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萬能鑰匙可以免費上網,為什麼說它有風險
WiFi萬能鑰匙(WiFi Master key)是一款自動獲取周邊免費Wi-Fi熱點信息並建立連接的android和iOS手機工具。 所有的熱點信息基於雲端資料庫,內置全國數萬Wi-Fi熱點數據,隨時隨地輕松接入無線網路,最大化使用各種聯網的移動服務,掃除無網斷網的狀態,尤其適合商務人群、移動人群和重度網蟲。
工信部提醒:WiFi網路提供者應謹慎共享自己的WiFi網路,並定期更換WiFi網路密碼;WiFi網路使用者應增強安全上網意識,謹慎使用WiFi「蹭網」類移動應用程序。WiFi鑰匙,你還在用嗎?
② 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應該加強嗎
據報道,9月14日工信部制定印發《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辦法》,對公共互聯網上存在或傳播的、可能或已經對公眾造成危害的網路資源等進行處置並建立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合力維護網路安全。
據悉《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制止攻擊行為,避免危害發生。
③ 工信部: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工作
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防護,進一步落實保障車輛網路安全和安全漏洞管理責任。加強車聯網網路安全防護,保障車聯網通信安全並開展車聯網安全監測預警。同時,做好車聯網安全應急處置以及車聯網網路安全防護定級備案。
在加強車聯網服務平台安全防護方面,首先要加強平台網路安全管理,並且做好在線升級服務(OTA)安全和漏洞檢測評估,並強化應用程序安全管理。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層面,一要加強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其次需提升數據安全技術保障能力。與此同時,車企需要規范數據開發利用和共享使用,並強化數據出境安全管理。
為建設健全安全的標准體系,需加快編制車聯網網路安全和數據安全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各相關企業、社會團體應制定高於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相關技術要求的企業標准、團體標准。
④ 我國對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做了什麼處置
北京9月14日從工信部獲悉,工信部制定印發《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辦法》,對公共互聯網上存在或傳播的、可能或已經對公眾造成危害的網路資源、惡意程序、安全隱患或安全事件監測處置,並建立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集成合力維護網路安全。
工信部提出建立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統一匯集、存儲、分析、通報、發布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制定相關介面規范,與相關單位網路安全監測平台實現對接。
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局長趙志國表示,工信部將完善危險監測處置、數據保護、新技術、新業務安全評估等政策,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制止攻擊行為,避免危害發生。《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
綠色平台構建和諧網路。
⑤ 網上受到威脅在哪裡報警
可以明確肯定的是報警處理沒毛病,警察叔叔應當管
為積極應對嚴峻復雜的網路安全形勢,進一步健全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機制,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工信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了《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日前印發。《辦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實施。《木馬和僵屍網路監測與處置機制》《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監測與處置機制》同時廢止。
《辦法》提出,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是指公共互聯網上存在或傳播的、可能或已經對公眾造成危害的網路資源、惡意程序、安全隱患或安全事件。工信部負責組織開展全國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負責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公共互聯網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工作。
