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1)沒有網路安全習慣擴展閱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網路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國家機密。所以難免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人為攻擊(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竊取、數據篡改、數據刪添、計算機病毒等)。同時,網路實體還要經受諸如水災、火災、地震、電磁輻射等方面的考驗。
電信正在迅速發展,這主要是得益於電子郵件和其他形式的高技術通信。然而,「千禧世代」在大部分情況下已不再使用電子郵件,而喜歡採用即時信息和社交網站與同伴聯系。這些技術及其他新技術正在建立起幾乎與現實世界中完全一樣的復雜而廣泛的社會。
Ⅱ 黑客和網路安全從業者有哪些常人沒有的電腦使用習慣
遮攝像頭是什麼鬼,斯諾登事件?
不用國產瀏覽器是什麼鬼,國產咋了?火狐,谷歌,360,TOR我一直覺得是標配好嗎?不裝殺軟是什麼鬼?手工打補丁很好玩是嗎?密碼從來不用相同的又是什麼鬼?
那這么多撞庫而導致淪陷的網站/伺服器,那些運維/管理員都不是安全從業者嗎?大部分回答都是湊字數,很多東西都是理想化的,真正做到的寥寥無幾!講真,不同的地方不多。因為這問題是『黑客和網路安全從業者有哪些常人沒有的電腦使用習慣』很多答主理解成了『黑客和網路安全從業者和常人有哪些不同』以下是我和我身邊幾位長期在一起以及其他很多不常在一起的朋友以及可能是大多數安全從業者對比大多數普通人不太可能會有的電腦習慣隱藏已知文件名的拓展名,此處不打勾。
出門在外,在非必要情況下不會去連接公共WIFI。(此處去掉,不屬於電腦習慣)除非是特別信任的情況下,離開電腦基本會鎖屏或關機,電腦會有開機鎖。絕不亂下載非官方軟體到物理機上,必要情況下會在虛擬機打開。不會亂點url,特別是看到釣魚網站會產生好奇感,閑時會試著檢測一下。會裝類似not epad++的軟體,原因有倆,一是有些txt文件過大,用這一類軟體打開會快一些。二是源碼看起來沒記事本那麼累。基本就這樣我身邊有一位,上網必用vpn,因為他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攻擊,而在攻擊之前瀏覽也是足跡。而且還有一張黑電話卡。在檢測別人網站的時候有時會注冊,而注冊的時候常用黑手機號。不過這種手段不是所有安全從業者都會去用的。
Ⅲ 缺乏安全感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可能出現的危險或風險多方面的因素。
缺乏安全感表現一:檢查門鎖
無論是早上出門後還是晚上入睡前,不再去檢查一遍門鎖是不行的:萬一門虛掩著呢?萬一隻是撞上了門呢?萬一鑰匙忘了拔下來呢?萬一……總之不看一下是難以放心的。
缺乏安全感表現二:坐靠里朝外的座位
獨自一人進飯館或者酒吧時,是不是馬上就奔向一個比較靠里且面向門口的座位?說不清在擔心什麼,但是這樣坐下心理踏實多了。要是只能坐門邊或者背對門口,一頓飯總吃得很忐忑。
缺乏安全感表現三:打計程車坐後座
招手停車,習慣性地開後車門。不是雞賊不想付車錢,坐副駕總跟著司機的並線、猛拐提心吊膽。可要是三個人打車都有這毛病就尷尬了。
偏方:自己開車,慢慢走慢慢拐就放心了。買不起車就騎車吧,再不就坐公共汽車,那個副駕沒人能坐。
缺乏安全感表現四:經常換密碼
銀行密碼一月一換,換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用的是哪個密碼了。網上銀行就換得更勤了,誰叫木馬、黑客那麼多呢?每次在網上購物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密碼。
(3)沒有網路安全習慣擴展閱讀:
社會安全感影響因素:
(一)流動人口
在問到「影響我區社會治安的原因」時,63.6%的人選擇了「流動人口太多」,居第一位;「貧富差距過大」 和「對犯罪打擊力度不夠」也是影響社會治安的重要因素,所佔比重分別為16.6%和10.1%。
(二)盜竊搶劫和寵物傷害
在眾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因素中,「遭遇盜竊搶劫」所佔比重為36.2%,居首位;「寵物傷害」次之,佔21.1%。
(三)在眾多影響群眾安全感的因素中「網路安全」也成為對大眾心理構成影響的因素。
(四)公民的社會安全感還來自於政府對於公民各項福利待遇的重視程度。例如老有所養,當一位公民時刻害怕到老年無法生存時,那麼他就對這個社會沒有安全感;
病有所醫,大病無錢治療,社會不及時的伸出援助之手時,那麼此時的社會安全感也無從談起,等等。所以說,政府對於整個社會的福利重視程度也從一定方面決定了公民的社會安全感。
(五)政府賦予公民權利的多少也會影響公民的社會安全感,當公民得不到應有的權利時,公民會感覺被社會拋棄,不相信、不贊成、不支持政府的所作所為,那時的安全感更是天方夜譚。
