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日本批准新版網路安全戰略
擴展閱讀
租最新款蘋果電腦 2025-10-02 20:27:28

日本批准新版網路安全戰略

發布時間: 2023-02-22 20:38:48

A. 警惕!日本新方針將授權政府實施網路入侵,這是想搞什麼幺蛾子

日本新方針將授權政府實施網路入侵,日本的目的如下。

一、日本新方針

日本政府要推動“積極網路防禦”體系,首先面臨的就是目前國內的“非法進入禁製法”,按照該法,除偵查罪行外,即使是為了通信安全,侵入第三方網路也是違法的。日本政府必須對憲法進行修改,才能在法律上沒有阻力。

如今的日本政壇是修憲派當權,日本政府近年來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只要是能增大修憲可能性的事情,日本政府都會去做。

B.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網路安全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相關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第一部網路安全的專門性綜合性立法,提出了應對網路安全挑戰這一全球性問題的中國方案。

此次立法進程的迅速推進,顯示了黨和國家對網路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是我國網路安全法治建設的一個重大戰略契機。網路安全有法可依,信息安全行業將由合規性驅動過渡到合規性和強制性驅動並重。

(2)日本批准新版網路安全戰略擴展閱讀:

網路空間逐步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展開競爭和戰略博弈的新領域。我國作為一個擁有大量網民並正在持續發展中的國家,不斷感受到來自現存霸主美國的戰略壓力。

這決定了網路空間成為我國國家利益的新邊疆,確立網路空間行為准則和模式已是當務之急。現代國家是法治國家,國家行為的規制由法律來決定。

《網路安全法》中明確提出了有關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和重要領域安全規劃等問題的法律要求,這有助於實現推進中國在國家網路安全領域明晰戰略意圖,確立清晰目標,釐清行為准則,不僅能夠提升我國保障自身網路安全的能力,還有助於推進與其他國家和行為體就網路安全問題展開有效的戰略博弈。

C. 網路安全法實施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法。



第三條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支持培養網路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




第四條國家制定並不斷完善網路安全戰略,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




第五條國家採取措施,監測、防禦、處置來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的網路安全風險和威脅,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免受攻擊、侵入、干擾和破壞,依法懲治網路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網路空間安全和秩序。

D. 日本在哪一年組建了政府網路安全中心

2015年1月9日網路安全戰略總部成立的當天,日本還將專門設置「內閣網路安全中心」。

日本國(日語:にほんこく;英語:Japan),簡稱「日本」,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68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日語,總人口約1.26億。日本三大都市圈是東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氣候特徵

日本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風。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位於南部的沖繩則屬於亞熱帶,而北部的北海道卻屬於亞寒帶;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月、7月(沖繩、奄美為5月、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

