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設備介面

網路安全設備介面

發布時間: 2022-12-12 12:37:46

1.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

計算機網路安全廣泛採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1)網路安全設備介面擴展閱讀

計算機安全的啟示:

1、按先進國家的經驗,考慮不安全因素,網路介面設備選用本國的,不使用外國貨。

2、網路安全設施使用國產品。

3、自行開發。

網路的拓撲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信息安全邊界

1、一般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

2、考慮國家利益的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及稽查系統和代理伺服器定位。

3、重點考慮撥號上網的安全問題:遠程訪問伺服器,放置在什麼位置上,能滿足安全的需求。

2. 網路設備上一般有哪些介面,分別有什麼用途如對這些介面進行保護

寬頻貓、光端機、路由器、交換機、HUB都屬於網路設備,所有這些設備都有電源介面和LAN介面用於連接電源和網路設備和終端設備,寬頻貓還設有電話線介面用於連接電話線,光端機設有光纖介面用於連接光纖,路由器設有WAN介面用於連接寬頻貓或光端機,這些介面不需要特別維護,只有電話線介面要注意防雷就可以了。

3. "埠"是什麼USB口、COM1、COM2、COM3等等又是什麼

1、埠是設備與外界通訊交流的出口。

2、USB口為數據埠、控制埠和狀態埠。USB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

3、COM1、COM2、COM3都是COM口,即串列通訊埠,簡稱串口。

埠可分為虛擬埠和物理埠,其中虛擬埠指計算機內部或交換機路由器內的埠,不可見。硬體埠:CPU通過介面寄存器或特定電路與外設進行數據傳送,這些寄存器或特定電路稱之為埠。其中硬體領域的埠又稱介面,如:並行埠、串列埠等。

網路埠:在網路技術中,埠(Port)有好幾種意,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的埠指的是連接其他網路設備的介面,如RJ-45埠、Serial埠等。這里所指的埠不是指物理意義上的埠,而是特指TCP/IP協議中的埠,是邏輯意義上的埠。

COM埠:一塊主板一般帶有兩個COM串列埠。通常用於連接滑鼠及通訊設備(如連接外置式MODEM進行數據通訊)等,一台PC機上的COM埠連接器通常是9針公D-shells介面。COM針腳定義和RS-232C介面定義(DB9)一樣。

(3)網路安全設備介面擴展閱讀:

埠類型:

1、周知埠

周知埠是眾所周知的埠號,范圍從0到1023,其中80埠分配給WWW服務,21埠分配給FTP服務等。我們在IE的地址欄里輸入一個網址的時候是不必指定埠號的,因為在默認情況下WWW服務的埠是「80」。

2、動態埠

動態埠的范圍是從49152到65535。之所以稱為動態埠,是因為它 一般不固定分配某種服務,而是動態分配。

3.注冊埠

埠1024到49151,分配給用戶進程或應用程序。這些進程主要是用戶選擇安裝的一些應用程序,而不是已經分配好了公認埠的常用程序。這些埠在沒有被伺服器資源佔用的時候,可以用用戶端動態選用為源埠。

4. 網路介面的POE是什麼東西

網路介面的POE就是乙太網供電。

POE(Power Over Ethernet)指的是在現有的乙太網Cat.5布線基礎架構不作任何改動的情況下,在為一些基於IP的終端(如IP電話機、無線區域網接入點AP、網路攝像機等)傳輸數據信號的同時,還能為此類設備提供直流供電的技術。

POE技術能在確保現有結構化布線安全的同時保證現有網路的正常運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POE供電的優點

1、布線靈活

終端的設備位置可以靈活安裝遠端的想安裝的位置,不受限制。

2、節約成本

少了電源線,與之同時電源線的配套設備也隨之節省下來,插座,管道,變壓設備等等。還有綜合布線中的電源布線的時間成本,人工成本,維護成本都節約下來。

3、安全可靠

進行電源集中供電備份很方便,也可以將供電設備接入UPS,這樣一來一旦電源輸入中斷,也可以用UPS保證系統正常運行。

5. lan是什麼介面

LAN介面實際上就是區域網介面。

它主要是用於路由器與區域網進行連接,因區域網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這也就決定了路由器的區域網介面類型也可能是多樣的。

區域網簡介:

