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達成的國家安全共識
擴展閱讀
北京移動網路出故障 2025-10-20 08:58:18
西鄉網站製作多少錢 2025-10-20 08:54:23

網路安全達成的國家安全共識

發布時間: 2022-12-22 14:54:42

① 全國人大表決通過《網路安全法》解決哪些重要問題

《網路安全法》共計七十多條,對網路安全各方面事項行了規定。從宏觀來看,本法的出台將解決長期困擾網路安全工作的一些基礎性問題。

(一)明確了網路安全工作的內涵

(二)明確了網路安全的工作體制

(三)明確了網路安全工作的重點

上述規定體現了網路安全工作整體動態的理念,反映了網路安全為人民、網路安全靠人民的思想,也體現了技術、產業、人才等在網路安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另外彌補了我國參與國際網路安全治理的短板。我國的網路安全法制化水平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較為落後,限制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網路安全合作和參與國際網路空間安全治理。很多國家的政府和行業組織在評估網路安全狀況時,都明確指出中國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和保護能力,因此都不願意和中國政策對等合作交流,限制中國代表參與相關的規則制定。

②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遵循什麼方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③ 我國網路安全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網路安全法的基本原則有:網路空間主權原則、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共同治理原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一條 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④ 國家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的法規。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22年9月1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公開徵求《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⑤ 網路安全法是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什麼和國家安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三號):

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網路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共有七章七十九條,內容十分豐富,奠定了中國網路安全保護和網路空間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導我國網信事業沿著健康安全軌道運行的指南針,具有里程碑意義。


(5)網路安全達成的國家安全共識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法》集中體現了網路空間各利益相關方普遍關心的問題,確定了網路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監管等多項法律規范和制度,這些規范和制度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形成了一個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的閉環系統。

通過這些法律規范及制度,《網路安全法》確定了相關法定機構對網路安全的保護和監管職責,明確了網路運營者應履行的安全義務,平衡了涉及國家、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的網路權利與義務關系,清晰地協調了政府管制和社會共治網路治理的關系。

形成了以法律為根本治理基礎的網路治理模式,結構合理嚴謹,規定銜接配套,語言清晰准確,並對網路安全涉及的主要詞語進行了文意解釋,為建立網路空間治理系列基礎法律保障體系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向全世界發出了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並提出了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項原則: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習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聯網治理四項基本原則」具有深刻的國際法意義,首先,只有各國的網路空間主權得到相互尊重,維護網路空間和平才有可能實現;其次,只有網路空間實現了和平安全,方能促進各國網路空間的開放合作。

再次,各國網路空間開放合作的基礎,必須構建良好的網路空間秩序。習主席提出的上述原則根植於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不但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各國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取向,而且也反映了互聯網時代「安全與發展」為一體雙翼的主潮流。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安全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網路安全是指:包含網路設備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網路軟體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特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規定: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規定: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⑦ 守護網路安全需多方攜手共築

摘要:國家網信辦14日公布《網路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數據處理者利用生物特徵進行個人身份認證的,應當對必要性、安全性進行風險評估,不得將人臉、步態、指紋、虹膜、聲紋等生物特徵作為唯一的個人身份認證方式,以強制個人同意收集其個人生物特徵信息。(11月14日新華網)

守護清朗網路空間是增加人民安全感的重要一環。隨著大數據、5G、智慧雲、虹膜和人臉識別等科學技術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滲透,用戶、企業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更顯得重要和突出。一旦讓不法分子輕易掌握生物特徵等截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又不加以嚴格規范使用,那麼偷拍、販賣個人隱私的產業鏈將逐步發展壯大,伴隨滋生的網路信息詐騙、非法「跟蹤」等違法行為必更加猖狂,隨之引發的社會影響將不再僅僅是個人隱私泄露問題,嚴重者還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因此,守護千家萬戶網路安全,也是共同維護國家安全的應有之義,需多方攜手努力共築。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長期以來,我們積極支持網信企業依法依規融資發展,但絕不允許網路違法行為發生,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針對目前部分互聯網企業仍存在收集使用信息告知不清晰的問題,國家出台各種政策手段加以指引。國家網信辦明確,人臉等生物特徵擬不得作為唯一身份驗證方式,就是進一步深化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試圖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違法行為將從源頭被截斷。此外,工信部近日發布《關於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決定自今年11月1日起到2022年3月底,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要求互聯網企業應建立已收集個人信息清單和與第三方共享個人信息清單。以後越來越多的APP、網站將不能再濫用個人信息,廣告跳轉鏈接、套餐內容晦澀難懂、強制獲取用戶隱私,非法調用信息許可權等情況將得到顯著改善。

網路數據安全管理的操作規范逐漸規范,網民和企業的用網安全意識也應該不斷提升。不管是公民個人還是數據管理者,都應當進一步提高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明確法律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提高保護他人和個人隱私的意識,遇到違法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形成互相尊重、相互保護的良好社會風氣。凈化網路空間、守護網路安全,仍需多方合力、攜手共築!

