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常見的網路安全攻擊防禦

常見的網路安全攻擊防禦

發布時間: 2023-01-13 04:07:41

Ⅰ 常見的網路攻擊方式有哪些

1、跨站腳本-XSS
相關研究表明,跨站腳本攻擊大約占據了所有攻擊的40%,是最為常見的一類網路攻擊。但盡管最為常見,大部分跨站腳本攻擊卻不是特別高端,多為業余網路罪犯使用別人編寫的腳本發起的。
跨站腳本針對的是網站的用戶,而不是Web應用本身。惡意黑客在有漏洞的網站里注入一段代碼,然後網站訪客執行這段代碼。此類代碼可以入侵用戶賬戶,激活木馬程序,或者修改網站內容,誘騙用戶給出私人信息。
防禦方法:設置Web應用防火牆可以保護網站不受跨站腳本攻擊危害。WAF就像個過濾器,能夠識別並阻止對網站的惡意請求。購買網站託管服務的時候,Web託管公司通常已經為你的網站部署了WAF,但你自己仍然可以再設一個。
2、注入攻擊
開放Web應用安全項目新出爐的十大應用安全風險研究中,注入漏洞被列為網站最高風險因素。SQL注入方法是網路罪犯最常見的注入方法。
注入攻擊方法直接針對網站和伺服器的資料庫。執行時,攻擊者注入一段能夠揭示隱藏數據和用戶輸入的代碼,獲得數據修改許可權,全面俘獲應用。
防禦方法:保護網站不受注入攻擊危害,主要落實到代碼庫構建上。比如說:緩解SQL注入風險的首選方法就是始終盡量採用參數化語句。更進一步,可以考慮使用第三方身份驗證工作流來外包你的資料庫防護。
3、模糊測試
開發人員使用模糊測試來查找軟體、操作系統或網路中的編程錯誤和安全漏洞。然而,攻擊者可以使用同樣的技術來尋找你網站或伺服器上的漏洞。
採用模糊測試方法,攻擊者首先向應用輸入大量隨機數據讓應用崩潰。下一步就是用模糊測試工具發現應用的弱點,如果目標應用中存在漏洞,攻擊者即可展開進一步漏洞利用。
防禦方法:對抗模糊攻擊的最佳方法就是保持更新安全設置和其他應用,尤其是在安全補丁發布後不更新就會遭遇惡意黑客利用漏洞的情況下。
4、零日攻擊
零日攻擊是模糊攻擊的擴展,但不要求識別漏洞本身。此類攻擊最近的案例是谷歌發現的,在Windows和chrome軟體中發現了潛在的零日攻擊。
在兩種情況下,惡意黑客能夠從零日攻擊中獲利。第一種情況是:如果能夠獲得關於即將到來的安全更新的信息,攻擊者就可以在更新上線前分析出漏洞的位置。第二種情況是:網路罪犯獲取補丁信息,然後攻擊尚未更新系統的用戶。這兩種情況,系統安全都會遭到破壞,至於後續影響程度,就取決於黑客的技術了。
防禦方法:保護自己和自身網站不受零日攻擊影響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在新版本發布後及時更新你的軟體。
5、路徑(目錄)遍歷
路徑遍歷攻擊針對Web
root文件夾,訪問目標文件夾外部的未授權文件或目錄。攻擊者試圖將移動模式注入伺服器目錄,以便向上爬升。成功的路徑遍歷攻擊能夠獲得網站訪問權,染指配置文件、資料庫和同一實體伺服器上的其他網站和文件。
防禦方法:網站能否抵禦路徑遍歷攻擊取決於你的輸入凈化程度。這意味著保證用戶輸入安全,並且不能從你的伺服器恢復出用戶輸入內容。最直觀的建議就是打造你的代碼庫,這樣用戶的任何信息都不會傳輸到文件系統API。即使這條路走不通,也有其他技術解決方案可用。

Ⅱ 常見的網路攻擊方法和防禦技術

網路攻擊類型

偵查攻擊:

搜集網路存在的弱點,以進一步攻擊網路。分為掃描攻擊和網路監聽。

掃描攻擊:埠掃描,主機掃描,漏洞掃描。

網路監聽:主要指只通過軟體將使用者計算機網卡的模式置為混雜模式,從而查看通過此網路的重要明文信息。

埠掃描:

根據 TCP 協議規范,當一台計算機收到一個TCP 連接建立請求報文(TCP SYN) 的時候,做這樣的處理:

1、如果請求的TCP埠是開放的,則回應一個TCP ACK 報文, 並建立TCP連接控制結構(TCB);

2、如果請求的TCP埠沒有開放,則回應一個TCP RST(TCP頭部中的RST標志設為1)報文,告訴發起計算機,該埠沒有開放。

相應地,如果IP協議棧收到一個UDP報文,做如下處理:

1、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開放,則把該UDP 報文送上層協議(UDP ) 處理, 不回應任何報文(上層協議根據處理結果而回應的報文例外);

2、如果該報文的目標埠沒有開放,則向發起者回應一個ICMP 不可達報文,告訴發起者計算機該UDP報文的埠不可達。

利用這個原理,攻擊者計算機便可以通過發送合適的報文,判斷目標計算機哪些TC 或UDP埠是開放的。

過程如下:

