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obile agent的動態自適應網路安全模型的研究--《通信學報》2002年03期
❷ 可信網路的安全模型
可信網路架構的推出,可以有效地解決用戶所面臨的如下問題,如設備接入過程是否可信;設備的安全策略的執行過程是否可信;安全制度的執行過程是否可信;系統使用過程中操作人員的行為是否可信等,要達到可信網路,首先要解決可信路由的問題。
可信網路的一般性架構主要包括可信安全管理系統、網關可信代理、網路可信代理和端點可信代理四部分組成,從而確保安全管理系統、安全產品、網路設備和端點用戶等四個安全環節的安全性與可信性,最終通過對用戶網路已有的安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管理,實現可信網路安全接入機制和可信網路的動態擴展;加強網內信息及信息系統的等級保護,防止用戶敏感信息的泄漏。
❸ 網路安全策略是什麼網路安全體系是什麼網路安全模型是什麼(概念解釋,不要一長串的那種。)
網路安全策略:主要表現在系統的可靠性、 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 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賴性和可控性等方面。
網路安全體系:這個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你了...
網路安全模型:是動態網路安全過程的抽象描述,通過對安全模型的研究,通過對安全模型的研究,了解安全動態過程的構成因素,是構建合理而實用的安全策略體系的前提之一。為了達到安全防範的目標,需要建立合理的網路安全模型,立合理的網路安全模型,以指導網路安全工作的 部署和管理。
❹ 網路安全滑動標尺模型將網路信息系統安全綜合防護分為5個遞進階段+第三個價段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26
❺ 網路信息安全的模型框架
通信雙方在網路上傳輸信息,需要先在發收之間建立一條邏輯通道。這就要先確定從發送端到接收端的路由,再選擇該路由上使用的通信協議,如TCP/IP。
為了在開放式的網路環境中安全地傳輸信息,需要對信息提供安全機制和安全服務。信息的安全傳輸包括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對發送的信息進行安全轉換,如信息加密以便達到信息的保密性,附加一些特徵碼以便進行發送者身份驗證等;二是發送雙方共享的某些秘密信息,如加密密鑰,除了對可信任的第三方外,對其他用戶是保密的。
為了使信息安全傳輸,通常需要一個可信任的第三方,其作用是負責向通信雙方分發秘密信息,以及在雙方發生爭議時進行仲裁。
一個安全的網路通信必須考慮以下內容:
·實現與安全相關的信息轉換的規則或演算法
·用於信息轉換演算法的密碼信息(如密鑰)
·秘密信息的分發和共享
·使用信息轉換演算法和秘密信息獲取安全服務所需的協議 網路信息安全可看成是多個安全單元的集合。其中,每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包含了多個特性。一般,人們從三個主要特性——安全特性、安全層次和系統單元去理解網路信息安全。
1)安全特性
安全特性指的是該安全單元可解決什麼安全威脅。信息安全特性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認證安全性。
保密性安全主要是指保護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不被未授權的實體識別。比如,網上傳輸的信用卡賬號和密碼不被識破。
完整性安全是指信息在存儲和傳輸過程中不被為授權的實體插入、刪除、篡改和重發等,信息的內容不被改變。比如,用戶發給別人的電子郵件,保證到接收端的內容沒有改變。
可用性安全是指不能由於系統受到攻擊而使用戶無法正常去訪問他本來有權正常訪問的資源。比如,保護郵件伺服器安全不因其遭到DOS攻擊而無法正常工作,是用戶能正常收發電子郵件。
認證安全性就是通過某些驗證措施和技術,防止無權訪問某些資源的實體通過某種特殊手段進入網路而進行訪問。
2)系統單元
系統單元是指該安全單元解決什麼系統環境的安全問題。對於現代網路,系統單元涉及以下五個不同環境。
·物理單元:物理單元是指硬體設備、網路設備等,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物理環境安全問題。
