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非常感謝
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報告
【摘要】根據第28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1 年6 月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 億。隨著中國互聯網建設的發展,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上網的機會和條件上都有了很大變化,在大眾媒介的描述中,青少年往往是被動的受到網路的影響特別是負面影響,但是根據傳播學的個體差異理論和社會分化理論,青少年不是被動的個體,青少年是網路的使用者,本調查立足於這種觀點,考察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如何使用網路、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及相應產生的對青少年網路素養培養和評估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學生互聯網使用網路素養
調查目的:
根據2011 年7 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數據,18 歲以下的網民在互聯網用戶中所佔的比例逐年緩慢增加,在今年發布的數據中,而10-19 歲的網民佔比從27.3%下降到26.0%。網民中學生群體佔比最高,達到29.9%。不僅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家庭和學校也購買計算機供孩子學習電腦知識,隨著互聯網不斷在國內蔓延,越來越多中小城市的孩子有機會上網,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上有了較大的變化,從撥號上網到寬頻上網以及手機上網,從簡單的收發郵件到製作網頁,中小城市的青少年不僅開始使用互聯網,而且在使用互聯網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這種經驗是否會影響到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人際交流等,是我們開展這次調查的目的。
二、數據分析:
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50%左右的初中學生家中有一台以及一台以上的電腦,這些學生家中的電腦90%聯網;所有的學生都使用過互聯網。學生經常上網的場所在家中的初中生42%左右,小學生30% 左右;在網吧上網初中生平均佔了18%,小學生佔2.4%。家庭上網環境與上網場所呈現出正相關性,家中有寬頻上網的學生有82%的人經常在家中上網,只有18%在網吧上網;家中沒有電腦或家裡電腦沒有聯網的學生主要在學校或親友家(74%)和網吧(23%)上網, 2.8%的初中生和1.7%的小學生因為上網有逃課經歷。樣本整體呈現出上網的頻率並不高,平均只有9%的學生幾乎天天上網,12.7%的學生每周上網3-5 次,31.4%的學生每周上網1-2 次,46.9%偶爾上網。初一學生最常出現的上網行為依次是網路游戲、聊天、在線聽音樂和瀏覽網頁;初二學生最常出現的上網行為依次是在線聽音樂、聊天、瀏覽網頁和網路游戲;初三學生最常出現的上網行為依次是瀏覽網頁、在線聽音樂、聊天和網路游戲;五年級學生最常出現的上網行為依次是在線聽音樂、聊天、瀏覽網頁和網路游戲;六年級學生最常出現的上網行為依次是瀏覽網頁、在線聽音樂、聊天和下載軟體或文件;對於上網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大多數學生都會因為學習而減少上網(19.9%的學生擔心上網會影響學習,39%的初一學生、46%的初二學生、57、4%的初三學生、29%的五年級學生、26.3%的六年級學生因為學習緊張而沒時間上網),無論這種克制上網的動機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最後有33%的學生認為上網對學習幾乎沒什麼影響,其他學生中認為有好的影響與壞的影響的學生比例是:初一(2:1)初二(1:2)初三(1:1)五年級(2.4:1)六年級(1:1)。75%的初中生和88%的小學生認為上網後,看課外書的時間沒有變化,80%的學生認為上網後,溫習功課的時間沒有什麼變化。90%的學生認為上網沒有影響體育活動時間,88%的學生睡眠沒有受到影響。10%的學生認為上網後與父母的交流減少了。家長對孩子上網堅決反對的初二最多(22%),其次為初一(13%),初三(12.8),六年級(6.3%),五年級(2.2%)。80%的家長對孩子上網要求正確使用,避免不健康東西;80%左右的學生有網友,35%的學生上網後現實生活中朋友增多,65%上網後現實生活中朋友不變。
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從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和青少年的網路媒介素養兩方面分析。
在家長、老師和大眾傳媒的印象中,強調了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是負面的。在調查過程中我的確看到沉迷於網路游戲而嚴重影響學習的案例,但是這樣的孩子通常是在上網之前就沉迷於其他娛樂而影響學習,網路游戲只是替代了過去的娛樂方式,而且加深了娛樂對學習的影響;也有部分孩子受到輕度影響,因為網路游戲而造成學習成績下滑。但是總的來看,這樣的個案占據的比例比較小。在調查中整體上網路對青少年是積極正面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程度還不是很廣很深,網路是青少年信息渠道、交流方式的一種補充。而且青少年並不是被動接受網路的影響,他們對網路的負面影響有認識也有一定的警覺性。另外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甚至他們的家長把使用網路的能力看作是一種必備的能力,而互聯網建設的發展也會加深這種認識。這樣就涉及到目前青少年網路媒介素養及其培養的問題。
媒介素養指兒童與青少年接近、分析、評估或創造信息的能力。網路媒介素養是指兒童與青少年接近、分析、評估網路媒介和利用網路媒介創造信息的能力。
網路素養主要包括:
1、接近和使用互聯網的能力,包括了解如何接近互聯網以及使用互聯網的經驗分享;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的偏好以及家庭成員的偏好及其變化;學習如何評估和管理個人的使用行為,學習如何理性地使用互聯網;認識互聯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了解自己使用互聯網的權利和與互聯網有關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法規,使青少年了解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等。
2、分析互聯網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互聯網的發展歷史和基本形態;了解有關的信息製作的基本知識;學習辨別網路虛擬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及聯系;了解說服性信息的可信性(如網路廣告等)以及與娛樂性信息的區別;理解新聞的真實性;學習對媒介基本論題如刻板印象等進行分析。