1、發出埠號從0開始依次遞增的TCP SYN或UDP報文(埠號是一個16比特的數字,這樣最大為65535,數量很有限);

2、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 報文的RST 報文,或針對這個UDP 報文 的 ICMP 不可達報文,則說明這個埠沒有開放;

3、相反,如果收到了針對這個TCP SYN報文的ACK報文,或者沒有接收到任何針對該UDP報文的ICMP報文,則說明該TCP埠是開放的,UDP埠可能開放(因為有的實現中可能不回應ICMP不可達報文,即使該UDP 埠沒有開放) 。

這樣繼續下去,便可以很容易的判斷出目標計算機開放了哪些TCP或UDP埠,然後針對埠的具體數字,進行下一步攻擊,這就是所謂的埠掃描攻擊。

主機掃描即利用ICMP原理搜索網路上存活的主機。

網路踩點(Footprinting)

攻擊者事先匯集目標的信息,通常採用whois、Finger等工具和DNS、LDAP等協議獲取目標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網路拓撲結構、相關的用戶信息等,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掃描攻擊

掃描攻擊包括地址掃描和埠掃描等,通常採用ping命令和各種埠掃描工具,可以獲得目標計算機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機器上打開了哪些埠,這樣就知道開設了哪些服務,從而為進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礎。

協議指紋

黑客對目標主機發出探測包,由於不同操作系統廠商的IP協議棧實現之間存在許多細微的差別(也就是說各個廠家在編寫自己的TCP/IP 協議棧時,通常對特定的RFC指南做出不同的解釋),因此各個操作系統都有其獨特的響應方法,黑客經常能確定出目標主機所運行的操作系統。

常常被利用的一些協議棧指紋包括:TTL值、TCP窗口大小、DF 標志、TOS、IP碎片處理、 ICMP處理、TCP選項處理等。

信息流監視

這是一個在共享型區域網環境中最常採用的方法。

由於在共享介質的網路上數據包會經過每個網路節點, 網卡在一般情況下只會接受發往本機地址或本機所在廣播(或多播)地址的數據包,但如果將網卡設置為混雜模式(Promiscuous),網卡就會接受所有經過的數據包。

基於這樣的原理,黑客使用一個叫sniffer的嗅探器裝置,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硬體)就可以對網路的信息流進行監視,從而獲得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口令以及其他秘密的信息。

訪問攻擊

密碼攻擊:密碼暴力猜測,特洛伊木馬程序,數據包嗅探等方式。中間人攻擊:截獲數據,竊聽數據內容,引入新的信息到會話,會話劫持(session hijacking)利用TCP協議本身的不足,在合法的通信連接建立後攻擊者可以通過阻塞或摧毀通信的一方來接管已經過認證建立起來的連接,從而假冒被接管方與對方通信。

拒絕服務攻擊

偽裝大量合理的服務請求來佔用過多的服務資源,從而使合法用戶無法得到服務響應。

要避免系統遭受DoS 攻擊,從前兩點來看,網路管理員要積極謹慎地維護整個系統,確保無安全隱患和漏洞;

而針對第四點第五點的惡意攻擊方式則需要安裝防火牆等安 全設備過濾DoS攻擊,同時強烈建議網路管理員定期查看安全設備的日誌,及時發現對系統存在安全威脅的行為。

常見拒絕服務攻擊行為特徵與防禦方法

拒絕服務攻擊是最常見的一類網路攻擊類型。

在這一攻擊原理下,它又派生了許多種不同的攻擊方式。

正確了解這些不同的拒絕攻擊方式,就可以為正確、系統地為自己所在企業部署完善的安全防護系統。

入侵檢測的最基本手段是採用模式匹配的方法來發現入侵攻擊行為。

要有效的進行反攻擊,首先必須了解入侵的原理和工作機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從而有效的防止入侵攻擊行為的發生。


下面我們針對幾種典型的拒絕服務攻擊原理進行簡要分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

死亡之Ping( Ping of death)攻擊

由於在早期的階段,路由器對包的最大大小是有限制的,許多操作系統TCP/IP棧規定ICMP包的大小限制在64KB 以內。

在對ICMP數據包的標題頭進行讀取之後,是根據該標題頭里包含的信息來為有效載荷生成緩沖區。

當大小超過64KB的ICMP包,就會出現內存分配錯誤,導致TCP/IP堆棧崩潰,從而使接受方計算機宕機。

這就是這種「死亡之Ping」攻擊的原理所在。

根據這一攻擊原理,黑客們只需不斷地通過Ping命令向攻擊目標發送超過64KB的數據包,就可使目標計算機的TCP/IP堆棧崩潰,致使接受方宕機。

防禦方法:

現在所有的標准TCP/IP協議都已具有對付超過64KB大小數據包的處理能力,並且大多數防火牆能夠通過對數據包中的信息和時間間隔分析,自動過濾這些攻擊。

Windows 98 、Windows NT 4.0(SP3之後)、Windows 2000/XP/Server 2003 、Linux 、Solaris和Mac OS等系統都已具有抵抗一般「Ping of death 」拒絕服務攻擊的能力。

