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各國網路安全戰略是什麼

各國網路安全戰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2-05 09:22:10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實施什麼戰略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網路可信身份戰略對於構建我國網路空間秩序,推動我國網路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網路可信身份管理是網路信息時代出於網路安全及為公民提供相關服務的需要而對使用網路服務主體進行管理的行為,涉及到相關政府部門,有關企業等多方主體。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二十四條 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國家實施網路可信身份戰略,支持研究開發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認證技術,推動不同電子身份認證之間的互認。

⑵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的什麼方針

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網路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體現和延伸,網路主權原則是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參與網路國際治理與合作所堅持的重要原則。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將「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作為立法宗旨。

同時,按照安全與發展並重的原則,設專章對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和重要領域網路安全規劃、促進網路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規定。

(2)各國網路安全戰略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新出台的《網路安全法》共七章七十九條,內容涉及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的界定、對個人信息保護的加強管理、對攻擊和破壞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境外組織和個人的懲罰措施,以及懲治網路詐騙等新型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的規定。

《網路安全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制建設的重要里程碑。近年來,互聯網安全問題愈演愈烈,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針對網路犯罪的界定和具體懲罰措施,各國均出台新方案解決相應問題。

⑶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什麼方針

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網路安全問題是目前網路管理中最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涉及人的心理、社會環境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內容。國家堅持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網路安全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所要研究的領域。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技術方面主要側重於防範外部非法用戶的攻擊,管理方面則側重於內部人為因素的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保護重要的信息數據、提高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已經成為所有計算機網路應用必須考慮和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 [1-2] 信息化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並且降低成本,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3]
信息化生產力是迄今人類最先進的生產力,它要求要有先進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與之相適應,一切不適應該生產力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將隨之改變。完整的信息化內涵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⑴信息網路體系,包括信息資源,各種信息系統,公用通信網路平台等。
⑵信息產業基礎,包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信息裝備製造,信息咨詢服務等。
⑶社會運行環境,包括現代工農業、管理體制、政策法律、規章制度、文化教育、道德觀念等生產關系與上層建築。
⑷效用積累過程,包括勞動者素質,國家現代化水平,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不斷進步等。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維護網路安全是全社會的責任,維護網路安全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更需要廣大網民的參與,網路安全這道防線才能築牢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⑷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使用什麼概念

