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90、00後成網路詐騙重災區,這是為何
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90、00後成網路詐騙重災區,這是因為他們雖然說互聯網經驗豐富,但是涉世不深,面對騙子的連環圈套,不能夠利用自己充足的經驗分辨出來,所以才會導致自己落入到騙子的陷阱之中。而老年人多存在於線下的詐騙過程中,在一些老年人聚集的場合,會有騙子以時兜售保健品,興建養老項目的由頭實施詐騙,所以在任何年齡段我們都不能放鬆警惕。
- 三、九零後和零零後的社會經驗不足。
其次,雖然說九零後和零零後接觸互聯網的時間比較長,但是他們的社會經驗卻相對不足,在騙子設置的完美圈套下,很難發現騙子的圈套,從而一步步進入到騙子設置的陷阱。因此,為了保證自己的財產安全,盡量要在手機上下載反詐APP,在出現問題時候能夠第一時間給我們一定的提示,保證財產安全。
㈡ 兒童暑期安全出現了哪些需要被關注的新問題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意外傷害是兒童在暑期傷亡的首要原因,除了常見的意外傷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一些新的安全問題也涌現出來,網路安全、游學風險、心理疾患等需關注。
而針對游學和研學的興起有專家表示,游學的主體基本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更容易出現諸如交通事故、營員走失、遺落大巴、集體踩踏之類的安全風險,因此必須格外小心。
希望家長能多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正確的疏導讓孩子養成健康上網的習慣,結合學校的教育讓孩子逐漸加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意外傷害的發生。
㈢ 當今網路流行,該如何避免孩子利用手機瀏覽不良網頁
身為一個00後深刻體會了科技時代的變更是多麼迅速。手機電腦越來越薄,原來連寬頻都沒有,現在手機都可以上網了,一個積極文明成果的產生總是伴隨著負面因素,網路的廣泛普及和應用增加了受眾范圍,傳播不良信息的網頁也悄然隱藏在大量的數據之中。成人還可以分辨,孩子不一定會分辨,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知出現偏差。
時代在不斷發展,技術的更新換代非常迅速,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到如何推動穩定的發展,而不是如何發布不良信息,科技本就是服務於人的,不要利用前人留下的智慧去做不該做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維護網路安全。
㈣ 為什麼要關注暑期安全:網路安全、游學風險、心理疾患
因為每年假期,盡管多次提醒、多加防範,但中小學生溺水、車禍、墜樓等意外傷害還是時有發生。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技術手段的進步,上網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游學過程中的出行風險等新問題也涌現出來。
「從生理上講,孩子本身有好奇沖動,尤其是對那些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探索的慾望。」首都師范大學心理素質教育專家楊芷英說:「所以,當孩子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時候,就會想爬上窗檯一探究竟;當孩子不知道桌上擺的葯丸有什麼用時,就會想放進嘴巴里嘗一嘗。而這些都有可能直接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當然,一些家長安全意識不到位、認識有誤區,也是造成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比如,有家長想當然地以為,只要不是在池塘、水庫等地方「野遊」,只要去正規的游泳館,孩子就不會有溺水的危險。於是,把孩子丟在游泳培訓班裡不管不顧的有之,讓孩子和小夥伴在泳池裡隨意打鬧的有之。事實上,「許多溺水事故是沒有任何徵兆的,如突然抽筋、不小心撞頭等,即便在很淺的水中也可能發生溺水。」采訪中,北京一家游泳館的救生員告訴記者:「在可能發生危險的區域,家長一定要多隻眼睛盯在孩子身上,切不可撒手不管,要切實承擔起監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還有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現,也會給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比如,共享單車的興起確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但同時也增加了風險。雖然法律已明確規定「禁止12歲以下的孩子騎車上路」,但仍有很多孩子違規騎行。安徽省合肥市的宋先生說出家長們的心聲:「本來孩子過馬路就很危險了,共享單車的出現更是讓人頭疼。放暑假了,家門口一群小孩子整天騎車亂跑,小區里車來車往,十分危險。」
此外,我們也發現,安全教育年年講、月月講,但安全意識能否真正入腦入心,還得打個問號。「紅燈停,綠燈行,遇到黃燈停一停,騎車避免上馬路,打鬧追逐很危險,先左後右看一看,走路要走斑馬線」……雖然類似的交通規則孩子們都能說能記,但一走在馬路上,一到實際生活中,許多孩子便橫沖直撞,規矩和安全意識全都拋在腦後。
「盡管學校的安全教育已經在強化,但一些教育形式依然停留在紙上談兵,比較抽象,缺乏具體情境的設置,沒有把知識與孩子切實的感受相結合。」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蔣承認為:「學校安全教育應多一些演習實踐、多一些感同身受,或者多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講解,比如最近很火的安全宣講短劇《民警李建國》就很吸引人,要通過形象和感性的方式,讓孩子將提醒和防範牢記於心。」
新問題出現——網路安全、游學風險、心理疾患需關注
除了常見的意外傷害,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一些新的安全問題也涌現出來。