此外,對防火牆進行配置,阻斷ICMP 以及任何未知協議數據包,都可以防止此類攻擊發生。

淚滴( teardrop)攻擊

對於一些大的IP數據包,往往需要對其進行拆分傳送,這是為了迎合鏈路層的MTU(最大傳輸單元)的要求。

比如,一個6000 位元組的IP包,在MTU為2000的鏈路上傳輸的時候,就需要分成三個IP包。

在IP 報頭中有一個偏移欄位和一個拆分標志(MF)。

如果MF標志設置為1,則表面這個IP包是一個大IP包的片斷,其中偏移欄位指出了這個片斷在整個 IP包中的位置。

例如,對一個6000位元組的IP包進行拆分(MTU為2000),則三個片斷中偏移欄位的值依次為:0,2000,4000。

這樣接收端在全部接收完IP數據包後,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重新組裝沒正確的值,這樣接收端在收後這些分拆的數據包後就不能按數據包中的偏移欄位值正確重合這些拆分的數據包,但接收端會不斷償試,這樣就可能致使目標計算朵操作系統因資源耗盡而崩潰。

淚滴攻擊利用修改在TCP/IP 堆棧實現中信任IP碎片中的包的標題頭所包含的信息來實現自己的攻擊。

IP分段含有指示該分段所包含的是原包的哪一段的信息,某些操作系統(如SP4 以前的 Windows NT 4.0 )的TCP/IP 在收到含有重疊偏移的偽造分段時將崩潰,不過新的操作系統已基本上能自己抵禦這種攻擊了。

防禦方法:

盡可能採用最新的操作系統,或者在防火牆上設置分段重組功能,由防火牆先接收到同一原包中的所有拆分數據包,然後完成重組工作,而不是直接轉發。

因為防火牆上可以設置當出現重疊欄位時所採取的規則。

TCP SYN 洪水(TCP SYN Flood)攻擊

TCP/IP棧只能等待有限數量ACK(應答)消息,因為每台計算機用於創建TCP/IP連接的內存緩沖區都是非常有限的。

如果這一緩沖區充滿了等待響應的初始信息,則該計算機就會對接下來的連接停止響應,直到緩沖區里的連接超時。

TCP SYN 洪水攻擊正是利用了這一系統漏洞來實施攻擊的。

攻擊者利用偽造的IP地址向目標發出多個連接(SYN)請求。

目標系統在接收到請求後發送確認信息,並等待回答。

由於黑客們發送請示的IP地址是偽造的,所以確認信息也不會到達任何計算機,當然也就不會有任何計算機為此確認信息作出應答了。

而在沒有接收到應答之前,目標計算機系統是不會主動放棄的,繼續會在緩沖區中保持相應連接信息,一直等待。

當達到一定數量的等待連接後,緩區部內存資源耗盡,從而開始拒絕接收任何其他連接請求,當然也包括本來屬於正常應用的請求,這就是黑客們的最終目的。

防禦方法:

在防火牆上過濾來自同一主機的後續連接。

不過「SYN洪水攻擊」還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由於此類攻擊並不尋求響應,所以無法從一個簡單高容量的傳輸中鑒別出來。

防火牆的具體抵禦TCP SYN 洪水攻擊的方法在防火牆的使用手冊中有詳細介紹。

Land 攻擊

這類攻擊中的數據包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相同的,當操作系統接收到這類數據包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者循環發送和接收該數據包,以此來消耗大量的系統資源,從而有可能造成系統崩潰或死機等現象。

防禦方法:

這類攻擊的檢測方法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因為它可以直接從判斷網路數據包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是否相同得出是否屬於攻擊行為。

反攻擊的方法當然是適當地配置防火牆設備或包過濾路由器的包過濾規則。

並對這種攻擊進行審計,記錄事件發生的時間,源主機和目標主機的MAC地址和IP地址,從而可以有效地分析並跟蹤攻擊者的來源。

Smurf 攻擊

這是一種由有趣的卡通人物而得名的拒絕服務攻擊。

Smurf攻擊利用多數路由器中具有同時向許多計算機廣播請求的功能。

攻擊者偽造一個合法的IP地址,然後由網路上所有的路由器廣播要求向受攻擊計算機地址做出回答的請求。

由於這些數據包表面上看是來自已知地址的合法請求,因此網路中的所有系統向這個地址做出回答,最終結果可導致該網路的所有主機都對此ICMP應答請求作出答復,導致網路阻塞,這也就達到了黑客們追求的目的了。

這種Smurf攻擊比起前面介紹的「Ping of Death 」洪水的流量高出一至兩個數量級,更容易攻擊成功。

還有些新型的Smurf攻擊,將源地址改為第三方的受害者(不再採用偽裝的IP地址),最終導致第三方雪崩。

防禦方法:

關閉外部路由器或防火牆的廣播地址特性,並在防火牆上設置規則,丟棄掉ICMP協議類型數據包。

Fraggle 攻擊

Fraggle 攻擊只是對Smurf 攻擊作了簡單的修改,使用的是UDP協議應答消息,而不再是ICMP協議了(因為黑客們清楚 UDP 協議更加不易被用戶全部禁止)。