網路的安全策略 .引言隨著計算機網路的不斷發展,全球信息化已成為人類發展的大趨勢。但由於計算機網路具有聯結形式多樣性、終端分布不均勻性和網路的開放性、互連性等特徵,致使網路易受黑客、怪客、惡意軟體和其他不軌的攻擊,所以網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對於軍用的自動化指揮網路、C I系統和銀行等傳輸敏感數據的計算機網路系統而言,其網上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尤為重要。因此,上述的網路必須有足夠強的安全措施,否則該網路將是個無用、甚至會危及國家安全的網路。無論是在區域網還是在廣域網中,都存在著自然和人為等諸多因素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故此,網路的安全措施應是能全方位地針對各種不同的威脅和脆弱性,這樣才能確保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計算網路面臨的威脅計算機網路所面臨的威脅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二是對網路中設備的威脅。影響計算機網路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可能是人為的,也可能是非人為的;可能是外來黑客對網路系統資源的非法使有,歸結起來,針對網路安全的威脅主要有三:( )人為的無意失誤:如操作員安全配置不當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戶安全意識不強,用戶口令選擇不慎,用戶將自己的帳號隨意轉借他人或與別人共享等都會對網路安全帶來威脅。( )人為的惡意攻擊:這是計算機網路所面臨的最大威脅,敵手的攻擊和計算機犯罪就屬於這一類。此類攻擊又可以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主動攻擊,它以各種方式有選擇地破壞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類是被動攻擊,它是在不影響網路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截獲、竊取、破譯以獲得重要機密信息。這兩種攻擊均可對計算機網路造成極大的危害,並導致機密數據的泄漏。( )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網路軟體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無缺陷和無漏洞的,然而,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進行攻擊的首選目標,曾經出現過的黑客攻入網路內部的事件,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軟體的「後門」都是軟體公司的設計編程人員為了自便而設置的,一般不為外人所知,但一旦「後門」洞開,其造成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計算機網路的安全策略 . 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護計算機系統、網路伺服器、列印機等硬體實體和通信鏈路免受自然災害、人為破壞和搭線攻擊;驗證用戶的身份和使用許可權、防止用戶越權操作;確保計算機系統有一個良好的電磁兼容工作環境;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防止非法進入計算機控制室和各種偷竊、破壞活動的發生。抑制和防止電磁泄漏(即TEMPEST技術)是物理安全策略的一個主要問題。目前主要防護措施有兩類:一類是對傳導發射的防護,主要採取對電源線和信號線加裝性能良好的濾波器,減小傳輸阻抗和導線間的交叉耦合。另一類是對輻射的防護,這類防護措施又可分為以下兩種:一是採用各種電磁屏蔽措施,如對設備的金屬屏蔽和各種接插件的屏蔽,同時對機房的下水管、暖氣管和金屬門窗進行屏蔽和隔離;二是干擾的防護措施,即在計算機系統工作的同時,利用干擾裝置產生一種與計算機系統輻射相關的偽雜訊向空間輻射來掩蓋計算機系統的工作頻率和信息特徵。 . 訪問控制策略訪問控制是網路安全防範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路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訪問。它也是維護網路系統安全、保護網路資源的重要手段。各種安全策略必須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但訪問控制可以說是保證網路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下面我們分述各種訪問控制策略。 . . 入網訪問控制入網訪問控制為網路訪問提供了第一層訪問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戶能夠登錄到伺服器並獲取網路資源,控制准許用戶入網的時間和准許他們在哪台工作站入網。用戶的入網訪問控制可分為三個步驟:用戶名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口令的識別與驗證、用戶帳號的預設限制檢查。三道關卡中只要任何一關未過,該用戶便不能進入該網路。對網路用戶的用戶名和口令進行驗證是防止非法訪問的第一道防線。用戶注冊時首先輸入用戶名和口令,伺服器將驗證所輸入的用戶名是否合法。如果驗證合法,才繼續驗證用戶輸入的口令,否則,用戶將被拒之網路之外。用戶的口令是用戶入網的關鍵所在。為保證口令的安全性,用戶口令不能顯示在顯示屏上,口令長度應不少於 個字元,口令字元最好是數字、字母和其他字元的混合,用戶口令必須經過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方法有:基於單向函數的口令加密,基於測試模式的口令加密,基於公鑰加密方案的口令加密,基於平方剩餘的口令加密,基於多項式共享的口令加密,基於數字簽名方案的口令加密等。