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談4G移動通信系統網路安全防範策略
談談4G移動通信系統網路安全防範策略
4G移動通信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實現跨系統的全球漫遊及業務的可攜帶性,這是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
摘要: 首先介紹了第四代移動通信(4G)的基本信息,再次提出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網路安全面臨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防範和對策。
關鍵詞:4G移動通信;網路安全防範
1概述
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是4G的全稱[3]。4G包括移動寬頻系統、寬頻無線固定接入、寬頻無線區域網(WLAN)以及互操作的廣播網路。非對稱數據傳輸能力將會超過2Mbit/s,高質量的影像服務對於全速移動用戶來說可以達到150Mbit/s,第一次實現三維圖像的高質量傳輸[4]。第四代移動通信在不同的固定無線平台跨越不同頻帶的網路中能夠提供無線服務,還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寬頻互聯網接入,包括衛星通信和平流層通信,提供數據採集、定位定時、遠程式控制制等綜合功能。
2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網路安全防範
2.14G的網路結構
4G系統網路結構是一種復雜的無線網路結構,實現了無縫漫遊,它主要有以下功能模塊:傳輸IP分組的功能模塊、位置寄存模塊、網路配置模塊、服務質量控制模塊、3G無線區域網的控制模塊。在人口集中的城區中,業務比較密集,這是無線通信中亟需要解決的問題,4G技術採用頻率復用和微蜂窩技術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多媒體業務是4G系統服務的主要業務之一,由於無線信道的有限性,使得在業務密集的地區會發生堵塞,有時我們需要對服務的業務進行級別分類,以保證重要的業務能夠實時通過。4G技術很好的實現了對無線資源的控制,其實現的原理為:在發射端,根據業務的實時性和非實時性進行標識,無線資源的管理者會通過處理IP包來獲取業務的級別,再查看可用的無線信道資源,最後分配合適的無線信道,用於業務實時傳輸。
2.24G系統的安全問題
4G系統的安全問題形勢日益嚴峻,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網路規模的擴大,新通信技術及業務的出現,網路攻擊技術手段的多樣化、高級化。(1)在實際的使用中,4G系統需要對現有的交換網路架構進行升級改造,另外,還需要考慮網路層的移動性。所謂的網路層的移動性就是無線移動終端在不同的網路間進行位置的變換,但傳統的網路架構只是在交換層級技術上的,只能解決網路內的問題。而移動IP,是一種可實施性的方案。(2)隨著通信業務的開發,移動終端會在不同的網路間移動,因此,移動終端的位置定位和網路間切換是4G移動通信系統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優化網路結構和網路管理,提出新的切換協議解決網路間快速切換所帶來的數據丟失和延遲問題,另外,移動IP的服務質量也要面臨IntSev/RSV和DifServ問題。
34G網路安全防範與對策
就移動通信網路安全來講,我們認為它所面臨的安全威脅既具有互聯網的一切特徵(陸地部分),同時又由於空口開放性而具備新的特點。相對於空口高速數據傳送能力及各種應用而言,我們在空口安全性上的理論及手段都比較落後,比如,針對目前移動通信網內出現的惡意簡訊呼叫、惡意語音呼叫等行為,幾乎沒有任何處理能力。所幸目前這些行為基本上還只是出於非法詐騙目的壓力性粗糙攻擊,並未針對通信網路本身進行。應用軟體也會是4G網路的一個安全隱患,有些病毒會植入正常的應用軟體中,在軟體運行的時候會攻擊4G網路。以目前的網路現狀及3G關規范來看,我們在這方面的措施明顯不足,亟需引起重視。移動部分的安全由新興技術的引入而帶來。這部分的安全性長期以來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從理論上來講,通過空口,惡意攻擊者可以實現對終端和網路側的雙向攻擊。移動終端的病毒會封裝成良性的數據包,通過無線鏈路對4G網路發起攻擊,造成伺服器不能正常工作,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運營商應當一方面採用嚴密的網路防範措施來保護現有網路的安全,另一方面也需要與有關設備商、安全產品供應商緊密聯系,跟蹤各種可能出現但尚未出現的安全他們的努力使4G安全機制的總體方向基本上已經確定下來,包括:
(1)建立一個安全穩定且能承擔未來需求的體系結構結構模型。在未來的通信領域中,新業務將不斷的開發,4G網路要能夠滿足新業務開發的需求,另外,安全穩定的性能決定了4G網路的生存和推廣。
(2)建立一個以混合密碼的安全機制。未來4G網路所服務通信業務中,有的業務是私鑰密碼,有的業務是公鑰密碼,因此,4G網路要加強私鑰密碼和公鑰密碼的基礎設施以及相應的安全認證體系。
(3)建立一個透明化的安全體系。未來的4G網路的安全應該是有一個獨立的安全中心負責的,安全中心只提供一個介面,系統的其它模塊利用該介面完成鑒權和授權等安全功能,其它網路人員不需要掌握加密和解密演算法,這樣,很好的保證了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性。
(4)建立一個以新密碼技術為導向安全網路。隨著加密演算法的優化,不斷的有新的加密技術的出現,如量子密碼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另外,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的發展,使得這些技術得到廣泛應用。這些新加密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通信網路的抗攻擊能力,保證了用戶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5)建立一個面向用戶的安全措施理念。用戶是通信網路生存和推廣的關鍵因數,一個優良安全措施應有一個默認的安全參數配置,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設定保密級別和安全選項。
