶貴州。之後,富士康、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在貴州省建設了數據儲存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中國移動(貴州)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貴安雲數據中心,都在貴州建成並運營。

直到去年蘋果公司還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建立一座用於儲存蘋果用戶上傳信息的數據中心。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大佬們究竟是看上了貴州的什麼?這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呢?

首先要建立數據中心的話,就要有相當多的計算機設備,如果要全部運行電費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開支。這些公司雖說不差錢,但是也要省錢呀!貴州被稱為南方電網的「電池」,這里的電費相當便宜。

數據中心高耗能的特點不僅僅對電力要求高,對散熱能力也有要求。電力成本中還有一半的支出是空調費,要藉助空調給電子設備散熱。而貴州的地理優勢就出來了,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數據設備運行最為合適的溫度,這又給省了一筆空調費了。

因此不僅僅是網路安全很重要,數據中心所處的地理方面也要很安全才可以。像四川盆地這種地震頻發的地區,或者是沿海一些台風頻發的城市,就非常不適合建立數據中心。貴州地區一般不怎麼發生自然災害,所以國家和各大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這片「福地」。

第一,省錢。

數據中心常年都有機器在運轉,為了保證這些機器正常運轉,需要及時給機器散熱,不然很有可能被燒壞。而貴州天氣適宜,常年氣溫在20℃以下,給機器散熱並不需要用很多電,甚至不需要空調,用自然風就能讓機器的溫度降下來,可替公司節省一大筆電費。

機器的防塵處理也非常重要,貴重環境很好,污染程度並不重,公司還可節省一大筆防塵費用。所以在貴州建造能夠為公司生下一大筆開銷,雖然說這些公司每年賺的錢都有很多,但也不能用在明明可以節約的地方。

④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蘋果公司在2017年就在貴州投資了10億元,為的就是建立數據中心,在此之前早有公司,例如華為、騰訊等公司在貴州建立了數據中心。貴州並不是發達城市,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可能在不少人看來,在貴州投資數據中心成本太高,但相比在其他城市,貴州每年節約的電費,能在10年之內把投資成本節約出來。所以只看這些公司的投資成本,就知道它們不會讓自己虧本。

⑤ 貴州為什麼會成為大數據中心

自然條件優越:數據中心承載著海量的數據,需要給伺服器更好的散熱。而貴州水資源豐富,且平均溫度在15度左右。既能為伺服器散熱和發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又擁有足夠低溫的客觀環境來保障散熱。環保指標有保證:貴州省內有9個規模不一的水力發電站,可充分保證能源的清潔與環保。安全因素:貴州地處我國雲貴高原,遠離環太平洋地震地帶,地質災害很少,因此地質上的安全是選擇貴州的一大因素。

1、自然條件優越:數據中心承載著海量的數據,需要給伺服器更好的散熱。而貴州水資源豐富,且平均溫度在15度左右。既能為伺服器散熱和發電提供充足的水資源,又擁有足夠低溫的客觀環境來保障散熱。

2、環保指標有保證:貴州省內有9個規模不一的水力發電站,可充分保證能源的清潔與環保。

3、安全因素:數據中心屬於中資金投資項目,數據中心等級不同,建築結構、安全性、電氣、製冷、防火系統都會不同,數據中心造價昂貴,因此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就顯得非常重要。貴州地處我國雲貴高原,遠離環太平洋地震地帶,地質災害很少,因此地質上的安全是選擇貴州的一大因素。

⑥ 你覺得貴州成為大數據中心的原因是什麼

貴州,作為中國內陸腹地的一個省份,成為了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貴州憑借著大數據中心,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前沿科技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貴州的快速發展,與大數據密不可分。中國地大物博,在眾多的省市中,貴州能夠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必定有其獨到之處,從我的視角來看,我認為貴州憑藉以下幾點原因成為了大數據中心:

貴州,作為中國寶貴的大數據中心,相信在未來會給中國帶來更加精彩的表現,會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⑦ 為什麼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喜歡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

我們知道,國際上那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像谷歌、臉書,它們將自己一部分數據中心放在了寒冷的北歐地區。

那主要在我們國家市場內經營的一些互聯網公司,為何不把數據中心也放到寒冷的地區去呢?雖然我們國家不靠近北極圈,但像黑龍江地區,一年到頭下來,平均氣溫也的確能比貴州低很多很多呢。

第四,就要談到我們貴州省政府為鼓勵數據中心投資、對數據中心投資建設給出的種種優惠條件了。首先土地這一關,對大多數地方來說就是項目建設第一難關,要得到地方政府審批非常困難。而我們的貴州省府,面對各類數據中心項目的投資建設,大多卻給出了相當低廉的土地(大多其實都是山地而已)出讓價格。

