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態勢感知探針是什麼
態勢感知探針大規模系統環境中,對能夠引起系統狀態發生變化的安全要素進行獲取、理解、顯示以及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態勢感知探針的作用:
聯合作戰、網路中心戰的提出,推動了態勢感知的產生和不斷發展,作為實現態勢感知的重要平台和物質基礎,態勢圖對數據和信息復雜的需求和特性構成了突出的大數據問題。
最後對關鍵數據和信息處理技術進行了研究.該研究對於「大數據」在軍事信息處理和數據化決策等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探索價值。
隨著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其規模越來越龐大, 多層面的網路安全威脅和安全風險也在不斷增加, 網路病毒、 Dos/DDos攻擊等構成的威脅和損失越來越大, 網路攻擊行為向著分布化、 規模化、 復雜化等趨勢發展。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技術能夠綜合各方面的安全因素, 從整體上動態反映網路安全狀況, 並對網路安全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預警。 大數據技術特有的海量存儲、 並行計算、 高效查詢等特點。
為大規模網路安全態勢感知技術的突破創造了機遇, 藉助大數據分析, 對成千上萬的網路日誌等信息進行自動分析處理與深度挖掘, 對網路的安全狀態進行分析評價, 感知網路中的異常事件與整體安全態勢。
㈡ 態勢感知技術盤點,安全態勢感知與管控平台評測
眾所周知,態勢感知的「前世」是應用在軍事領域的。而時至今日,態勢感知卻已然是網路安全的基本和基礎性工作,是在實現安全態勢「理解」和「預測」之前的重要階段。
現階段,為應對網路安全挑戰,彌補傳統防禦手段的不足,大多企業都在逐步構建一套網路安全分析及管控平台,用以整合企業信息安全的事件響應、技術平台、管理流程,實現總部、分支范圍內安全風險的集中監控、安全事件的集中處置、安全策略的合規檢查以及安全態勢的統一展示,將信息安全管理和技術進行有機結合,完善提升企業的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
本次我們挑選的產品是來自南京聚銘網路的安全態勢感知與管控平台。據悉,該平台是由聚銘網路自主開發的基於大數據技術的安全態勢感知與管控平台,可以統一採集各類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包括各類設備、應用日誌以及網路流量和各種脆弱性,通過實時分析、離線分析、關聯分析、統計分析、機器學習、規則庫、專家經驗庫以及強大的安全情報源碰撞進行多方位風險分析。
現在,就讓我們具體操作體驗下,一探究竟。
平台概覽
首先,我們通過賬號信息登錄進入這款產品的界面。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款產品的首頁界面上左邊是一個整體安全態勢感知概覽模塊,然後是從南北向東西向三個方向的 威脅和風險訪問的大屏展現,還有脆弱性、違規行為的態勢展現大屏。中間還有一個動態3D的全球威脅態勢感知,動態展現全球 的情況,畫面看上去十分有科技感。
整體環顧下來,產品的界面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風格比較簡約明了,內容上基本體現了安全的整體情況,畫面上所羅列的功能也很全面,符合市場上各企業對於態感產品的需求,產品放在企業的安全監控大屏上將會有很好的視覺效果。整體環顧下來,產品的界面給我們的感覺就是風格比較簡約明了,內容上基本體現了安全的整體情況,畫面上所羅列的功能也很全面,符合市場上各企業對於態感產品的需求,產品放在企業的安全監控大屏上將會有很好的視覺效果。
數據採集
首先我們來看下數據採集情況,目前我們的採集數據量大概每秒有近6000條數據,算下來一天就會有5億條的數據量,還是挺恐怖的。從界面操作查詢來看,感覺也非常流暢,沒有感覺到卡頓不適的現象,這個在做溯源查詢的時候就會非常方便了。另外,這個產品採集數據的兼容能力也是比較亮眼,能支持近500種類型第三方設備日誌的接入和處理,這點相當不錯。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採集的數據都在這里,看起來的確如同之前對廠家的了解一樣,他們這款態感產品的數據採集能力相對其他平台而言,在採集的廣度和深度上更為全面一些,一般我們接觸的此類產品主要是通過流量維度來進行分析,很少有能有同時內置流量、日誌、漏洞掃描和配置合規檢測能力的,這一點確實是在我們接觸的同類產品中很少見,值得誇贊一番,說明這家廠商至少在態勢感知這一塊考慮的點是相當全面的。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對於採集到的這么多類型的數據,這款態感產品又分析的怎麼樣,能不能實現精準的分析呢?
