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安全是指通過採用各種技術和管理措施,使網路系統正常運行,從而確保網路數據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網路安全的結構層次
1、物理安全
自然災害(如雷電、地震、火災等),物理損壞(如硬碟損壞、設備使用壽命到期等),設備故障(如停電、電磁干擾等),意外事故。解決方案是:防護措施,安全制度,數據備份等。 電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擾他人,受他人干擾,乘機而入(如進入安全進程後半途離開),痕跡泄露(如口令密鑰等保管不善)。解決方案是:輻射防護,屏幕口令,隱藏銷毀等。 操作失誤(如刪除文件,格式化硬碟,線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決方案是:狀態檢測,報警確認,應急恢復等。 計算機系統機房環境的安全。特點是:可控性強,損失也大。解決方案:加強機房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組織和人事管理。
2 、安全控制
操作系統的安全控制:如用戶開機鍵入的口令(某些微機主板有「 萬能口令」 ),對文件的讀寫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統的文件屬性控制機制)。 網路介面模塊的安全控制。在網路環境下對來自其他機器的網路通信進程進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認證,客戶許可權設置與判別,審計日誌等。 網路互聯設備的安全控制。對整個子網內的所有主機的傳輸信息和運行狀態進行安全監測和控制。主要通過網管軟體或路由器配置實現。
3 、安全服務
對等實體認證服務 訪問控制服務 數據保密服務 數據完整性服務 數據源點認證服務 禁止否認服務
4、 安全機制
加密機制 數字簽名機制 訪問控制機制 數據完整性機制 認證機制 信息流填充機制 路由控制機制 公證機制
❷ 你對網路安全的知識了解多少
網路安全: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可以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被中斷。
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是指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木馬:木馬是一種帶有惡意性質的遠程式控制制軟體。木馬一般分為客戶端和伺服器端。客戶端就是本地使用的各種命令的控制台,伺服器端則是要給別人運行,只有運行過伺服器端的計算機才能夠完全受控。木馬不會象病毒那樣去感染文件。
防火牆:使用功能防火牆是一種確保網路安全的方法。防火牆是指設置在不同網路(如可信任的企業內部網和不可信的公共網)或網路安全域之間的一系列部件的組合。它是不同網路或網路安全域之間信息的惟一出入口,能根據企業的安全策略控制(允許、拒絕、監測)出入網路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較強的抗攻擊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務、實現網路和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
後門:後門是指一種繞過安全性控制而獲取對程序或系統訪問權的方法。在軟體的開發階段,程序員常會在軟體內創建後門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後門被其他人知道,或者在發布軟體之前沒有刪除,那麼它就成了安全隱患。
入侵檢測:入侵檢測是防火牆的合理補充,幫助系統對付網路攻擊,擴展系統管理員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審計、監視、進攻識別和響應),提高信息安全基礎結構的完整性。它從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若干關鍵點收集信息,並分析這些信息,檢查網路中是否有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和遭到襲擊的跡象。
❸ 怎麼談談對網路安全的認識
大部分都是小白 要不就懶的設置 所以我們黑了
❹ 談談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網路安全
網路安全一直是受人們關注話題,今天讓我們來對安全的發展以及其重要性作簡明的闡述,並介紹了一些國內外知名的網路安全相關網站,並對於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策略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並讓大家了解幾種安全標准。
媒體經常報道一些有關網路安全威脅的令人震驚的事件,針對目前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計算機和網路管理員以及用戶都必須應付不斷復雜的安全環境。黑客和計算機病毒都是普遍的威脅,以至於某個具體的日期都與一個特別的安全問題相關。
Internet對於任何一個具有網路連接和ISP帳號的人都是開放的,事實上它本身被設計成了一個開放的網路。因此它本身並沒有多少內置的能力使信息安全,從一個安全的角度看,Internet 是天生不安全的。然而,商界和個人現在都想在Internet上應用一些安全的原則,在Internet發明人當初沒有意識到的方式下有效的使用它。對於Internet 用戶一個新的挑戰是如何在允許經授權的人在使用它的同時保護敏感信息。
安全是什麼?