經過上述方法加密的口令,即使是系統管理員也難以得到它。用戶還可採用一次性用戶口令,也可用攜帶型驗證器(如智能卡)來驗證用戶的身份。網路管理員應該可以控制和限制普通用戶的帳號使用、訪問網路的時間、方式。用戶名或用戶帳號是所有計算機系統中最基本的安全形式。用戶帳號應只有系統管理員才能建立。用戶口令應是每用戶訪問網路所必須提交的「證件」、用戶可以修改自己的口令,但系統管理員應該可以控制口令的以下幾個方面的限制:最小口令長度、強制修改口令的時間間隔、口令的唯一性、口令過期失效後允許入網的寬限次數。用戶名和口令驗證有效之後,再進一步履行用戶帳號的預設限制檢查。網路應能控制用戶登錄入網的站點、限制用戶入網的時間、限制用戶入網的工作站數量。當用戶對交費網路的訪問「資費」用盡時,網路還應能對用戶的帳號加以限制,用戶此時應無法進入網路訪問網路資源。網路應對所有用戶的訪問進行審計。如果多次輸入口令不正確,則認為是非法用戶的入侵,應給出報警信息。 . . 網路的許可權控制網路的許可權控制是針對網路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種安全保護措施。用戶和用戶組被賦予一定的許可權。網路控制用戶和用戶組可以訪問哪些目錄、子目錄、文件和其他資源。可以指定用戶對這些文件、目錄、設備能夠執行哪些操作。受託者指派和繼承許可權屏蔽(IRM)可作為其兩種實現方式。受託者指派控制用戶和用戶組如何使用網路伺服器的目錄、文件和設備。繼承許可權屏蔽相當於一個過濾器,可以限制子目錄從父目錄那裡繼承哪些許可權。我們可以根據訪問許可權將用戶分為以下幾類:( )特殊用戶(即系統管理員);( )一般用戶,系統管理員根據他們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分配操作許可權;( )審計用戶,負責網路的安全控制與資源使用情況的審計。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可以用一個訪問控製表來描述。 . . 目錄級安全控制網路應允許控制用戶對目錄、文件、設備的訪問。用戶在目錄一級指定的許可權對所有文件和子目錄有效,用戶還可進一步指定對目錄下的子目錄和文件的許可權。對目錄和文件的訪問許可權一般有八種:系統管理員許可權(Supervisor)、讀許可權(Read)、寫許可權(Write)、創建許可權(Create)、刪除許可權(Erase)、修改許可權(Modify)、文件查找許可權(FileScan)、存取控制許可權(AccessControl)。用戶對文件或目標的有效許可權取決於以下二個因素:用戶的受託者指派、用戶所在組的受託者指派、繼承許可權屏蔽取消的用戶許可權。一個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當為用戶指定適當的訪問許可權,這些訪問許可權控制著用戶對伺服器的訪問。八種訪問許可權的有效組合可以讓用戶有效地完成工作,同時又能有效地控制用戶對伺服器資源的訪問,從而加強了網路和伺服器的安全性。 . . 屬性安全控制當用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時,網路系統管理員應給文件、目錄等指定訪問屬性。屬性安全控制可以將給定的屬性與網路伺服器的文件、目錄和網路設備聯系起來。屬性安全在許可權安全的基礎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安全性。網路上的資源都應預先標出一組安全屬性。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許可權對應一張訪問控製表,用以表明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能力。屬性設置可以覆蓋已經指定的任何受託者指派和有效許可權。屬性往往能控制以下幾個方面的許可權:向某個文件寫數據、拷貝一個文件、刪除目錄或文件、查看目錄和文件、執行文件、隱含文件、共享、系統屬性等。網路的屬性可以保護重要的目錄和文件,防止用戶對目錄和文件的誤刪除、、執行修改、顯示等。 . . 網路伺服器安全控制網路允許在伺服器控制台上執行一系列操作。用戶使用控制台可以裝載和卸載模塊,可以安裝和刪除軟體等操作。網路伺服器的安全控制包括可以設置口令鎖定伺服器控制台,以防止非法用戶修改、刪除重要信息或破壞數據;可以設定伺服器登錄時間限制、非法訪問者檢測和關閉的時間間隔。 . . 網路監測和鎖定控制網路管理員應對網路實施監控,伺服器應記錄用戶對網路資源的訪問,對非法的網路訪問,伺服器應以圖形或文字或聲音等形式報警,以引起網路管理員的注意。如果不法之徒試圖進入網路,網路伺服器應會自動記錄企圖嘗試進入網路的次數,如果非法訪問的次數達到設定數值,那麼該帳戶將被自動鎖定。 . . 網路埠和節點的安全控制網路中伺服器的埠往往使用自動回呼設備、靜默數據機加以保護,並以加密的形式來識別節點的身份。自動回呼設備用於防止假冒合法用戶,靜默數據機用以防範黑客的自動撥號程序對計算機進行攻擊。網路還常對伺服器端和用戶端採取控制,用戶必須攜帶證實身份的驗證器(如智能卡、磁卡、安全密碼發生器)。在對用戶的身份進行驗證之後,才允許用戶進入用戶端。然後,用戶端和伺服器端再進行相互驗證。 . . 防火牆控制防火牆是近期發展起來的一種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的技術性措施,它是一個用以阻止網路中的黑客訪問某個機構網路的屏障,也可稱之為控制進/出兩個方向通信的門檻。在網路邊界上通過建立起來的相應網路通信監控系統來隔離內部和外部網路,以阻檔外部網路的侵入。目前的防火牆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包過濾防火牆:包過濾防火牆設置在網路層,可以在路由器上實現包過濾。首先應建立一定數量的信息過濾表,信息過濾表是以其收到的數據包頭信息為基礎而建成的。