Ⅳ 安全上網的習慣有哪些
有病毒之類的網站就不要登了;
下載東西的時候注意有沒有綁定什麼軟體;
注意保護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要隨便的泄露。
Ⅳ 如何學習網路安全,應該從何學起
首先,學習方法很重要,不管是學習什麼都可以根據我下面介紹的方法去學習:
一.學習, 二.模仿 ,三.實戰 ,四.反思
第一步,找到相關資料去學習,你對這個都不了解,這是你之前沒接觸過的領域,不要想著一次就能聽懂,當然天才除外
第二步,模仿,模仿什麼,怎麼模仿?先模仿老師的操作,剛開始可能不知道啥意思,模仿兩遍就會懂一些了。
第三步,實戰,怎麼實戰?先去我們配套的靶場上練習,確定靶場都差不多之後,再去申請成為白帽子,先去挖公益src,記住,沒有授權的網站都是違法的。
第四部,反思,總結你所做的步驟,遇到的問題,都給記錄下來,養成做筆記的習慣。
學習方式有了,接下來就是找到正確的引路人進行學習,一個好的引路人,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能讓你事半功倍!
Ⅵ 怎樣預防網路色情
那麼,青少年應該怎樣防範網路色情的毒害呢?我們認為,整個社會應該共同行動起來,旗幟鮮明地對網路色情進行堅決的打擊與取締。具體做法如下:
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網路色情的監督與打擊的力度
與對傳統的紙質、音像方面的色情製品的打擊相比,政府職能部門對網路色情的打擊力度明顯不足。這種情況,一方面與政府職能部門對網路色情危害性的認識不足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前面提到的網路監管困難有關。政府職能部門一定要把監督與打擊網路色情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對色情製造、傳播團伙及個人進行嚴厲的懲罰。
整個社會必須聯合起來,共同打擊網路色情
打擊網路色情決不僅僅是政府職能部門與法律的事情,它和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網路色情的跨時空特點可能使得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顧此失彼,窮於應付。因此,要發揮整個社會的力量,尤其是依靠廣大網民的力量。政府職能部門可以設置各種舉報電話或網站,方便網民對色情網站或網頁進行舉報。對舉報的色情網站或網頁給予堅決的封堵、查處,對經營色情網站或網頁的團伙或個人進行堅決的打擊。總之,整個社會都應該高度重視網路色情的嚴重危害性,建立多渠道的網路犯罪報案系統,完善網路行為的監管機制,營造一個使網路色情無處容身的健康的網路世界。
青少年網民應自覺抵制網路色情的誘惑
網路色情的製造者、傳播者固然可惡,應受到嚴厲懲罰,但眾多網民尤其是青少年網民對網路色情信息、色情服務的狂熱追逐就說明了青少年網民自身素質的低下了。
2001年11月22日團中央、教育部等單位聯合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公約明確提出了「五要五不」:要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路安全,不破壞網路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作為新時期的青少年,要自覺遵守「網路文明公約」,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形成良好的上網習慣,堅決抵制網路色情的誘惑。
家庭要負起監督的責任
一些父母對子女缺乏必要的監督是導致他們子女沉溺在色情網路的一個重要原因。沒有出事前對孩子在網路上從事些什麼活動一概不知或知之甚少,一旦出事,才發現孩子經常在網上的所作所為。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上網行為進行監督與引導,忙於工作或對網路不了解不能作為缺乏對孩子進行監督的借口。對待孩子的上網行為不能放任自流,適當的監督和了解,談心,觀察,必要的檢查應該是家庭、父母的責任。
總之,抵制網路色情,為青少年提供一個良好的、健康的網路環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依靠社會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僅靠單一的力量是難以取得成效的。
Ⅶ 問下網路安全問題
會有。根據使用習慣和熟悉電腦的程度只要沒什麼病毒基本沒事
除非黑客看上你了,但也不值當。各類分享軟體和下載軟體肯定知道你下的東西
Ⅷ 黑客和網路安全從業者有哪些常人沒有的電腦使用習慣
黑客喜歡開埠,安全喜歡關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