(6)移動通信網路與互聯網相連的方式相適應,電信網路安全可分為陸地部分和移動部分。固網部分的安全概念基本上與計算機(計算機網路)安全類似。所有針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問題在固網與互聯網相聯的網關伺服器上都可得到體現,因而網關伺服器的安全可依照計算機安全解決,如對伺服器本身採用入侵檢測、加裝防火牆、系統及時升級最新版本、必要時物理隔離等等。
44G技術的展望
綜上所述,4G移動通信將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抓住機遇,克服困難,實現跨系統的全球漫遊及業務的可攜帶性,這是新一代的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趨勢。4G移動通信系統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為便捷的服務,也會讓移動通信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參考文獻:
[1]胡國華,袁樹傑.4G移動通信技術與安全缺陷分析[J].通信技術,2008,41(07):155-157.
[2]鄧小敬.第四代移動通信現狀及關鍵技術研究[J].信息通信,2011(02):1-3.
;B. 網路安全前景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C.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怎麼樣
如今安全的信息系統已逐步成為企業拓展新業務、新市場,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統的安全需求已從單純的合規性需求、保障性需求發展成為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需求。據悉,2018年我國網路安全產業規模接近500億元,維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2019年達到600億元。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及意義
網路安全是一個關系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的穩定、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問題。其重要性,正隨著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變到越來越重要。「家門就是國門」,安全問題刻不容緩。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據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0-2025年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分析與前景展望研究報告》分析顯示
2020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現狀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的興起,網路信息安全邊界不斷弱化,安全防護內容不斷增加,對數據安全、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也為網路信息安全市場打開了新的增量空間。再加上經濟全球化,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越來越被重視,網路安全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近年我國網路安全事件頻發,國家與個人的層面的信息安全威脅不斷提升,國家網路安全政策也隨之密集出台。
尤其是2019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要求》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三大標准,標志著我國等保2.0時代的開啟。等保2.0將從兩方面影響網路安全市場容量:一是增加安全保護范圍,更加全面地監管。等保1.0的監管對象只針對信息系統,而等保2.0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新領域也納入等級保護和監管的范圍,增加了信息安全的使用場景,擴大了網路安全的市場范圍;二是提高了測評及格線,定級管理更加嚴格。等保2.0在等保1.0自主定級的基礎上加入了專家和主管部門評審環節,整體定級更加嚴格。此外,等保2.0還將測評及格分數從60分提高到75分,增加了測評難度。
近年來,我國對網路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圍繞網路安全法不斷推出法律法規,網路安全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網路信息內容管理方面,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和《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一方面規范傳統新聞媒體的互聯網新聞采編、轉載和傳播行為;另一方面規范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執法全流程。此外,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還出台了多項法律文件,規范微博、公共賬號、群組和社區論壇等主體的網路信息內容發布行為。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方面,出台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運營者安全保護、產品和服務安全等方面闡述了相關保護條例。網路產品和服務管理方面,出台了《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對安全審查的試用范圍、內容和機構等進行了規定。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保護方面,《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徵求意見稿)》對出境數據評估的條件和內容做了闡述。我國將會繼續完善網路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出台系列網路安全標准體系,進一步優化網路安全產業的發展環境。
