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化騰騰訊管理日記的目錄
一月 企鵝誕生.創造網路傳奇
深圳大學的高才生
工程師的第一桶金
股霸卡:軟體工程師的實用主義
慧多網的深圳站長
辭職創業
騰訊公司名字的由來
開發ICQ:無可奈何花落去
OICQ:從聊天中尋找商機
小企鵝誕生了
被低估的騰訊
60萬元,我差點把QQ賣掉
域名風波,造就QQ
用戶爆棚,逼出盈利
知識產權:吃一塹,長一智
「絕望」時的風險投資
融資困境,投資人曾拖後腿
對於創業者而言,能夠最終生存下來是重要的
創業最重要的是選好適合自己的行業
創業初期,騰訊運氣佔得比較重
生存下來的第一個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創業就是要面對困難
優秀的創業理念
就要「固執己見」
邊前進,邊思考
戰勝創業的艱辛
創業團隊的構成
堅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想事業成功,需擴寬視野
成功之秘訣是選擇有望變大的小事業
自己去選有前途的事業
「時間就是金錢」的口號太讓人震驚
二月 企業「領袖」:創業偶像的人格魅力
馬化騰的堅持,使騰訊站了起來
嚴謹的作風是企業發展之本
專注做好自己
內向的CEO馬化騰
看人怎能看一時
我就是一個工程師
有技術,才能領導一個團隊
「全民公敵」的必然偶然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企鵝中性化之路
先嘗試,再決定
領導者的學習能力
令人尊敬的沉穩型互聯網領袖
QQ之父是個「宅男」
領導的性格與操控能力
相信自己的東西是有價值的
中國青少年眼中的現代英雄
企業在穩當的時候求發展
馬化騰如何看待自己
機遇有多重要
一個領導者所面臨的考驗
人才與領導力
騰訊成功靠的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一場關乎互聯網安危的戰爭
細心,在執行過程中不會看出破綻與漏洞
養成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習慣
經常去找別人看不出來的毛病或弊端
有膽識的人,遇到問題不會畏首畏尾
三月 敵友共依:與馬化騰有關的那些人
馬化騰的父親
法人代表——母親
和太太在QQ上機遇
網易丁磊
金山求伯君
和李宗樺一見如故
騰訊第二人張志東
市場奇才曾李青
許晨曄和陳一丹
騰訊的其他創始股東們
最早投奔騰訊的員工
5人決策小組
龐升東與馬化騰之間的斗爭
騰訊與51翻臉為敵
馬化騰PK陳壽福
馬化騰對決陳一舟
馬雲和馬化騰
李彥宏馬化騰巔峰對話
周鴻褘「圍剿」馬化騰
史玉柱與馬化騰的合作
劉紹勇牽手馬化騰
騰訊總裁劉熾平
員工的「小馬哥」
網友是騰訊的「水」
馬化騰、陳天橋:盛大與騰訊大決戰
職業經理人劉勝義
馬化騰與潤訊老闆
馬化騰與比爾·蓋茨
讓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
馬化騰和淘寶總經理孫彤宇
挖角微軟熊明華
四月 香港上市:資本市場再續「QQ神話」
你不適合拿太多的股份
劉曉松和林建男
互聯網寒冬
IDG和盈科各佔20%的股份
MIH接盤成為騰訊新股東
危機四伏:QQ不懼
QQ的競爭對手
制定行業標准
海外高價收購QQ
騰訊與楊飛雪OICQ的爭議
每個人要交一港元
赴港上市
上市目的何在
為什麼選擇在香港上市
高盛進入
劉熾平空降
重新調整組織和管理結構
最初的夢想
為什麼不宣傳
上市是互聯網春天的標志詞
財富新軍
騰訊上市,吹皺一江春水
新的起點
全面提升
市值最大五佳網站
完成了資本跳躍
騰訊在香港上市,馬化騰留憾
騰訊上市以來的收入和利潤
上市三周年,快樂並痛著
繼續保持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盈利第一
五月 企業文化:瓦聯網企業必打的一張牌
QQ:把准網路文化脈搏
騰訊為何用企鵝作為QQ的形象圖標
騰訊的企業文化
打造主流影響力
典型的工程師文化主導的企業
企業理念是企業文化體系的核心和靈魂
企業文化決定核心競爭力
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
騰訊:文化的力量
包容的企業文化
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
員工是最大的財富
騰訊員工的薪酬
激勵後續員工
工作環境人性化
關心員工成長
重視管理者的領導力
重視與員工的溝通
幫員工實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重視員工的職業發展