簡單的說在網路環境里的安全指的是一種能夠識別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安全的一般性定義也必須解決保護公司財產的需要,包括信息和物理設備(例如計算機本身)。安全的想法也涉及到適宜性和從屬性概念。負責安全的任何一個人都必須決定誰在具體的設備上進行合適的操作,以及什麼時候。當涉及到公司安全的時候什麼是適宜的在公司與公司之間是不同的,但是任何一個具有網路的公司都必須具有一個解決適宜性、從屬性和物理安全問題的安全策略。
我們將討論與Internet 有關的安全問題,伴隨著現代的、先進的復雜技術例如區域網(LAN)和廣域網(WAN)、Internet網以及VPN。安全的想法和實際操作已經變得比簡單巡邏網路邊界更加復雜。對於網路來說一個人可以定義安全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管理員將確保信息僅僅被授權的用戶所共享。
通過我們的講述,你將熟悉那些被你公司認為適宜的,用來建立和限制行為的過程和技術。你將集中精神在有關將你公司與互聯網相連接的安全的問題上。Internet連接對於陌生用戶連接到外露的資源上極為容易。你必須確保它們只能訪問那些你想讓他們訪問的內容,這節課將學習一些控制用戶和黑客訪問,如何對事件做出反應,以及當有人規避那些控制時如何使損害最小化的方法。
建立有效的安全矩陣
盡管一個安全系統的成分和構造在公司之間是不同的,但某些特徵是一致的,一個可行的安全矩陣是高度安全的和容易使用的,它實際上也需要一個合情合理的開銷。一個安全矩陣由單個操作系統安全特徵、日誌服務和其他的裝備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審查方案構成。
一個安全矩陣是靈活的可發展的,擁有很高級的預警和報告功能,表1-1概括了一個有效的安全矩陣系統最主要的幾個方面。
要配置系統盡可能正確地對你發出警告。可以通過Email,計算機屏幕,pager等等來發出通知。
安全機制
根據ISO提出的,安全機制是一種技術,一些軟體或實施一個或更多安全服務的過程。
ISO把機制分成特殊的和普遍的。一個特殊的安全機制是在同一時間只對一種安全服務上實施一種技術或軟體。加密就是特殊安全機制的一個例子。盡管你可以通過使用加密來保證數據的保密性,數據的完整性和不可否定性,但實施在每種服務時你需要不同的加密技術。一般的安全機制都列出了在同時實施一個或多個安全服務的執行過程。特殊安全機制和一般安全機制不同的另一個要素是一般安全機制不能應用到OSI參考模型的任一層上。普通的機制包括:
· 信任的功能性:指任何加強現有機制的執行過程。例如,當你升級你的TCP/IP堆棧或運行一些軟體來加強你的Novell,NT,UNIX系統認證功能時,你使用的就是普遍的機制。
· 事件檢測:檢查和報告本地或遠程發生的事件
· 審計跟蹤:任何機制都允許你監視和記錄你網路上的活動
· 安全恢復:對一些事件作出反應,包括對於已知漏洞創建短期和長期的解決方案,還包括對受危害系統的修復。
額外的安全標准桔皮書
除了ISO 7498-2還存在一些其它政府和工業標准。主要包括
· British Standard 7799:概括了特殊的「控制」,如系統訪問控制和安全策略的使用以及物理安全措施。目的為了幫助管理者和IT專家建立程序來保持信息的安全性。
· 公共標准
· 桔皮書(美國)
為了標准化安全的級別,美國政府發表了一系列的標准來定義一般安全的級別。這些標准發表在一系列的書上通常叫做「彩虹系列」,因為每本書的封面的顏色都是不同的。由為重要的是桔皮書。它定義了一系列的標准,從D級別開始(最低的級別)一直到A1(最安全)級。
❺ 你對網路安全的認識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區域網就是我們說的互聯網,網路安全主要依賴三個方面,一是威嚴法律,二是先進的技術,三是嚴格的管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網路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我們不想帶來的東西。
❻ 提高人們對網路信息安全性的認識
2. 加強國家的安全立法工作,為網路安全提供法律依據
有關安全的法律體系包括:① 國家的根本大法即憲法有關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權利的根本性的法律規定;② 國家安全法、保密法等通用的涉及國家安全和信息活動的法律;③ 有關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網路安全的專用法律;④ 有關具體信息行為的法律界定。
我們國家的法律,不但要規范中國公民的行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政權的穩定,而且要在一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能夠維護國家的利益和本國公民的權益。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之所以膽敢把一些有問題的產品銷往中國,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的法律的不完善。中國公民在國際交往中受到了損害,卻拿不出索賠的法律依據。
