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B. 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什麼關鍵信息基礎
網路安全法重視發揮網路安全服務機構的重要作用,對行業發展亦形成長期利好支撐,不僅為我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提供了先進的理念,可操作的解決方案,精細的工作指導,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進行落實、細化和完善,體現了國家頂層設計的通盤考慮。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第六條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C. 湖南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促進信息化發展,提高數字化水平,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網路安全保障和信息化促進等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遵循統籌規劃、創新引領、開放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則。第四條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研究制定本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統籌協調本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事項和重要工作,推進本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第五條縣級以上負責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部門(以下簡稱網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公安、財政、政務等部門和國家安全機關、省通信管理機構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相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安排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引導和支持社會資金投資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建設。
鼓勵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行業組織和個人參與網路安全共同治理與信息化發展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網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發布實施,並報上一級網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實際需要,編制本系統、本部門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專項規劃,並與本行政區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相銜接。第八條編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專項規劃,應當組織專家論證,廣泛徵求意見,堅持安全可控、合理前瞻、科學布局、綠色集約、開放共享的原則,防止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第九條省人民政府標准化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完善本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地方標准並監督實施。
鼓勵有關單位參與制定修訂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自主制定高於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團體標准、企業標准。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網信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高等院校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等學科,建設重點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研究基地,支持建設國家一流網路安全學院和網信人才培養基地,加強高等院校與實務部門的人才交流。
省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全網信人才職稱評價制度和職稱評聘制度。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教育機構、公眾傳媒、村(居)民委員會開展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網路安全意識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將網路安全教育和信息化內容納入國家工作人員培訓和普法考核,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信息技術職業教育。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體系,建立績效評估指標,對本行政區域各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進行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考核。第二章網路安全保障第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原則,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網路安全保護能力,實現網路、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的安全可控。第十四條縣級以上網信、工業和信息化、公安、保密、密碼管理等部門和國家安全機關、省通信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第十五條省人民政府對本省行政區域內未列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信息系統,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
重要信息系統的具體范圍和識別指南由省網信部門會同公安等部門制定。第十六條重要信息系統的行業主管或者監督管理部門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本領域的重要信息系統運行安全保護工作,負責編制和組織實施本行業、本領域重要信息系統安全規劃,建立健全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開展網路安全檢查監測、應急演練,對重要信息系統進行識別並向省網信部門、公安機關報送識別結果。
D. 教育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工作要點
法律分析:一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領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的戰略部署。二是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三是教育網路安全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統網路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高。深化基礎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持續推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教育資源建設。
法律依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網路安全工作要點》第二條 一是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領域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的戰略部署。做好《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收官工作。研製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十四五」規劃,出台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強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導意見,舉辦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世界慕課大會。二是深入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科學規劃推動教育專網建設,完善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啟動國家中小學生網路學習平台建設,網路學習空間應用不斷普及深入,師生信息素養持續提升。推廣「三個課堂」模式應用,以「三區三州」為重點開展網路扶智工程。教育信息化試點示範效益彰顯,不斷探索「互聯網+」條件下教育發展新模式。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三是教育網路安全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網路安全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系統網路安全防護水平不斷提高。出台教育部直屬機關數據安全管理辦法和教育系統數據安全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教育系統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認定和檢查。舉辦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校園日」活動。