同時Fraggle攻擊使用了特定的埠(通常為7號埠,但也有許多使用其他埠實施 Fraggle 攻擊的),攻擊與Smurf 攻擊基本類似,不再贅述。

防禦方法:

關閉外部路由器或防火牆的廣播地址特性。在防火牆上過濾掉UDP報文,或者屏蔽掉一些常被黑客們用來進Fraggle攻擊的埠。

電子郵件炸彈

電子郵件炸彈是最古老的匿名攻擊之一,通過設置一台計算機不斷地向同一地址發送大量電子郵件來達到攻擊目的,此類攻擊能夠耗盡郵件接受者網路的帶寬資源。

防禦方法:

對郵件地址進行過濾規則配置,自動刪除來自同一主機的過量或重復的消息。

虛擬終端(VTY)耗盡攻擊

這是一種針對網路設備的攻擊,比如路由器,交換機等。

這些網路設備為了便於遠程管理,一般設置了一些TELNET用戶界面,即用戶可以通過TELNET到該設備上,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

一般情況下,這些設備的TELNET用戶界面個數是有限制的。比如,5個或10個等。

這樣,如果一個攻擊者同時同一台網路設備建立了5個或10個TELNET連接。

這些設備的遠程管理界面便被占盡,這樣合法用戶如果再對這些設備進行遠程管理,則會因為TELNET連接資源被佔用而失敗。

ICMP洪水

正常情況下,為了對網路進行診斷,一些診斷程序,比如PING等,會發出ICMP響應請求報文(ICMP ECHO),接收計算機接收到ICMP ECHO 後,會回應一個ICMP ECHO Reply 報文。

而這個過程是需要CPU 處理的,有的情況下還可能消耗掉大量的資源。

比如處理分片的時候。這樣如果攻擊者向目標計算機發送大量的ICMP ECHO報文(產生ICMP洪水),則目標計算機會忙於處理這些ECHO 報文,而無法繼續處理其它的網路數據報文,這也是一種拒絕服務攻擊(DOS)。

WinNuke 攻擊

NetBIOS 作為一種基本的網路資源訪問介面,廣泛的應用於文件共享,列印共享, 進程間通信( IPC),以及不同操作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一般情況下,NetBIOS 是運行在 LLC2 鏈路協議之上的,是一種基於組播的網路訪問介面。

為了在TCP/IP協議棧上實現NetBIOS ,RFC規定了一系列交互標准,以及幾個常用的 TCP/UDP 埠:

139:NetBIOS 會話服務的TCP 埠;

137:NetBIOS 名字服務的UDP 埠;

136:NetBIOS 數據報服務的UDP 埠。

WINDOWS操作系統的早期版本(WIN95/98/NT )的網路服務(文件共享等)都是建立在NetBIOS之上的。

因此,這些操作系統都開放了139埠(最新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 等,為了兼容,也實現了NetBIOS over TCP/IP功能,開放了139埠)。

WinNuke 攻擊就是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一個漏洞,向這個139埠發送一些攜帶TCP帶外(OOB)數據報文。

但這些攻擊報文與正常攜帶OOB數據報文不同的是,其指針欄位與數據的實際位置不符,即存在重合,這樣WINDOWS操作系統在處理這些數據的時候,就會崩潰。

分片 IP 報文攻擊

為了傳送一個大的IP報文,IP協議棧需要根據鏈路介面的MTU對該IP報文進行分片,通過填充適當的IP頭中的分片指示欄位,接收計算機可以很容易的把這些IP 分片報文組裝起來。

目標計算機在處理這些分片報文的時候,會把先到的分片報文緩存起來,然後一直等待後續的分片報文。

這個過程會消耗掉一部分內存,以及一些IP協議棧的數據結構。

如果攻擊者給目標計算機只發送一片分片報文,而不發送所有的分片報文,這樣攻擊者計算機便會一直等待(直到一個內部計時器到時)。

如果攻擊者發送了大量的分片報文,就會消耗掉目標計 算機的資源,而導致不能相應正常的IP報文,這也是一種DOS攻擊。

T
分段攻擊。利用了重裝配錯誤,通過將各個分段重疊來使目標系統崩潰或掛起。

歡迎關注的我的頭條號,私信交流,學習更多的網路技術!

網路安全防範措施主要有哪些

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為了做到讓系統安然無恙、強壯有勁,這也是繼清除病毒木馬從它的寄生場所開始一文關鍵的一步:多管齊下安全為先。為了保證你上網無後患之憂,為了阻止任何一種木馬病毒或者流氓軟體進入我們的系統以及惡意代碼修改注冊表,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五大預防措施:

不要隨便瀏覽陌生的網站,目前在許多網站中,總是存在有各種各樣的彈出窗口,如:最好的網路電視廣告或者網站聯盟中的一些廣告條。

安裝最新的殺毒軟體,能在一定的范圍內處理常見的惡意網頁代碼,還要記得及時對殺毒軟體升級, 以保證您的計算機受到持續地保護;