騰訊企業大學
辦學理念:人才發展新概念
資源整合:充分融匯內外資源
內外訓:制衡在互為補充
完善的新人培訓體系
不同層級的培訓計劃
人才的吐故納新
企業文化的兩大好處
健康的企業文化
企業越大.責任越大
強化執行力
六月 「全民公敵」:最賺錢的互聯網公司
馬化騰:我不是「全民公敵」
真正的全業務競爭是趨勢
「抄襲」,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
「後發」是最穩妥的方式
還不到結盟時候
贊助世博會投入不亞於贊助奧運
騰訊只能誠惶誠恐
贏者通吃
馬化騰的度
誰能阻擋馬化騰
我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領袖
QQ的攻擊永遠是悄悄的
QQ的影響力讓我始料未及
改變國人的溝通方式
QQ
QQ寵物的誕生
為世界盃足球賽量身打造頁面
報道北京奧運會,流量要爭第一
借地方門戶謀局
賣虛擬產品也能賺大錢
完善騰訊平台運營
盜號問題
黑客攻擊
網上詐騙
向韓國模式「取經」
技術商業化是互聯網企業的唯一出路
騰訊的核心競爭力是工程師隊伍
企業要有靈活的經營機制
企業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
保持獨特的思考
七月 經營有道:QQ演繹當代經營神話
馬化騰:專注做事
馬化騰的經營哲學:三問自己
創業者的「接班人計劃」
做個「首席體驗官」
實現「花瓣式擴張」
學習華為
交互設計
消除「紅色業務」的負面影響
制定企業戰略的高手
網路廣告市場才是最大金礦
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誰掌握了年輕人誰就掌握了這個行業的主動權
「慢」和「試」,是馬化騰的特質
像微軟一樣多元化
騰訊擁有一個防守性較強的經營模式
多米諾效應
盲目擴張要不得
謹慎,讓騰訊在穩健的步伐中越來越強
騰訊是最早採用聯合運營模式的企業
最有危機感的企業最具生命力
互聯網企業要未雨綢繆
唯恐被外資企業收購
對於馬化騰來說每一次選擇都是煞費苦心
讓服務成為全世界最貴的產品
創業十年,以穩健取勝
目標明確,不會為並購而並購
緊扣市場,以市場住處為導向
數以億計的QQ用戶是騰訊最大的資本
經濟衰退對互聯網業務影響不一
宏觀經濟對互聯網影響甚微
以身作則,去執行既定的戰略
八月 發展王道:以創新備戰未來競爭力
馬化騰,「拿來」並創新著
超越「模仿秀」
商業模式驅動創新
創新將比流量更關鍵
耐心觀察競爭對手
迅速搶走對手的競爭優勢,取得主動權
從不盲目創新
贏在自主研發
搜搜問問,抗衡網路
騰訊與自己賽跑
轉型「技術驅動」
向更大的市場進攻
當鱷魚對上另一條鱷魚
騰訊與淘寶口水戰背後
騰訊時刻都在快跑小步
即時通訊市場是目前互聯網應用最激烈的競爭市場
要成功就要有先發優勢
任何一個對手都不能忽視
創新中心
騰訊研究院
創新的本質是創造性的破壞
技術創新
學習型創新
應用型創新
模式型創新
創新需要人才支撐
制定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實施知識產權復合保護戰略騰訊專利優勢突出
QQ輸入法:騰訊的戰略創新
騰訊創新大賽
九月 以德為先:企業價值觀決定影響力
建立企業價值觀
企業用人德為先
要把騰訊做成一個最受人尊敬的企業
騰訊的價值觀:正直、盡責、合作、創新
像鄰家大哥一樣親切
把工作當成一種興趣
企業文化的價值觀
文化日
聖誕晚會
騰訊Q年華
Q歌Q魅,打造騰訊自己的夢工廠
成立「騰訊公益基金會」
2000萬的愛心
愛心總動員
站在你背後
騰訊公益高校論壇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的「一個平台」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的「兩個互動」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的「三個方向」
不爭第一,但要具備做事的實力
致力於網路的公益巨人
馬化騰談網路公司義利觀
責有攸歸,關注社會
始終如一,上帝永恆
價值觀是天條,觸犯不得
關注環保
企業以身作則,推動社會和諧發展
企業應懂得感恩
唯有誠信,才能長久
關注細節,成就卓越
十月 盈利模式:中國網路企業中的「吸金王」
玩也是一種生產力
騰訊發展,盈利模式是關鍵
騰訊公司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騰訊成為網路時代最大的「受益者」
旗艦產品QQ成為最大的「貢獻者」
對產品品質有非常苛刻的要求
移動OICQ服務