如此一來,從免費地塊(山地)、到低廉的電力供給,到相比周邊較低的氣溫,條件既然都具備,那騰訊以及阿里就更沒有理由不選擇將數據中心建在貴州了。

⑧ 有的伺服器為啥放水裡或者山洞

一、騰訊把伺服器裝進山洞

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是要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

騰訊方面透露,利用山洞建數據中心,主要出於兩方面考慮。

一是山洞結構可以散熱。山洞特殊的結構,就像一個巨大的空調。山洞外的冷空氣從主洞口進入,經過製冷模塊與IT設備熱回風進行間接換熱後,從豎井排出。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自然冷源,又避免了外界空氣對設備的影響。

更主要的是安全。騰訊稱,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是參照我國高等級人防標准建設,具備突發防護能力,可防相應級別常規打擊和核打擊。發生突發事件時,它將自動切換到防護模式不間斷運行。(來~UPS了解一下)

而且利用最新AI技術,該數據中心還能實現網路、主機、業務3級雲安全布防,人臉識別、安防機器人等均被應用其中,此外騰訊還在計劃部署無人機入侵防控系統。

二、微軟把數據中心建到海底的項目

在人們對網路和計算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的今天,已有的數據中心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微軟在2014年開啟了代號為「Natick」的海底數據中心項目,旨在滿足世界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微軟宣布,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附近的一片海域,一個集裝箱大小的海底數據中心已經開始運轉。

在雲計算中,數據中心擔任著不可取代的角色,為了降低運營數據中心帶來的大量能耗,微軟於2014年開啟了Natick項目, 探索 在深海底部建立數據中心的可能。如今這個項目已經進入了第二階段,微軟嘗試運用潛艇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開發新型海底數據中心,為沿海城市提供高速度、低能耗的雲服務。

海底數據中心的想法最初是在2013年的微軟的年度創新活動「ThinkWeek」中提出的,希望可以利用海水冷卻伺服器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除此之外,這個項目還具有多重優勢,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離海岸約193公里以內的區域,將數據中心部署在沿海城市的附近水域可以極大地縮短數據與用戶的距離,使得網速提升,沿海居民打 游戲 、看視頻的流暢度相應提升。

最重要的是,還能加快AI任務,使AI驅動技術能夠為人們營造更加流暢、真實的用戶體驗,滿足人口密集區域對雲計算基礎設施的大量需求。

經過了105天在海底的平穩運行,原型機在可行性上驗證了海底數據中心的設想。Natick項目團隊深受鼓舞,開始了項目的下一階段,嘗試在蘇格蘭附近的歐洲海洋能源中心部署一個完整的、五年免維護的數據中心。

海底數據中心可以藉助大洋深處提供的不間斷免費冷卻系統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還可以促進海上風力發電場、潮汐渦輪機組等海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共同發展。

三、阿里巴巴把伺服器泡進「水裡」

阿里的工程師研發出了液冷伺服器技術。

他們把伺服器「泡在水裡」——這是一種極其高效的散熱方式:浸沒式液冷。伺服器被浸泡在特殊冷卻液里,產生熱量可被冷卻液直接帶走進入外循環,全程用於散熱的能耗幾乎為零,整體節能70%。

這個問題,可以跟大家科普一下。伺服器里放的是什麼?是數據,數據最重要的是安全性,那麼那麼多大批量的伺服器運行,會有什麼效果?伺服器是全天 24 小時不停的在運行,會釋放大量的熱,上萬台伺服器在一起,得釋放多少熱量,是不是很費電?

在正式回答問題之前,給大家看段視頻,長長見識。

山洞是陰涼的,一般數據中心都建在貴州的大山洞裡,因為貴州的溫度也比較低,又加上山洞陰涼,有利於伺服器的散熱,貴州的電費也低,省錢。放到山洞或者水裡,本身就有利於降溫,本身就容易散熱,這樣對於一些通風散熱設備來講,可以使用的少一些,這樣就少運行一些散熱設備,也省電,省錢,省成本。

其實放到山洞裡,也有利於安全性,山洞本身都是比較堅固的,安全性比較容易保障,其實放到水裡在降溫層面來講肯定是比放到山洞裡更好,但是放到水裡那就要求密封性比較好,在安全性的考慮上就不如放到山洞裡。放到水裡在降溫省電方面,能夠節省成本,但是在安全保障方面,可能要特殊處理,成本就會上去。