安裝防火牆,有些人認為安裝了殺毒軟體就高忱無憂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現在的網路安全威脅主要來自病毒、木馬、黑客攻擊以及間諜軟體攻擊。防火牆是根據連接網路的數據包來進行監控的,也就是說,防火牆就相當於一個嚴格的門衛,掌管系統的各扇門(埠),它負責對進出的人進行身份核實,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最高長官的許可才可以出入,而這個最高長官,就是你自己了。每當有不明的程序想要進入系統,或者連出網路,防火牆都會在第一時間攔截,並檢查身份,如果是經過你許可放行的(比如在應用規則設置中你允許了某一個程序連接網路),則防火牆會放行該程序所發出的所有數據包,如果檢測到這個程序並沒有被許可放行,則自動報警,並發出提示是否允許這個程序放行,這時候就需要你這個「最高統帥」做出判斷了。防火牆則可以把你系統的每個埠都隱藏起來,讓黑客找不到入口,自然也就保證了系統的安全。目前全球范圍內防火牆種類繁多,不過從個人經驗來說,推薦瑞星防火牆給大家。

及時更新系統漏洞補丁,我想有經驗的用戶一定會打開WINDOWS系統自帶的Windows Update菜單功能對計算機安全進行在線更新操作系統,但是為了安全期間,我推薦瑞星殺毒軟體自帶的瑞星系統安全漏洞掃描工具及時下載並打補丁程序,此工具是對WINDOWS操作系統漏洞和安全設置的掃描檢查工具,提供自動下載安裝補丁的功能,並且自動修復操作系統存在的安全與漏洞,此工具深受眾多人的青眯與信賴。

不要輕易打開陌生的電子郵件附件,如果要打開的話,請以純文本方式閱讀信件,現在的郵件病毒也是很猖狂,所以請大家也要格外的注意,更加不要隨便回復陌生人的郵件。

當別人問起我的電腦已經被木馬或者流氓軟體牢牢控制了,我們拿什麼去跟它們對抗呢,憑什麼說我們是最終的勝利者呢?我們不得不採取以下措施挽救我們的電腦。

總結

病毒和木馬是不斷「發展」的,我們也要不斷學習新的防護知識,才能抵禦病毒和木馬的入侵。與其在感染病毒或木馬後再進行查殺,不如提前做好防禦工作,修築好牢固的城牆進行抵禦,畢竟亡羊補牢不是我們所希望發生的事情,「防患於未然」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Ⅳ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及防範措施

由於計算機網路信息被大眾廣泛接受、認可,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人們也就越來越依賴網路的虛擬生活,那麼,有哪些常見網路安全威脅呢?應該怎麼防範?我在這里給大家詳細介紹。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及防範 措施

1 在計算機網路中,常見的安全性威脅障礙

襲擊方式為什麼會發生網路安全威脅事件呢?

一般情況下都是有目的性地實施的。這些威脅可能存在於網路中的每一個角落,即使有的襲擊必須要經由特定的相關網路系統來進行,可只要襲擊者一展開攻擊,最終的破壞結果損失都很慘重。目前主要的襲擊網路信息的方式一般有幾下幾種:

(1)掃描。換句話講,掃描其實就是利用智能化的設備展開大范圍嗅探活動,並對協議數據加以觀察、分析。通常用的掃描形式一般有協議掃描跟埠掃描這兩種。掃描一般都是襲擊的初期階段,主要就是攻擊者在尋找、識別想要攻擊的目標對象。

(2)嗅探。它原先是利用在網路中捕獲到得數據信息,將之供給給網路管理員來利用、分析以及查看網路狀態、環境的管理手法。攻擊人利用嗅探器來獲取到眾多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信息也許是一些用戶名、密碼或者特定的需要身份驗證的資料。這樣的話,攻擊者就能有針對性地去展開襲擊。其實嗅探器是極容易獲取的,在計算機網路中一搜索,就會出現成千上萬的嗅探器軟體。

(3)拒絕網路服務。襲擊人一般是往網路上傳輸一些沒用的數據信息或者大量浪費那些很稀缺、稀有的資源,就比如說網路帶寬型攻擊,還有延續攻擊。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到了數據信息正常的傳輸、利用,就算是那些加密的數據文件,也保障不了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它的目的其實根本就不是想要獲取那些數據,而是想讓別的用戶得不到這些數據,享受不到正規的 網路技術 服務。

(4)偽裝。在計算機信息網路中,互相間都有著一定的信任性。有時候必須要在特定的信任度下,才可以確立起合法的寬頻網路連接機制,如果襲擊網路者克隆了合法登入者的身份,就使得其可以有信任度地和網路連接起來。

(5)惡意代碼。它其實就是一種計算機的程序。每當按照程序執行的時候,就會使得計算機不能正常的運作。有些用戶根本就想不到是自己的電腦被植入了惡意代碼程序,一直到自己的計算機程序真的被破壞了,才會全面地去檢查、殺毒。常見的惡意代碼有特洛伊木馬 普通病毒以及蠕蟲等。計算機被這些惡意代碼侵入之後,就會使得自身數據丟失,網路系統也會出現混亂狀況。

