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制定《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7月10日,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孫鵬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制定該《辦法》最主要目的、最主要變化是將《數據安全法》的安全審查制度落地,將數據安全審查包含在網路安全審查中。
同日,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辦法》提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其中「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限定基本上涵蓋了所有具備上市融資能力和需求的互聯網公司,影響深遠。
王驥躍表示,「國外上市」不包括港股,因此部分互聯網公司在選擇上市地時,將優先考慮港股而非美股。
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者需經審查:
7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有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和數據處理者(以下均稱「運營者」)赴國外上市的條款引發關注。
《辦法》指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承諾不利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便利條件非法獲取用戶數據、非法控制和操縱用戶設備,無正當理由不中斷產品供應或必要的技術支持服務等。
以上內容參考 金融界-科技巨頭國外上市管控收緊:掌握超百萬用戶信息者需經審查,港股市場或受益
② 「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而下架
「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而下架
「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而下架,通報顯示,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無疑令市場增加對滴滴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進一步關注。
「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而下架1
7月4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站發布《關於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報》。
通報顯示,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參照國家有關標准,認真整改存在的問題,切實保障廣大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消息一出,立刻受到廣泛關注,直接進入微博熱搜第一名。
7月2日晚間,國家網信辦官網發布公告稱,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對「滴滴出行」實施網路安全審查。為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據悉,《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是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2部門於2020年4月聯合制定發布。文件顯示,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組織網路安全審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運營者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無疑令市場增加對滴滴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進一步關注。
北京時間6月30日晚,滴滴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DIDI」。
發行價為14美元。滴滴上市沒有舉行敲鍾儀式,上市首日報收於14.14美元,漲幅僅1%,市值為677.9億美元,成為繼阿里巴巴後最大的中概股美國IPO項目。
據其招股書,滴滴出行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別為1353億元、1548億元和1417億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營收已達到421.63億元(64億美元)。利潤方面,滴滴在連續虧損三年後,在今年一季度成功扭虧。招股書顯示,滴滴在2018年至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為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盈利54.83億元。
用戶數據上,截至今年一季度前的12個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為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其中,中國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活躍司機。
如此巨量用戶產生的數據有多少涉及敏感信息?從網信辦的通報看,滴滴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這些被違法違規收集的個人信息,又流向了何方?又被用於什麼目的?
滴滴上市的第二天,國家網信辦就發布了關於對「滴滴出行」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公告,並表示為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防範風險擴大,審查期間「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戶注冊。
上述消息發布後,滴滴市值跌去10%,瞬間蒸發500億元。
這次,「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又將給股價帶來怎樣的影響?
嚴重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後果是什麼?
「滴滴出行」嚴重違法違規而下架2
下架滴滴出行APP這件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得感謝滴滴悄無聲息地在美國上市,不然也不會接連爆出這么多問題。
擺在明面上的事兒是國家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7月2日對滴滴進行調查,7月4日就發布下架通知,調查進展可謂神速。可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是這樣神速,越說明事情不是表面那麼簡單。
滴滴應該是赴美上市的企業里最低調的,想想當年阿里赴美國上市,那場面紅旗招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只差12億禮花齊放了。反觀滴滴,「靜悄悄」赴美上市,沒有敲鍾和慶祝儀式,原來被曝出董事會藏有前美國軍官,信息敏感度立馬就升級了。
現在大家關心的地方在於,滴滴到底有沒有把數據打包?對此,滴滴予以否認,但請注意,這個否認首先並不是滴滴官方渠道發布的,居然是滴滴某高管朋友圈首先發出來的。
今天的滴滴已經是行業里的獨角獸,而且是巨無霸級別的獨角獸,它所掌握的出行數據可以直接反應中國經濟活力、人口分布。也就是說,手裡掌握著中國大部分城市出行的數據,其中一些數據必然涉及國家安全。
所以,此次「滴滴出行APP」遭下架肯定不僅是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這么簡單,我們且等更大的瓜看何時被爆出來。
③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自什麼起實施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自2020年6月1日起實施。
網路安全包含網路設備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網路軟體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特性。
網路分析系統是一個讓網路管理者,能夠在各種網路安全問題中,對症下葯的網路管理方案,它對網路中所有傳輸的數據進行檢測、分析、診斷,幫助用戶排除網路事故,規避安全風險,提高網路性能,增大網路可用性價值。
管理者不用再擔心網路事故難以解決,科來網路分析系統可以幫助企業把網路故障和安全風險會降到最低,網路性能會逐步得到提升。
網路安全由於不同的環境和應用而產生了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系統安全,運行系統安全即保證信息處理和傳輸系統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為系統的崩演和損壞而對系統存儲、處理和傳輸的消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避免由於電磁泄翻,產生信息泄露,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
2、網路的安全,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戶口令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數據存取許可權、方式控制,安全審計。安全問題跟踩。計算機病毒防治,數據加密等;