·網路單元:網路單元是指網路傳輸,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網路協議造成的網路傳輸安全問題。
·系統單元:系統單元是指操作系統,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端系統或中間系統的操作系統包含的安全問題。一般是指數據和資源在存儲時的安全問題。
·應用單元:應用單元是指應用程序,包含該特性的安全單元解決應用程序所包含的安全問題。
·管理單元:管理單元是指網路安全管理環境,網路管理系統對網路資源進行安全管理。 網路信息安全往往是根據系統及計算機方面做安全部署,很容易遺忘人才是這個網路信息安全中的脆弱點,而社會工程學攻擊則是這種脆弱點的擊破方法。社會工程學是一種利用人性脆弱點、貪婪等等的心理表現進行攻擊,是防不勝防的。國內外都有在對此種攻擊進行探討,比較出名的如《黑客社會工程學攻擊2》等。
❻ 網路安全模型
網路安全是一個系統的概念,可靠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必須建立在網路安全技術上,網路系統安全策略就是基於這種技術集成而提出的。建立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自身的網路安全需求,因為資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永遠是一對矛盾。實用的網路安全模型,必須在開放和安全之間選擇用戶可以接受的平衡點。依據網路安全實施進程的不同階段(事故發生前、事故發生中、事故發生後),提出了一個實用的網路安全模型:"網路安全=事前檢查+事中防護、監測、控制+事後取證"。
(1)事前階段。以安全實施進程為坐標,指系統正常運行到發生安全事故前的這個階段。此時,主要使用網路安全漏洞掃描技術,對現行網路進行預防性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予以解決。預防性的安全檢查最大限度地暴露了現存網路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配合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可以將網路系統的運行風險降至最低。
(2)事中階段。以安全實施進程為坐標,指系統安全事故正在發生中的這個階段。此階段目標是盡早發現事故苗頭、及時中止事故進程,最大限度壓縮安全事故運行時間,將事故損失降到最少。
(3)事後階段。以安全實施進程為坐標,指系統安全事故的進程得到有效控制之後的這個階段。此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研究事故起因、評估損失。責任追查,核心在於電子數據取證。安全審計信息的採集應該是多層次、多方位、多手段的,並且具有不可抵賴性。
❼ 網路信息安全中安全策略模型是有哪3個重要部分
安全策略模型包括了建立安全環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威嚴的法律、先進的技術和嚴格的管理。
網路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它主要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7)網路安全量化模型擴展閱讀:
網路信息安全中安全策略模型主要包括:
一、口令策略,主要是加強用戶口令管理和伺服器口令管理;
二、計算機病毒和惡意代碼防治策略,主要是拒絕訪問,檢測病毒,控制病毒,消除病毒。
三、安全教育和培訓策略四、總結及提煉。
網路信息安全主要特徵:
1,完整性
指信息在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過程保持非修改、非破壞和非丟失的特性,即保持信息原樣性,使信息能正確生成、存儲、傳輸,這是最基本的安全特徵。
2,保密性
指信息按給定要求不泄漏給非授權的個人、實體或過程,或提供其利用的特性,即杜絕有用信息泄漏給非授權個人或實體,強調有用信息只被授權對象使用的特徵。
3,可用性
指網路信息可被授權實體正確訪問,並按要求能正常使用或在非正常情況下能恢復使用的特徵,即在系統運行時能正確存取所需信息,當系統遭受攻擊或破壞時,能迅速恢復並能投入使用。可用性是衡量網路信息系統面向用戶的一種安全性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信息安全
❽ 網路安全授權功能有什麼用途