3、評估網站及其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網站的運行機制及社會因素對網站的控制,較完整和較客觀的評價媒介的性質、功能和局限;學習對網站的性質及運作特徵進行評估;學習對各種信息進行評估,根據倫理的、道德的和民主的原則探討信息的表面意義和內部涵義;學習對流行文化進行評估;學習如何辨別跗面信息以及避免父母信息對個人的影響。
4、創造性地利用大眾媒介的能力,包括:學習運用網路信息改善自己的生活;學習利用網路進行人際溝通;辨別和區分可以利用的網路資源,學習利用這些資源表達自己的聲音和參與事務;以及學習如何創造自己的媒介,傳播青少年的聲音。
從問卷調查可以看到,在社會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和青少年以同學、朋友、家長、老師為主要信息來源的特性共同作用下,青少年在主動的利用網路新媒體,並且隨著網路建設的發展和使用經驗的增長正在培養自己的網路素養。在媒介極大豐富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其實已經形成一定的判斷力,他們會意識到玩網路游戲有負面作用,會主動的利用新媒體幫助自己的學習生活,會利用網路來擴展人際交流面。
隨著網路建設由撥號上網到寬頻上網,隨著年齡和使用經驗的增長,青少年對網路的使用范圍和程度也逐步拓展,而且對於青少年網路行為的管理和網路素養的培養處於初期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也是一個便於管理和培養的階段。
總的來說,網路進入青少年發展階段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不盡是大眾想像的負面作用,現在的青少年是一個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和主動選擇權的群體,而且他們有使用網路媒體的願望,面對主客觀的必然性,如何開展網路媒介素養培養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還有必要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
㈡ 淺談初中生網路安全教育
【 #教育# 導語】網路正在成為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所必需的工具,為人類世界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很多人沉溺於網路聊天、游戲、色情等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荒廢了學習和工作,疏離了朋友和親人,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甚至繼而引發了違法犯罪和不良社會行為,這就是網路成癮。這些孩子在生活中有一些願望,一些自尊得不到滿足,就轉到虛擬的網路中去尋求滿足,但這是使他們放棄在生活和學習中要通過努力方能獲得的滿足及自尊,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極其有害,而且中學生在學校以外缺乏約束和指導的環境中進行互聯網娛樂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行為扭曲。以下內容是 無 為大家准備的相關內容。
一、導致上網成癮的主觀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學生正處於求知慾旺盛的時期,他們對於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相對傳統媒介而言,互聯網作為一個新興事物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他們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著試一試、看一看的心理接觸網路。但中學生正處於心理、行為上的變動期,價值觀和行為方式尚未定型,與成年人相比,其自製性和自律性較為遜色,因而他們一旦上網便難於抵制網路的誘惑,往往可能被網上光怪陸離且層出不窮的新游戲、新技術和新信息網住。
2.認知能力有限。中國青少年從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國家命運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他們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還是很強的。但是虛擬網路畢竟充斥著大量垃圾信息和虛假資訊,對於身處社會邊緣、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學生來說,面對網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極易受其誘惑。
3.自我意識強烈。中學時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識和叛逆心理烈的時期,中學生急於擺脫學校、教師、家庭的管制,丟開書本,追求獨立個性和成人化傾向,確立自我價值,網路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虛擬的空間。網路自由平等的特性為青少年創造了「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天地。在網路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護下可以暢所欲言。
二、導致上網成癮的客觀原因
1.網吧遍布大街小巷,盡管有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條例,但在實踐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動娛樂性的網路游戲和網上聊天室對中學生有著強大誘惑,促使他們將網吧當做樂土。
2.我國中學生多屬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式獨門獨戶的家居結構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於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夥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今天,他們的父母極有可能因忙於工作和生計而忽略了與子女的情感溝通。那麼,在現實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學生,便會在網路中尋找可歸依的群體,迷戀於網上的互動生活。
3.在電子信息時代的大環境下,電腦和網路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學習工具,但缺乏老師和家長有效引導的中學生則更多地是把電腦和網路當成一種娛樂工具。另一方面,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當學生學習上經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師和同學的理解,為宣洩心中的苦悶、逃避不願面對的現實,往往在網上尋求安慰、刺激和快樂,以宣洩平時的壓抑情緒。