《辦法》明確,相關專業機構、基礎電信企業、網路安全企業、互聯網企業、域名注冊管理和服務機構等應當加強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工作,明確責任部門、責任人和聯系人,加強相關技術手段建設。監測發現網路安全威脅後,屬於本單位自身問題的,應當立即進行處置,涉及其他主體的,應當及時將有關信息按照規定的內容要素和格式提交至工信部和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
《辦法》提出,工信部建立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統一匯集、存儲、分析、通報、發布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制定相關介面規范,與相關單位網路安全監測平台實現對接。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負責平台建設和運行維護工作。
《辦法》明確,電信主管部門對專業機構的認定和處置意見進行審查後,可以對網路安全威脅採取以下一項或多項處置措施:
一是通知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域名注冊管理和服務機構等,由其對惡意IP地址(或寬頻接入賬號)、惡意域名、惡意URL、惡意電子郵件賬號或惡意手機號碼等,採取停止服務或屏蔽等措施。
二是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由其清除本單位網路、系統或網站中存在的可能傳播擴散的惡意程序。
三是通知存在漏洞、後門或已經被非法入侵、控制、篡改的網路服務和產品的提供者,由其採取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對涉及黨政機關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同時通報其上級主管單位和網信部門。
四是其他可以消除、制止或控制網路安全威脅的技術措施。
⑥ 安全工信部通報阿里雲,未及時上報重大漏洞,國資雲建設刻不容緩
中科院雲計算中心分布式存儲聯合實驗室特訊: 近期,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通報,暫停阿里雲公司作為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單位6個月。此次事件源自阿里雲發現阿帕奇(Apache)Log4j2組件嚴重安全漏洞隱患報告不及時, 再次為國家數據安全敲響警鍾,國資雲建設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管理局通報稱,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簡稱「阿里雲」)是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單位。近日,阿里雲公司發現阿帕奇(Apache)Log4j2組件嚴重安全漏洞隱患後,未及時向電信主管部門報告,未有效支撐工信部開展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管理。經研究,現暫停阿里雲公司作為上述合作單位6個月。暫停期滿後,根據阿里雲公司整改情況,研究恢復其上述合作單位。
Apache Log4j 史上最大安全漏洞
先梳理一下阿帕奇嚴重安全漏洞的時間線:
11月24日
阿里雲在阿帕奇(Apache)開放基金會下的開源日誌組件Log4j2內,發現重大漏洞Log4Shell,然後向總部位於美國的阿帕奇軟體基金會報告。
獲得消息後,奧地利和紐西蘭官方計算機應急小組立即對這一漏洞進行預警。紐西蘭方面聲稱,該漏洞正在被「積極利用」,並且概念驗證代碼也已被發布。
12月9日
中國工信部收到有關網路安全專業機構報告,發現阿帕奇Log4j2組件存在嚴重安全漏洞,立即召集阿里雲、網路安全企業、網路安全專業機構等開展研判,並向行業單位進行風險預警。
12月9日
阿帕奇官方發布緊急安全更新以修復遠程代碼執行漏洞,漏洞利用細節公開,但更新後的Apache Log4j2.15.0-rc1版本被發現仍存在漏洞繞過。
12月10日
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錄Apache Log4j2遠程代碼執行漏洞;阿帕奇官方再度發布log4j-2.15.0-rc2版本修復漏洞。
12月10日
阿里雲在官網公告披露,安全團隊發現Apache Log4j2.15.0-rc1版本存在漏洞繞過,要求用戶及時更新版本,並向用戶介紹該漏洞的具體背景及相應的修復方案。
12月14日
中國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發布《Apache Log4j2遠程代碼執行漏洞排查及修復手冊》,供相關單位、企業及個人參考。
12月22日
工信部通報,由於阿里雲發現阿帕奇嚴重安全漏洞隱患後,未及時向電信主管部門報告,未有效支撐工信部開展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管理,決定暫停該公司作為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單位6個月。
在伺服器的組件中,日誌組件是應用程序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其中Apache(阿帕奇)的開源項目log4j是一個功能強大的日誌組件,被廣泛應用。