移動夢網
移動QQ助騰訊盈利
QQ會員
QQ簡訊業務
病毒式營銷
植入式營銷
參與世博會,提升品牌價值
互聯網靠用戶四大需求盈利
將來即時通訊的六大趨向
中國互聯網潛力巨大
馬太效應的勝利
傳奇,源自對「用戶價值」的堅守「
順應趨勢,深度整合
騰訊將採取「一橫一豎」的業務模式
如何從「較好」到「最好」
繼續「瘋狂」下去的秘訣
成功的邏輯
天下的菜都將屬於馬化騰
QQ的成功源於以用戶為核心
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追求一致、優勢互補的合作夥伴
找准廣告的目標客戶
多業務管理的個性與共性
建立正確的盈利模式
十一月 多點開花:在互聯網領域大有作為l
未來中國互聯網的微軟
飛信VS手機QQ
虛擬資產Q幣
從韓國虛擬穿衣游戲到QQ秀
用升級讓你上癮
在未來高度競爭的惡劣環境中脫穎而出
力推TM,進軍商務辦公
我們要做互聯網上的水和電
足不出戶的鄰里溝通新方式,交流新途徑——QQ群
收購Foxmail,對抗Hotmail
注冊收費,寡頭QQ的失誤變局
騰訊的最大競爭對手是MSN
門戶之爭:騰訊發展的另一個支點
歡迎來「踩踩」我的「Qzolle」
騰訊通RTX
騰訊TT:國內最早的多面瀏覽器
QQLive網路電視
QQ音樂,音樂你的生活
QQ旋風:更快,更流暢
QQ影音:五星級視聽享受
QQ軟體管理:方便又實用
QQ交友中心
開通超級QQ,享受專權
情感寄託模式
你有「支付寶」,我有「財付通」
前路漫漫,殺入「流淌著金子」的網游
成功的自豪感比利潤更具吸引力
騰訊十年游戲征程
互聯互通時機不成熟
優秀的企業一定是目光長遠的企業
十二月 品牌戰略:讓我們一起「大回響、大影啊」
更換品牌標識
新標盡展品牌思維
騰訊堅持品牌戰略精品戰略
做精一個品牌
騰訊發布「大回響、大影響」戰略
東利行打造QQ品牌
騰訊與可口可樂聯手合作
騰訊與美國AOI-聯手推出LIVE8
騰訊入股印度MIH
QQ郵箱「死而復生」
重武器:數據挖掘
騰訊的數字經營理念
用戶對比戰略
「在線生活」是騰訊的發展重點
打造個性化品牌
希望騰訊走得更穩健
不得不做的全業務發展
艱難的國際化道路戰略
推出英文版QQ
不可逆轉的多終端模式
騰訊牽手中移動
騰訊與中信推出首張QQ信用卡
騰訊與潤潔的合作
網游的競技賽戰略
讓玩家都過來
有玩家就有商機
中國網遊行業的老大
騰訊游戲的自身定位
游戲廣告
騰訊的研發團隊
游戲研發的成功戰略
B. 7個比喻,馬化騰眼中的"互聯網+"到底是啥樣
「互聯網+」的7個比喻如下:
魚和水
其實,「互聯網+很多行業」,過去就已經很成熟了。比如,「互聯網+通信」就是即時通信,已經是非常成熟,運營商一開始也是很不適應,但現在運營商越來越意識到,大家是魚和水的關系,互聯網這一端發展了,數據業務的流量是大大超過語音收入的下滑,整個增長是更好的。
但是會有陣痛,大家一開始覺得互聯網一來跟通信結合很可怕,會不會把過去的收入打沒了,但是現在回過頭去看,運營商已經跟三年前、兩年前之前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全球來看這是大勢所趨。
電
移動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有了電能讓很多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每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改造自己的行業。過去有了電和能源以後,你說電力公司、能源公司是取代了所有的其他行業成為完全支柱產業嗎?並不是,它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更多地是提供一個基礎的東西,但是本身我們這個領域也會成為很大,就像能源領域,互聯網領域本身也會成長很大,但是更多的是它幫助其他產業用好互聯網,它本身也在提升。
信息孤島
互聯網還可以解決政府部門之間信息孤島的問題。過去政府各個部門都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設,有大量的基礎數據,但是由於沒有直接互聯起來,利用率並不高。移動互聯網可以構造一種更簡潔、更人性化的人機介面,並且有效解決數據交換問題。用戶通過各類政務微信、政務APP等應用,在移動端也能享受行政服務大廳的一站式服務。
例如廣州市通過開通微信「城市服務」功能,將醫療、交通、公安戶政、出入境、公積金等17項民生服務匯聚到統一的平台上,市民通過一個入口即可找到所需服務。隨著公共數據的逐步開放,微信在連接、整合公共服務方面將有更大的想像空間,把信息孤島連成一片陸地,連接的是數據,方便的是民生。