3、信息傳播安全,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即信息傳播後果的安全,包括信息過濾等。它側重於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進行傳播所產生的後果,避免公用網路上大雲自由傳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內容安全,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護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和完整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的安全漏潤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其本質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④ 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什麼
國家支持網路運營者之間在網路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方面進行合作,提高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障能力。有關行業組織建立健全本行業的網路安全保護規范和協作機制,加強對網路安全風險的分析評估,定期向會員進行風險警示,支持、協助會員應對網路安全風險。
2020年4月2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共12個部門聯合發布《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於2020年6月1日起實施。
(4)聯合制定了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擴展閱讀:
在網路中,網路信息與用戶信息不同,它是面向網路運行的信息。網路信息是網路內部的專用信息。它僅向通信維護和管理人員提供有限的維護、控制、檢測和操作層面的信息資料,其核心部分仍不允許隨意訪問。
特別應當指出,當前對網路的威脅和攻擊不僅是為了獲取重要的用戶機密信息,得到最大的利益,還把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網路本身。除對網路硬體攻擊外,還會對網路信息進行攻擊,嚴重時能使網路陷於癱瘓,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⑤ 網路安全法只能在我國境內使用是對還是錯
網路安全法只能在我國境內使用是錯的。
五年來,《網路安全法》成效顯著,極大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網路運行安全最核心的是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是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中事關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這意味著,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規制,增添了新的維度。大型互聯網企業境外上市以後需要接受網路安全審查。由於赴國外上市與赴香港上市的網路安全審查尺度不同,諸多企業的上市選擇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也就是說,《網路安全法》實施五周年以來,對於企業安全運營也有了極大的改善。正是有了這一法律,讓我國的互聯網企業更加規范,更能持久健康地發展,對於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促進意義。而這種影響,還將持續很久。
⑥ 國家層面40多天兩度出手,知網從被壟斷立案調查到網路安全審查
6月24日15時17分,中國網信網發布了「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對知網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的消息。具體內容為:「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防範國家數據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據《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按照《網路安全審查辦法》,2022年6月23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約談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宣布對知網啟動網路安全審查。據悉,知網掌握著大量個人信息和涉及國防、工業、電信、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衛生 健康 、金融等重點行業領域重要數據,以及我重大項目、重要 科技 成果及關鍵技術動態等敏感信息。」
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13個部門聯合修訂的《網路安全審查辦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修訂後的《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將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等情形納入網路安全審查。
去年12月7日,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獨家報道《論文被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九旬名教授維權獲賠70多萬元》引發強烈 社會 反響。資料顯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CNKI中國知網是我國最大的中文資料庫平台,囊括了期刊、博士論文、碩士論文、會議、報紙、年鑒、工具書、標准、專利、 科技 成果等文獻類型,資源覆蓋基礎科學、工程 科技 、哲學與人文科學、 社會 科學、信息 科技 、經濟與管理科學等學科範圍。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摘錄>>>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組織網路安全審查。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當事人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
特別審查程序一般應當在90個工作日內完成,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
當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的規定處理。
相關時間回放>>>
2021年12月7日
長江日報報業集團獨家報道《論文被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九旬名教授維權獲賠70多萬元》 社會 反響強烈,引發公眾對知網如何平衡公益性和商業性的討論。
2021年12月10日
知網方面發布《關於「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與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一道正視問題、解決問題;向趙德馨教授表示誠摯的歉意。
2022年4月19日
知網方面發布《關於中國知網與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合作服務的說明》:知網將不斷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服務能力,保證服務質量,為每一個科學工作者和廣大師生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文獻保障服務。
2022年5月13日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消息:日前,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前期核查,依法對知網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2022年5月13日
知網方面發布公告:以此次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創新發展模式,承擔起中國知識基礎設施的 社會 責任。
2022年6月8日
知網方面發布通知:知網目前正在進行各項業務整改,歡迎 社會 各界對知網未來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2022年6月12日
知網方面發布公告:即日起,中國知網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
2022年6月24日
中國網信網發布消息:2022年6月23日,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約談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宣布對知網啟動網路安全審查。
⑦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2021)
