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國內外網路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國網路間諜活動公諸於世。2013年6月曾經參加美國安全局網路監控項目的斯諾登披露「棱鏡事件」,美國秘密利用超級軟體監控網路、電話或簡訊,包括谷歌、雅虎、微軟、蘋果、Facebook、美國在線、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幫助提供漏洞參數、開放伺服器等,使其輕而易舉地監控有關國家機構或上百萬網民的郵件、即時通話及相關數據。據稱,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軍警、金融、海關、郵政、鐵路、民航、醫療等要害部門,以及中國電信、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路系統。
【案例1-2】我國網路遭受攻擊近況。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抽樣監測結果和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發布的數據,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為5470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網站數量為3203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數量為754個。被篡改政府網站數量為384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政府網站數量為98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754個。感染網路病毒的主機數量約為69.4萬個,其中包括境內被木馬或被僵屍程序控制的主機約23萬以及境內感染飛客(Conficker)蠕蟲的主機約46.4萬。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個,其中高危漏洞50個。更新信息:
【案例1-3】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的數據顯示,中國遭受境外網路攻擊的情況日趨嚴重。CNCERT抽樣監測發現,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90萬余台主機;其中位於美國的2194台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28.7萬台主機,無論是按照控制伺服器數量還是按照控制中國主機數量排名,美國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國網路安全問題非常突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地區互聯網用戶數量急劇增加。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網路用戶將上升至50億戶,移動用戶將上升100億戶。我國2013年互聯網用戶數將達到6.4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4.61億。網民規模、寬頻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三項指標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然而各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的漏洞不斷出現,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網路安全技術、互聯網用戶安全防範能力和意識較為薄弱,極易成為境內外黑客攻擊利用的主要目標。
⑵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是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下的專業,學科代碼為「083900」,授予「工升橘學」學位,涉及到以信息構建態行的各種空間領域,研究網路空間的組成、形態、安全、管理等。
網路空間安吵閉團全專業,致力於培養「互聯網」時代能夠支撐國家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網路空間安全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能夠在網路空間安全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從事各類網路空間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系統設計與分析、網路空間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高級工程人才。
