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信辦屬於哪個部門
組織統籌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職能部門。網信辦是指中國共產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屬於政府部門。中國共產黨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是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其職責是:1、協調涉及各個領域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2、研究制定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等,其是屬於組織統籌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職能部門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
⑵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什麼方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網路安全問題是目前網路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涉及人的心理、社會環境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內容。國家堅持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網路安全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所要研究的領域。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技術方面主要側重於防範外部非法用戶的攻擊,管理方面則側重於內部人為因素的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重要的信息數據、提高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已經成為所有計算機網路應用必須考慮和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 [1-2] 信息化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並且降低成本,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3]
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它要求要有先進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一切不適應該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將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⑴信息網路體系,包括信息資源,各種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等。
⑵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製造,信息咨詢服務等。
⑶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築。
⑷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維護網路安全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更需要廣大網民的參與,網路安全這道防線才能築牢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
第一條為了保障自治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維護網路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國務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第三條自治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堅持黨的領導,遵循綜合協調、分工負責、依法保護、共同保護的原則。第四條自治區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統一領導全區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州(市、地)、縣(市、區)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領導本行政區域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第五條網信部門作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統籌協調通信、公安、國家安全、工業和信息化、保密、密碼管理等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體系,提高安全風險監測和防範、處置能力。第六條公安機關負責指導監督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通信、國家安全、保密、密碼管理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第七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涉及的重要行業和領域的主管部門、監督管理部門(以下簡稱保護工作部門)指導和監督本行業、本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第八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以下簡稱運營者)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以及有關標準的要求,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第九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實行部門責任制和運營者主體責任制,並納入年度網路安全工作責任制考核。第十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執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第十一條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等教育培訓機構和企業開展網路安全相關教育培訓;採取措施吸引和鼓勵網路安全專門人才從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將運營者安全管理培訓、技術人員培訓納入繼續教育體系。第十二條支持網路安全研究機構、網路安全服務機構建設和發展,鼓勵網路安全服務機構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設實施、運行維護、安全咨詢、安全防護、安全檢查、風險評估和應急響應等技術服務。第十三條網路安全服務機構應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准提供客觀、公正的風險評估服務,並對其出具的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第十四條網信部門應當會同公安機關加強網路安全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管理,提升網路安全服務機構能力水平,發揮其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中的作用。第十五條自治區應當健全完善網路安全軍民融合工作機制,推動軍地協同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第十六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或者發現網路安全威脅時,運營者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網信部門、保護工作部門和公安機關報告。
發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整體中斷運行或者主要功能故障、國家基礎信息以及其他重要數據泄露、較大規模個人信息泄露、造成較大經濟損失、違法信息較大范圍傳播等特別重大網路安全事件或者發現特別重大網路安全威脅時,保護工作部門應當在收到報告後,及時向國家網信部門、國務院公安部門報告。第十七條網信部門會同通信、公安、工業和信息化、保密、密碼管理等有關部門建立網路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匯總、研判、共享、發布網路安全威脅、漏洞、事件等信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促進有關部門、保護工作部門、運營者以及網路安全服務機構等之間的網路安全信息共享。第十八條網信部門會同通信、公安、工業和信息化等有關部門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監測和信息通報工作制度,加強網路安全技術能力建設,及時發現、預警和通報網路安全威脅和隱患。
保護工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業、本領域的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指導運營者開展網路安全防護能力建設,及時掌握本行業、本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行狀況和安全風險,對安全監測信息進行研判,向相關運營者通報安全風險和相關工作信息。
⑷ 安全和什麼是一體之兩翼驅動只雙輪
安全和發展是一體兩翼驅動之雙輪。
雙輪驅動機制,主要用於國際金融的發展當中,它是指主權國家的行為通過兩種途徑影響世界經濟,第一是國際貿易,第二是國際金融。
十九世紀末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貿易國際金融雙輪共同主導世界經濟,但國際金融所佔份額較少;二次世界大戰後20世紀70年代,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雙輪並駕齊驅影響世界經濟;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超越了國際貿易,雙輪的形態又一次發生變化。
三是全面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細化落實了「十三五」規劃綱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等關於信息化的重大部署,注重加強與「雙創」、「四眾」、「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等的結合,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的引領支撐作用。
四是統籌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工作。《規劃》樹立改革思維、頂層思維和系統思維,針對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互聯網普及速度放緩、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不足、網路安全風險意識淡薄等共性問題、難點問題,加強統籌謀劃,保持戰略定力,著力補齊短板,更好地指導和規范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工作,形成全國信息化「一盤棋」發展。
⑸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取得顯著進步和成績,同時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問題有哪
一是責任分工不明確.中國是一個講誠信、講法制的國度,體現誠信和法制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責任感.食品安全的產生,無論是誰做出來的,損害的都是人民的利益,「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是負責任的政府」,就需要政府機關團結一致,將不法分子繩之於法.縱然有一定的許可權分工,但是不能因此而推卸責任.對此,我認為,明確部門職責,明確責任意識,強化作風建設,就可以彌補此項不足. 二是監督體制不健全.有問題,無處申訴;申訴了,卻得不到解決,從而暴露了監督體制的問題和政府與民眾信息渠道的不暢通.部門之間之所以能推卸責任,在於無視甚至無恐於人民的檢舉,這就滋長了「踢皮球」現象的泛濫,最終損害的還是人民的利益,降低的還是政府的威信.對此,我認為,完善監督體制,加強紀委、兩院、人大、審計等部門的內部監督,暢通群眾、媒體等外部監督,使得瀆職行為無處藏身.