第一條為了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保障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維護國家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制定本辦法。第二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前款規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網路平台運營者統稱為當事人。第三條網路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以及數據處理活動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第四條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建立國家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制。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組織網路安全審查。第五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的,應當預判該產品和服務投入使用後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部門可以制定本行業、本領域預判指南。第六條對於申報網路安全審查的采購活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應當通過采購文件、協議等要求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配合網路安全審查,包括承諾不利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便利條件非法獲取用戶數據、非法控制和操縱用戶設備,無正當理由不中斷產品供應或者必要的技術支持服務等。第七條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路平台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路安全審查。第八條當事人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報書;
(二)關於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報告;
(三)采購文件、協議、擬簽訂的合同或者擬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等上市申請文件;
(四)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九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應當自收到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審查申報材料起10個工作日內,確定是否需要審查並書面通知當事人。第十條網路安全審查重點評估相關對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國家安全風險因素:
(一)產品和服務使用後帶來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擾或者破壞的風險;
(二)產品和服務供應中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業務連續性的危害;
(三)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開放性、透明性、來源的多樣性,供應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為政治、外交、貿易等因素導致供應中斷的風險;
(四)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遵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情況;
(五)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竊取、泄露、毀損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風險;
(六)上市存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數據、重要數據或者大量個人信息被外國政府影響、控制、惡意利用的風險,以及網路信息安全風險;
(七)其他可能危害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因素。第十一條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認為需要開展網路安全審查的,應當自向當事人發出書面通知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審查,包括形成審查結論建議和將審查結論建議發送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徵求意見;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第十二條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和相關部門應當自收到審查結論建議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書面回復意見。
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製成員單位、相關部門意見一致的,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以書面形式將審查結論通知當事人;意見不一致的,按照特別審查程序處理,並通知當事人。
⑧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前款規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網路平台運營者統稱為當事人。 網路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以及數據處理活動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建立國家網路安全審查工作機制。
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設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制定網路安全審查相關制度規范,組織網路安全審查。
拓展資料:當事人申報網路安全審查,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報書;
(二)關於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分析報告;
(三)采購文件、協議、擬簽訂的合同或者擬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等上市申請文件;
(四)網路安全審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
法律依據:《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五條的明確規定:「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通過國家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的國家安全審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第十九條提出了相同的要求。
⑨ 多部門宣布不得利用演算法推薦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具體有何應對措施
在購物或者說是旅行的時候,總是會有平台根據演算法推薦出自己可能喜歡的東西,人們也就因此產生了消費行為。不過多部門宣布不得利用演算法推薦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具體的應對措施就是制定了和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條,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4個部門發布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演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而且這個規定在3月1日就開始實施了。並且依據這個規定,會對違法行為進行相應的打擊,並且防範和抵制傳播不良信息。
總結
法律法規的制定是逐步完善而且與時俱進的,所以說這個法規是非常有效的,而且能夠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普通人如果在互聯網世界被人辦理的話,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⑩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是為了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保障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維護國家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制定。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已經2021年11月16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021年第20次室務會議審議通過,並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保密局、國家密碼管理局同意,現予公布,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
第一條 為了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保障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維護國家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采購網路產品和服務,網路平台運營者開展數據處理活動,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應當按照本辦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
前款規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網路平台運營者統稱為當事人。
第三條 網路安全審查堅持防範網路安全風險與促進先進技術應用相結合、過程公正透明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持續監管相結合、企業承諾與社會監督相結合,從產品和服務以及數據處理活動安全性、可能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等方面進行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