網路空間安全畢業生能夠從事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運維、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其就業方向有政府部分的安全規范和安全管理,包括法律的制定;安全企業的安全產品的研發;一般企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國與國之間的空間安全的協調。
⑶ 網路攻擊入侵方式主要有幾種
網路安全是現在熱門話題之一,我們如果操作設置不當就會受到網路攻擊,而且方式多種,那麼有哪些網路攻擊方式呢?下面一起看看!
常見的網路攻擊方式
埠掃描,安全漏洞攻擊,口令入侵,木馬程序,電子郵件攻擊,Dos攻擊
1>.埠掃描:
通過埠掃描可以知道被掃描計算機開放了哪些服務和埠,以便發現其弱點,可以手動掃描,也可以使用埠掃描軟體掃描
2>.埠掃描軟體
SuperScan(綜合掃描器)
主要功能:
檢測主機是否在線
IP地址和主機名之間的相互轉換
通過TCP連接試探目標主機運行的服務
掃描指定范圍的主機埠。
PortScanner(圖形化掃描器軟體)
比較快,但是功能較為單一
X-Scan(無需安裝綠色軟體,支持中文)
採用多線程 方式對指定的IP地址段(或單機)進行安全漏洞檢測
支持插件功能,提供圖形化和命令行操作方式,掃描較為綜合。
3>.安全漏洞攻擊
安全漏洞是硬體、軟體、協議在具體實現和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安全漏洞的存在可以使攻擊者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
4>.口令入侵
口令入侵是指非法獲取某些合法用戶的口令後,登錄目標主機實施攻擊的行為
非法獲取口令的方式:
通過網路監聽獲取口令
通過暴力解除獲取口令
利用管理失誤獲取口令
5>.木馬程序
它隱藏在系統內部,隨系統啟動而啟動,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連接並控制被感染計算機
木馬由兩部分組成:伺服器端和客戶端
常見木馬程序:
BO2000
冰河
灰鴿子
6>.電子郵件攻擊
攻擊者使用郵件炸彈軟體或CGI程序向目的郵箱發送大量內容重復、無用的垃圾郵件,從而使目的郵箱被撐爆而無法使用
電子郵件攻擊的表現形式:
郵件炸彈
郵件欺騙
7>.Dos攻擊
Dos全稱為拒絕服務攻擊,它通過短時間內向主機發送大量數據包,消耗主機資源,造成系統過載或系統癱瘓,拒絕正常用戶訪問
拒絕服務攻擊的類型:
攻擊者從偽造的、並不存在的IP地址發出連接請求
攻擊者佔用所有可用的會話,阻止正常用戶連接
攻擊者給接收方灌輸大量錯誤或特殊結構的數據包
Dos攻擊舉例
淚滴攻擊
ping of Death
smurf 攻擊
SYN溢出
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
補充:校園網安全維護技巧
校園網路分為內網和外網,就是說他們可以上學校的內網也可以同時上互聯網,大學的學生平時要玩游戲購物,學校本身有自己的伺服器需要維護;
在大環境下,首先在校園網之間及其互聯網接入處,需要設置防火牆設備,防止外部攻擊,並且要經常更新抵禦外來攻擊;
由於要保護校園網所有用戶的安全,我們要安全加固,除了防火牆還要增加如ips,ids等防病毒入侵檢測設備對外部數據進行分析檢測,確保校園網的安全;
外面做好防護 措施 ,內部同樣要做好防護措施,因為有的學生電腦可能帶回家或者在外面感染,所以內部核心交換機上要設置vlan隔離,旁掛安全設備對埠進行檢測防護;
內網可能有ddos攻擊或者arp病毒等傳播,所以我們要對伺服器或者電腦安裝殺毒軟體,特別是學校伺服器系統等,安全正版安全軟體,保護重要電腦的安全;
對伺服器本身我們要安全server版系統,經常修復漏洞及更新安全軟體,普通電腦一般都是撥號上網,如果有異常上層設備監測一般不影響其他電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未雨綢繆。
相關閱讀:2018網路安全事件:
一、英特爾處理器曝「Meltdown」和「Spectre漏洞」
2018年1月,英特爾處理器中曝「Meltdown」(熔斷)和「Spectre」 (幽靈)兩大新型漏洞,包括AMD、ARM、英特爾系統和處理器在內,幾乎近20年發售的所有設備都受到影響,受影響的設備包括手機、電腦、伺服器以及雲計算產品。這些漏洞允許惡意程序從 其它 程序的內存空間中竊取信息,這意味著包括密碼、帳戶信息、加密密鑰乃至其它一切在理論上可存儲於內存中的信息均可能因此外泄。
二、GitHub 遭遇大規模 Memcached DDoS 攻擊
2018年2月,知名代碼託管網站 GitHub 遭遇史上大規模 Memcached DDoS 攻擊,流量峰值高達1.35 Tbps。然而,事情才過去五天,DDoS攻擊再次刷新紀錄,美國一家服務提供商遭遇DDoS 攻擊的峰值創新高,達到1.7 Tbps!攻擊者利用暴露在網上的 Memcached 伺服器進行攻擊。網路安全公司 Cloudflare 的研究人員發現,截止2018年2月底,中國有2.5萬 Memcached 伺服器暴露在網上 。
三、蘋果 iOS iBoot源碼泄露
2018年2月,開源代碼分享網站 GitHub(軟體項目託管平台)上有人共享了 iPhone 操作系統 的核心組件源碼,泄露的代碼屬於 iOS 安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iBoot。iBoot 相當於是 Windows 電腦的 BIOS 系統。此次 iBoot 源碼泄露可能讓數以億計的 iOS 設備面臨安全威脅。iOS 與 MacOS 系統開發者 Jonathan Levin 表示,這是 iOS 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泄漏事件。