連接器
過去很多資訊其實沒有開放,比如說實時公交數據、天氣數據等等,很多的數據政府有,但是沒有能夠讓很多APP開發者(公眾)利用,這其中當然有基於安全的原因,所以要看怎麼能更有序地使用這些寶貴的數據。其實用手機、微信為連接器,是我們努力希望在產品形態方面能讓用戶形成一個很簡單的記憶連接點。
我用什麼方式可以接觸到這些服務?過去這些系統要做都不難,但是為什麼最終起不來呢?就是人們覺得它入口太深了,太復雜了,久而久之就不用了,所以說不是沒有這個資訊,也不是系統很難開發,而是它的人機界面不夠簡單。我們希望在人機界面構造一種更簡潔的、更人性化的人機介面。騰訊更擅長在這方面,後面需要很多的合作夥伴,因為肯定不可能我們做每一個垂直領域的內容,我們希望能夠作為一個小小的連接器,跟很多合作夥伴、政府、內容源做合作。
我們也看到很多領域是我們做不了的,比如說很多匿名社交的,可能對於大平台來說不適合做,這些我們應該放出去讓別人做。包括我們投的一個小公司、小軟體,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移動貼吧產品,你看不出它有什麼潛力,但是又透著一種未來感、科技感的東西。
發現有這樣一些機會的時候,我們更多是希望投資、支持外面的一些團隊去做,而不是全部自己在我們體系內做。我們過去也試過把很多東西放在我們體系內做,後來發現我們的架構可能更適合做一些基礎性的、平台性的、普世性的連接器,太復雜、太深入的東西對我們來說會有裁判員和運動員的問題,所以我們現在也想得比較開,過去走了很多的彎路,覺得這個好象跟我們有關不能放,但是最後發現其實反而做不好,現在還是心態更開一點更好。
零件
我們把自己做成一個零部件,作為一個開放介面,給很多垂直領域的合作夥伴,把帳戶關系鏈、社交廣告能力、支付能力作為最原始的武器開放給他們,具體搭成什麼樣的模型、做成什麼樣的事情,真的是有時候我想像不到,很多垂直領域可以做出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
騰訊不是要自己去做所有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是提出來這個理念,然後我們提供一些基本的零配件,做一些釘子、鋤頭這樣的工具,希望把這個工具給大家,讓很多行業拿來就可以用了。
但是這個行業(比如說醫療)後面那麼深的產業鏈怎麼做,對我們來說就很陌生了,我們要麼就投資、要麼就提供API介面,開放給外面很多懂這個行業的第三方公司。
比如說教育領域也是,他們會用騰訊的工具來創新,他是這個領域裡面很深的專家,怎麼用好移動互聯網、用好微信、用好公眾號,或者用好其他的一些不一定是騰訊的產品都可以。
生態
「互聯網+」這種生態戰略,希望能夠被國家採納,成為國家的戰略。這個思路其實就是說,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能夠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能夠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
BAT三家這方面的目標和方向都比較一致,英雄所見略同吧。大家都往這方面努力,不管是數據開放、雲平台、提供連接,都希望把很多信息孤島能夠接入到各自的生態體系,讓各自的生態體系裡的用戶很方便地使用。這裡面是良性競爭,看誰做得好,這樣才能得到用戶的歡迎,自然你的黏性、用戶量會越多。
我們現在看到其他幾家生態公司,我感覺大言不慚比我們晚一點,但是最終會跟我們意識到的問題一樣,我們早一點走、早一點碰壁或早一點改而已。但是我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會一致開放的。這不僅是DNA,不僅是管理上的問題,精力的問題,還有很多的創業的機制問題。
因為很多領域是必須要有創業者在這個領域全心全力推動,才可能見到很好的效果,而且你是賭自己的一個團隊做的好,還是賭市場上很多家他是最後打出來的那個贏家更好?哪邊勝率高?肯定是市場勝率最高,我們經過這兩年的實際痛苦經驗得出的結論,所以我們現在堅定不移地往這方面走,應該成為所有創業者最好的合作夥伴。
浪潮
我們非常尊重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大家都是摸爬滾打十幾年過來,都非常不容易,都各自在各自的領域作出了非常好的成績。市值都是一時的,騰訊十幾年前市值也不大,現在大了也不意味著什麼,所以更關注的還是在一波波的浪潮面前,你怎麼有適應潮流的戰略,做好自己這是最重要的
C. 馬化騰是干什麼的具體做了什麼
馬化騰是怎樣的一個人?