二、戒除青少年「網癮」的對策思考
1.正確認識青少年的上網行為,引導孩子合理使用網路。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交流、學習、資訊和消遣的平台,孩子在網路上正常交友、學習和游戲,對於收集信息、促進成長和宣洩情緒都是有幫助的。要正確區分「使用網路」和「網路成癮」的不同,孩子上網,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圍內,不影響學習和生活,都可以視作是正常的需要,沒有必要進行干涉。只有過度使用網路,影響了學習和生活,才構成「網路成癮」。
2.調整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結構,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
(1)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如前所述,網路成癮不是單獨的網路問題或心理問題,成癮行為只是一個行為表象,隱藏在後面的是復雜交錯的社會、家庭、教育等問題,因此,教育者應該客觀認識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理解網路成癮者行為背後的願望,學習和把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做一個無條件接納的傾聽者和交流者。對有不良上網習慣的孩子更不要無端地指責,不要與孩子形成情緒上的對立。
(2)改變單一的教育評價模式,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全面實施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素質教育,學校要引導學生分清虛擬世界與真實社會的不同,鼓勵學生勇敢地面對現實中存在的困難,盡可能多地組織開展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鼓勵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之間的接觸和交往,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㈢ 初中生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觀後感
1.初中生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觀後感
當今是網路的時代,網路給人們帶來便利是也給人們帶來了危害,網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主成部分,成為人們生活,娛樂,交友,學習等主要的渠道。
網路危害的形式也比較多,網路危害的對象主要是未成年人,他們的控制力較差,加上家長和學校管教不嚴,導致許慘案接連發生。
網路危害的主要方式有:不良信息、暴力游戲的渲染、色 情、等等。
第_次中國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截至20_年_月我國網路用戶有4.2億人,有手機用戶有2.7億人,其中未成年認識主要成分,佔百分之六十以上,大多數人能夠適度,合理的安排時間,但也有一部分人成天無節制的使用網路。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習慣。
網路也許要安全,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遭遇,你從網路上下載一些東西不能使用,反而還不能刪除,這就莫名奇妙的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你的一些秘密就因下載了這而被別人竊取啦。
網路安全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現在是網路時代!這不僅要靠監察部門。還要靠我們大家來維護網路。給未成年創造一個安全的上網環境。
2.初中生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觀後感
生命是塵世間最美的事物,它如同明鏡里的鮮花一樣動人卻易凋零,宛若清水中的明月一般皎潔卻易破碎。生命的燦爛光輝與支離破碎僅有一步之遙,這更進一步說明生命需要我們倍加的珍惜與呵護,注意安全則顯得至關重要。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多發展,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也就應運而生。但它在帶給人類方便、豐富人類生活的同時,也帶給人類無盡的煩惱。特別是青少年嗜網成癮的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多少青少年因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甚至夜不歸宿,更有甚者因過度勞累而猝死網吧它不僅影響了許多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給無數的家庭帶來痛苦,更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網路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注重網路安全,珍惜青春年華,遠離網路危害。
網路的負面影響:對於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網路改變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及生活方式。上網是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主義思潮泛濫。這種垃圾將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污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網路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另外,有關網路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給青少年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
其實,我們要樹立的生命安全意識並非只是網路安全,還有防拐防騙等安全。他們無一不是在提醒我們: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對於關愛生命,不能只成為空泛的辭藻。難道只有失去之後才會醒悟?我們今後該怎麼做,不是更應該令人深思嗎?
《鋼鐵是怎應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樹立安全意識,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使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歡笑,使我們的生校園充滿生機,使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謝謝大家!