四、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遭遇黑客攻擊
2018年2月,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開幕式當天遭遇黑客攻擊,此次攻擊造成網路中斷,廣播系統(觀眾不能正常觀看直播)和奧運會官網均無法正常運作,許多觀眾無法列印開幕式門票,最終未能正常入場。
五、加密貨幣采礦軟體攻擊致歐洲廢水處理設施癱瘓
2018年2月中旬,工業網路安全企業 Radiflow 公司表示,發現四台接入歐洲廢水處理設施運營技術網路的伺服器遭遇加密貨幣采礦惡意軟體的入侵。該惡意軟體直接拖垮了廢水處理設備中的 HMI 伺服器 CPU,致歐洲廢水處理伺服器癱瘓 。
Radiflow 公司稱,此次事故是加密貨幣惡意軟體首次對關鍵基礎設施運營商的運營技術網路展開攻擊。由於受感染的伺服器為人機交互(簡稱HMI)設備,之所以導致廢水處理系統癱瘓,是因為這種惡意軟體會嚴重降低 HMI 的運行速度。
網路攻擊相關 文章 :
1. 網路攻擊以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2. 企業級路由器攻擊防護的使用方法
3. 區域網ARP欺騙和攻擊解決方法
4. 網路arp攻擊原理
5. 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專業介紹
⑷ 美國最新撞船事故調查結果出爐,都是誰的錯

美國海軍調查後發現,「菲茨傑拉德」號和「麥凱恩」號兩起撞船事故本可以避免,原因主要為軍艦指揮官指揮不當和錯誤判斷,以及士兵操作應變能力的缺失。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海軍11月1日發布「菲茨傑拉德」號和「麥凱恩」號兩起撞船事故的調查報告,認為「事故本可以避免」。報告稱,盡管兩艘軍艦的指揮官在「判斷和指揮上有許多失誤」,但事故責任不全由一人承擔,當值士兵也存在諸多過失。
美軍「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6月17日在日本附近水域與一艘貨船相撞,導致7名美軍人員死亡。
美國海軍在調查後發現,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軍艦人員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未採用聲波導航,當值人員失察,未能正確使用導航設備,相關人員缺乏有效應對能力。
「指揮官糟糕的判斷和決策導致了事故的發生。但是事故責任不全由一人承擔。由於指揮和管理不力、訓練和准備不足,軍艦士兵不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報告稱。
調查人員發現,美軍士兵在事故發生時反應遲緩。甲板上的當值士兵起初並未採取任何行動,而將貨船誤認為是兩艘最接近船隻之一。等到發現兩船相撞時,為時已晚。美國海軍表示,盡管貨船也沒有及時採取行動,但「菲茨傑拉德」號仍對事故負有主要責任。
「當值人員本應負責航行安全,但在事故中缺乏必要的航海技術,未能及時發出危險信號與貨船駕駛台取得通信。同時,當值人員沒有及時呼叫指揮官,妨礙了進一步判斷。」
無獨有偶,兩個月後又發生一起撞船事故。美軍「麥凱恩」號驅逐艦8月21日在新加坡以東海域與一艘商船相撞,造成10名美軍士兵死亡。
根據美國海軍報告,「麥凱恩」號在事故中的主要過失為:無法正確處理航行中的操作失誤,未能遵循國際航海規則,一些船員未能熟練掌握軍艦系統。
報告稱,在發現一名士兵存在操作困難時,「麥凱恩」號指揮官命令將當值團隊分為兩組,一組負責航行方向,另一組負責航行速度。分組對操作造成干擾,操舵團隊被轉移到別的控制台,而一些士兵未能認識到團隊結構的調整。
報告稱,負責駕駛「麥凱恩」號的指揮官和士兵「缺乏態勢感知能力」,在與商船船頭相交後也沒有記錄商船的航向和速度。由此造成了船身被撞出一個直徑28英尺的大窟窿。撞擊發生時,落水的10名士兵都位於住艙中,其中8人很可能在睡覺。
基於窟窿的大小,住艙「幾乎在撞擊發生後的不到一分鍾內被水淹沒」。海水破壞了住艙中的通信設備,導致駕駛台的通信系統停止運行,操作人員被迫使用手持對講機。
報告還指出,軍艦指揮官未能指派擁有足夠經驗的軍官承擔相關職責;而在撞船事故發生前召開的軍艦安全會議上,一些高級官員並未出現。
兩起事故發生後,共有8名高級官員被免職,其中包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指揮官、第70特遣隊指揮官、第15驅逐艦戰隊指揮官,以及「菲茨傑拉德」號和「麥凱恩」號的幾位高級官員。
此外,兩艘軍艦駕駛台和戰斗情報中心的多位官員接受調查和問責。盡管美國海軍並未對外公開,但這些官員可能收到譴責信,足以終止他們的職業生涯。美國海軍表示,隨著調查的進一步深入,可能還會採取其他行動和懲罰措施。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參議員本·沙瑟(Ben Sasse)表示,「我們在軍隊投入上嚴重不足,訓練、儲備、維護都不夠,而這些悲劇的錯誤為我們敲響了警鍾。」
今年6月,隸屬美國海軍第7艦隊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在東京港外被一艘商船撞擊,7名船員在這起相撞事故中遇難。