1.2整體發展趨向現時代的攻擊者會喜歡將自己的攻擊實戰 經驗 跟一些破壞程序放在論壇上跟其他的一些同行進行交流,分享經驗。他們檢測網路數據的源代碼,並從其中的某些程序裡面找到缺陷,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襲擊策略。大多數專業攻擊人都可以咋襲擊一些網路數據時遮掩掉自己的非法行為。就算有的受害者能及時發現嗅探日誌,都很難辨別哪些數據被襲擊者改寫過。

同時網路技術正不斷成熟、完善,攻擊的手段、技術也變得更加智能化,可以同一時間內快速地獲取大量網路主機內部存在的信息資源。這些技術、手段在對整個網路掃描時,識別網路中存在的一些漏洞。針對漏洞,攻擊者就能借一些特殊的工具來獲取到網路客戶的真實信息,或者分享於其他人,或者立即攻擊網路客戶。由此可知,攻擊者根本就不需要過硬的 網路知識 就可以對網路客戶實施突襲。

2 針對上述存在的威脅,提出相應的防範措施

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程序通常是在計算機安全准則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用戶和網路管理員提供有關安全管理方面的依據。安全准則通常是由各國組織圍繞計算機信息安全性而制定的提綱要領文件。隨著網路技術不斷前進,安全准則也在不斷更新,進而避免涉及范圍過於狹小。

(2)安全管理實踐作業。安全管理實踐作業是不可或缺的,是國家公認的解決方案。就比如:保障賬戶需要密碼設置、驗證,所設置的密碼避免太容易解除;針對安全級別較高的網路系統,普遍採用一次性的安全密碼;用特定工具使得系統保證其完整度;設計安全的計算機程序;定期殺毒、檢測、對網路的安全系數進行評定。

安全技術

安全操作信息技術。想要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度,我們就必須及時地對那些可疑的網路活動進行評估、監測,並找到合理的響應方案加以處置。

(1)防火牆網路技術。攻擊者一般都是使用欺詐形式來連接網路的認證系統,並憑借「拒絕服務」來對目標對象進行攻擊。而防火牆其實就是最重要的第一道安全防線。形式最簡單的防火牆通常由過濾路由器組織形成的,淘汰那些從未授權網址或服務埠出現過的數據信息,實現信息的過濾目的。而相對復雜的一種防火牆技術則是代理機制來運行的,經代理機制確認核實請求之後,將經授權的信息請求輸送給合法的網路用戶。

(2)監控管理工具。對於虛擬的網路來說,監控管理工具是必備的。它一般是安裝在網路計算機裡面專門用來獲取數據和檢測可疑活動行為的。當可疑活動一出現的時候,就會自動報警,然後管理員得到通知就對此加以處理。監控管理工具通常是有針對性地監控網路各類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阻隔可疑的網路行為。

(3)安全解析作業。科技的更新,網路攻擊程序逐漸成熟,所以對網路安全定期進行評估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很多分析漏洞的工具都是可以直接從網站上得到的,網路系統管理工作者可以憑借這些工具來識別網路安全存在的漏洞。由此可知,安全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能強化安全力度,還能阻隔安全危害。

密碼編碼科學。密碼編碼科學在密碼學中其實就是一門分支的科目,重點研究領域就是加密。

(1)安全保密性:提供那些被授權的用戶訪問網路和獲取信息的服務,而非授權的網路用戶通常都不理解具體信息。襲擊者捕獲、揭示數據信息都是很簡單的。那麼想要防止他們違法利用這些數據,通常可以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加密。

(2)完整全面性:給予保證數據信息在存儲跟輸送進程里不被未經授權就加以修改的一項服務。就拿下面例子來講,用MD5校對並檢測數據信息的完整全面性。校對的信息都是從文件裡面提取、精煉出的,確定數據信息是否全面。攻擊人也許是還能改數據信息再進行信息的偽造校對,如果是被保護的話,一般的修改都是不會被察覺的。

(3)不可否決性:給予阻止用戶否決先前活動的一系列服務。一般分為對稱性加密或者非對稱性加密等。

結語

由於計算機網路信息被大眾廣泛接受、認可,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人們也就越來越依賴網路的虛擬生活,所以網路信息技術的安全問題變得極為緊迫。

網路安全的相關 文章 :

1. 關於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有哪些

2. 關於加強網路安全有何意義

3. 網路攻擊以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4. 常見的網路安全威脅及防範措施

5. 關於網路安全的案例

Ⅳ 網路攻擊和防禦分別包括哪些內容

一、網路攻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網路監聽:自己不主動去攻擊別人,而是在計算機上設置一個程序去監聽目標計算機與其他計算機通信的數據。 

2、網路掃描:利用程序去掃描目標計算機開放的埠等,目的是發現漏洞,為入侵該計算機做准備。

3、網路入侵:當探測發現對方存在漏洞後,入侵到目標計算機獲取信息。

4、網路後門:成功入侵目標計算機後,為了實現對「戰利品」的長期控制,在目標計算機中種植木馬等後門。

5、網路隱身:入侵完畢退出目標計算機後,將自己入侵的痕跡清除,從而防止被對方管理員發現。

二、網路防禦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操作系統和操作系統的安全配置:操作系統是網路安全的關鍵。