我的感覺與判斷是:馬化騰是一個文質彬彬的人。著一副能夠看出深刻內涵的眼鏡,給人以真正文化人的感覺,很願意與其交流,與其商談問題,與其溝通思想。
馬化騰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人。他不像有的企業老總,一副十分張揚的神態,到什麼地方都十分高調,到什麼地方都要用一些奇談怪論來吸引眼球。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會倒在自己的高調上。相反,馬化騰卻是用低調樹立形象。
馬化騰是一個時刻具有風險意識的人。別看騰訊做得風生水氣,實際也是風浪不止,一直處於驚濤駭浪之中。包括QQ、微信等,都曾面臨很大的風險壓力。如果不是具有風險意識,騰訊或許倒下了。
馬化騰是一個很會用人的人。他的手下,都很能幹。不是因為到騰訊的人特別能幹,而是不能乾的人在騰訊呆不下去,馬化騰對人才的判斷,就是要能夠自己能乾的同時,培養能乾的手下。如果做不到,就會讓他們做別人的手下,甚至離開公司。
第一個問題:馬化騰是干什麼的?大部分人都知道騰訊,他是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騰訊目前中國互聯網最大的公司。主要定位讓交流更便捷,如QQ、微信均是騰訊公司的主流產品。騰訊目前旗下擁有京東、美團、拼多多很多參股公司,而京東的最大股東便是騰訊。馬化騰做為騰訊的領袖,主要負責企業戰略設計與規劃,負責產品設計與新市場領域決策,負責全 社會 資源駕接與跨界整合,負責國內外重大項目決策,負責參加國家及國際會議,負責投融資,上市公司經營目標的跟催,負責把騰訊做成中國乃至世界T0P50強企業。第二個問題。馬化騰具體做了什麼?其實馬化騰做了很多事情。讓人們的交流更加便捷。他創建了QQ,微信,微信支付及網路 游戲 ,他創建了企業微信,微信小程序。馬化騰的偉大在於他的出現,讓整個世界沒有了距離,讓人與人之間溝通無所不及。總之他還在行動中,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科技 改變生活,溝通和謁 社會 。
騰訊創始人,胡潤富豪榜的前十名之一[比心]
這個要馬化騰本人才能回答你的問題。
馬化騰是騰訊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本公司首席執行官,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
馬化騰1971年10月出生於廣東潮陽,1984年隨父母從海南遷至深圳,1989年-1993年,就讀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 1993年深大畢業,進入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從專注於尋呼軟體開發的軟體工程師一直做到開發部主管, 1998年,創辦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馬化騰近年 社會 活動: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
2016年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2016年全國兩會帶來五個准備提交的建議案,涉及「互聯網+」落地措施、分享經濟、互聯網醫療、數字內容產業和互聯網生態安全。
2016年6月16日,中國「互聯網+」峰會在京舉行。馬化騰先生現場指出,對每個行業而言,互聯網不只是一個新經濟、新領域,而是與自己行業息息相關、必須擁抱的。在過去一年,在「互聯網+」信息能源的巨大賦能下,通信、金融、零售、O2O、交通領域都發生巨大的積極變化。
2018年4月,任首批西湖大學創校榮譽校董會成員。
馬化騰,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之一。現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很多人都對其褒貶不一。那咱們來看看他到底做了什麼。
創建了QQ和微信,讓大家通訊變得很方便,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QQ空間和朋友圈可以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QQ和微信的出現讓三大運營商的收費下降,幫咱們省了電話費,這一點真是為老百姓造福,以前的運營商就不用多說了,亂收費,亂扣錢。微信支付同樣讓大家不用帶錢出門,手機掉了也沒事。
馬化騰是當代最偉大的哲學家。
看準了大勢所趨。揭示了經濟需要發展, 社會 需要進步,而 游戲 需要充錢的必然規律。
馬化騰是科學家。
發現了:錢不是真的花掉了,而是換種方式陪伴在你身邊的守恆定理。
馬化騰是沉著冷靜的軍事家。
遇事冷靜,能准確發現對方問題的根源在於沒有充夠錢!