⑸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1、2007年1月的熊貓燒香網路安全事件,算是給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鍾。
互聯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駭客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可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後綴的文件,導致出現藍屏、頻繁重啟和硬碟文件損壞等問題,一度讓人聞風喪膽,給很多門戶網站、數據系統帶來的損害是無法估算的。
時至今日,網路安全手段不斷升級,網路攻擊也比十幾年前更加防不勝防,但熊貓燒香是國民第一次大規模地對網路病毒的真切感受,其起到的網路安全發展的推動和對網路完全的警示作用是里程碑式的。
2、2014年出現的數十億賬號信息泄露網路安全事件。這算得上歷史上最讓人恐慌的安全事件了。
根據網路搜索顯示的結果,當年大品牌的泄露事件包含家得寶、摩根大通銀行、支付寶、蘋果、攜程、小米、索尼、微軟甚至韓國三大信用卡廠商以及12306都赫然在列。除了這些大型事件,很多小型的泄露事件都在不斷發生,有的甚至無從調查。賬號安全關繫到每個人的財產安全,絕對不容忽視。
3、2020年的富士康大型勒索病毒網路安全事件。
勒索病毒早在19年下半年就已經出現,主要以攻擊個人、企業、高校界的主機為主,通過對用戶的文件加密,勒索受害者支付一定的價值才能解密,甚至破壞文件數據,其惡劣程度也是導致一眾受攻擊的企業損失慘重。
可以看一組數據,20年11月墨西哥的富士康遭受「DoppelPaymer」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1200台伺服器被加密, 被竊取100GB未加密文件,刪除了20-30TB的數據備份,並要求支付大額比特幣作為贖金。
面對網路安全攻擊並不是無從下手,雖然每次大型攻擊的出現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把問題想到前邊,做好安全部署,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於未然。進入2021年,更多企業應該圍繞等級保護的要求,從主機安全、DDos防護、Web應用防火牆、雲防火牆以及數據安全審計幾個層面去未雨綢繆。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不知道應該如何在網路安全上做到面面俱到,甚至於選品、采購各個環節都處於無從下手的階段,比較方便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代理采購網路安全。選擇代理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考慮,價格折扣、售後服務、技術能力、專業程度、方案能力。
⑹ 網路安全事件分級分類原則要求
網路安全事件分級分類原則要求根據不同的安全事件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處理策略和措施,網路安全事件可以分為四個級別,分別是:
一級事件:一級事件是最高級別的安全事件,通常指網路攻擊或突發事件導致服務中斷、系統癱瘓等嚴重後果,對組織的生產、業務和信譽造成重大影響。處理一級事件需要採取緊急和全面的措施,包括立即停機、隔離、應急響應、調查取證等。
二級事件:二級事件是比較嚴重的安全事件,雖然未造成系統癱瘓或損失,但對組織的生產和服務、用戶數據等方面仍有不利的影響。處理二級事件需要快速響應,採取必要的隔離和修復措施,同時加強監控和預警,避免擴散和再次發生。
三級事件:三級事件是較輕的安全事件,對組織的正常運行和頌褲用戶服務有一定的影響,但沒有導致系統癱瘓或信息泄露等重大後果。處理三級事件需要適時採取應對措施,如修補漏洞、調整安全策略等,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和監控,提高防範意識。
四級事件:四級事件是最輕微的安全事件,可能只是一些普通的威脅或誤操作,對組織的正常運行和用戶服務影響較小。處理四級事件需要及時記錄和報告,和櫻豎並採取恰當的處喚大理方法,如撤銷許可權、重置密碼等。
總之,網路安全事件分級分類原則要求採取相應的處理策略和措施,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進行適當的分級和評估,以確保組織的安全和穩定運行。
⑺ 有黑客曾入侵中國網路,竊取新冠疫情情報如今安全公司扒出真相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當下,各國本應攜手對抗病毒,然而總有一些國家想借疫情火中取栗。近日美國網路安全公司「仿昌緩火眼」就曝光了一起網路竊取中國新冠疫情信息的事件。
該公司稱, 越南黑客組織「APT32」受官方支持,試圖入侵中國應急管理部門以及武漢政府的網路,竊取新冠疫情情報 。此事經美媒報道後,越南外交部予以了極力否認。
然而與此同時,中方也對越方進行了譴責,此舉不由得懷疑,越南方面確有此行為。