E. 強化信息安全保障,包括以下哪些
2016年3月17日,新華社全文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其中第二十八章為「強化信息安全保障」,整章內容摘錄如下:
統籌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完善國家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強化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提高網路治理能力,保障國家信息安全。
第一節 加強數據資源安全保護
建立大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實行數據資源分類分級管理,保障安全高效可信應用。實施大數據安全保障工程,加強數據資源在採集、存儲、應用和開放等環節的安全保護,加強各類公共數據資源在公開共享等環節的安全評估與保護,建立互聯網企業數據資源資產化和利用授信機制。加強個人數據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泄露和出賣個人數據行為。
第二節 科學實施網路空間治理
完善網路空間治理,營造安全文明的網路環境。建立網路空間治理基礎保障體系,完善網路安全法律法規,完善網路信息有效登記和網路實名認證。建立網路安全審查制度和標准體系,加強精細化網路空間管理,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行為。健全網路與信息突發安全事件應急機制。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國際網路空間安全規則制定、打擊網路犯罪、網路安全技術和標准等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三節 全面保障重要信息系統安全
建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完善涉及國家安全重要信息系統的設計、建設和運行監督機制。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護、安全審查和基礎支撐關鍵技術,提高自主保障能力。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技術裝備威脅感知和持續防禦能力建設。完善重要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制度。健全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要信息系統條塊融合的聯動安全保障機制。積極發展信息安全產業。
F. 中國網路安全與信息化面臨的挑戰有哪些
全球信息化的條件下,保障信息 安全已經成為對敵斗爭的重要領域、反分裂斗爭的重要戰場之一。境內外"三股勢力":
1、針對中國信息網路安全的情報攻擊越來越猖獗;
2、針對中國政治安全發動的信息網路輿論攻擊越來越瘋狂;
3、針對中國社會生活領域的信息網路違法犯罪活動日趨增多;
4、針對中國青少年群體的信息網路"毒害"日趨嚴重;
5、針對中國政治安全的IT企業商業糾紛政治化傾向日趨明顯,給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及社會和諧穩定造成極大威脅甚至嚴重危害。
健全信息化法治,堅持依法打擊和防範是國際上通行的策略。為此,中國必須加快信息法治建設,依法保障信息網路安全,堅持把依法保障信息安全納入維護國家安全之中,依法遏制"三股勢力"向信息化領域的蔓延,堅 持從保障信息安全的國際法治建設方面謀劃國際合作,不斷提高依法應對信息化條件下反分裂斗爭的法治能力。
G. 信息安全保護等級,等保作用是什麼
等保三級又被稱為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是中國最權威的信息產品安全等級資格認證,由公安機關依據國家信息安全保護條例及相關制度規定,按照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對各機構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狀況進行認可及評定。其中按照評定等級可以分為一至五級測評。三級等保是國家對非銀行機構的最高級認證,屬於「監管級別」,由國家信息安全監管部門進行監督、檢查,認證測評內容分別涵蓋5個等級保護安全技術要求和5個安全管理要求,包含信息保護、安全審計、通信保密等近300項要求,共涉及測評分類73類,要求十分嚴格。
三級等保認證最嚴的地方是在技術層面,主要體現在系統安全管理和惡意代碼防範上,簡單的說,就是每當有黑客對平台進行攻擊時,平台具備一定的防範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辦理三級等保的好處:
1、建立健全有效的網路安全保障體系;
2、有效的維護和防禦系統被入侵和攻擊;
3、保障用戶信息安全;
4、故障修復速率加快;
5、對企業從事行業起標榜作用;
6、落實個人及單位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合理規避風險。
H.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的什麼方針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網路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體現和延伸,網路主權原則是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參與網路國際治理與合作所堅持的重要原則。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將「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作為立法宗旨。
同時,按照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原則,設專章對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和重要領域網路安全規劃、促進網路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規定。
(8)網路安全保障信息化支撐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出台的《網路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條,內容涉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的界定、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加強管理、對攻擊和破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懲罰措施,以及懲治網路詐騙等新型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的規定。
《網路安全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近年來,互聯網安全問題愈演愈烈,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針對網路犯罪的界定和具體懲罰措施,各國均出台新方案解決相應問題。
I.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什麼方針
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方針。
將若乾颱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通過通信設備及傳輸媒體互連起來,在通信軟體的支持下,實現計算機間的信息傳輸與交換的系統。
以共享資源為目的,利用通信手段把地域上相對分散的若干獨立的計算機系統、終端設備和數據設備連接起來,並在協議的控制下進行數據交換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根本目的在於資源共享,通信網路是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途徑,因此,計算機網路是安全的,相應的計算機通信網路也必須是安全的,應該能為網路用戶實現信息交換與資源共享。
(9)網路安全保障信息化支撐擴展閱讀:
在網路中,網路信息與用戶信息不同,它是面向網路運行的信息。網路信息是網路內部的專用信息。它僅向通信維護和管理人員提供有限的維護、控制、檢測和操作層面的信息資料,其核心部分仍不允許隨意訪問。
對網路的威脅和攻擊不僅是為了獲取重要的用戶機密信息,得到最大的利益,還把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網路本身。除對網路硬體攻擊外,還會對網路信息進行攻擊,嚴重時能使網路陷於癱瘓,甚至危及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