馬化騰也是大思想家。
鼓勵年輕人多動腦筋,敢於思考「不充錢能變強嗎?」這種天問級別的問題。
馬化騰不是空想主義,是踏踏實實的實幹家。
馬化騰把大的目標拆分成一個個小目標從心悅1到心悅3,從紅黃藍綠紫黑彩鑽,到會員超級會員大會員。。。「充五萬,你會變得更強」,給青少年一個切實可行的人生追求。
有些人覺得馬化騰是騙子,這是不對的。一些 游戲 廠商一開始宣稱是免費的,但是後來需要充錢,那是欺騙!而騰訊一開始就在收錢。
你拚命賺錢的樣子雖然有些狼狽,但是你充錢玩 游戲 的樣子真的很美!用心創造快樂,是馬化騰對大家的庄嚴承諾。
網路一下
D. 馬化騰!
馬化騰原名麻花疼
他是在深圳那邊的廣場上擺攤賣麻花的
他不會做天津大麻花,他就把麻花一個個穿在一起
然後油炸,做的麻花又在上面抹上一岑糖精
大家都很討厭這個賣麻花的
並且有很多人不讓他賣麻花
於是這麻花疼開始了從事網路行業,可是他不會很多東西,於是他就學以前做麻花那樣抄襲別人
一是就抄襲MSN做qq,企鵝這一形象是從他冬天在街上賣麻花,穿的很厚,圍著紅圍巾所以他就像企鵝,從此他叫馬化騰,騰訊是從他的名字而來
於是這QQ行業越來越大,一直抄襲,(很多行業被抄襲後就破了產,大家又開始罵麻花疼,叫做狗R的TX)
E. 關於互聯網馬化騰是怎麼說的
馬化騰:「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
3月4日晚,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接受媒體訪問,吸引了上百位記者前來采訪。他透露今年兩會提交了四份建議,均與互聯網有關。他建議,政府部門應當加快移動互聯網在民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有助於解決看病難、教育資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霧霾等新老重大民生問題。
另外,馬化騰還談及了移動互聯網等話題。他認為移動互聯網就像過去的電一樣,每個行業都可以利用,只要能在垂直細分領域找到用戶痛點,創業就能成功。
近年來,騰訊的戰略部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先後將搜索、電商、輸入法等賣掉。馬化騰表示,現在更加聚焦在核心,「就是以通信和社交為核心平台,以微信和QQ為平台作為連接器,希望搭建一個最簡單的連接,連接所有的人和資訊、服務。」
對於春節期間微信紅包取得的成功,馬化騰認為紅包偏向社交,所以微信紅包優勢比較明顯。「我主要給同事發紅包,發了20多萬元。」馬化騰透露,B2C紅包(比如央視的紅包)是需要納稅20%。
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
訪
問開始,馬化騰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四份建議。第一個建議是《關於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其希望利用互聯網的平台,通過信
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各行各業、包括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在新的領域創造新的生態。馬化騰建議,應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國家的「互聯網+」發展戰略。
第二個建議關於推進網路版權保護。「騰訊過去跟某些公司打了很多官司都勝訴了,最後就賠一點點,根本起不到警示約束作用。所以你會發現很多都是劣幣驅逐良幣,他明知違法,但是一算這個事情劃得來,就做,這種風氣是很可悲的。」
第三個建議是推進移動互聯網信息無障礙建設。馬化騰說:「有很多人以前是在電腦上使用支付,現在在這種大屏的觸屏時代怎麼辦?這個需要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的配合,才能讓盲人無障礙使用。國外其實建立了這個標准,但是我們國家還沒有建立。」
最讓記者們「津津樂道」的是,他的《關於運用移動互聯網推進智慧民生發展的建議》。很多媒體報道稱「用移動互聯網治理霧霾」。
「移動互聯網把很多過去政府有關部門大量的信息數據互聯起來,改善民生。在很多領域比如互聯網交通領域、教育領域等等。包括跟環保有關的,移動互聯網都可以在這些地方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馬化騰說。
馬化騰在建議中舉例,各類空氣質量監測APP讓每個人都能實時了解空氣質量情況從而提前做好出行准備,當發現污染空氣的行為或現象時也可通過在線舉報,實現全民監督。車載智能系統、定製公交等應用的廣泛普及對於綠色出行、降低能耗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還談了自己履行職能的感受:「比如說以前在一些互聯網犯罪的提案上,原來以為要10年才見效,後來發現兩三年人大法工委就批下來了。我覺得也更有信心了,也希望能提更多的建議。」