實際上,越南近期以來也確實不老實:自從成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後,越南一直都不斷在南海問題上興風作浪。而除了南海問題,越南還試圖在製造業轉移上對中國發起挑戰。藉助美國發起的貿易戰,越南通過各國的資產和產業轉移的確充實了國力,甚至其國內有呼聲認為「越南有望代替中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
這些高度評價和全球資產的動向讓越南信心倍增,反過來在南海問題上也愈發不滿足於「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例如在中國成立三沙市期間,越南就不斷炒作此事,並派遣大量漁船對中國的海警船與科考船進行跟蹤甚至沖撞。
種種舉措都瞄準中國,再加上如今的「越南黑客事件」,越南在背後的真實意圖,更讓人感到擔憂。
而讓人感到好奇的,還有美方在此事件中的立場。
此前越南與中國海警船在西沙發生了相撞事件,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專門為越南站台,不僅口頭對中國表達了抗議,還派出兩棲攻擊艦來南海巡航示威。只不過受疫情影響,美軍在太平洋方向的4艘航母全部中招,已無航母可用。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美方選擇此時將「越南黑客事件」曝光,也可以看出美國對於越方的很多激進舉動並不是完全支持,所謂的「支持越南」也只有「嘴炮」說說罷了。
目前,越南雖然發覺事情敗露,未來很可能會採取進一步行動。越南雖然目前沒有收到疫情的過多破壞,但是也不應該趁此機會不斷試探其他國家底線。
中國目前經過了長時間的抗疫動員,才將疫情控制住,但是因為其他國家的暴發,依然讓全球存在疫情擴散的風險。中國為此派出了多個醫療隊,趕赴重災區進行支援,越南不但沒有幫忙,反而在後方捅刀,這種做法屬實不妥。
中國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的強大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無疑會提迅絕升國際資本的信心,未來越南能夠趁疫情獲利的可能將越來越小。而中國又是東盟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越南備模如果一味地挑釁中國,最終將損害自身,乃至東盟一眾國家的共同利益。
⑻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網路現在的問題很多是出現在內網內網安全裡面,所以建議使用一整套的免疫網路解方案,以保證在以後的網路管理上更加輕松。
⑼ 船舶上面的網路忘記密碼怎麼設置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船上計算機的配備與應用越來越廣,各種先進的航海設備不斷出現,船舶操作與管理也逐步向著數字化、網路化發展。技術的發展帶來明顯的收益,同時也將網路風險引入航海業。2017年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標題為「安全管理系統之海上網路風險管理」的MSC.428 ( 98 ) 號決議,鼓勵管理公司建立船舶網路風險管理體系,並將其納入船舶安全管理體系。
一、船舶網路系統的現狀
目前船上配備的計算機等網路和信息設備非常多。使用電子郵件系統的通信計算機和用做貨物配載儀的裝載計算機最早出現在船舶上。伴隨著ISM規則的實施,大量用來製作文件報表的辦公計算機、運行各種計劃維護系統和船舶管理系統軟體的計算機出現在船上,部分船舶還配備了培訓專用計算機。還有近年出現了申請電子海圖的專用計算機和電子航海出版物專用計算機等。船上計算機的應用涵蓋通信、貨運、船舶管理、維護保養、航線設計、培訓等各個方面。除此之外,大多數船員還會攜帶私人計算機上船以作娛樂消遣之用。
在船上計算機數量並不多時,這些計算機基本都是脫網單機運行,只有電子郵件系統專用的通信計算機可以對外連接網路收發郵件。隨著船上計算機數量的增加,很多船東或管理公司為船上計算機組建了區域網,可以實現船舶內部各計算機的連接,以方便各電腦之間文件的傳輸,不過只局限於船上各辦公用計算機。
隨著技術的發展,為方便船員與家人聯系,豐富船員海上生活,部分船舶通過Inmarsat、VSAT或銥星等衛星網路實現對外連接,並作為福利開放給所有船員使用,所有私人手機、計算機均可實現互聯網連接。當前,船舶計算機已由脫網單機運行發展到區域網連接,並進一步發展到互聯網連接。
除了普通計算機和互聯網連接外,船上還有一些設備需要對外交換或接收數據以實現其功能,比如GPS或北斗等衛星定位系統,需要來自外部的衛星網路信號實現其定位功能。再如AIS在船與船之間交互發送和接收信息,以相互識別。而GPS或AIS接收到的外來數據信息,又通過數據線傳遞到雷達或電子海圖等設備,供船舶定位導航或輔助避讓使用。雖然這些設備並不連接互聯網,但也通過專用的網路實現外部數據接收與交換。
二、船舶面臨的網路威脅
1.船舶網路威脅已成為現實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船舶數字化進展迅速,船舶操作與管理也逐步涉入網路風險之中,船舶網路威脅已成為現實。 襲擊過程中,該船全部IT系統均被黑客所控制,然而黑客究竟採取的何種手段實施該次襲擊卻仍然不得而知。船舶面對網路威脅的脆弱性,船員對抗網路攻擊的無能為力,值得航運業界警醒。
2.船舶可能遭受的網路風險
船舶網路風險是指船舶技術資產受到潛在的網路環境或事件威脅,信息或網路遭到破壞、損失、陷入危險,可能導致航運相關的操作、安全或保安的失敗程度的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