區域網自然就是局部地區形成的一個區域網路,其特點就是分布地區范圍有限,可大可小,大到一棟建築樓 與相鄰建築之間的連接,小到可以是辦公室之間的聯系。區域網自身相對其他網路傳輸速度更快,性能更穩定,框架簡易,並且是封閉性,這也是很多機構選擇的原因所在。

區域網自身的組成大體由計算機設備、網路連接設備、網路傳輸介質3大部分構成,其中,計算機設備又包括伺服器與工作站,網路連接設備則包含了網卡、集線器、交換機,網路傳輸介質簡單來說就是網線,由同軸電纜、雙絞線及光纜3大原件構成。

區域網是一種私有網路,一般在一座建築物內或建築物附近,比如家庭、辦公室或工廠。區域網絡被廣泛用來連接個人計算機和消費類電子設備,使它們能夠共享資源和交換信息。當區域網被用於公司時,它們就稱為企業網路。

區域網將一定區域內的各種計算機、外部設備和資料庫連接起來形成計算機通信網,通過專用數據線路與其他地方的區域網或資料庫連接,形成更大范圍的信息處理系統。

區域網通過網路傳輸介質將網路伺服器、網路工作站、列印機等網路互聯設備連接起來,實現系統管理文件,共享應用軟體、辦公設備,發送工作日程安排等通信服務。

區域網為封閉型網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信息泄露和外部網路病毒攻擊,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 一旦發生黑客攻擊等事件,極有可能導致區域網整體出現癱瘓,網路內的所有工作無法進行,甚至泄露大量公司機密,對公司事業發展造成重創。

2017 年國家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6月1日正式施行,從法律角度對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做出 了明確規定,對網路運營者、使用者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以提高網路使用的安全性。