2、加密技術:為了防止被監聽和數據被盜取,將所有的數據進行加密。

3、防火牆技術:利用防火牆,對傳輸的數據進行限制,從而防止被入侵。

4、入侵檢測:如果網路防線最終被攻破,需要及時發出被入侵的警報。

5、網路安全協議:保證傳輸的數據不被截獲和監聽。

(5)常見的網路安全攻擊防禦擴展閱讀:

防範DDos攻擊

1、及時地給系統打補丁,設置正確的安全策略;

2、定期檢查系統安全:檢查是否被安裝了DDoS攻擊程序,是否存在後門等;

3、建立資源分配模型,設置閾值,統計敏感資源的使用情況;

4、優化路由器配置;

5、由於攻擊者掩蓋行蹤的手段不斷加強,很難在系統級的日誌文件中尋找到蛛絲馬跡。因此,第三方的日誌分析系統能夠幫助管理員更容易地保留線索,順藤摸瓜,將肇事者繩之以法;

6、使用DNS來跟蹤匿名攻擊;

7、對於重要的WEB伺服器,為一個域名建立多個鏡像主機。

Ⅵ 常見網路安全攻擊有哪些

由於計算機網路信息被大眾廣泛接受、認可,在一定程度上給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使得人們也就越來越依賴網路的虛擬生活,那麼,常見網路攻擊方式有哪些?應該怎麼防範?我在這里給大家詳細介紹。

在了解安全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研究一下目前網路上存在的一些安全威脅和攻擊手段。然後我們再來了解一些出現安全問題的根源,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安全問題有一個很好的認識。迄今為止,網路上存在上無數的安全威脅和攻擊,對於他們也存在著不同的分類 方法 。我們可以按照攻擊的性質、手段、結果等暫且將其分為機密攻擊、非法訪問、惡意攻擊、社交工程、計算機病毒、不良信息資源和信息戰幾類。

竊取機密攻擊:

所謂竊取機密攻擊是指未經授權的攻擊者(黑客)非法訪問網路、竊取信息的情況,一般可以通過在不安全的傳輸通道上截取正在傳輸的信息或利用協議或網路的弱點來實現的。常見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幾種:

1) 網路踩點(Footprinting)

攻擊者事先匯集目標的信息,通常採用whois、Finger等工具和DNS、LDAP等協議獲取目標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網路拓撲結構、相關的用戶信息等,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2) 掃描攻擊

掃描攻擊包括地址掃描和埠掃描等,通常採用ping命令和各種埠掃描工具,可以獲得目標計算機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機器上打開了哪些埠,這樣就知道開設了哪些服務,從而為進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礎。

3) 協議指紋

黑客對目標主機發出探測包,由於不同 操作系統 廠商的IP協議棧實現之間存在許多細微的差別(也就是說各個廠家在編寫自己的TCP/IP協議棧時,通常對特定的RFC指南做出不同的解釋),因此各個操作系統都有其獨特的響應方法,黑客經常能確定出目標主機所運行的操作系統。常常被利用的一些協議棧指紋包括:TTL值、TCP窗口大小、DF標志、TOS、IP碎片處理、ICMP處理、TCP選項處理等。

4) 信息流監視

這是一個在共享型區域網環境中最常採用的方法。由於在共享介質的網路上數據包會經過每個網路節點,網卡在一般情況下只會接受發往本機地址或本機所在廣播(或多播)地址的數據包,但如果將網卡設置為混雜模式(Promiscuous),網卡就會接受所有經過的數據包。基於這樣的原理,黑客使用一個叫sniffer的嗅探器裝置,可以是軟體,也可以是硬體)就可以對網路的信息流進行監視,從而獲得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例如口令以及其他秘密的信息。

5) 會話劫持(session hijacking)

利用TCP協議本身的不足,在合法的通信連接建立後攻擊者可以通過阻塞或摧毀通信的一方來接管已經過認證建立起來的連接,從而假冒被接管方與對方通信。

非法訪問

1) 口令解除

可以採用字典解除和暴力解除來獲得口令。

2) IP欺騙

攻擊者可以通過偽裝成被信任的IP地址等方式來獲取目標的信任。這主要是針對防火牆的IP包過濾以及LINUX/UNIX下建立的IP地址信任關系的主機實施欺騙。

3) DNS欺騙

由於DNS伺服器相互交換信息的時候並不建立身份驗證,這就使得黑客可以使用錯誤的信息將用戶引向錯誤主機。

4) 重放攻擊

攻擊者利用身份認證機制中的漏洞先把別人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過一段時間後再發送出去。

5) 非法使用

系統資源被某個非法用戶以未授權的方式使用

6) 特洛伊木馬

把一個能幫助黑客完成某個特定動作的程序依附在某一合法用戶的正常程序中,這時合法用戶的程序代碼已經被改變,而一旦用戶觸發該程序,那麼依附在內的黑客指令代碼同時被激活,這些代碼往往能完成黑客早已指定的任務。

惡意攻擊

惡意攻擊,在當今最為特出的就是拒絕服務攻擊DoS(Denial of Server)了。拒絕服務攻擊通過使計算機功能或性能崩潰來組織提供服務,典型的拒絕服務攻擊有如下2種形式:資源耗盡和資源過載。當一個對資源的合理請求大大超過資源的支付能力時,就會造成拒絕服務攻擊。常見的攻擊行為主要包括Ping of death、淚滴(Teardrop)、UDP flood、SYN flood、Land 攻擊、Smurf攻擊、Fraggle 攻擊、電子郵件炸彈、畸形信息攻擊等