由於Apache Log4j存在遞歸解析功能,未取得身份認證的用戶,可以從遠程發送數據請求輸入數據日誌,輕松觸發漏洞,最終在目標上執行任意代碼。即 攻擊者只要提交一段代碼,就可以進入對方伺服器,而且可以獲得最高許可權,控制對方伺服器。通俗說,黑客通過這個普遍存在的漏洞,可以在伺服器上做任何事。
有關報道顯示,黑客在72小時內利用Log4j2漏洞,向全球發起了超過84萬次的攻擊。利用這個漏洞,攻擊者幾乎可以獲得無限的權利——比如他們可以 提取敏感數據、將文件上傳到伺服器、刪除數據、安裝勒索軟體、或進一步散播到其它伺服器。
國外網友以漫畫說明Log4j2的重要性
該漏洞CVSS評分達到了滿分10分,IT 通信(互聯網)、工業製造、金融、醫療衛生、運營商等各行各業都將受到波及,全球互聯網大廠、 游戲 公司、電商平台等都有被影響的風險。 比如蘋果、亞馬遜、Steam、推特、京東、騰訊、阿里、網路,網易、新浪以及特斯拉等全球大廠,悉數中招,眾多媒體將這個漏洞形容成「史詩級」「核彈級」漏洞,可以說相當貼切。
據工信部官網消息,今年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線運行。其中提到,根據《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管理規定》,網路產品提供者應當及時向平台報送相關漏洞信息,鼓勵漏洞收集平台和其他發現漏洞的組織或個人向平台報送漏洞信息。
此次事件中,作為我國雲計算服務的頭部供應商的阿里雲,11月24日發現計算機史上最大的漏洞,是先向國外的Apache基金會報告,而未及時向主管部門報送漏洞信息。工信部得知情況,已經是12月9日,中間已經過了15天。這十五天,中國的互聯網簡直是在裸奔。這期間已經有黑客掌握了這個漏洞,在利用這個漏洞進行網路攻擊。作為新基建重要一環的雲計算平台,更加應以謹慎的心態承擔起保障網路安全的責任。
國資雲建設 安全自主可控為上
互聯網時代,國家安全自然延伸到了網路。各個國家,都在想辦法堵自己漏洞,找別人家的漏洞,甚至是隱藏的後門。同樣的漏洞,那就是看誰率先掌握。國外的開源軟體層出不窮的漏洞,隱沒難尋的後門,應用於國家重要機構或事關 社會 民生的部門,其潛在危害難以估量。我們除了想方設法被動收集修復漏洞,還要大力發展和利用自主安全可控的技術,才能在互聯網領域尋求戰略平衡,保障國家安全。
所以說,阿里雲的這次行動足以為戒,忽視國家各項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國家安全責任意識淡漠,將國家網路安全置於巨大的危機之中。試問這樣的第三方雲服務商,如何讓國家機構、央企國企放心將數據業務託管?
風險就在那裡,警告從未缺席。國資雲以安全自主可控、平穩可靠運行為上,才能確保國家安全,盡到 社會 責任。第三方雲服務商難以超越企業自身的穩健盈利,更不要說將國家安全、公共利益、億萬民眾福祉放在首位。國資雲的建設將第三方雲服務商排除在外,是互聯網競爭環境的使然,也是數據安全責任的擔當,更是時代賦予的使命。
「國資雲」建設 大勢所趨
經過深入研究分析,北京交通大學信息管理理論與技術國際研究中心(ICIR)認為, 「國資雲」建設是大勢所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國資雲」建設是國有資產管理的需要。國企數據資源屬於國有資產,應納入國資監管和統一管理,保護國有數據資產安全是建設國資雲的核心目的;
二是「國資雲」建設是保障國家重要數據安全的需要。近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相繼頒布實施,將數據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國有企業的許多數據事關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
三是「國資雲」建設是信創工程落地的重要抓手。在「國資雲」數據中心逐步加大CPU、操作系統、存儲、資料庫、中間件等國產信創產品比重,並鼓勵國產信創業務系統與「國資雲」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適配應用,從基礎到應用全方位推進信創工程步伐。
因此,「國資雲」建設的重要意義在業界已達成高度共識。
國資雲賦能雲上安全 G-Cloud增強國企競爭力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 社會 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國有企業不僅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也具有強烈的經濟屬性和物質屬性,堅定不移地將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做優是黨和人民對國有企業的基本要求。因此,國有企業更需要資產不斷保值增值,規模不斷發展壯大,盈利水平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必需使用最先進的生產工具,創造出最先進的生產力,保持在國際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
而雲計算平台就是當前最先進的生產工具。雲計算平台中除了計算、存儲、網路、虛擬化等Iaas服務相對比較成熟外,在Paas、Saas層面的技術創新速度非常快,產品迭代周期不斷縮短,不同的廠商提供的雲平台服務在技術領先性、服務穩定性、用戶覆蓋面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選擇了什麼類型、什麼廠商的雲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使用了什麼工具和武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生產效率、管理效率和市場效率,也就決定了企業的競爭力。