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網路安全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網路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實現自治區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第三條自治區網路安全工作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組織全覆蓋。
自治區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強化網路安全監督管理,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強網路安全人才培養,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第四條自治區實行網路安全綜合治理。各級人民政府、行業主管或者監管部門應當依法履行相應職責;網路運營者、網路使用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本條例規定,享有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
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應當積極參與、相互配合,共同維護網路安全秩序。
按照確保網路安全、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的原則,自治區實行網路安全責任制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制,並將其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第五條自治區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建立統一指揮、協同配合、資源共享、高效處置的網路安全工作機制,編制並組織實施自治區網路安全規劃。
州(市、地)縣(市、區)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通信、公安、經信、保密等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的相關工作。
國家安全機關在網路領域依法行使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第六條網信、通信、公安等部門應當設置舉報平台,公示舉報電話和電子郵箱。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運行安全、信息安全的行為進行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並對舉報有功人員進行獎勵。第七條自治區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建立完善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制度和政府、學校、家庭、社會相銜接工作機制,經常性地開展網路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把網路安全法律法規納入普法內容,增強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網路安全意識。第二章網路安全保障與促進第八條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大投入,制定促進網路安全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多語種等網路安全技術研發和高科技產品推廣,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開展網路安全技術創新,研究開發網路安全新技術、新產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網路安全規劃,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機制,加大對網路安全技術防護、網路安全監測、網路安全風險評估、網路安全應急響應,以及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投入。第九條自治區督促網路運營者採用國家和行業標准,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網路相關行業組織參與網路安全國家標准、地方標准和行業標準的制定。第十條自治區網信部門應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建立網路安全保障工作機制,完善網路安全防護體系,提高網路安全風險預測和管控能力。第十一條縣級以上網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投資規模較大、跨部門、跨行業、涉及國計民生的信息化項目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組織進行論證評審。
各行業、各部門應當對本行業、本部門信息化項目的安全性和可能存在的風險,組織進行論證評估。第十二條網路運營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享有法定權利,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網路安全保護義務,在進行網路建設、運營和服務時,應當執行國家標準的強制性要求,有效應對網路安全事件,防範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保障網路安全、穩定運行。
網路運營者應當確保網路安全經費投入,保障網路安全技術防護設施建設、運行維護、人員培訓、安全測評等網路安全所需資金。第十三條網路運營者應當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嚴格身份認證和許可權管理;
(二)採取技術措施,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
(三)加強技術監控,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容災備份和加密認證等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⑺ 信息安全監管部門包括
我國網路與信息安全行業相關管理部門包括工信部、網信辦、公安部、國家保密局。
工信部負責擬定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
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
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指導軟體業發展;
擬定並組織實施軟體、系統集成及服務的技術規范和標准;
推動軟體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指導、協調信息安全技術開發等。
網信辦著眼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統籌協調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
研究制定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
推動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公安部主管全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
保密局負責管理和指導保密技術工作,對從事涉密信息系統集成的企業資質進行認定。
《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第三條,國家網信部門負責全國跟帖評論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地方網信部門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跟帖評論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各級網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相結合的監督管理制度,依法規范各類網站平台的跟帖評論服務行為。
⑻ 我們該如何保護網路安全
保護網路安全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16字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的力度,不斷健全網路安全的保障體系。有這幾個方面:
一、積極推動網路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組織制定信息安全檢查、信息安全管理、通信網路安全的防護、互聯網安全接入等急需的標准。
二、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審查制度框架,有計劃地開展信息安全審查試點,特別是要加強政府部門雲計算服務的信息安全管理,組織實施黨政機關互聯網安全接入工程和重點領域信息安全檢查。
三、強化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和技術手段體系化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工作,開展地下黑色產業鏈等網路安全環境的治理,特別是抓好木馬、僵屍等病毒的防範,對釣魚網站、移動惡意程序等網路攻擊威脅的監測和處理工作也要進一步加強。
保護網路安全的意義
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網路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路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路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