與認證相對應的是授權。認證確定用戶身份;授權指定該用戶能做什麼。通常認為是建立一種對資源的訪問方式,例如文件和列印機,授權也能處理用戶在系統或者網路上的特權。在最終使用過程中,授權甚至能指定特定的用戶是否能訪問系統。有各種類型的授權系統,包括用戶許可權,基於角色的授權,訪問控制列表和基於規則的授權。
授權通常是描述的用戶訪問資源,如訪問文件或行使特權,如關閉系統。然而,授權也專用於系統的特定區域。例如,很多操作系統分為用戶空間和內核空間,運行一個可執行文件的能力在某個空間或其他空間上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在內核中運行可執行文件,必須擁有特權,這種許可權通常僅限於本機操作系統組件。
什麼是網路安全中的用戶許可權
特權或用戶許可權的許可權不同。用戶許可權提供授權去做可以影響整個系統的事情。可以創建組,把用戶分配到組,登錄系統,以及多用戶許可權的分配。其他的用戶許可權是隱含的,默認分配給組——由系統創建的組而不是管理員創建。無法移除這些許可權。
在典型的Unix系統實現中,隱含的特權是與賬號綁定的。可以授權賬號在系統上做任何事情。另一方面,用戶擁有有限的許可權,包括登錄,訪問某一文件,運行授權他們執行的應用程序。
在一些Unix系統上,系統管理員可以授予某一用戶許可權使用特定的命令,類似超級用戶一樣,而不需要提供給他們超級用戶的密碼。在公共領域可以做到這一點的應用程序,被稱為sudo。
方式一:基於角色的授權(RBAC)
在公司中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如果員工需要開展工作,則需要特權(做某些事情的許可權)和許可權(訪問特定資源和做他們職責范圍內的事情)。早期計算機系統的設計者認為用戶對於系統的要求可能會有所不同,並不是所有用戶都應該給予系統管理員許可權。
早期計算機系統存在的兩個角色是用戶和管理員。早期的系統針對這些類型的用戶,基於他們的組成員關系來定義角色和授權的訪問。授予管理員(超級用戶,root用戶,系統管理員等等) 特權,並允許其比普通用戶訪問更多的計算機資源。例如,管理員可以增加用戶,分配密碼,訪問系統文件和程序,並重啟機器。這個群體後來擴展到包括審計員的角色(用戶可以讀取系統信息和在其他系統上的活動信息,但不能修改系統數據或執行其他管理員角色的功能)。
隨著系統的發展,用戶角色更加精細化。用戶可以通過安全許可來量化,例如,允許訪問特定的數據或某些應用程序。其他區別可能基於用戶在資料庫或者其他應用系統中的角色而定。通常情況下,角色由部門所分配,如財務,人力資源,信息技術和銷售部門。
最簡單的例子,在這些基於角色的系統中,將用戶添加到具有特定許可權和特權的組里。其他基於角色的系統使用更復雜的訪問控制系統,包括一些專門為實現訪問控制所設計的操作系統。在Bell-Lapala安全模型中,例如,將數據資源分為層或區域。每個區域代表一種數據類型,在沒有特定授權的情況下,數據不能從某個區域移動到其他區域,用戶必須提供某個區域的訪問許可權才能使用數據。在這個角色中,用戶不能往低層次區域中寫入數據(例如,從機密區域到秘密區域),也不能從比他們更高層次的區域中讀取數據(例如,用戶獲取了訪問公共區域的許可權,但不能讀取秘密或機密區域)。
Unix中基於角色的訪問控制工具可以將管理員許可權委派給普通用戶。它通過定義好的角色賬號,或可以執行某些管理員任務的賬號來進行工作。角色賬號無法直接登錄,只能通過su命令進行訪問。
方式二:訪問控制列表(ACLs)
某些社交場合只有被邀請的人才能出席。為了確保只有邀請的嘉賓來參加歡迎派對,可能需要將一份被邀請人的名單提供給門衛那邊。當你抵達時,門衛會將你的名字與名單進行比對,以此來判斷你是否能夠入內。通過照片的形式進行比對的認證,可能不會出現在這里,但這是簡單使用訪問控制列表(ACL)很好的例子。
信息系統可能也可以使用ACL來確定所請求的服務或資源是否有許可權。訪問伺服器上的文件通常由保留在每個文件的信息所控制。同樣,網路設備上不同類型的通信也可以通過ACL來控制。
1. 文件訪問許可權
Windows和Unix系統都使用文件許可權來管理文件訪問。實現方式雖然各不相同,但都適用於兩個系統。只有當你需要互通性時,問題才會出現,請確保授權可以支持跨平台。
Windows文件——訪問許可權 Windows NTFS文件系統為每個文件和文件夾都提供了一個ACL。ACL由一系列的訪問控制條目(ACEs)所組成。每個ACE都包含安全標識符(SID)和授予的許可權。可以是允許或拒絕的許可權,SIDs可能代表用戶賬號,計算機賬號或組。系統管理員,文件所有者,或有許可權的用戶可以分配ACEs。