信息包頭含有數據包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傳輸協議類型(TCP、UDP、ICMP等)、協議源埠號、協議目的埠號、連接請求方向、ICMP報文類型等。當一個數據包滿足過濾表中的規則時,則允許數據包通過,否則禁止通過。這種防火牆可以用於禁止外部不合法用戶對內部的訪問,也可以用來禁止訪問某些服務類型。但包過濾技術不能識別有危險的信息包,無法實施對應用級協議的處理,也無法處理UDP、RPC或動態的協議。( )代理防火牆:代理防火牆又稱應用層網關級防火牆,它由代理伺服器和過濾路由器組成,是目前較流行的一種防火牆。它將過濾路由器和軟體代理技術結合在一起。過濾路由器負責網路互連,並對數據進行嚴格選擇,然後將篩選過的數據傳送給代理伺服器。代理伺服器起到外部網路申請訪問內部網路的中間轉接作用,其功能類似於一個數據轉發器,它主要控制哪些用戶能訪問哪些服務類型。當外部網路向內部網路申請某種網路服務時,代理伺服器接受申請,然後它根據其服務類型、服務內容、被服務的對象、服務者申請的時間、申請者的域名范圍等來決定是否接受此項服務,如果接受,它就向內部網路轉發這項請求。代理防火牆無法快速支持一些新出現的業務(如多媒體)。現要較為流行的代理伺服器軟體是WinGate和ProxyServer。( )雙穴主機防火牆:該防火牆是用主機來執行安全控制功能。一台雙穴主機配有多個網卡,分別連接不同的網路。雙穴主機從一個網路收集數據,並且有選擇地把它發送到另一個網路上。網路服務由雙穴主機上的服務代理來提供。內部網和外部網的用戶可通過雙穴主機的共享數據區傳遞數據,從而保護了內部網路不被非法訪問。 .信息加密策略信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內的數據、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保護網上傳輸的數據。網路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鏈路加密、端點加密和節點加密三種。鏈路加密的目的是保護網路節點之間的鏈路信息安全;端-端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端用戶到目的端用戶的數據提供保護;節點加密的目的是對源節點到目的節點之間的傳輸鏈路提供保護。用戶可根據網路情況酌情選擇上述加密方式。信息加密過程是由形形色色的加密演算法來具體實施,它以很小的代價提供很大的安全保護。在多數情況下,信息加密是保證信息機密性的唯一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公開發表的各種加密演算法多達數百種。如果按照收發雙方密鑰是否相同來分類,可以將這些加密演算法分為常規密碼演算法和公鑰密碼演算法。在常規密碼中,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相同的密鑰,即加密密鑰和解密密鑰是相同或等價的。比較著名的常規密碼演算法有:美國的DES及其各種變形,比如TripleDES、GDES、NewDES和DES的前身Lucifer;歐洲的IDEA;日本的FEAL-N、LOKI- 、Skipjack、RC 、RC 以及以代換密碼和轉輪密碼為代表的古典密碼等。在眾多的常規密碼中影響最大的是DES密碼。常規密碼的優點是有很強的保密強度,且經受住時間的檢驗和攻擊,但其密鑰必須通過安全的途徑傳送。因此,其密鑰管理成為系統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公鑰密碼中,收信方和發信方使用的密鑰互不相同,而且幾乎不可能從加密密鑰推導出解密密鑰。比較著名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有:RSA、背包密碼、McEliece密碼、Diffe-Hellman、Rabin、Ong-Fiat-Shamir、零知識證明的演算法、橢園曲線、EIGamal演算法等等。最有影響的公鑰密碼演算法是RSA,它能抵抗到目前為止已知的所有密碼攻擊。公鑰密碼的優點是可以適應網路的開放性要求,且密鑰管理問題也較為簡單,尤其可方便的實現數字簽名和驗證。但其演算法復雜。加密數據的速率較低。盡管如此,隨著現代電子技術和密碼技術的發展,公鑰密碼演算法將是一種很有前途的網路安全加密體制。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人們通常將常規密碼和公鑰密碼結合在一起使用,比如:利用DES或者IDEA來加密信息,而採用RSA來傳遞會話密鑰。如果按照每次加密所處理的比特來分類,可以將加密演算法分為序列密碼和分組密碼。前者每次只加密一個比特而後者則先將信息序列分組,每次處理一個組。密碼技術是網路安全最有效的技術之一。一個加密網路,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權用戶的搭線竊聽和入網,而且也是對付惡意軟體的有效方法之一。 .網路安全管理策略在網路安全中,除了採用上述技術措施之外,加強網路的安全管理,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對於確保網路的安全、可靠地運行,將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網路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確定安全管理等級和安全管理范圍;制訂有關網路操作使用規程和人員出入機房管理制度;制定網路系統的維護制度和應急措施等。 .結束語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將日益成為工業、農業和國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換手段,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認清網路的脆弱性和潛在威脅,採取強有力的安全策略,對於保障網路的安全性將變得十分重要。