風險分析
從失陷分析維度的場景來看,通過查看分析的過程和數據情況,對伺服器日誌、安全設備日誌、流量分析等數據綜合分析的結果,展現了設備整個安全生命周期的過程,另外也從漏掃維度佐證了此問題的發現。
我們可以看到,產品呈現的分析的結果還是比較准確全面的,充分利用了現有安全建設的資源,又結合了產品本身的分析能力和威脅情報能力,較全面展現了企業和設備風險情況。從這一點看來,這款由聚銘網路廠商打造的態感產品,是完全可以符合企業態勢感知建設需求的。
今天,我們對於這款態感產品的測試也就先到這里,除了採集和分析能力外,其他的合規審計、基線檢查等功能就不再一一介紹。
總結
總體上來講,這款態勢感知與管控平台是完全可以滿足企業對於態感平台建設的基本需求的。這款態感產品能完成網路安全分析及管控平台框架的搭建,對總部、分支、專業安全系統重要數據進行接入,實現總部-分支范圍內安全風險的集中監控、安全事件的集中處置、安全態勢的統一展示,而且不用再做任何額外的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我們對廠商的側面了解,他們使用的是「騰訊+聚銘」的雙情報庫模式,在各類威脅檢測方面非常全面精準,這一點也在我們本次評測中和其他同類產品對比測試中也得到了驗證。
另外,不足的地方可能就是在產品界面操作上引導性還有改進空間,產品經理請拿小本本記下來。
綜合而言,這款產品無論是在日誌、流量等數據採集方面的廣度和深度,還是分析能力以及和情報庫的結合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上,在我們以往測評產品中都可以算是相當突出的。
以上就是本次評測的所有內容,僅供業界同仁參考,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更多安全產品體驗我們後期再見。
㈢ 為什麼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不用安可伺服器
安全態勢感知平台依託於SIEM。構造出更加豐富的功能,以支撐其強大的安全防禦能培陸力。說到SIEM,就不能不提MSS(安全服飢攔務)和SOC(安全運營中心),SOC更多的配肢頃強調安全運營。
㈣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做的好的有哪幾家
目前國內廠商做網路安全態勢感知比較大而全的有這么幾家深信服、天融信、奇安信、啟明星辰;但是態勢感知這個產品重點在於交付層面而非標准版產品所能解決的(標准版無法解決用戶的各種細節要求,風險探針各家的又不兼容)。所以綜合還是要看各個廠商在當地的服務能力。
㈤ 統籌建設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安全防範技術平台健全什麼和應急協調機制
問題:統籌建設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安全防範技術平台,健全()和應急協調機制。
A.網路安全等級保護 B.風險預警 C.情報共享 D.研判處置
正確答案: ABCD
㈥ 態勢感知的主要功能
態勢感知的主要功能如下:
態勢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SA)」嚴格說並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空軍就提出了態勢感知的概念,覆蓋感知(感覺)、理解和預測三個層次。90年代,態勢感知的概念開始被逐漸被接受;
隨著網路安全重要性的凸顯,態勢感知開始在網路安全領域展露頭角。2009年,美國白宮在公布的網路空間安全戰略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構建態勢感知能力,並梳理出具備態勢感知能力和職責的國家級網路安全中心或橡伏族機構。
包含了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情報部門、司法與反間諜部門、US-CERT、網路作戰部門的網路安全中心(Cybersecurity Center)等,覆蓋了國家安全、情報、司法梁弊、公私合作等廳坦各個領域。
㈦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總體功能除了平台安全功能及平台介面,還有哪些
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是一個用於實時監控、分析和預警網路安全威脅的綜合性系統。除了平台安全功能和平台介面,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還包括以下總體功能:
數據採集與整合:平台需要從各種來源收集大量網路安全數據,包括但不限於網路流量、系統日誌、威脅情報、漏洞信息等。數據採集模塊負責實時監控這些數據源,並將數據整合到統一的數據存儲中心。
數據分析與處理:平台需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以識別潛在的安全威脅和漏洞。分析模塊通常包括基於規則的引擎、機器學習演算法、沙箱技術等,以識別惡意行為、異常流量或未知威脅。
威脅評估與情報共享:平台需要評估識別到的威脅的等級和影響,以便優先處理。此外,平台還需要將威脅情報與其他安全組織共享,以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防護能力。
可視化與報表:平台需要提供可視化工具和報表功能,以便用戶直觀地了解網路安全狀況。可視化模塊可以包括實時態勢地圖、統計圖表、儀錶板等,方便用戶查看和分析安全事件。
預警與響應:平台需要實時旦攜監控安全事件,對高風險威脅進行預警,並提供自動化或人工響應措施。響應模塊可以包括生成告警信息、阻斷惡意流量、隔離受影響系統等功能。
合規與審計:平台需要提供合規和審計功能,以確保企業遵守相關的法規和政策。審計模塊可以包括日誌管理、配置審查、合規報告等,幫助企業滿足監管要求。
系統管理與維護:平台需要具備系統管理和模薯伏維護功能,以確保平台的穩定運行。管理模塊可以包括用戶權手岩限管理、系統配置、軟體更新、故障排查等功能。
這些功能共同支持網路安全態勢感知平台的有效運行,幫助企業及時發現並應對網路安全威脅。
㈧ 什麼是網路安全態勢感知
在大規模網路環境中,對能夠引起網路態勢發生變化的安全要素進行獲取、理解、顯示並據此預測未來的網路安全發展趨勢。簡而言之就是根據網路安全數據,預測未來網路安全的趨勢。
㈨ 怎麼樣才能增強網路安全的防護意識
1、組織網路安全培訓,強調網路信息安全對單位及對個人的重要性,結合全所目前網路安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逐條分析,指出存在的隱患,提出規避風險的措施。
2、組織網路安全講座,採取知識競賽,播放網路安全教育視頻等方式,強化安全意識。
3、落實行動,嚴格執行網路安全管理各項措施,切實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
4、提升防範能力,信息部門要加強全所網路安全培訓和技術指導,完善網路安全設施,全面提升全所安全防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