❼ 談談對網路安全的認識
網路空間安全專業是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下的專業,學科代碼為「083900」,授予「工學」學位,涉及到以信息構建的各種空間領域,研究網路空間的組成、形態、安全、管理等。網路空間安全專業,致力於培養「互聯網+」時代能夠支撐國家網路空間安全領域的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網路空間安全的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能夠在網路空間安全產業以及其他國民經濟部門,從事各類網路空間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系統設計與分析、網路空間安全規劃管理等工作,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寬廣的國際視野、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和行業高級工程人才。
❽ 對當前網路安全的認識和對策
最近幾年裡,網路攻擊技術和攻擊工具有了新的發展趨勢,使藉助Internet運行業務的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本文將對網路攻擊的新動向進行分析,使讀者能夠認識、評估,並減小這些風險。
趨勢一:自動化程度和攻擊速度提高
攻擊工具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自動攻擊一般涉及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出現了新變化。
掃描可能的受害者。自1997年起,廣泛的掃描變得司空見慣。目前,掃描工具利用更先進的掃描模式來改善掃描效果和提高掃描速度。
損害脆弱的系統。以前,安全漏洞只在廣泛的掃描完成後才被加以利用。而現在攻擊工具利用這些安全漏洞作為掃描活動的一部分,從而加快了攻擊的傳播速度。
傳播攻擊。在2000年之前,攻擊工具需要人來發動新一輪攻擊。目前,攻擊工具可以自己發動新一輪攻擊。像紅色代碼和尼姆達這類工具能夠自我傳播,在不到18個小時內就達到全球飽和點。
攻擊工具的協調管理。隨著分布式攻擊工具的出現,攻擊者可以管理和協調分布在許多Internet系統上的大量已部署的攻擊工具。目前,分布式攻擊工具能夠更有效地發動拒絕服務攻擊,掃描潛在的受害者,危害存在安全隱患的系統。
趨勢二:攻擊工具越來越復雜
攻擊工具開發者正在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武裝攻擊工具。與以前相比,攻擊工具的特徵更難發現,更難利用特徵進行檢測。攻擊工具具有三個特點:反偵破,攻擊者採用隱蔽攻擊工具特性的技術,這使安全專家分析新攻擊工具和了解新攻擊行為所耗費的時間增多;動態行為,早期的攻擊工具是以單一確定的順序執行攻擊步驟,今天的自動攻擊工具可以根據隨機選擇、預先定義的決策路徑或通過入侵者直接管理,來變化它們的模式和行為;攻擊工具的成熟性,與早期的攻擊工具不同,目前攻擊工具可以通過升級或更換工具的一部分迅速變化,發動迅速變化的攻擊,且在每一次攻擊中會出現多種不同形態的攻擊工具。此外,攻擊工具越來越普遍地被開發為可在多種操作系統平台上執行。許多常見攻擊工具使用IRC或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等協議,從入侵者那裡向受攻擊的計算機發送數據或命令,使得人們將攻擊特性與正常、合法的網路傳輸流區別開變得越來越困難。
趨勢三:發現安全漏洞越來越快
新發現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管理人員不斷用最新的補丁修補這些漏洞,而且每年都會發現安全漏洞的新類型。入侵者經常能夠在廠商修補這些漏洞前發現攻擊目標。
趨勢四:越來越高的防火牆滲透率
防火牆是人們用來防範入侵者的主要保護措施。但是越來越多的攻擊技術可以繞過防火牆,例如,IPP(Internet列印協議)和WebDAV(基於Web的分布式創作與翻譯)都可以被攻擊者利用來繞過防火牆。
趨勢五:越來越不對稱的威脅
Inter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賴的。每個Internet系統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取決於連接到全球Internet上其他系統的安全狀態。由於攻擊技術的進步,一個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統,對一個受害者發動破壞性的攻擊。隨著部署自動化程度和攻擊工具管理技巧的提高,威脅的不對稱性將繼續增加。