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E. 中國網路安全法頒布實施的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22年9月1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關於公開徵求《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本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關註:
一、《網路安全法》的基本原則
第一,網路空間主權原則。《網路安全法》第1條「立法目的」開宗明義,明確規定要維護我國網路空間主權。網路空間主權是一國國家主權在網路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聯合國憲章》確立的主權平等原則是當代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覆蓋國與國交往各個領域,其原則和精神也應該適用於網路空間。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網路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路空間治理的權利應當得到尊重。第2條明確規定《網路安全法》適用於我國境內網路以及網路安全的監督管理。這是我國網路空間主權對內最高管轄權的具體體現。
第二,網路安全與信息化發展並重原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網路安全法》第3條明確規定,國家堅持網路安全與信息化並重,遵循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既要推進網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網路技術創新和應用,又要建立健全網路安全保障體系,提高網路安全保護能力,做到「雙輪驅動、兩翼齊飛」。
第三,共同治理原則。網路空間安全僅僅依靠政府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公民等網路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網路安全法》堅持共同治理原則,要求採取措施鼓勵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部門、網路建設者、網路運營者、網路服務提供者、網路行業相關組織、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社會公眾等都應根據各自的角色參與網路安全治理工作。
二、《網路安全法》提出制定網路安全戰略,明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提高了我國網路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網路安全法》第4條明確提出了我國網路安全戰略的主要內容,即:明確保障網路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重點領域的網路安全政策、工作任務和措施。第7條明確規定,我國致力於「推動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路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路治理體系。」這是我國第一次通過國家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宣示網路空間治理目標,明確表達了我國的網路空間治理訴求。上述規定提高了我國網路治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與我國的網路大國地位相稱,有利於提升我國對網路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促成網路空間國際規則的出台。
三、《網路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完善了網路安全監管體制
《網路安全法》將現行有效的網路安全監管體製法制化,明確了網信部門與其他相關網路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第8條規定,國家網信部門負責統籌協調網路安全工作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電信主管部門、公安部門和其他有關機關依法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網路安全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這種「1+X」的監管體制,符合當前互聯網與現實社會全面融合的特點和我國監管需要。
四、《網路安全法》強化了網路運行安全,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網路安全法》第三章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規范網路運行安全,特別強調要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是指那些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系統和設施。網路運行安全是網路安全的重心,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則是重中之重,與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息息相關。為此,《網路安全法》強調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明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負有更多的安全保護義務,並配以國家安全審查、重要數據強制本地存儲等法律措施,確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
五、《網路安全法》完善了網路安全義務和責任,加大了違法懲處力度
《網路安全法》將原來散見於各種法規、規章中的規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層面,對網路運營者等主體的法律義務和責任做了全面規定,包括守法義務,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義務,誠實信用義務,網路安全保護義務,接受監督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等,並在「網路運行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等章節中進一步明確、細化。在「法律責任」中則提高了違法行為的處罰標准,加大了處罰力度,有利於保障《網路安全法》的實施。
六、《網路安全法》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網路安全法》第五章將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明確國家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建立網路安全風險評估和應急工作機制,制定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並定期演練。這為建立統一高效的網路安全風險報告機制、情報共享機制、研判處置機制提供了法律依據,為深化網路安全防護體系,實現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提供了法律保障。

F. 縫村早苗:Honda的環境、安全戰略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報社聯合主辦,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特別支持,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德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協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以下簡稱泰達汽車論壇)在天津市濱海新區召開。本屆論壇圍繞「融合?創新?綠色」的年度主題,聚焦行業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在9月4日「開幕大會:國家雙碳目標與汽車產業低碳、安全發展展望」中,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縫村早苗發表了題為「Honda的環境、安全戰略」的演講。

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縫村早苗

縫村早苗表示,本田將於2050年在有關的企業活動實現碳中和。2030年EV、FCV提高至40%,2035年提高80%,2040年達到100%的目標。

與此同時,本田正在獨立展開全固態電池研究,力爭應用到2020年代後期的車型上。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氫能源普及備受人們的期待,本田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FC技術研發和應用,將FC系統推廣應用到商用卡車,積極開拓定製型用途,努力降低成本,實現氫能社會。

縫村早苗還介紹本田在中國的技術路線圖,以及安全方面舉措。按照計劃,在中國,我們計劃到2030年,在所有新車型運用全方位的ADAS技術。除了全方位的ADAS,利用行人保護的碰撞性能強化和事故自動通信功能,最終達到降低重大事故和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標。

我們將繼續開發更高級別L4以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探索適用於中國駕駛環境的自動駕駛技術。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縫村早苗。非常感謝有機會發表演講。

今天我將圍繞環境和安全兩個方面來進行演講。現如今不僅是汽車行業,在全世界都面臨巨大變革。中國政府高舉環境和安全兩大目標,本田作為摩托車、汽車、飛機多領域移動出行公司,力圖實現地球環境零負荷和守護寶貴生命安全的目標。

首先在環境領域,中國在2015年巴黎協定中,提出在203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標,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於2021年發布逐步減少煤炭消費的目標。

本田為了人類持續性發展,一直聚焦於環境零循環的負荷、碳中和向清潔能源轉型以及資源循環三方面。

碳中和是指在我們的產品,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當中減少二氧化碳活動。向清潔能源轉型,意味著在產品和企業活動中都將採用清潔能源的方式,而資源循環是指材料的回收,包括電池的回收再利用,以及開發可持續的產品。本田將於2050年在有關的企業活動實現碳中和。

面向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實現零碳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因此我們提出了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先進市場,2030年EV、FCV提高至40%,2035年提高80%,2040年達到100%的目標。為了確保EV的高度商品競爭力,實現大容量低成本化新一代電池,本田正在獨立展開全固態電池研究,力爭應用到2020年代後期的車型上。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氫能源普及備受人們的期待,本田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FC技術研發和應用,將FC系統推廣應用到商用卡車,積極開拓定製型用途,努力降低成本,實現氫能社會。