1) Ping of death

在早期版本中,許多操作系統對網路數據包的最大尺寸有限制,對TCP/IP棧的實現在ICMP包上規定為64KB。在讀取包的報頭後,要根據該報頭中包含的信息來為有效載荷生成緩沖區。當PING請求的數據包聲稱自己的尺寸超過ICMP上限,也就是載入的尺寸超過64KB時,就會使PING請求接受方出現內存分配錯誤,導致TCP/IP堆棧崩潰,致使接受方 死機 。

2) 淚滴

淚滴攻擊利用了某些TCP/IP協議棧實現中對IP分段重組時的錯誤

3) UDP flood

利用簡單的TCP/IP服務建立大流量數據流,如chargen 和Echo來傳送無用的滿帶寬的數據。通過偽造與某一主機的chargen服務之間的一次UDP連接,回復地址指向提供ECHO服務的一台主機,這樣就生成了在2台主機之間的足夠多的無用數據流,過多的數據流會導致帶寬耗盡。

4) SYN flood

一些TCP/IP協議棧的實現只能等待從有限數量的計算機發來的ACK消息,因為他們只有有限的內存空間用於創建連接,如果這一緩沖區充滿了虛假連接的初始信息,該伺服器就會對接下來的連接停止響應,直到緩沖區的連接企圖超時。在一些創建連接不收限制的系統實現里,SYN洪流具有類似的影響!

5) Land攻擊

在Land攻擊中,將一個SYN包的源地址和目標地址均設成同一個伺服器地址,導致接受伺服器向自己的地址發送SYN-ACK消息,結果這個地址又發回ACK消息並創建一個空連接,每一個這樣的連接都將保持直到超時。對LAND攻擊反應不同,許多UNIX實現將崩潰,NT則變得極其緩慢。

6) Smurf攻擊

簡單的Smurf攻擊發送ICMP應答請求包,目的地址設為受害網路的廣播地址,最終導致該網路的所有主機都對此ICMP應答請求做出答復,導致網路阻塞。如果將源地址改為第三方的受害者,最終將導致第三方崩潰。

7) fraggle攻擊

該攻擊對Smurf攻擊做了簡單修改,使用的是UDP應答消息而非ICMP。

8) 電子郵件炸彈

這是最古老的匿名攻擊之一,通過設置一台機器不斷的向同一地址發送電子郵件,攻擊者能耗盡接受者的郵箱

9) 畸形信息攻擊

各類操作系統的許多服務均存在這類問題,由於這些服務在處理消息之前沒有進行適當正確的錯誤校驗,受到畸形信息可能會崩潰。

10) DdoS攻擊

DdoS攻擊(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er,分布式拒絕服務)是一種基於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絕服務攻擊,是一種分布協作的大規模攻擊方式,主要瞄準比較大的站點,像商業公司、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門的站點。他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機器向一台目標機器發起攻擊,這樣來勢迅猛的攻擊令人難以防備,因此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除了以上的這些拒絕服務攻擊外,一些常見的惡意攻擊還包括緩沖區溢出攻擊、硬體設備破壞性攻擊以及網頁篡改等。

11) 緩沖區溢出攻擊(buffer overflow)

通過往程序的緩沖區寫超過其長度的內容,造成緩沖區的溢出,從而破壞程序的堆棧,使程序轉而執行其他指令,以達到攻擊的目的。緩沖區溢出是一種非常普遍、非常危險的漏洞,在各種操作系統、應用軟體中廣泛存在,根據統計:通過緩沖區溢出進行的攻擊占所有系統攻擊總數的80%以上。利用緩沖區溢出攻擊可以導致程序運行失敗、系統死機、重新啟動等後果,更嚴重的是,可以利用他執行非授權的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統特權,進而進行各種非法操作。由於他歷史悠久、危害巨大,被稱為數十年來攻擊和防衛的弱點。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採用說服或欺騙的手段,讓網路內部的人來提供必要的信息,從而獲得對信息系統的訪問許可權。

計算機病毒

病毒是對軟體、計算機和網路系統的最大威脅之一。所謂病毒,是指一段可執行的程序代碼,通過對其他程序進行修改,可以感染這些程序,使他們成為含有該病毒程序的一個拷貝。

不良信息資源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真可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網路上面充斥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色情、反動等不良信息。

信息戰

計算機技術和 網路技術 的發展,使我們處與信息時代。信息化是目前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他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大意義。美國著名未來學家托爾勒說過:「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路,誰將擁有整個世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也說:「今後的時代,控制世界的國家將不是靠軍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國家。」美國前陸軍參謀長沙爾文上將更是一語道破:「信息時代的出現,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進行方式」

Ⅶ 試舉出幾種常見的網路安全防範措施.

【熱心相助】
您好!常見的網路安全防範措施: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病毒防範、防火牆、數據加密、虛擬專用網、入侵檢測系統、防禦系統、備份與恢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