趨勢六:對基礎設施將形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基礎設施攻擊是大面積影響Internet關鍵組成部分的攻擊。由於用戶越來越多地依賴Internet完成日常業務,基礎設施攻擊引起人們越來越大的擔心。基礎設施面臨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蠕蟲病毒、對Internet域名系統(DNS)的攻擊和對路由器攻擊或利用路由器的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利用多個系統攻擊一個或多個受害系統,使受攻擊系統拒絕向其合法用戶提供服務。攻擊工具的自動化程度使得一個攻擊者可以安裝他們的工具並控制幾萬個受損害的系統發動攻擊。入侵者經常搜索已知包含大量具有高速連接的易受攻擊系統的地址塊,電纜數據機、DSL和大學地址塊越來越成為計劃安裝攻擊工具的入侵者的目標。由於Internet是由有限而可消耗的資源組成,並且Internet的安全性是高度相互依賴的,因此拒絕服務攻擊十分有效。
蠕蟲病毒是一種自我繁殖的惡意代碼。與需要用戶做某種事才能繼續繁殖的病毒不同,蠕蟲病毒可以自我繁殖。再加上它們可以利用大量安全漏洞,會使大量的系統在幾個小時內受到攻擊。一些蠕蟲病毒包括內置的拒絕服務攻擊載荷或Web站點損毀載荷,另一些蠕蟲病毒則具有動態配置功能。但是,這些蠕蟲病毒的最大影響力是,由於它們傳播時生成海量的掃描傳輸流,它們的傳播實際上在Internet上生成了拒絕攻擊,造成大量間接的破壞(這樣的例子包括:DSL路由器癱瘓;並非掃描本身造成的而是掃描引發的基礎網路管理(ARP)傳輸流激增造成的電纜調制解制器ISP網路全面超載)。
DNS是一種將名字翻譯為數字IP地址的分布式分級全球目錄。這種目錄結構最上面的兩層對於Internet運行至關重要。在頂層中有13個「根」名伺服器。下一層為頂級域名(TLD)伺服器,這些伺服器負責管理「.com」、「.net」等域名以及國家代碼頂級域名。DNS面臨的威脅包括:緩存區中毒,如果使DNS緩存偽造信息的話,攻擊者可以改變發向合法站點的傳輸流方向,使它傳送到攻擊者控制的站點上;破壞數據,攻擊者攻擊脆弱的DNS伺服器,獲得修改提供給用戶的數據的能力;拒絕服務,對某些TLD域名伺服器的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會造成Internet速度普遍下降或停止運行;域劫持,通過利用客戶升級自己的域注冊信息所使用的不安全機制,攻擊者可以接管域注冊過程來控制合法的域。
路由器是一種指揮Internet上傳輸流方向的專用計算機。路由器面臨的威脅有:將路由器作為攻擊平台,入侵者利用不安全的路由器作為生成對其他站點的掃描或偵察的平台;拒絕服務,盡管路由器在設計上可以傳送大量的傳輸流,但是它常常不能處理傳送給它的同樣數量的傳輸流,入侵者利用這種特性攻擊連接到網路上的路由器,而不是直接攻擊網路上的系統;利用路由器之間的信賴關系,路由器若要完成任務,就必須知道向哪裡發送接收到的傳輸流,路由器通過共享它們之間的路由信息來做到這點,而這要求路由器信賴其收到的來自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因此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修改、刪除全球Internet路由表或將路由輸入到全球Internet路由表中,將發送到一個網路的傳輸流改向傳送到另一個網路,從而造成對兩個網路的拒絕服務攻擊。盡管路由器保護技術早已可供廣泛使用,但是許多用戶沒有利用路由器提供的加密和認證特性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❾ 談談對網路的看法
網路在現實的生活中的確給了我門很大的幫助,但是它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就個人的看法談談。
網路對我們來說,可以是離不開它了。網路的信息傳輸是那麼的迅速和快捷,只要我們想找某些方面的信息,你只要上網簡單的輸入幾個關鍵的字,搜一搜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了。是那麼的快捷,他給了我們很大的方便。現在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以前必須面對面完成的事情,都可以在網路上得以實現了。如:在網上購物,網上辦公,遠程網路手術,網路游戲等等。現在對我們來說是那麼的自然,由於有它,我門的生活變的多采了,社會的發展也迅速了,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人們之間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了。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的,網路的發展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我們並不想帶來的東西。網路是一個虛幻的東西,在上面你可以,以任何一個你想出現的身份出現在網路上,當然這就造成了下信用的下降,使我們感到不是那麼的安全。有些不法的分子,就是利用網路技術,製造騙局,使好多無心人上當受騙。給社會帶了很大的損失,同時也給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帶了了很大的損失。由於,網路可以以非真實的身份暢游,是網路分子大膽的利用網路,進行各種犯罪活動。這個案件的偵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但是,世界是向前進步的。各國也正努力改善網路的安全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明天網路將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幫助,網路犯罪會越來越少。