6. 開放介面安全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1. 數據中心設計原則
依據數據中心網路安全建設和改造需求,數據中心方案設計將遵循以下原則:
1.1 網路適應雲環境原則
網路的設計要在業務需求的基礎上,屏蔽基礎網路差異,實現網路資源的池化;根據業務自動按需分配網路資源,有效增強業務系統的靈活性、安全性,降低業務系統部署實施周期和運維成本。
1.2 高安全強度原則
安全系統應基於等保要求和實際業務需求,部署較為完備的安全防護策略,防止對核心業務系統的非法訪問,保護數據的安全傳輸與存儲,設計完善的面向全網的統一安全防護體系。同時,應充分考慮訪問流量大、業務豐富、面向公眾及虛擬化環境下的安全防護需求,合理設計雲計算環境內安全隔離、監測和審計的方案,提出雲計算環境安全解決思路。
1.3 追求架構先進,可靠性強原則
設計中所採用的網路技術架構,需要放眼長遠,採用先進的網路技術,順應當前雲網路發展方向,使系統建設具有較長的生命周期,順應業務的長遠發展。同時保證網路系統的可靠性,實現關鍵業務的雙活需求。同時,應為設備和鏈路提供冗餘備份,有效降低故障率,縮短故障修復時間。
1.4 兼容性和開放性原則
設計中所採用的網路技術,遵守先進性、兼容性、開放性,以保證網路系統的互操作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採用標准網路協議,保證在異構網路中的系統兼容性;網路架構提供標准化介面,便於整體網路的管理對接,實現對網路資源的統一管理。
2. 雲計算環境下的安全設計
隨著目前大量服務區虛擬化技術的應用和雲計算技術的普及,在雲計算環境下的安全部署日益成為關注的重點問題,也關繫到未來數據中心發展趨勢。在本設計方案中,建議採用高性能網路安全設備和靈活的虛擬軟體安全網關(NFV 網路功能虛擬化)產品組合來進行數據中心雲安全設計。在滿足多業務的安全需求時,一方面可以通過建設高性能、高可靠、虛擬化的硬體安全資源池,同時集成FW/IPS/LB等多種業務引擎,每個業務可以靈活定義其需要的安全服務類型並通過雲管理員分配相應的安全資源,實現對業務流量的安全隔離和防護;另一方面,針對業務主機側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虛擬軟體安全網關實現對主機的安全防護,每個業務可以針對自身擁有的伺服器計算資源進行相應的安全防護和加固的工作。其部署示意圖如下所示:
2.1 南北向流量安全防護規劃
在雲計算數據中心中,針對出入數據中心的流量,我們稱之為「南北向流量」。針對南北向流量的安全防護,建議採用基於虛擬化技術的高性能安全網關來實現。
虛擬化技術是實現基於多業務業務隔離的重要方式。和傳統廠商的虛擬化實現方式不同,H3C的安全虛擬化是一種基於容器的完全虛擬化技術;每個安全引擎通過唯一的OS內核對系統硬體資源進行管理,每個虛擬防火牆作為一個容器實例運行在同一個內核之上,多台虛擬防火牆相互獨立,每個虛擬防火牆實例對外呈現為一個完整的防火牆系統,該虛擬防火牆業務功能完整、管理獨立、具備精細化的資源限制能力,典型示意圖如下所示:
虛擬防火牆具備多業務的支持能力
虛擬防火牆有自己獨立的運行空間,各個實例之間的運行空間完全隔離,天然具備了虛擬化特性。每個實例運行的防火牆業務系統,包括管理平面、控制平面、數據平面,具備完整的業務功能。因此,從功能的角度看,虛擬化後的系統和非虛擬化的系統功能一致。這也意味著每個虛擬防火牆內部可以使能多種安全業務,諸如路由協議,NAT,狀態檢測,IPSEC VPN,攻擊防範等都可以獨立開啟。
虛擬防火牆安全資源精確定義能力
通過統一的OS內核,可以細粒度的控制每個虛擬防火牆容器對的CPU、內存、存儲的硬體資源的利用率,也可以管理每個VFW能使用的物理介面、VLAN等資源,有完善的虛擬化資源管理能力。通過統一的調度介面,每個容器的所能使用的資源支持動態的調整,比如,可以根據業務情況,在不中斷VFW業務的情況下,在線動態增加某個VFW的內存資源。
多層次分級分角色的獨立管理能力
基於分級的多角色虛擬化管理方法,可以對每個管理設備的用戶都會被分配特定的級別和角色,從而確定了該用戶能夠執行的操作許可權。一方面,通過分級管理員的定義,可以將整個安全資源劃分為系統級別和虛擬防火牆級別。系統級別的管理員可以對整個防火牆的資源進行全局的配置管理,虛擬防火牆管理員只關注自身的虛擬防火牆配置管理。另一方面,通過定義多角色管理員,諸如在每個虛擬防火牆內部定義管理員、操作員、審計員等不同角色,可以精確定義每個管理員的配置管理許可權,滿足虛擬防火牆內部多角色分權的管理。
2.2 東西向流量安全防護規劃
數據中心中虛機(VM)間的交互流量,我們稱之為「東西向流量」。針對東西兩流量,採用虛擬軟體安全網關產品來實現安全防護。
對於普通的雲計算VPC模型的業務,既可以將NFV安全業務安裝在業務伺服器內,也可以部署獨立的安全業務網關伺服器。可採用部署獨立的安全業務網關伺服器,此時安裝了NFV的獨立的伺服器資源邏輯上被認為是單一管理節點,對外提供高性能的VFW業務。