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特點
我國網路安全產業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上市企業業績平穩增長。白皮書顯示,我國10家上市網路安全企業2018年平均營收規模為15.69億元,較2017年的14.18億元增長了10.69%;10家上市網路安全企業2018年平均凈利潤為2.68億元,較2017年增長6.67%;在研發投入方面,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2018年國內10家上市網路安全企業平均研發投入為2.67億元,相較於2017年增長了25.2%。
2020中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的興起,網路信息安全邊界不斷弱化,安全防護內容不斷增加,對數據安全、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戰,也為網路信息安全市場打開了新的增量空間。再加上經濟全球化,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越來越被重視,網路安全市場規模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網路安全產業規模接近500億元,維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2019年達到600億元。
2020網路安全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對網路安全的愈加重視及布局,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預計到 2021 年中國網路安全市場規模將達千億元。 2019 年,中國雲安全市場規模約為 57 億元,增長超五成。預計 2020 年我國雲安全市場規模將超 80 億元,到 2021 年有望達到 115 億元。未來,網路安全技術的劃分會更加精細,安全能力將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在私有雲等環境下尤為明顯,虛擬化安全新架構將會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對此,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 網路安全行業 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採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D. 網路安全在以後的時代是怎麼樣
後時代主要基於互聯網發展程度, 人工智慧應用, 網路發展的方向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
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E.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怎麼樣
在信息化的現代,網路安全產業成為保障「新基建」安全的重要基石,我國網路安全行業市場規模一直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未來,隨著5G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型網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深入開展,其將為網路安全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網路安全的概念和內涵不斷演進。其發展歷程可分為起源期、萌芽期、成長期和加速期四個時期,分別對應通信加密時代、計算機安全時代、信息安全時代以及網路空間安全時代。
目前網路安全正處於網路空間安全時代的加速期:2014年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網路安全法、等保2.0等政策不斷出台,網路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與信息安全時代的區別在於網路邊界逐漸模糊或消失,僅憑傳統的邊界安全已不能做到有效防護,防護理念和技術發生深刻改變,主動安全逐漸興起。安全解決方案和安全服務也越來越被重視。
從我國網路安全市場規模來看,2013年開始,隨著國家在科技專項上的支持加大、用戶需求擴大、企業產品逐步成熟和不斷創新,網路安全產業依然處在快速成長階段,近年來,受下游需求及政府政策的推動,我國網路安全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網路安全產業規模也不斷發展。
根據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聯盟(CCIA)披露數據,2015-2019年,市場規模增速始終保持在17%以上,2019年我國網路安全市場規模達到478億元,CCIA預計2020年我國網路安全市場規模為553億元,同比增長15.69%。
按照產品結構劃分,網路安全可以劃分為安全硬體、安全軟體及安全服務三大類,而每一大類產品包含眾多的細分市場,如安全硬體包括防火牆、VPN、入侵檢測與防禦等,安全軟體包括防病毒軟體、終端安全軟體、郵件安全軟體等,安全服務包括咨詢、集成、培訓、運維等。