❿ 談談你對網路的認識
你們是要寫論文么- -看下面好了、、 隨著網路的發展及普及,大學生上網的人數日趨增多,網路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身心健康、價值觀念和政治趨向等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對我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提出嚴峻的挑戰。因此,研究網路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2000年12月15日,至2001年1月10日,網路文明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對北京、上海、廣州等七大城市,101所各級各類高等院校及專科學校,開展了"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的專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路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一個重要內容,網上各項文化活動,尤其是網上聊天等活動對於大學生的吸引力很大。80%的大學生認為在網上限制黃色、反動以及無聊的內容是必要的。
有關網路對大學生及其思想教育的影響問題,在很多期刊、雜志及網路上有很多論述,綜合起來有以下觀點:1、網路有利於大學生新觀念、新意識的形成;2、網路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網路豐富思想教育的素材3、網路能為大學生提供角色實踐的場所;4、網路威脅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5、網路傳播誘發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沖突;6、網路弱化了大學生的道德意識等等;總而言之網路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利大於弊。下面就我淺顯的認識談談自己的看法。
1、網路給大學生及其教育帶來的正面影響
(1)、網路有利於大學生形成新的思維方式
傳統的思維方式是一種線性思維。網路的發展,對傳統的思維是一種超越和挑戰。它是一種跳躍式、非線性的思維方式。網路時代的這種思維方式改變了傳統思維所固有的較狹隘、死板的弊端,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網路有利於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
網路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等特徵。它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教育途徑,幫助大學生在寬廣的環境中學習和積累知識,而且有利於大學生發展和形成個性。尤其是校園網和思想政治工作網的建立和發展,為大學生接受知識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3)、網路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高。過去,傳統大學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課堂教學,傳統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佔主導部分。網路的出現,拆掉了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圍牆,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通過網路,學生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種社會現象、思想觀點、文化思潮。
(4)、網路使我們了解到更為真實的學生思想動態,從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特別是一些受到普遍關注的校園和社會熱點問題,大學生們會樂於在網上發表各自的觀點、意見,進行交流、討論,這都是學生真實思想的流露。教師可以通過收集、整理、分析這些網貼,從而找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