接下來介紹本田在中國的技術路線圖。本田已經投放了400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同時因其低油耗、高性能、高可靠性也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在中國,由於化石燃料發電佔比約為70%,大幅度削減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需要花費時間,因此從削減二氧化碳角度來說,混合動力技術是非常有效的。

我們致力於提供既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又可以削減二氧化碳技術和產品,今後將繼續擴大HEV和PHEV產品,之後也會開發本田獨有的EV技術。今後五年在中國市場將投放10款本田品牌EV,本田純電動量產車將逐步推向市場。

為實現中國2030、2060雙碳環境目標,汽車產業需要採取的一些舉措。在2030年前,為實現碳達峰,需要低油耗車和新能源車雙積分政策、降低油耗的技術以及對於新能源汽車給予優惠的制度。

2030年碳達峰後,面向碳中和還將繼續推進削減二氧化碳。同時,取代雙積分的新制度將會變得非常的重要。我們探討新制度時,希望可以盡早地展開討論,確保正式實施前有過渡期,避免重復管理,也期待能夠加入討論,為中國社會制訂最完善的制度作出貢獻。

接下來向大家介紹安全方面舉措,本田自創業以來秉承著尊重生命和提升主動安全理念,始終貫徹每一個交通參與者都能夠實現零事故的目標。

為實現零事故目標,公安部發布六大提升工程。到2050年,本田摩托車、汽車致力於實現交通事故零死亡。為實現所有人都能夠安心自由的移動,本田聚焦三個方面。第一就是樹立安全意識的活動,提高安全性能,也意味著性能開發以及建立交通生態,是系統發展本田的安全超感系統。在全方位ADAS系統中,我們運用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我們計劃到2030年,在所有新車型運用全方位的ADAS技術。除了全方位的ADAS,利用行人保護的碰撞性能強化和事故自動通信功能,最終達到降低重大事故和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標。全方位ADAS是應用自動駕駛開發中所培育的技術,與目前的ADAS功能相比增加了對應多樣的事故場景。通過搭載廣角攝像頭和五個雷達,實現更廣更遠的范圍,同時大幅度提升車輛識別能力以及預判能力。

在各種復雜路況中,全方位守護交通參與者的安全。2020年11月,本田在日本發布了搭載L3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輛,大家可以觀看視頻。

這是一項在高速公路堵車特定情境下,由自動駕駛代替駕駛員的技術。本田與日本政府攜手,在車輛實驗基礎上,提議和推動了網路安全的符合證明證書以及行駛環境條件申請等。因此參照日本的經驗,面向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政府和OEM共同協作十分必要。

我們將繼續開發更高級別L4以及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探索適用於中國駕駛環境的自動駕駛技術。本田在L4自動駕駛領域有豐富經驗的AutoX合作,通過與中國夥伴合作開發高度自動駕駛技術。

除了已經向各位介紹的多樣的技術開發以外,響應政府的舉措,本田也積極開展安全駕駛普及活動。比如說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提升駕駛員安全意識的培訓以及在摩托車領域也會定期舉辦安全駕駛培訓活動。本田從上述安全技術和安全意識兩個方面出發,致力於零事故的安全社會實現。

以上我為大家介紹了本田的願景和舉措,實際的產品和詳細內容將會於今年秋季發布,希望大家能夠持續關注。今後本田將一如既往地為顧客增加移動和生活的喜悅,加強與政府、業界、合作夥伴共同協作,為實現碳中和和交通零事故做貢獻。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

 

 

G. 日本防衛省研發人工智慧用深度學習防禦網路攻擊

據日本《產經新聞》1月7日報道稱,日本防衛省於6日宣布:為強化對網路攻擊的應對能力,已經確定要將人工智慧(AI)引入日本自衛隊信息通信網路的防禦系統中。預計將於明年開始為期兩年的調查研究,於2020年著手進行軟體開發,2022年實際運用,並且也開始考慮在日本政府全體的網路防禦系統中應用AI。

目前,軍方人員介入網路安全戰場早已成為常態,美國著名的網路安全公司Cybereason其創辦人正是來自以色列國防部下屬精英網路部隊8200部隊。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該公司接受了來自日本軟銀的為數1億美元的融資,不知《產經新聞》提到的「以色列技術」是否來自該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