比如網路的威脅。對於「00後」這一代的城市孩子來說,網路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據《2017中國青少年網路游戲行為與保護研究》,城市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互聯網的比率近95%,60%的孩子每周接觸網游1—3天。
「家長對兒童上網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的。長時間的上網不僅對視力、頸椎有影響,而且還可能造成兒童學習分心、交往能力降低等。此外,兒童上網也會面臨網路詐騙、不良信息、網路欺凌等諸多風險,有些情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兒童自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說:「相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風險而言,網路危害往往更加隱蔽,因此家長更要小心提防。但家長也無需『談網色變』,而是應該正確疏導,讓孩子養成健康上網的習慣。」
再比如游學和研學的興起。如今,游學和研學成了城市孩子暑假生活的一種新時尚,很多低齡孩子也加入了暑期游學的大軍。「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既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又能減輕家長的壓力。」一位給孩子報名了西安勵志夏令營的媽媽說:「唯一擔心的就是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出安全問題。」
「游學的主體基本為未成年人,自身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較弱,更容易出現諸如交通事故、營員走失、遺落大巴、集體踩踏之類的安全風險,因此必須格外小心。」開展研學旅行服務的世紀明德副總裁王瑞靜說:「目前研學旅行市場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於,要對五花八門的機構進行安全資質的認定,包括安全風險分析、安全體系標准、安全經費投入、安全專員配備等。」
還有一些家長把暑假當做孩子的「補習黃金期」,逼迫孩子天天上課學習,給孩子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導致不少心理疾患的發生。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不少孩子因為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問題,甚至企圖自殺。「教育不是揠苗助長,家長們一定要張弛有度,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楊芷英說:「假期的主基調應該是輕松愉快的,家長與其強迫孩子學習,不如多關注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家務、打打球,反倒能讓孩子的暑假更充實、更有收獲。」
提升安全素養——亟待各方共建安全網
新老安全問題的出現,直接反映出的是安全素養和安全教育的缺位。這其中既包括孩子的、家長的,也包括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
「教育要為學生提供終身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基礎,安全素養應該是其重要內容。」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安全素養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能力和安全習慣,而目前,許多人的安全素養都不能達標。」
安全教育重在細節,平時多一次演練,災害來臨時就多一分生的希望。蔣承說:「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是念念課文、寫寫徵文、走馬觀花參觀一下展示廳就可以的,而是要讓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危險,怎樣自救與救助他人。」
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時天全縣天全中學學生迅速有序按指定路線疏散到了操場,整個過程只用了一分半,沒一個同學傷亡。原因就在於,自汶川地震後,天全中學每學期都會進行一次應急疏散演練,地震前兩天還進行了一場地震逃生演練。
「另外,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安全意識也還比較淡薄,沒有真正把中小學生幼兒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仍存在麻痹僥幸心理。安全管理不到位,責任沒落實,教育不深入,不能有效避免本來可以避免的安全事件,導致安全責任事故時有發生。」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此,政府應加強監督,及時了解學校安全教育情況,制定安全工作考核標准,不斷提高教育實效,同時建立起安全工作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保證孩子安全,需要社會各方落實責任、全力配合,共同構建起安全大網。
暑假期間,孩子居家時間為多,父母或其他監護人自然應負起第一責任。但實際上,對許多城市家庭來說,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全時段看護,此時,社區及一些社會機構、公益組織就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補充。《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就提出,未來10年,90%以上的城鄉社區要建設一所為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戲、娛樂、教育、衛生、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的兒童之家。