⑸ 網路安全法的立法方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5)各國網路安全戰略是什麼擴展閱讀:

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

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

⑹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發布,你怎麼

《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發布是一件重大的事情,這個文件的發布對於網路世界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規范,對我國未來的社會網路生活會有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我作為一個網路上面經常工作的人,十分支持這樣的規范和制度出台,這樣可以肅清網路上面的一些不正之風,遏制網路犯罪和欺詐行為,為我們廣大的網名建立一個安全的盾牌。


網路謠言是一個對社會傷害十分大的行為,最近幾年這也得謠言層出不窮,對我們黨和國家的安全和名譽造成很大的危害,也影響了黨和國家在人民群眾中的光輝形象,而這次的《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也做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相信《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可以在未來中國網路安全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⑺ 專家解讀2019年《網路安全法》草案

一、重大歷史進步

網路安全不是今天才重要,網路安全立法也不是今天才迫切。十二年前的中央文件曾罕見地以書名號明確了立法任務,可見決心之巨。只是網路安全立法之路實在艱辛,時國務院信息辦審時度勢,由信息安全條例角度入手,並連續數年推動其列入國務院法制辦二類立法計劃,之後未能再進一步。2008年後,國務院信息辦職能整體劃轉至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方面意識到制定條例未必就比人大立法容易,且國務院行政法規無力調整現行上位法的法律規定,遂決定返回制定信息安全法。然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頗多領域亟待立法,國家立法資源有限,每個部門允許提出的立法建議屈指可數。工業和信息化部既要考慮信息化立法,還要考慮工業立法,一半指標已不得用,而信息化方向還有一部歷史更為悠久的電信法望眼欲穿,信息安全法終究連個隊都沒排上。期間,人大建議、政協提案不計其數,社會公眾翹首以盼,均無果。

此次草案公開徵求意見,表明這項工作進入了實質性立法程序,這是一個重大歷史進步。歡欣鼓舞之所在,不是因為草案具體內容,而源於徵求意見本身的象徵意義。時至今日,我們對網路安全立法不是搞清楚、看明白了,而是問題更多、更復雜了,很多觀點分歧可能更大了,網路安全立法難度不降反升,但突破恰恰在此時。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中央領導同志英明決策,切實將網路安全提升到了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高度,不但作出「網路強國」的全局戰略部署,更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網路安全宣傳周、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等,無一不歷經多年論證而蹉跎,今朝方開花結果。

誠然,網路安全立法工作十分艱巨,草案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今天的一小步,是國家網路安全工作的一大步。我們應該寬容它、呵護它,使其不斷成熟、更加科學,成長為護佑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參天大樹。

二、彰顯國家意志,確立基本原則

草案在「總則」和「網路安全戰略、規劃與促進」部分提出的宣示性條款遠較其他法律為多,還設立一條倡導性條款(即「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作為我國網路安全的基本法,這些「軟性」法律規定確有必要,其意在於宣示國家網路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則,明確建設網路安全保障體系的主要舉措,從而為整體推進保障體系建設提供法律依據。

一是堅持網路安全和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要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不能簡單地通過不上網、不共享、不互聯互通來保安全,或者片面強調建專網。要努力實現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維護網路安全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新本領,而不是因噎廢食、自甘落後。