考慮到在虛擬化之後伺服器內部的多個VM之間可能存在流量交換,在這種情況下外部的安全資源池無法對其流量進行必要的安全檢查,在這種情況下,基於SDN架構模式的虛擬化軟體安全網關vFW產品應運而生,在安全功能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全面的安全防範體系和遠程安全接入能力,支持攻擊檢測和防禦、NAT、ALG、ACL、安全域策略,能夠有效的保證網路的安全;採用ASPF(Application Specific Packet Filter)應用狀態檢測技術,可對連接狀態過程和異常命令進行檢測,提供多種智能分析和管理手段,支持多種日誌,提供網路管理監控,協助網路管理員完成網路的安全管理;支持多種VPN業務,如L2TP VPN、GRE VPN、IPSec VPN等豐富業務功能。
vFW技術帶來如下優勢:
• 部署簡單,無需改變網路即可對虛擬機提供保護
• 安全策略自動跟隨虛擬機遷移,確保虛擬機安全性
• 新增虛擬機能夠自動接受已有安全策略的保護
• 細粒度的安全策略確保虛擬機避免內外部安全威脅;
vFW解決方案能夠監控和保護虛擬環境的安全,以避免虛擬化環境與外部網路遭受內外部威脅的侵害,從而為虛擬化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網路帶來全面的安全防護,幫助企業構建完善的數據中心和雲計算網路安全解決方案。
3. 雲計算環境下數據安全防護手段建議
基於以上雲計算環境下的數據安全風險分析,在雲計算安全的建設過程中,需要針對這些安全風險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護。
3.1 用戶自助服務管理平台的訪問安全
用戶需要登錄到雲服務管理平台進行自身的管理操作設置,如基礎的安全防護策略設置,針對關鍵伺服器的訪問許可權控制設置,用戶身份認證加密協議配置,虛擬機的資源配置、管理員許可權配置及日誌配置的自動化等等。這些部署流程應該被遷移到自服務模型並為用戶所利用。在這種情況下,雲服務管理者本身需要對租戶的這種自服務操作進行用戶身份認證確認,用戶策略的保密、不同租戶之間的配置安全隔離以及用戶關鍵安全事件的日誌記錄以便後續可以進行問題跟蹤溯源。
3.2 伺服器虛擬化的安全
在伺服器虛擬化的過程中,單台的物理伺服器本身可能被虛化成多個虛擬機並提供給多個不同的租戶,這些虛擬機可以認為是共享的基礎設施,部分組件如CPU、緩存等對於該系統的使用者而言並不是完全隔離的。此時任何一個租戶的虛擬機漏洞被黑客利用將導致整個物理伺服器的全部虛擬機不能正常工作,同時,針對全部虛擬機的管理平台,一旦管理軟體的安全漏洞被利用將可能導致整個雲計算的伺服器資源被攻擊從而造成雲計算環境的癱瘓。針對這類型公用基礎設施的安全需要部署防護。
在此背景下,不同的租戶可以選擇差異化的安全模型,此時需要安全資源池的設備可以通過虛擬化技術提供基於用戶的專有安全服務。如針對防火牆安全業務的租戶,為了將不同租戶的流量在傳輸過程中進行安全隔離,需要在防火牆上使能虛擬防火牆技術,不同的租戶流量對應到不同的虛擬防火牆實例,此時,每個租戶可以在自身的虛擬防火牆實例中配置屬於自己的訪問控制安全策略,同時要求設備記錄所有安全事件的日誌,創建基於用戶的安全事件分析報告,一方面可以為用戶的網路安全策略調整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可以基於這些日誌進行事後的安全審計並追蹤問題發生的原因。其它的安全服務類型如IPS和LB負載均衡等也需要通過虛擬化技術將流量引入到設備並進行特定的業務處理。
3.3 內部人員的安全培訓和行為審計
為了保證用戶的數據安全,雲服務管理者必須要對用戶的數據安全進行相應的SLA保證。同時必須在技術和制度兩個角度對內部數據操作人員進行安全培訓。一方面通過制定嚴格的安全制度要求內部人員恪守用戶數據安全,另一方面,需要通過技術手段,將內部人員的安全操作日誌、安全事件日誌、修改管理日誌、用戶授權訪問日誌等進行持續的安全監控,確保安全事件發生後可以做到有跡可尋。
3.4 管理平台的安全支持
雲服務管理者需要建設統一的雲管理平台,實現對整個雲計算基礎設施資源的管理和監控,統一的雲管理平台應在安全管理功能的完整性以及介面API的開放性兩個方面有所考慮。前者要求管理平台需要切實承擔起對全部安全資源池設備的集中設備管理、安全策略部署以及整網安全事件的監控分析和基於用戶的報表展示;後者的考慮是為了適配雲計算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多種安全設備類型或多廠商設備,也需要在API介面的開放性和統一性上進行規范和要求,以實現對下掛安全資源池設備的配置管理和日誌格式轉換等需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設備和管理平台的無縫對接,提升雲管理平台的安全管理能力。

