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防範移動互聯網中的各種安全威脅
移動互聯網逐漸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豐富了人們溝通、娛樂體驗的同時,垃圾簡訊、手機病毒、無端死機等一系列問題也在凸顯。做好防範移動互聯網中存在的安全威脅,是一個社會問題,是個綜合問題,需要各方協調起來做,從而促進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發展。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應該提高網路安全意識和防範技能,增加網路安全防護知識,改掉不良的上網習慣和不當的手機操作行為,及時安裝殺毒軟體、查補漏洞。不訪問問題站點 、不下載或安裝不明內容或應用的軟體。學會辨別問題網站、惡意軟體以及各種網路欺詐行為。
運營商、網路安全供應商、手機製造商等廠商,要從移動互聯網整體建設的各個層面出發,分析存在的各種安全風險,聯合建立一個科學的、全局的、可擴展的網路安全體系和框架。綜合利用各種安全防護措施,保護各類軟硬體系統安全、數據安全和內容安全,並對安全產品進行統一的管理,包括配置各相關安全產品的安全策略、維護相關安全產品的系統配置、檢查並調整相關安全產品的系統狀態等。建立安全應急系統,做到防患於未然。移動互聯網的相關設備廠商要加強澀北安全性能研究,利用集成防火牆或其他技術保障設備安全。
網路信息提供商應進一步完善信息內容的預審管理機制,加強信息內容傳播的監控手段,從信息源上阻斷不安全因素的傳播。要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提供整合的安全技術產品,要提高軟體技術研發水平,整個產品類型要由單一功能的產品防護向集中管理過渡,不斷提高安全防禦技術。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衛移動互聯網的安全,進而推動其健康有序的發展。
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要協調好相互間的利益,建立並完善移動互聯網相關監管機制,加快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嚴懲移動互聯網網路犯罪行為。同時,政府監管部門有義務開展對移動互聯網相關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的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有以下幾個:
1.
黑客的惡意攻擊。
2.
網路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3.
軟體設計的漏洞或「後門」而產生的問題。
4.
惡意網站設置的陷阱。
5.
用戶網路內部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引起的安全問題。
6.
那就還有人為的誤接收病毒文件也是有可能的。
❸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❹ 互聯網安全的主要威脅
(1)主動攻擊:包含攻擊者訪問所需要信息的故意行為。
(2)被動攻擊。主要是收集信息而不是進行訪問,數據的合法用戶對這種活動一點也不會覺察到。
被動攻擊包括:
1、竊聽。包括鍵擊記錄、網路監聽、非法訪問數據、獲取密碼文件。
2、欺騙。包括獲取口令、惡意代碼、網路欺騙。
3、拒絕服務。包括導致異常型、資源耗盡型、欺騙型。
4、數據驅動攻擊:包括緩沖區溢出、格式化字元串攻擊、輸入驗證攻擊、同步漏洞攻擊、信任漏洞攻擊。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❺ 什麼是網路安全網路安全的主要威脅是什麼
網路安全是計算機及其網路系統資源和信息資源,不受自然和人為有害因素的威脅和危害。主要威脅是:非授權訪問、泄露或丟失信息、破壞數據完整性、拒絕服務攻擊、利用網路傳播病毒。
網路安全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所要研究的領域。網路安全涉及的內容既有技術方面的問題,也有管理方面的問題,兩方面相互補充,缺一不可。
網路安全的主要威脅:非授權訪問,沒有預先經過許可,就使用網路或計算機資源的行為被視為非授權訪問。信息泄露或丟失,指敏感數據在有意或無意中被泄露或丟失。破壞數據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竊得對數據的使用權,刪除、修改、插入或重絕舉猜發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於攻擊者的響應。
拒絕服務攻擊,它不斷對網路服務系統進行干擾,改變其正常的作業流程,執行無關程序使系統響應減慢甚至癱瘓,影響正常用戶的使用。利用網路傳播病毒,通過網路傳播計算機病毒,其破壞性大大高於單機系統,而且用戶很難防範。
絡安全的意義
網路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答激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在信息時代,網路安全對國家安全牽一發而動全身,同許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著密切關系。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
要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加強網路安全信息統籌機制、手段、平台建設,加強網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積極發展網路安全產業,做到關口前移,防患於未然。
從老百姓衣食住行到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互聯網無處不在。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路空並型間,對一國乃至世界和平與發展越來越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