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關於食品安全的的論文2000字左右
食品安全與健康同行
近年來,在我國食品安全領域出現了令人憂慮的問題。肯德雞的「蘇丹紅」、豆腐中的「吊白塊」、水餃中的「毒青菜」……更危險的是「三聚氰胺」,它不僅在牛奶中大量出現,還在雞蛋中存在。這些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問題,就像目前全球暴發的金融危機一樣,席捲整個大地,給人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更牽動著大家的心。
在我們的周圍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存在著。我的鄉下老家盛產食用菌,記得上次回家時,我參觀了整個香菇的製作過程。我與叔叔一起走進菇棚時,一股帶著香菇味的暖流迎面赴來,叔叔告訴我這里就是做香菇的地方,並示範給我看製作過程。只見叔叔與其他小夥子在一起幹了起來,我正看得著迷,可看到最後我感到什麼地方出了毛病。只見他們把做好香菇筒袋,放入石蠟液體中浸泡。叔叔告訴我,用石蠟浸泡後不但可以保證菌棒不發生爛棒,同時可以防水,等香菇生展後還可以保證香菇水分不丟失,起到很好的保鮮作用。我聽了他們對石蠟作用的介紹後,使我對「石蠟」這兩個字越想越不對勁,決心弄個明白。
回到家裡,我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全力搜索有關石蠟的知識。終於明白了它的真面目。原來,蠟是一種工業用品,也叫工業石蠟,它是一種復雜的化學成分,其所含的危險成分主要是苯,它是對人體一種十分有害的物質。專家指出它是人體皮膚癌、肺癌產生的罪魁禍首。看了介紹我大吃一驚,原來這就是電視上宣傳的嚴格禁止的「蠟菇」。看到這里,我終於明白了,這些菇農,為了自己掙大錢,追求最大的自身利益,在食用菌生產中放入了工業石蠟,製造出毒香菇。他們不知道,這種行為是犯罪行為,他不但影響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如果這些香菇出口國外還會引起外交糾紛,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他們這樣做實在是不應該啊。
原來食品安全問題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也可能正在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危害著我們的健康。我想,我們國家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這個問題,只有通過加強立法,嚴格執法才能制止這些問題的出現。同時做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也要積極地參與到食品安全的宣傳中,讓更多的人認識食品安全的危害,抵制農葯食品、化學食品、問題食品,這樣才能讓食品安全與我們的健康同行。
食品安全與人性
食品,說的普通一點就是人們每天吃的和喝的。具體指的是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不安全的食品成為「問題食品」。
提到食品安全,人們心中是異常關心的,關注的。因為隨著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人們飲食文化多樣化,食品衛生與安全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蘇丹紅事件」、「注水肉」還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無一不牽動著廣大民眾的心。隨著食品的多樣化發展,各種添加劑不斷翻新、涌現,不斷被加入食物中。肉鬆中有添加劑,奶粉中有三氯氰胺。雖然現社會食品的安全的信息不對稱,但可能都是消費者心中所默認的,考慮到我們每天吃的食物,想想我們身邊的人,他們也大都認同「眼不見為凈的」觀點,是的,在你吃食物的時候,你不會想食品的生產過程是怎樣的,你也不去想是否真的通過了國家衛生檢查,你只是考慮到口感的好壞,但有時吃的是「問題食品」,你卻不知道,等到出現問題時,你可能也發現不出是食品原因,當然也拿不出任何證據來證明了。生產商這樣生產「問題食品」,我認為這不但影響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亦嚴重威脅到國家的聲譽。這樣做無疑是一種羞恥,一種無能,一種人性泯滅的表現。
食品安全中出現問題,人們都會首先想到出售商和製造商。是的,追求利益是企業的天職,但他們不能丟失了人性;是的,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競爭的是價格,但是他們不能向豬肉中注水;是的,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內部之間,企業與民眾之間有時會利益分配扭曲,但是他們不能拿消費者的健康來負擔。
企業固然有他們應該負擔的責任,但是國家有關部門的官員也不能從旁而立。以人民利益為重,依靠國家法律法規來維護民眾健康是他們的責任,有句俗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在者,建立食品安全體系是重中之重,如今《食品安全法》已讓部分民眾吃了顆「定心丸」。食品安全已有標准,但每個企業有自己的「標准」,有時是標准不能落實,因為個別地方官員、領導和生產製造商「勾結」,有所謂的免檢產品,不用檢查就發放衛生許可證,直接出售。這樣可以說不為黨負責,不為人民負責。
消費者自身的防範意識、自我安全健康保護意識也是不可缺少的。當然買食品不能單純的相信吹噓的廣告:質量第一,等等的。從某些消費者理解到,他們全憑廣告,坦言道:有質量第一的誰還買質量第二的食品?話說回來,自己不對自身健康負責,何人還會關心你?
食品安全出現問題,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在如此嚴峻的問題面前,為什麼還要出現「問題食品」?所謂的人性都到哪裡去了?作為自然界生物鏈的最頂端,我們不是自食其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