「政府應出台相關細則規定,制定提供看護服務的公共政策,鼓勵成立公益性組織,在家長工作時間照看孩子。」武漢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陳聞晉說:「孩子有好奇愛動的天性,不可能一直被鎖在家裡,動員社會各種力量,以規范安全的方式組織青少年開展暑期活動十分必要。其他一些國家的經驗也可以借鑒,比如英國,社區圖書館在暑假期間設有專門的兒童圖書區;在德國,通過購買『假期證』,孩子就能參加青少年局組織的各項參觀游覽活動。」
此外,保障孩子安全的基礎是社會環境的安全,這體現在小河邊豎起的「禁止游泳」標志牌上,體現在人行橫道前減速慢行的汽車上,也體現在每一個人的行為自覺中。
㈤ 對00後青少年教育的政策有哪些
一、營造環境很多關於「壞」同伴影響的危害——拉幫結伙、欺凌、同齡人壓力等等。不過在學習關於積極的社區和同伴影響對孩子成長的益處。父母們可以營造一個適合自己家庭的支持網路,還可以幫助孩子們尋找結交良師和益友的途徑。除此之外,家長們還應意識到健康的同儕關系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二、上網安全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們會在網路上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習機會。他們會投入到感興趣的事物中,在學習中會產生自我導向,並且通過發現有意義的網上學習經驗,擴展他們的勝任能力。但是,正如蹣跚學步的小孩需要知道和陌生人說話是很危險的,青少年也需要學習在網路交往中不透露他們的身份,保證自身安全。三、視頻游戲玩視頻游戲(或者重復做某件事情)會改變人的大腦。孩子都喜歡視頻游戲。直到最近,人們還在討論暴力游戲的危害。而研究者們卻越來越注意到對視頻技術的積極應用。四、視頻聊天視頻聊天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和加強他們的社交支持網路。這是件好事,但是視頻聊天也可能導致欺凌和其它感情傷害。需要幫助青少年學習如何愉快的和朋友在網上聊天,但同時保證自身安全。五、情緒管理11到18歲期間,孩子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管理情緒。一個最好的法是在一個鼓勵對人際交流進行自我反思和分析的環境下與他人一起工作。孩子們可以學習如何管理沮喪、生氣、焦慮等情緒,但是他們通常需要得到幫助和支持。
㈥ 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90、00後成網路詐騙重災區,你身邊的人中槍了嗎
上半年手機安全報告,9000後從網路詐騙中再去你身邊的人中槍了嗎?那麼我身邊的人的話,那麼目前還沒有這種情況的存在,但是我已經是遭遇到了有這種騙子的存在,那麼他們就是通過電話來偽裝成什麼什麼的客服那麼進行,讓我們一個操作所以才會造成詐騙的這種情況,那麼像這些不法分子呢,那麼他們會得到這種不法的利益呢,所以才會做出這種事情
總的來說那麼90後那麼00後成了網路詐騙的重災區也是,因為現在正是90後和這個00後那麼活躍在這個網路之上,所以他們的信息會被泄露,那麼對於這種情況的話,所以才讓這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㈦ 如何評價國內00後的教育現狀
一、根據《互聯網+時代兒童的在線風險和機遇——中國青少年宮兒童網路安全和媒介素養狀況報告(2014—2015)》的報告,國內00後的教育現狀是:
「幼兒園時期,44.1%的孩子開始玩網游。小學中年級學生周末玩電子媒介的平均時長達63.57分鍾。91.8%的初中生使用QQ(一種即時通信軟體)。面對網路欺凌,9.7%的小學低年級學生和21.8%的初中生選擇直接對罵」
「初中生擁有QQ的比率達91.8%,90.0%的兒童加入了QQ群,其中46.4%的兒童加入了6個以上的QQ群,81.8%的兒童擁有了自己的社交媒體,28.6%的兒童擁有了自己的「粉絲」。」
二、正確對待國內00後的教育現狀,建議從以下方面做起:
1、尊重孩子的志向和選擇,主動介入引導。
不能老下令不準孩子們上網,而應規定適當的時間進行。如果只是家裡封住了,就有可能跑到別處,更容易發生問題。而且,封殺的辦法使孩子萌發對立情緒,失去了溫暖的孩子容易產生心理障礙。為獲得孩子的信任和支持,家長應放下身段,以向孩子學習的態度參與進去,掌握情況,及時引導。
2、有關部門和機構要認真調查當下青少年兒童上網的情況,心中有數才能恰如其分做好網路管理。
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初中,再到高中,情況都是不同的。每個階段的經歷、心理活動、上網的習慣等都有變化,城市與農村的情況也不一樣,因此各地都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開展調研活動,以便對症下葯,完善規章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3、學校也要加快互聯網化的進程,滲透到教學環節,以激發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
條件具備的學校,老師還可以主動地滲透到學生的社交平台上,與學生交友交心、釋疑解惑。掌握網路的主動權,才能有教育、引導學生的主動權。
㈧ 那位因不喜歡做作業,將學校網站黑掉的「00後」轟動一時,他現狀如何
教育作為興國之本,全球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而不同的國家其實對孩子要求的學習方式不太一樣,美國的教育就會比較偏向實踐和提高孩子們的興趣,而在中國,大部分孩子學習的方式都比較枯燥,因此也會導致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因為不喜歡做作業,乾脆將學校網站黑掉的一名00後。
如今這么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汪正揚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也沒有那麼調皮,似乎逐漸的意識到了作為一名「黑客」的指責,在接受采訪的時候,他表示自己更願意被稱之為「白帽子」,發現互聯網的漏洞並且提交給網站,希望給他們一些幫助,積極的為互聯網安全的發展做出貢獻。對於這樣有才華的00後,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