總之,是各有特色。

最後解釋一下伺服器,其實放數據的地方,運行的伺服器說白了就是電腦的主機。大家在軟體上的數據,互聯網上的數據都存放在了伺服器里,也就是電腦主機里,成千上萬台的伺服器組合在一起,運行著大家的數據。另外,數據都是有備份的,分布式存的,比如:在上海存放的數據,可能在貴州有備份,一旦上海的伺服器有問題,被炸毀了,那麼就會啟用貴州備份的數據。所以,一般伺服器的數據都是有保障的,不會丟失。

隨著雲概念的興起伺服器在現在 科技 領域佔比已經越來越重要的了,雖然用戶在使用的時候是看不見伺服器存在的,但是組為運營者卻需要考慮實際伺服器的如何存放以及如何才能節省的成本的運行,由於伺服器本身的屬性功率高而且發熱量也大,所以能夠存儲伺服器要求必須是低溫的地方,未來的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都離不開伺服器的存在,於是國家響應 科技 發展的大趨勢就找到一塊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的地方,就是貴州省目前大多數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都在貴州有自己的數據中心,像騰訊華為,都給自己在貴州找到了存放伺服器的地盤,貴州是天然的存放伺服器最佳的地點,首先貴州的氣溫整體偏低非常適合存放伺服器,同時由於國家政策的傾向在貴州的電費也是非常低。

正是由於擁有如此多的優勢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跑向貴州給自己的伺服器找個窩,對於集群的伺服器來講最重要的散熱能力,撒熱不好消費的電費也高對於機器的壽命也是一種考驗。所以為了解決伺服器散熱的問題,已經有很多公司做過試驗,國內放在貴州的伺服器地點基本上是選擇在山洞裡面,這樣的能夠達到極好的散熱效果,有能力的企業基本上買下幾座山然後把山內部挖空然後在裡面放置伺服器,如果是散熱好的伺服器只是在電費這一塊就把修建的費用非節省出來了,加上當地政府的政策電費本身就比較低,所以在貴州設置數據中心是一個非常值得做的事情。

當然也有很多企業嘗試別的方案,像微軟的伺服器放置在海底,由於海底的溫度更低所以也是放置伺服器的絕好位置,但是放在海底需要保證伺服器的密封性,總之在效果上要優於山洞中但是在安全性能的保障上可能要比在山上花費的成本要高一些,當然放置在海底還有幾項優勢,可以充分利用海浪來發電,這樣還能節省電力的成本,另外微軟放置在海底的伺服器可不僅僅只是在一個地方,因為美國很多發達的區域都靠海,所以靠近用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不過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傾向於在山洞中放置伺服器。

未來伺服器的重要性還會繼續加強,所以特別 雲計算的發展很多中小企業已經不是自己在設置自己的伺服器了直接在大公司的雲計算體系裡面租借一個伺服器維護自己的雲計算功能,省錢還能省心畢竟伺服器的安全維護都是交給大企業去做了,國內從事雲計算的企業不在少數,當然最強還是阿里巴巴的阿里雲,屬於自主研發的在全球已經能夠排到前四的位置,並且和谷歌的雲計算市場佔比差距很小,人工智慧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背後的數據計算依然會放在伺服器去完成。

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存儲伺服器的方式進化出來,但是存放伺服器的首要條件是散熱能力,要不然幾萬個伺服器同時堆積在一起熱量將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電費的費用也會非常大,未來隨著技術的成熟相信會有更加 科技 化的存儲方式產生,但無論怎麼折騰首先要考慮的都是散熱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個是散熱問題,電子元器件在電流通過的時候都會產生熱量,尤其是CPU,大量的伺服器聚集在一起長期工作會產生大量熱量致使伺服器溫度升高,伺服器過熱就要降溫,這就跟平時我們玩電腦一樣,有的公司把伺服器放在了南極,有的花費了巨額的代價來買空調,但是這些成本太大,實在有些浪費了,伺服器選擇放在海底,可以利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從而降低維護成本。放在山洞同樣是為了利用山洞的低溫環境來給伺服器降溫,降低維護成本。

第二個是房租問題,數據中心往往佔地面積比較大,比如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省貴安新區兩座山的山體上,存放30萬台伺服器的災備數據中心。整個數據中心總佔地面積約為47萬平方米,隧洞的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能塞下4個標准足球場還有富餘。這么大的面積在城市房租也是很貴的。

放在水裡是因為省錢+降溫。

伺服器/電腦發熱是很嚴重的問題,長時間高溫高負荷運作會影響伺服器壽命,因此需要降溫。而一般的風冷降溫用風扇噪音大且耗電。大的伺服器群用在降溫上的電費是很高的,因此很多廠商會把伺服器建到水廠電廠旁邊,原因就是電費便宜。