7. 網關和網閘、防火牆有什麼區別

一、主體不同

1、網關: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

2、網閘:是使用帶有多種控制功能的固態開關讀寫介質,連接兩個獨立主機系統的信息安全設備。

3、防火牆:是通過有機結合各類用於安全管理與篩選的軟體和硬體設備。

二、作用不同

1、網關:在網路層以上實現網路互連,是復雜的網路互連設備,僅用於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路互連。

2、網閘:由於兩個獨立的主機系統通過網閘進行隔離,使系統間不存在通信的物理連接、邏輯連接及信息傳輸協議,不存在依據協議進行的信息交換,而只有以數據文件形式進行的無協議擺渡。

3、防火牆:幫助計算機網路於其內、外網之間構建一道相對隔絕的保護屏障,以保護用戶資料與信息安全性的一種技術。


三、特點不同

1、網關:關既可以用於廣域網互連,也可以用於區域網互連。 網關是一種充當轉換重任的計算機系統或設備。

2、網閘:從邏輯上隔離、阻斷了對內網具有潛在攻擊可能的一切網路連接,使外部攻擊者無法直接入侵、攻擊或破壞內網,保障了內部主機的安全。

3、防火牆:主要在於及時發現並處理計算機網路運行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數據傳輸等問題,其中處理措施包括隔離與保護,同時可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當中的各項操作實施記錄與檢測,以確保計算機網路運行的安全性。

8. 網路中的連接設備和功能是什麼

1 網卡,又稱為網路卡或網路介面卡,英文簡稱「NIC」全稱為Network Interface Card 。為了將伺服器、工作站(通稱智能設備)連到網路中去,需要在網路通信介質和智能設備之間用網路介面設備進行物理連接,區域網中的多由一塊網卡完成功能。 網卡基本功能包括:基本數據轉換(例如並行到串列或串列到並行)、信息包的裝配和拆裝、網路存取控制、數據緩存、生成網路信號等。
2 集線器,(HUB)工作在OSI的第一層,即物理層。是區域網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是網路連線的匯集連接,集線器是用擴展乙太網連線的設備,讓更多端站點能相互通信。集線器不對經過的流量做處理或查看,其用途僅僅是延伸物理介質。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廣播技術,也就是HUB從任一個埠收到一個信息包後,它都將此信息包廣播發送到其他的所有埠。
3 交換機,對應於OSI模型的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它可以在傳統的LAN中消除競爭和沖突。在交換機中數據幀通過一個無碰撞的交換矩陣到達目的口,與集線器不同的是,它並不把數據幀發往所有的埠,而只向目的的口發送。交換機檢查每一個收到的數據幀,並且對該數據幀進行相應的動作處理。在交換機內存中保存著一個物理地址表(MAC地址和交換機埠的對照表),它只允許必要的網路流量通過交換機的埠)。在網路中交換機主要具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交換機可以將原有的網路劃分成多個段,能夠做到擴展網路有效傳輸距離,並支持更多的網點節點。第二,使用交換機來劃分網路還可以有效隔離網路流量,減少網路中的沖突,緩解網路的擁擠狀況。目前交換機還具備了一些新的功能,如對VLAN(虛擬區域網)的支持,對鏈路匯聚的支持,甚至有的還具有放火牆的功能。
4 路由器,工作OSL模型的第三層,即網路層。它們被用來把網段分隔成獨立的沖突域和廣播域。不僅每個網段都是它自己的沖突域和廣播域,而且每段網路都擁有自己的邏輯網路地址。此外,網路上的每個站點都擁有一個邏輯地址來指明它所處的網路和它的節點位置。它能將不同網段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路。路由器的作用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將大型網路拆分為較小的網路,以提高網路的帶寬。
2、在網路之間充當網路安全層,具備包過濾功能的路由器還可以作為硬體防火牆使用,為區域網提供安全隔離。
3、由於廣播消息不會通過路由器,因此路由器可以防止網路風暴。
4、實現不同的網路協議連接。
5、選擇最優的路由,可以學習到到達目標網路的多條路徑,並按照某種策略從中選擇最優的路徑。
5 數據傳輸線纜及轉換設備(這里就不做介紹了)。

9. 網路安全設備有哪些

1、防火牆

防火牆技術是通過有機結合各類用於安全管理與篩選的軟體和硬體設備,幫助計算機網路於其內、外網之間構建一道相對隔絕的保護屏障,以保護用戶資料與信息安全性的一種技術。

防火牆技術的功能主要在於及時發現並處理計算機網路運行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數據傳輸等問題,其中處理措施包括隔離與保護。

同時可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當中的各項操作實施記錄與檢測,以確保計算機網路運行的安全性,保障用戶資料與信息的完整性,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計算機網路使用體驗。

主要是在兩個網路之間做隔離並需要數據交換,網閘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

10. "網路安全設備」與「網路設備」分別是指哪些設備

網路設備:種類繁多,且與日俱增。基本的有計算機(無論其為個人電腦或伺服器)、集線器、交換機、網橋、路由器、網關、網路介面卡(NIC)、無線接入點(WAP)、列印機和數據機。
網路安全設備:總體上講可以稱之為安全網關。涉及到的功能主要是:防火牆、垃圾郵件過濾、網頁過濾、VPN、防病毒等。
這些功能可以被不同的廠家以不同的形式組合到一台設備裡面,然後叫一個不同的名字。
比如:盈高入網規范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