二是提出了網路空間主權。網路空間主權是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的體現和延伸,網路空間主權原則是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參與網路空間國際合作所堅持的重要原則。草案雖未作解釋,且一筆帶過,然猶有石破天驚之意。

三是開展國際合作。網路安全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中國對廣泛開展國際合作持積極態度,合作重點包括但不限於網路治理、技術與標准、打擊違法犯罪等,目標是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

四是建立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網路安全管理體制。多年 實踐 和各國經驗表明,網路安全工作離不開統籌協調。隨著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有必要通過立法增強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權威性。草案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具體包括,對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網路安全應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等跨部門工作,由網信部門統籌協調;對網路安全審查、重要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等新出現的綜合性管理工作,由網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辦法或組織實施。由此,政府向解決分散、多頭和重復管理邁出了關鍵一步。

五是加強行業自律。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指導行業組織成員加強網路安全防護,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六是強化網路安全頂層設計。頂層設計至關重要,首先是要制定網路安全國家戰略,對外宣示主張,對內指導工作;其次要由行業主管部門、其他有關部門制定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網路安全規劃,確保戰略落地,確保這些行業和領域的網路安全工作有目標、有任務、有舉措、有監督。

七是建立和完善網路安全標准體系,充分發揮標准在網路安全建設中的指導性、規范性作用。

八是加大財政投入,以加快產業發展,深化技術研發,提升網路安全創新能力。

九是做好宣傳教育和 人才 培養工作。首先,要開展經常性的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其次,要通過學歷教育和在職培訓,採取多種方式培養網路安全人才。

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工作進入正軌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CIIP)是各國的通行舉措。雖然關鍵基礎設施保護(CIP)涉及物理設施安全,與前者不完全一致,但兩者在多數情況下已可以混用。CIIP/CIP一直是各國網路安全戰略的重點,有的國家甚至以CIIP/CIP戰略代指國家網路安全戰略。我們國家在2003年時已經要求「重點保障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並且在實踐中明確了基礎信息網路是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重要信息系統是銀行、證券、保險、民航、鐵路、電力、海關、稅務等行業的系統,即俗稱的「2+8」,相關保護工作也常抓不懈。但整體而言,我們與國外差距很大,已是國家安全的軟肋,草案為此設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一節。

一是擴展了保護范圍。縱觀世界各國,凡是已經開展了網路安全建設的國家,其關鍵基礎設施的范圍幾乎都遠超過我們,例如美國有17類,而我們則有很多重要系統尚未納入保護視野。草案首次明確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范圍,包括基礎信息網路、重點行業信息系統、公共服務領域重要信息系統、軍事網路、地市級以上國家機關政務網路、用戶數量眾多的網路服務商系統。最後一類系統中很多由私企運營,運營者可能對其列為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不適應,但當網路服務商的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時,其安全已經不再是企業自身問題,而成為一個公共問題、社會問題甚至國家安全問題,理應承擔更多責任。一些國外機構可能會拿這個做文章,但事實上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有87%受私營企業控制。

二是明確了保護要求。等級保護是1994年《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提出的制度,其對全國各類信息系統提出了分五個等級的通用安全要求。恰恰因為通用,這個要求只能是基線(即基本要求),其有必要但並不足夠,特別是不足以反映應用模式日趨復雜的異構系統的動態防護需求。此外,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涉及很多工作,不僅僅是提出系統自身的保護要求、加強系統安全建設那麼簡單,還包括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和公共平台建設,不能由一項制度取代其他制度,理應對此建立專門制度。草案提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對於某些重點要求,如網路安全審查、風險評估等,草案則在具體條款中進行了明確。

三是劃定了保護責任。草案規定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的安全保護義務,解決了其保護責任模糊不明的問題。他們有必要從國家安全形度承擔防護責任,但這個責任畢竟是有界限的。大家希望知道做到什麼程度就無責了,也關心自身的權利如何保障。對很多重點行業的信息技術或網路安全部門來說,這不僅僅是免責的需要,也是推動工作的需要,因為這些內設機構如果沒有強制性依據,很難得到業務部門的配合。此外,以前我國重點行業的網路安全監管責任也很不明確。似乎誰都可以進入機房檢查,但誰都不用負責,重點行業往往無所適從、疲於應付。為此,草案明確了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職責,這是一個重要進步。考慮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確涉及多個部門,草案授權國家網信部門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建立協作機制。特別是在網路安全檢查工作中,要杜絕某個部門前腳走,另一部門後腳來的現象。