IDC表示,2020年,安全硬體在中國整體網路安全支出中將繼續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佔比高達59.1%,安全軟體和安全服務支出比例分別為18.4%和22.5%。
網路安全行業的發展一直是威脅、技術和監管等方面相互博弈的結果,最終達到一個均衡。新的威脅、技術以及新的監管要求,都會帶來市場需求的增長。而對安全企業來說,需要密切關注這些力量的變化,推出適合的產品和服務,這樣才能在市場上處於不敗之地。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F. 中國網路安全發展前景如何
全文統計口徑說明:1)搜索關鍵詞:網路安全及與之相近似或相關關鍵詞;2)搜索范圍:標題、摘要和權利說明;3)篩選條件:簡單同族申請去重、法律狀態為實質審查、授權、PCT國際公布、PCT進入指定國(指定期),簡單同族申請去重是按照受理局進行統計。4)統計截止日期:2021年8月28日。5)若有特殊統計口徑會在圖表下方備注。
1、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專利申請概況
(1)技術周期:處於成長期
2010-2020年,全球網路安全行業專利申請人數量及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增,且自2018年開始,每年專利新增申請數量均在1000項以上。但專利申請人數量整體基數較小,說明行業技術集中在少數的申請人手中。
註:未剔除聯合申請數量。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G. 網路安全未來發展怎麼樣
趨勢1:等保和關保條例有望出台並進一步推動網路安全產業生態蓬勃向好
《網路安全審查辦法》和《貫徹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要求和工作要求。《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條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有望陸續出台,這意味著網路安全保護相關的一系列制度要素將進一步細化,促使各行業各領域網路安全投入持續加大。
趨勢2:網路攻防對抗朝人工智慧方向發展演化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普及應用,攻擊方利用AI實現更快、更准地發現漏洞,從而產生更難以檢測識別的惡意代碼,而防守方需要利用AI提升網路安全檢測、防禦及自動化響應能力。網路安全將從現階段的人與人對抗、人機對抗逐漸向基於AI攻防對抗發展演化。
趨勢3:數據安全相關法律的出台加速完善數據與個人信息保護體系
《民法典》明晰了個人信息處理的內涵、原則和條件,《數據安全法(草案)》《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立法進程加快,有望陸續出台,包括個人信息在內的數據收集、存儲、加工、使用、提供、交易、公開等環節的法律約束將更為規范,數據安全合規管理將成為各行業的必備能力,促進各行業多維度落實法律法規要求。
趨勢4:網路安全人才需求看漲
網路安全人才需求單位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但網路安全人才隊伍培養沒有跟上網路安全人才需求,預計未來我國網路安全人才數量缺口將突破百萬,而實戰型實用型的網路安全人才也將在2021年面臨很大的缺口。
趨勢5:數據交換共享的安全需求越來越強烈
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已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戰略資產,數據的共享是數據開發、利用和增值的重要一環,但數據安全一直是制約數據共享的瓶頸。平衡數據共享與數據安全,加速釋放數據要素市場紅利,促進數字經濟整體健康、持續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強。
H. 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
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_數據分析師考試
2015年中國互聯網大會近日在北京召開,網路安全成為討論熱點,在專家看來,傳統防禦手段已經失效。
普華永道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2014年全球所有行業監測到的網路攻擊共有4280萬次,比上一年增長了48%。有專家分析,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解決網路安全問題變得越來越難。
360公司總裁齊向東認為,以前的互聯網安全,企業面臨的是只是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用軟體就能夠解決。但是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以後,包括智能攝像機、路由器、汽車,甚至隨身穿戴、智能醫療設備等,都趨於智能化、網路化,解決這些智能硬體的安全問題,無法用上網安全的解決方案完成。
齊向東透露了一組數據:2011年到2014年,國內互聯網公開的安全事故已經造成了累計11.3億用戶的信息泄露。95%的網站能夠被黑,40%網站存在後門,70%網站存在漏洞。」
隨著大數據、雲服務的普及,物聯網成為攻擊對象,網路安全威脅如「細胞分裂」般擴散。在新一代技術革命的浪潮下,信息資源已經成為基礎性社會資源,融入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顛覆性地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
齊向東表示,「在個人網路安全領域,360已擁有超過12億的用戶,這就相當於12億個安全大數據的「探測器」,分布在互聯網每一個節點上。每一個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同時,這些終端設備都可以實時感知各種威脅和攻擊,匯集到雲端。」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帶來解決網路安全新機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