3.初中生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觀後感
21世紀是信息時代,互聯網的誕生給了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方便。在生活中,我們學生經常要查資料。但是在茫茫書海中,也有找不到資料的時候,而且查書頗費時間。但如果在電腦前輕輕地點擊滑鼠,需要的資料立刻出現在眼前,快捷方便。
通過網路,我們可以與世界建立聯系,獲取外界信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世界,直接面對信息社會。網路還可以提高我們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可以提高打字速度,可以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所以,上網是件好事。
可是,上網也有壞處。上網容易著迷,一旦著了迷,就像走火入魔似的,不能自拔。有人一旦著迷,就整日泡在網吧里,對其他的事情失去了興趣,自然也影響學習。上網過度傷神,耗費精力,同學們就會恍恍惚惚精神不振,最終成績一落千丈。
我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吧:像我們班有幾位「網蟲」,他們是專門用網路打游戲的人。每當我在掃地的時候,往往會聽見林智霖與鄭涵都在講一些奇葩的話:「你打刀戰殺多少人,你怎麼打槍戰啊!玩都不會玩。」等。還有兩個人是游曉成與陳昊,游曉成呆在班上,上課一言不發,也沒有心思讀書,恍恍惚惚的,我總覺得這裡面一定有問題,於是,我就來了一個「洞旁觀火」之計,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游曉成上課都在幻想著游戲中一幅幅「精彩」的畫面,以至於無心聽課。
在網路上,還有一些不文明的網站,網站上有許多不健康的內容。這些不健康的內容侵襲著同學們的頭腦,使抵抗力低的同學們,漸漸逃避現實,性格異化,最後玩物喪智,從而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在網吧,某位男同學由於打游戲輸得很慘,沒錢去網吧,便用刀刺向了那位最疼他愛他的奶奶。本來可以擁有美好前途的少年,就這樣斷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一天,我無意中看見一句話:「網路」是一個自由,平等的世界,是沒有政府、警察、沒有軍隊。沒有等級、沒有貧富、沒有歧視的「世外桃源」。」但我卻認為「網路」世界並非是真正的「世外桃源」,也並非是一片凈土。它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進入「網路」猶如進入一個地球村,五彩繽紛的信息應有盡有,它是信息的海洋,但也可以稱之為信息「垃圾」場。尤其是學生,很容易因為網路誤入歧途。
所以,上網是件嚴肅的事情,請三思而後行!
㈣ 網路安全專業初中生能學會嗎
網路安全是一門復雜而廣泛應用的學科,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芹升術和計算機知識基礎。對於初中生來說,學習網路安全可能存在一些難度,並且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如果你對計算機領域有濃厚的興趣,並願意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結合相關的學習資源和指導,完全可以在初中階段開始學習網路安全並逐漸掌握相關技能。
網路安全涉及到多個方面,包括網路編程、加密演算法、網路安全協議、漏洞掃描與修補、惡意代碼分析等。為了學會這些技能,需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和責任心,能夠耐心的研讀文獻、教程和實驗指南,並進行實踐操作和思考。另外,也可以參加線下或線上的安全技能培訓和競賽等活動,與其他同齡人學習和分享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
綜上,雖然網路安全是一門比較高級和專業的學科,但並不是不可學習的。只要你有決心和持之以恆的態度,懂得利用好現有的學習資源和指導,掌握基礎知識並不斷提高自己,完全可以寬臘在初中階段開始學習慎首滑網路安全,並逐漸邁向更高的水平。
㈤ 初中生作文《記學習網路安全知識有感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平湖已變得越來越美麗,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於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於車輪之下,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湮沒在尖銳的汽笛聲中,當你面對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有專家指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我們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為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1996年2月,國家教委、公安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出通知,把每年3月最後一周的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建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制度,敦促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
紅燈短暫而生命長久,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法規,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教育部將今年3月28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定為「增強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為了更好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更好地珍視我們生命,在此,學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
1、我們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當我們徒步行走於人來車往的馬路時,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3、當我們時馬路時,多一份謙讓與耐心,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絕不能為貪一時之快,橫穿馬路;
4、嚴禁12周歲以下的學生騎自行車。放學回家一定要排好路隊。
記得有一個故事。幾個學者與一個老者同船共渡。學者們問老者是否懂得什麼是哲學,老者連連搖頭。學者們紛紛嘆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會。老者嘆口氣說:「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孩子、學子、工人、知識分子,人民公僕……無論咿呀學語,還是學富五車,無論幼小纖弱,還是身強力壯,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麼,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是第十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我們希望這個日子能夠再次喚醒同學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大地蘇醒,春風又綠。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自己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獲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