四、兼具綜合法與專門法的特點

網路安全包含的內容太多,當前需要立法規范的事項也很多,於是就有了綜合法與專門法的爭議。一個基本事實是,目前世界上鮮見網路安全的綜合法,有名的美國《計算機安全法》實際上針對的是美國聯邦政府信息系統安全保護,近幾年美國國會討論的《網路安全法》或《網路安全增強法》則主要解決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問題。

作為第一部網路安全法(《電子簽名法》不應該計算在內),草案首先要體現綜合性,其側重點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要明確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二是規定國家網路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則和理念。

三是將成熟的政策規定和措施上升為法律,為政府部門的工作提供法律依據,體現依法治國要求。這首先是政府部門的工作需要(如對境外違法信息予以阻斷、實施網路通信管制等);其次,這些規定和措施往往經過了實踐檢驗,部門間爭議較小,有利於提高立法效率。

四是建立國家網路安全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形成制度框架,這些基本制度帶有全局性、基礎性,是推動基礎性工作、夯實基礎能力所必需。

此外,為了突出實用性,草案還應部分體現專門法的特點。這應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一是實施重點防護,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信息內容等重點安全關注予以優先考慮。

二是防範重大威脅。例如,信息系統安全受控於人是我們面臨的心腹大患,斯諾登事件使我們進一步看清風險所在,這就要對供應鏈安全進行規范。

三是對普遍性、長期存在的社會訴求予以響應。

總體看,草案比較好地處理了綜合法與專門法的關系問題,但個別條款還是過於糾結細枝末節(如網路運營者的分項安全保護義務不必展開),或細致到了足可取代部分專門法的地步(如個人信息保護應制定專門法,原有條款似可刪減後將重心轉向規范信息內容安全)。除了個人信息外,草案沒有突出對公民個人權益的更多保護,如對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舉報並不是為了解決公民作為受害者「報案無門」的困窘,這不能不說是小的遺憾。

五、「網路安全」的定義還可以更為妥帖

「網路」和「網路安全」是「網路安全法」的題眼。但草案給出的這兩個定義卻使整篇草案黯然失色,效果有雲泥之別。近年的工作中,我們用過「信息安全」,也用過「網路安全」,學者們各抒己見,一些部門也喜歡朝向有利於自身職能的角度去解釋,這些自不待言。但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後,已經基本將其統一為「網路安全」。當然,國安委還是使用「信息安全」,《國家安全法》使用的是「網路與信息安全」,但這些已不會造成工作上的障礙。

只是這個「網路安全」實是「CyberSecurity」之譯,非「NetworkSecurity」。這裡面的「網路」其實指的是「網路空間」(Cyberspace)。因此,當草案試圖從「網路空間」的內涵上去解釋「網路」時,便挑戰了大眾的科技常識底線,且出現了「網路是指網路和系統」的尷尬。當然,如果就這么用下去,倒也自成一脈,但草案轉眼就去使用狹義的「網路」了,如「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網路基礎設施」、「網路數據」、「網路接入」等,這里都是指的「network」。由此,草案中頻繁出現自己與自己打架的情況。

而草案中的「網路安全」定義也需修改。現有定義不但丟掉了信息內容安全,更是與「網路空間主權」沒有關聯。

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是,網路就是網路,不要讓網路去包括信息系統。即,自始至終使用傳統意義上的「Network」概念。對於「網路安全」,則按「網路空間安全」去解釋即可。

另外,草案的起草堅持問題導向,對一些確有必要,但尚缺乏實踐經驗的制度安排做出原則性規定。這一處理十分務實、有益,但對於什麼是「原則性規定」則要仔細琢磨。

⑻ 國家網路安全堅持什麼原則

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第六條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路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採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路安全的良好環境。

第七條國家積極開展網路空間治理、網路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打擊網路違法犯罪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