如果伺服器放到水裡就省去了散熱電費成本。

我猜想放山洞是因為山洞基礎溫度低,散熱所要降的溫度差小,這樣用一些節能的散熱方案也是可以行的。

[靈光一閃]

伺服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為了節約成本便於散熱,所以會考慮講伺服器放下水下或者山洞裡。

例如前段時間,微軟公司就成功地蘇格蘭奧克群島的海岸附近,安裝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的原型。實際上,數據中心裡的耗電量很大一部分是用來散熱的,而用於伺服器計算的能耗只佔約15%,所以很多大型 科技 公司都想盡辦法降低數據中心的散熱降溫成本。

將數據中心搬到海里是目前成本較低又有效的方法,微軟水下數據中心Project Natick的方向是用冰冷的海水來為伺服器散熱,而同時又能利用海浪來發電,為數據中心提供電量。

阿里雲伺服器放在千島湖湖底,騰訊將伺服器搬到貴州山洞裡,都是為了降低散熱成本。

服務區屬於24小時全年運行配備,電器設備運行都有自發熱,放在深山,水中能降低設備發熱,發燙,從而提高設備運行,

水裡和山洞裡可以更有效的進行散熱,伺服器平時最大的問題就是散熱,散熱還不能用空調,空調有冷凝,會傷害電子元器件,普通的伺服器機房只能風冷,噪音大,維護麻煩

誰說的伺服器放水裡?那還不短路了?阿里是把它們放在一種特製溶液里,那可不是水啊。

不管放在哪,目的是找一個溫度較低的地方,省空調電呀。

主要是降溫,安全,節約能源。

⑨ 蘋果雲服務飄落貴州的三大原因是什麼

北京1月11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蘋果公司近日正式宣布,從今年2月28號起,中國內地的iCloud服務將轉由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運營。也就是說,從那天開始,中國內地的iCloud用戶將享受雲上貴州公司提供的雲存儲服務。

陳金橋:貴州省是中國最早把大數據和雲計算作為戰略性產業來對待的一個國家級的一個示範省,貴州本身是以它的地理條件和當地的政府的政策的吸引。包括他產業比較集聚,越多的科技巨頭在那匯聚,後來者就越容易參考,就越願意去這些地方,它會形成一個大數據的一個生態。

其實,早在幾年前,以亞馬遜、微軟為代表的雲計算廠商就已經紛紛宣布入華。隨著近幾年國際巨頭的加入,中國雲計算市場越來越熱鬧,對於信息安全的監管需求也越來越大。那麼,把這些原本都飄在國外的雲服務都置於我國的監管體系之下有何現實意義呢?

在去年的可信雲大會上,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張建華對雲服務監管政策進行了解讀,重點說明了雲服務企業持證經營的必要性。此外對於外資企業是否可以在境內經營雲服務業務也給出了回復,他表示,這項業務原則上不對外資企業開放,但歡迎外資企業以開展技術合作的形式參與我國的雲服務市場。對此,陳金橋分析,蘋果等公司雲服務入華各大公司一方面是基於對市場的判斷和對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態勢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了政策和法規的要求。

陳金橋:中國其實可以說是現在雲服務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現在企事業單位和我們公民個人對雲服務的使用,就是我們所謂的公有雲和私有雲,跟老百姓關系很密切,他的個人信息包括通訊錄、照片等相當個人化的一些信息都會以加密數據的方式存儲在雲端伺服器上。這種服務本身按照國內的網路安全法和其他的政府的監管政策的要求,其實是必須要有一個境內數據的留置和保護的要求,必須符合法律監管。這是一個國際慣例,並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這么規定的,國際社會也是這么規定的。

陳金橋說,蘋果公司將雲服務轉由雲上貴州來經營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案例。它只不過是國家和企業加強數據保護、提高雲服務能力、改善客戶需求一個自然的反映。

⑩ 很多科技公司為什麼要把資料庫放在貴州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就是形容貴州的。身處西南的貴州地形起起伏伏,大約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浮現出的是酒和辣椒醬,酒是茅台,辣椒醬是老乾媽。除此之外,貴州能讓人熟知的事物並不多。

建立數據中心需要迎接三大挑戰:電力、冷卻和安全,貴州滿足。在這個時代科技巨頭建立數據中心都在追逐利用環保的、可再生的綠色再生能源,貴州也滿足。再加上貴州的政策傾斜,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落戶於貴州的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