國資雲賦能雲上安全,打造排除第三方雲服務商的行業專屬私有雲。 中科院雲計算中心自主研發的G-Cloud雲操作系統,首要勝在安全。 其次G-Cloud在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成功案例,將有助於充分激活國企強勁的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
2021年11月, 國資雲平台中科雲(東莞) 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中科院、東莞市政府等多方投資的上市企業國雲 科技 控股,國資背景加持,官方認可,國內頂尖 科技 機構技術背書,使用國內首個自主產權、安全可控的G-Cloud雲操作系統,建設「國資雲」, 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最大化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能、產業互聯和商業創新!
中科雲凝聚服務政企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核心團隊, 聯合產學研用各方力量,融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府、醫療、教育、交通、智能製造等多行業、多領域提供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分布式存儲服務,助力國資國企規模和實力的持續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
⑦ 在京東方,健康在線中不小心點到了疫情通報,沒事兒吧
看到「肺炎病例」「防護通知」鏈接郵件別輕易點!小心中招
2020年02月13日 · 《北京日報》官方賬號
2月13日工信部披露,近期其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收到網路安全企業及機構報告,發現多起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實施網路攻擊的行為。為此工信部也提醒公眾不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及其附件,不輕易點擊簡訊或微信中不明來源的鏈接。
經研判分析,攻擊者利用疫情對公眾的心理影響,將計算機病毒、木馬、移動惡意程序等偽裝成包含「肺炎病例」「防護通知」等熱門字樣的信息,通過釣魚郵件、惡意鏈接等方式傳播,一旦點擊下載,可能導致計算機、手機等終端設備被竊取信息或遠程式控制制。
為降低網路安全風險,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已組織相關單位加大對偽裝成疫情信息傳播計算機病毒、木馬、移動惡意程序等監測力度,採取了屏蔽病毒木馬控制端、下載惡意程序等措施,對發現的網路威脅進行處置。
同時,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也提醒公眾提高網路安全風險意識,不輕易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及其附件;不輕易點擊簡訊或微信中不明來源的鏈接;從正規應用商店或官方網站下載安裝應用程序;安裝殺毒軟體並及時更新。
下一步,工信部網路安全管理局將繼續組織加強涉疫情網路安全威脅監測與處置工作,並歡迎公眾向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信息共享平台報送涉疫情相關網路威脅信息線索,以維護網路秩序和公共利益:
⑧ 工信部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線運行
5G時代將至,解決網路安全問題迫在眉睫。9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管理局為落實《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管理規定》有關要求,其組織建設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網路安全威脅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線運行。
通告顯示,根據《網路產品安全漏洞管理規定》,網路產品提供者應當及時向平台報送相關漏洞信息,鼓勵漏洞收集平台和其他發現漏洞的組織或個人向平台報送漏洞信息。平台包括通用網路產品安全漏洞專業庫、工業控制產品安全漏洞專業庫、移動互聯網APP產品安全漏洞專業庫、車聯網產品安全漏洞專業庫等,支持開展網路產品安全漏洞技術評估,督促網路產品提供者及時修補和合理發布自身產品安全漏洞。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進車聯網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多家機構推選出車聯網信息安全領域內的優秀代表。今日,工信部公布了車聯網身份認證和安全信任試點項目名單,包括河南中平雲能新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聯通數字 科技 有限公司、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