春節發了20多萬紅包
2015年春節期間,騰訊、阿里、網路都投入「紅包大戰」。從數據上看,騰訊的微信紅包更勝一籌。微信紅包在農歷除夕至正月初五的收發總量為32.7億次,其中除夕當日收發總數超過10億次,是去年的200倍。
對此,馬化騰表示互聯網公司都不約而同看到移動支付領域的潛力,所以都往這方面努力。但具體到紅包,因為更加偏向社交,都是發給親朋好友,所以微信在這方面占據了比較明顯的優勢。
馬化騰自曝,春節期間自己發了20多萬元紅包,主要發給同事。他還透露,類似於央視春晚的B2C微信紅包需要繳納20%的稅,發5億元紅包,需繳稅1億元。不過親朋好友之間發的紅包不需要交稅,因為限額在200元以下,數額很小。
「國外的谷歌、蘋果也
在拚命地做移動支付,國內的BAT三家也在很努力地做競爭。我想這些競爭都是比較良性的競爭,最終都是對消費者是很有利的。」馬化騰坦言,微信紅包確實為
移動支付創造了一個特殊的場景,做移動支付的互聯網公司會越來越多,騰訊只是做了一個零件、一個開放介面,具體能做成什麼事情,很難想像。
打造移動互聯網新生態
「我在很多場合都說,移動互聯網就像電一樣,過去有了電能讓很多行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每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改造自己的行業。」馬化騰表示,「互聯網+」不僅正在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滲透。
他透露,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生態系統。2014年,微信拉動了約952億元人民幣的信息消費,帶動社會就業超過1000萬人。他預計,到2015年底,微信帶動的信息消費將增長至1428億元。
馬化騰認為,互聯網並不是完全顛覆傳統行業,而是對其更新換代。他舉例互聯網交通,雖然各方還未達成共識,但滴滴、快的、Uber等帶來的正面效果顯著,改善了出行、增加了車輛利用率、提高效率、減少排放、對環保也有幫助。
「目
前還遇到很多的問題,包括政策上的問題、競爭上的問題,包括怎麼樣才能更有效率,因為可能不只是專車,以後是不是在貨運,甚至是送貨都可以去利用移動互聯
網的交通運輸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看到國外Uber也在做很多的嘗試。」互聯網交通是新生事物,馬化騰希望更多地去保護它而不是摧毀它。
馬
化騰認為,利用互聯網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包括傳統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結合起來,能夠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生態。「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
合理的、合法的生態發展。我相信甚至以後的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甚至農業都有可能,現在還比較遙遠。但是我想每個行業、每個產業都可以利用移動互聯網,可以
為他所用。」
創業者別怕,騰訊是連接器、零部件
2月14日,騰訊投資的滴滴和阿里投資的快的正式合並,馬化騰表示合並後騰訊只是新公司的股東之一,不會直接干涉垂直業務領域,「希望他們自己能夠闖出來」。
在馬化騰看來,現在的互聯網創業環境非常好。「很多細分領域有大量的創業機會,只要抓到一個很細節的地方,怎麼用信息技術提高人們的效率、改善人們的生活,能夠解決一個痛點,就肯定能成功。特別是O2O跟傳統生活結合這方面。」
現場記者提出,有創業者對騰訊進入細分領域感到「恐懼」。對此,馬化騰回應稱「並不需要憂慮和恐懼」,因為很多領域騰訊也做不了,比如說匿名社交。
「我
們此前曾投資過一個小軟體Same,很有意思,好像看不出什麼潛力,但又透著未來感、科技感的東西。這類產品騰訊還是通過投資來做。騰訊的架構可能更適合
做一些基礎性的、平台性的、普世性的連接器,太深入的不適合我們來做。過去覺得只要跟我們有關的就不能放手,現在想得比較開。」
馬化騰坦言,騰訊過去走了很多彎路,執行開放平台戰略以來,把一些業務都砍掉、賣掉,包括搜索、電商、輸入法等。他說:「我們經過這兩年的實際痛苦經驗得出的結論,所以現在堅定不移地往這方面走,希望成為所有創業者最好的合作夥伴。」
當被問到如何看待阿里市值遠超其他互聯網公司時。馬化騰回應:「市值都是一時的,騰訊十幾年前市值也不大,現在大了也不意味著什麼,所以更關注的還是在一波波的浪潮面前,你怎麼適應戰略的潮流,做好自己這是最重要的。」
至於,騰訊未來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馬化騰清晰定位為「一個生態系統、連接器」,並且一直開放。
F. 馬化騰說的互聯網加的最後一公里時什麼
最後一公里的意思是這樣的:
現在互聯網已經很發達,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使用很多網路服務。