登錄過程中會確定特權用戶和組成員對特定的用戶或計算機的許可權。列表包括用戶SID,以及該用戶所在組的SIDs。當與計算機進行連接時,訪問令牌為用戶創建並附加到用戶在系統上啟動的所有正在運行的進程中去。
在Windows系統中許可權細粒度非常高。下表1中列出的許可權實際上代表的是許可權集,但是許可權也可以單獨分配。
表1 Windows文件許可權
注意:上表這些許可權不同於表中所示的許可權分組。表中列出的每個許可權都可以單獨應用。當試圖訪問資源時,安全子系統會對資源的ACEs列表和訪問令牌中的SIDs和特權列表進行比對。如果SID和訪問許可權兩者都比對成功,則授予許可權,除非訪問授權為拒絕。許可權積累(也就是說,如果授予了用戶讀取和寫的許可權,那麼用戶將擁有讀和寫的許可權),但是拒絕授權將導致否定,甚至在有訪問許可權的情況下。缺乏任何匹配結果都將導致拒絕。
值得注意的是在Windows中文件的許可權和其他基於對象的許可權,也可以通過共享文件夾的許可權加以補充。也就是說,如果一個文件夾能夠通過伺服器消息塊(SMB)協議直接從網路中訪問,可以在可以文件夾上設置許可權來控制訪問。將這些許可權與直接使用NTFS許可權設置在文件夾上的相關許可權進行評估。在兩組許可權之間存在沖突的情況下,選擇最嚴格的許可權。舉例說明,如果給會計組共享了讀和寫的許可權, Alice是其中一個成員,但底層的文件夾許可權拒絕Alice訪問,最終Alice也將無法訪問該文件夾。
Unix 文件——訪問許可權 傳統的Unix文件系統不使用ACL。相反,通過限制用戶賬號和組的訪問許可權來保護文件。例如,如果你想授予讀的許可權給所有者之外的人,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想授予讀的許可權給一個組,寫的許可權給另外一個組,也無法做到。這種缺乏細粒度的訪問控制在有些Unix(例如Solaris)系統中,可以通過提供ACL來彌補,但是在我們看那個系統之前,我們將審視傳統的文件保護系統。
有關文件的信息,除了文件名之外,都包括在索引之中。文件的索引包含文件信息、文件所有者、用戶ID、文件所屬組、文件模式,讀/寫/執行許可權的設置。
文件的許可權分配來控制訪問,他們包含三個級別的訪問許可權:所有者,組和其他。所有者的特權包括確定誰可以訪問該文件並讀取它,寫入文件,或者,如果它是一個可執行文件,執行這個文件的許可權。對於這些細粒度比較小的許可權。目錄也可以有許可權分配給所有者,組和其他。表2列出並解釋了許可權。
表2 傳統的Unix文件許可權
2. 網路設備的ACLs
網路設備使用ACLs來控制網路的訪問和授予的訪問類型。具體來說,路由器和防火牆的訪問控制列表指明了來訪流量能夠訪問哪台計算機的哪個埠,或是設備能接受並路由到其他網路中的流量類型。
方式三:基於規則的授權
基於規則的授權需要開發一套規則來規定特定的用戶在系統上能做什麼。這些規則可能會提供如下信息,如「用戶Alice能夠訪問資源Z但不能訪問資源D」,更復雜的規則是指定組合,例如「用戶Bob只有坐在數據中心的控制台時才能閱讀文件P。」在小的系統中,基於規則的授權可能並不難維護,但是在大的系統和網路中,極其繁瑣和難以管理。
【編輯推薦】
利用網路訪問管理(NAC)保障系統安全
網路用戶身份管理將立法
用戶身份假冒是當前登錄面臨的最頭痛問題
無需密碼也能驗證用戶身份
❾ 什麼是PPDR安全模型
PPDR安全模型是指入侵檢測的一種模型。
PDRR安全模型強調網路保護不再是簡單的被動保護,而是保護、檢測、響應和恢復的有機結合。因此,PDRR模型不僅包含了安全防護的概念,而且還包含了主動防禦和主動防禦的概念。
在PDRR安全模型中檢測顯得非常重要的一步。檢測的目的是檢測網路攻擊,檢測本地網路中的非法信息流,檢測本地網路中的安全漏洞,有效防範網路攻擊。通信部分檢測技術包括入侵檢測技術和網路安全掃描技術。
(9)網路安全量化模型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保護階段。用一切手段保護信息系統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賴性。這里的手段一般是指靜態的防護手段,包括防火牆、防病毒、虛擬專用網(VPN)、路由器。
響應階段。主要對危害網路安全的事件和行動作出響應,防止對信息系統的進一步破壞,並將損失降到最低。這就要求在檢測到網路攻擊後及時阻止網路攻擊,或者將網路攻擊引向其他主機,這樣網路攻擊就不會對信息系統造成進一步的破壞。
恢復階段。 使系統能盡快正常地對外提供服務,是降低網路攻擊造成損失的有效途徑。為了能保證受到攻擊後能夠及時成功地恢復系統,必須在平時做好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