⑧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如何理解國家安全中的網路安全

1、要始終樹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觀念。國家安全涉及的國家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國家、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首要保障。科學技術是沒有國界的,但知識分子不能沒有自己的祖國。所以,把國家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地位,是國家利益的需要,又是個人安全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的一致要求。
2、要努力熟悉有關國家安全的活動、法規。應該有所了解,弄清什麼是合法,什麼是違法,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其中,特別應當熟悉以下一些法律、法規:憲法、國家安全法、保密法、刑法、刑事訴訟法、科學技術保密規定、出國留學人員守則等等,對遇到的法律界線不清的問題.要肯學、勤問、慎行。
3、要善於識別各種偽裝。在對外交往中,既要熱情友好,又要內外有別、不卑不亢;既要珍惜個人友誼,又要牢記國家利益;既可爭取各種幫助、資助,又不失國格、人格。識別偽裝既難又易,關鍵就在淡泊名利,對發現的別有用心者.依法及時舉報,進行斗爭,決不準其恣意妄行。

⑨ 什麼是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是我國網路社會治理的方針。

互聯網治理四原則:

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四原則。

具體如下:

1、尊重網路主權:

網路空間雖然是一個虛擬世界,但掌握這個虛擬世界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人和相關國家的相關機構。和現實世界一樣,避免不了一些網路技術較為成熟和發達的國家,會在網路世界中侵佔他國的利益和安全,諸如斯諾登事件等,極大地侵害了所涉國家的網路主權。因此,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必須充分尊重每一個國家的網路主權。

這就首先需要世界各國達成共識並遵循:每一個國家在信息領域的主權權益都不應受到侵犯,互聯網技術再發展也不能侵犯他國的信息主權。國際社會只有遵循這個前提和基礎,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才能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

2、維護和平安全:

沒有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網路環境,互聯網的發展就無從談起。如果網路上沒有和平安全,就永遠會是少數國家和少數人的游戲。現實世界中的強權政治一樣會在網路世界彌漫,網路將會成為一個藏污納垢的世界,不但不能夠帶動全球各國的互聯網經濟,更會使網路成為某些霸權主義侵犯和損害他國的工具。

相信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自己國家的網路被他國控制,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自己國家的網路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

因此,在信息領域不應該有雙重標准,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自己安全而不顧他國安全更不能犧牲他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此外,世界各國應該根據相關法律和國際公約,對利用網路空間進行的黑客攻擊、商業竊密以及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予以堅決打擊。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間,對世界和平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3、促進開放合作:

網路是個開放的虛擬世界,更是個包容的虛擬世界。它允許不同的思想和觀點在這里碰撞,更允許人們在這個虛擬世界中充分利用網路來達到發展經濟,網路金融、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等等也都只是使用了網路功能很小的一部分,網路領域的很多作用還有待於全球各國共同挖掘。因此,加強合作才是根本出路。

中國在加強網路合作方面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例如從2014年開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就為全球各國加強網路運用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合作平台。國家實施的「互聯網+」計劃,更是中國在互聯網運用方面為全世界探索出來的新經驗新方法。只有強化合作、促進開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才能使各國和世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4、構建良好秩序:

網路空間和現實世界一樣,只要自由不要秩序,必然亂麻一團。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要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就必須依法構建良好網路秩序。

中國在構建網路良好秩序一直沒有停止過探索,從「七條底線」、「四有好網民」到「微信十條」、「帳號十條」以及《網路安全法(草案)》等等,通過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確保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這對全球互聯網治理是個重要的借鑒。

只有依法治理,同時加強網路倫理網路文明建設,才能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全球網路空間、修復網路生態,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⑩ 什麼是網路安全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於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出了統籌哪些安全的要求

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