但是如果服務要從網路到家庭的話,需要一個媒介來實現,這個媒介可以看做是快遞、物流。
也就是說,互聯網上的服務要去到家庭,就需要物流快遞這最後一公里的入戶服務。
所以,最後一公里可以理解為包括快遞、物流一類的上門服務。
G.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什麼
馬化騰在知乎發布的一條提問,暴露了他的焦慮。
近日,馬化騰在致全球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說,當前互聯網正在由表及裡地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這是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當前發展的最優選擇。「我們越來越需要關注整個互聯網生態可能產生的外部性、需要去研究萬物互聯可能帶來的風險與隱患,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沉甸甸的責任。」
未來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趨勢是馬化騰一直關注的事情。小馬哥還曾在知乎上發布提問:「整個人類處於互聯網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互聯網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Mergermaket的報告顯示,騰訊過去5年總並購投資額為625億美元,其中2016年投資213億美元,即1400億人民幣,相當於拿其當年總收入的97%做了投資。
VC Saas的數據顯示,騰訊投資額最大的5個行業分別是:文化娛樂(870億)、金融(302億)、電商(114億)、汽車交通、生活服務。
哪些領域是未來的方向
幾天前,馬化騰在一封給合作夥伴的公開信中提出了騰訊的「詩和遠方」——「數字生態共同體」。
對騰訊而言,將經濟和社會視為其所處的生態,而非僅僅局限於傳統上狹義的騰訊生態。既是化解社會化壓力的需要,又是公司下一階段增長動力的來源:
「在數字化背景下,不同產業和區域的生態之間,開始發生越來越多的關聯。它們可能將不再羈於行業、地域等因素帶來的條塊分割,緊密地交錯起來,讓跨界地帶產生豐富的創新空間,從而形成一個『數字生態共同體』。」
這意味著,如今,巨頭不但要自己足夠強大,還必須讓整個經濟和社會變得更為強大,然後它們從增加的社會總價值中分得一部分。那麼,未來哪些領域會是巨頭看好的方向呢?
從技術角度來說,在今年,馬化騰多次提及用雲量這個詞,其背後隱藏的含義是推動數字經濟,這是「互聯網+」之後,騰訊新造的趨勢,也是騰訊在尋找下一個技術浪潮中所能「連接」的方向。
如果說騰訊依靠微信強大的社交功能實現了連接人與信息、那下一個環節人與服務要如何完成。中國的網民大約有7.4億,中國有多少企業在網路上,在雲端?
騰訊想要連接行業、企業,只不過這次,騰訊不是以一款超級應用去連接,而是以底層技術。承擔這個功能的載體是騰訊雲,以及騰訊優圖、AI Lab等人工智慧團隊。
從行業角度來看,過去5年,騰訊和阿里不約而同重資布局了3個行業:文化娛樂、電商、金融。
其中,文化娛樂將是騰訊和阿里在接下來5年爭奪最激烈的領地。原因很簡單,數字內容同時處在騰訊和阿里兩個公司核心業務的通路交叉口。騰訊的社交業務所帶來的流量必須發展除了游戲以外的變現渠道;而阿里的交易平台從銷售實體產品到銷售數字商品也只有一線之隔。
在文化領域,騰訊和阿里全資控股的子公司近年來也在高速地對外進行投資。騰訊在2017年的前7個月投資了10家動漫公司;阿里在影視行業的投資包括了Amblin、博納、光線、華誼等多個影業巨頭。以上所提及的都是少數股權投資,不是並購(事實上,傳言騰訊曾試圖並購快看漫畫)。所以,以上7個文化娛樂的子行業有很大的可能性出現下一個准巨頭。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動漫、影視和體育這三個行業將會出現高速增長的新興公司,它們將獲得來自騰訊和阿里的巨額資金以及資源支持,最終會成為股權高度分散的准巨頭。
最重要的是,由於身處數字內容這一重要領域,這些新的准巨頭產生的顛覆效應可能會比現有的滴滴、美團等企業更大。事實上,我們很容易發現,滴滴、美團這些線下互聯網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在BAT中任何一家公司的主營業務鏈條中,也沒有對BAT的業務構成實質的威脅,它們的高速增長除了來源於消費互聯網的在特定領域的普及外,更重要是,獲得了來自BAT的資本和資源的助推。
而那些即將出現的新巨頭可能不一樣:它們處在騰訊和阿里主營業務的重要交叉口上,如果巨頭允許它們在文化娛樂和數字內容領域進行顛覆(甚至通過注資加速這個過程),它們很可能會從深處動搖騰訊的業務根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嘛,看來他正在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