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事件帶來的危害從小的說,公民的隱私泄露自己的文件被盜走,從炎症來講,它是危害國家的安全
『貳』 網路安全事件會帶來哪些常見的危害
1計算機病毒是現在最常見的威脅計算機安全的問題。計算機病毒命名規則:病毒前綴、病毒名稱、病毒後綴。其實只看前綴就能分辨出是那種病毒了。系統病毒(
例如windows2000)腳本病毒( 例如js和vbscript)捆綁病毒( 例如binder)宏病毒( 例如macor)種植病毒(
例如dorpper)蠕蟲病毒(worm)木馬病毒。破壞性病毒( 例如harm)hack
3 拒絕服務攻擊是最厲害的攻擊手段。攻擊方法有好多種:syn flood攻擊是針對TCP協議的。
smurf攻擊方式是利用廣播機制。
ping of death是利用ping發送大小不合法的測試包。
tear drop攻擊方式是利用IP數據片段重組上的弱點。
2 口令破解。(1)網路監聽。(你的信息有可能在中途被黑客所截獲)(2)口令猜測。用網上的軟體可以破解你的密碼。
『叄』 網路安全危害有哪些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大了,嚴格意義上講,能列出的安全隱患的例子太多了。
對於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隱患,主要的還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一個非常關鍵而又復雜的問題。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指計算機信息系統資產(包括網路)的安全,即計算機信息系統資源(硬體、軟體和信息)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
計算機信息系統之所以存在著脆弱性,主要是由於技術本身存在著安全弱點、系統的安全性差、缺乏安全性實踐等;計算機信息系統受到的威脅和攻擊除自然災害外,主要來自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信息戰爭和計算機系統故障等,除了系統本身和自然的災害,其他基本來源於網路危害。
可以安裝一些常用網路安全軟體,如360、qq管家等其他防病毒軟體(網路上很多免費的)
『肆』 網路安全的利弊
網路安全的利:網路,給信息帶來了強大而有力的傳播途徑,並且大大縮短了信息發布和接收的時間,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
上網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名校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你也盡可以隨時通過E-mail請求老師的指導。而且互聯網上的互動式學習、豐富的三維圖形展示、語言解說等多媒體內容,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有趣,這是任何教科書都不可能具備的。
網路安全的弊:未成年人由於社會認知不足和自我防護意識缺乏,沉溺於游戲會引發違法犯罪,帶來游戲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傷害,甚至使其猝死。
引導
作為家長要掌握一定的電腦網路知識,善用網路,當好孩子的引路人,引導孩子選擇有利於他們成才的網站。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做好疏導工作,才能向孩子推薦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網站,才能掌握孩子的網上心理及動向。要正確看待網路,積極利用它的現代化的手段好的一面,引導孩子去避免他不好的那一面。
要記住:網路對於學習利大於弊,反之,網路對於玩游戲弊大於利。
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保護意識,不隨意約見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空間。努力創造干凈、健康、文明、有序的網路環境。
『伍』 網路安全的隱患及風險
病毒的侵襲、黑客的非法闖入、數據竊聽和攔截、拒絕服務攻擊、垃圾郵件。
1、不良信息的傳播通俗點,就是你玩游戲,或者聊天,賬號被盜,信息被別人獲取。如果你用的是個人PC,那你的虛擬財產也會受到網路黑客的威脅。在網路中,沒有安全的地方。
2、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更多地強調網路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網路的安全性。當網路僅僅用來傳送一般性信息的時候,安全問題並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是,當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性的,當企業的主要業務運行在網路上,當政府部門的活動正日益網路化的時候,計算機網路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4、影響網路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硬體:比如說伺服器故障,線路故障等。
軟體:不安全的軟體服務,分為人為和非人為因素。
網路操作系統:不安全的協議,比如tcp、ip協議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還有個人的不當操作。
『陸』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有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包括:
1、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
2、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
3、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4、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
5、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6、設立用亍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
7、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網路安全包含網路設備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網路軟體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特性。
主要特徵包括: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 授權用戶、 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權 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 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
『柒』 網路安全問題帶來哪些損失
知識產權以及商業機密信息的損失;
在線欺詐攻擊以及金融犯罪活動,通常這些犯罪行為都是源自於個人身份信息(PII)的泄露;
操控金融行業,攻擊者竊取了關於公司可能合並的敏感商業信息或者提前知道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
機會成本,包括生產或服務流程的中斷以及人們對在線活動信任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