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nfs的設置
擴展閱讀
怎麼設置無法連接網路 2025-09-17 19:45:54

網路nfs的設置

發布時間: 2022-04-19 19:51:13

Ⅰ 簡述安裝nfs網路共享服務的步驟

下載了之後點確認安裝之後的話就可以了。

Ⅱ 配置nfs共享服務

nfs 是一種網路文件系統,需要依賴rpc進行過程調度

注意nfs只驗證id,驗證用戶名,並且只能在類unix os上進行文件共享服務,由於它的脆弱的驗證機制,所以不適宜在internet上工作,在內網使用是非常可行的。

如何使用和設置NFS服務

注意設置共享目錄後要重啟下bfs相關的兩個服務然後再去你的機頂盒那邊設置nfs,

Ⅳ 如何在設置nfs掛載時,忘記了 為內核傳遞板子ip地址,setenv bootargs root=nfs nfs

① 設置目標板IP地址
② 設置伺服器IP地址
③ 設置根文件系統在伺服器上的路徑,注意該路徑一定要設定為伺服器上的nfs目錄。
④ bootcmd是u-boot啟動後執行的命令,命令之間用分號分隔。
tftp 21000000 uImage 表示通過tftp 將內核映像下載到RAM中地址為0x21000000;
bootm 21000000 啟動linux操作系統
⑤ 定義u-boot傳送給linux內核的命令行參數,該命令行指定以網路文件系統作為根文件系統。
其中root=/dev/nfs,並非真的設備,而是一個告訴內核經由網路取得根文件系統的旗標。
參數nfsroot這個參數告訴內核以那一台機器,那個目錄以及那個網路文件系統選項作為根文件系統使用。參數的格式如下:
nfsroot=[:][,]
如果指令列上沒有給定 nfsroot 參數,則將使用『/tftpboot/%s』預設值。其它選項如下:
--指定網路文件系統服務端的互聯網地址(IP address)。如果沒有給定此欄位,則使用由 nfsaddrs 變數(見下面)所決定的值。此參數的用途之一是允許使用不同機器作為反向地址解析協議(RARP) 及網路文件系統服務端。通常你可以不管它(設為空白)。
-- 服務端上要作為根掛入的目錄名稱。如果字串中有個『%s』 符記(token),此符記將代換為客戶端互聯網地址之 ASCII 表示法。
-- 標準的網路文件系統選項。所有選項都以逗號分開。如果沒有給定此選項欄位則使用下列的預設值:
port = as given by server portmap daemon
rsize = 1024
wsize = 1024
timeo = 7
retrans = 3
acregmin = 3
acregmax = 60
acdirmin = 30
acdirmax = 60
flags = hard, nointr, noposix, cto, ac
參數nfsaddrs設定網路通訊所需的各種網路介面地址。如果沒有給定這個參數,則內核核會試著使用反向地址解析協議以及/或是啟動協議(BOOTP)以找出這些參數。其格式如下:
nfsaddrs=::::::
-- 客戶端的互聯網地址。如果沒設,此地址將由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或啟動協議來決定。使用何種協議端視配置核心時打開的選項以及 參數而定。如果設定此參數,就不會使用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或啟動協議。
-- 網路文件系統服務端之互聯網地址。如果使用反向地址解析協議來決定客戶端地址並且設定此參數,則只接受從指定之服務端傳來的回應。要使用不同的機器作為反向地址解析與網路文件系統服務端的話,在此指定你的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服務端(保持空白)並在 nfsroot 參數(見上述)中指定你的網路文件系統服務端。如果此項目空白則使用回答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或啟動協議之服務端的地址。
-- 網關(gateway)之互聯網地址,若服務端位於不同的子網路上時。如果此項目空白則不使用任何網關並假設服務端在本地的(local)網路上,除非由啟動協議接收到值。
-- 本地網路界面的網路掩碼。如果為空白,則網路掩碼由客戶端的互聯網地址導出,除非由啟動協議接收到值。
-- 客戶端的名稱。如果空白,則使用客戶端互聯網地址之 ASCII-標記法,或由啟動協議接收的值。
-- 要使用的網路設備名稱。如果為空白,所有設備都會用來發出反向地址解析請求,啟動協議請求由最先找到的設備發出。網路文件系統使用接收到反向地址解析協議或啟動協議回應的設備。如果你只有一個設備那你可以不管它。
-- 用以作為自動配置的方法。如果是 `rarp\" 或是 `bootp\" 則使用所指示的協議。如果此值為 `both\" 或空白,若配置核心時有打開這兩種協議則都使用。 `none\" 表示不使用自動配置。這種情況下你必須指定前述欄位中所有必要的值。
此 參數可以作為 nfsaddrs 的參數單獨使用(前面沒有任何 `:` 字元),這種情況下會使用自動配置。然而,此種情況不能使用 `none\"作為值。

Ⅳ 華為手機nfs如何設置

1:在手機桌面,點擊「設置」>「無線和網路」>「更多」>「NFC」。
2:進入 NFC 設置界面後,請在此界面開啟 NFC 開關,並將 NFC 支付方式設為內置支付卡。
3:在錢包客戶端進行空中開卡和充值後,就可以在中國境內有銀聯標識及「QuickPass」閃付標識的 POS 機刷手機消費。招商銀行一閃通,在刷手機消費時將自動轉聯機交易,在 POS 機輸入綁定一卡通密碼,即可從一卡通上扣除消費金額。

Ⅵ 在Linux下怎樣配置NFS(網路文件系統的配置和實現文件共享)

方法/步驟
首先確認自己的伺服器上面是否有portmap和nfs包,一般情況下都會有.
查詢命令:
rpm
-qa
|
grep
portmap
rpm
-qa
|
grep
nfs
如果有就接著向下走
啟動portmap和nfs,但是portmap的先於nfs啟動,因為portmap為nfs動態分配埠
查看是有啟動正常用如下命令
prcinfo
-p
如果看到portmap和nfs表示啟動正常
設置你要共享的文件和目錄
編輯vi
/etc/exports
格式如下:
共享目錄
允許訪問的主機ip(許可權)
輸出共享目錄和文件
1.要不重啟nfs服務
2.使用exportfs
-rv命令
接著到另一台伺服器上面去掛載nfs伺服器輸出的文件和目錄
1.新建你要掛載的目錄
2.查看nfs伺服器的輸出目錄
showmount
-e
nfs的ip
掛載目錄或文件
格式如下:
mount
nfs伺服器地址:/usr/local/web
/mnt/websites
查看掛載結果
df
-h
測試共享時候成功,在web1上面下面的掛載目錄下面新建一個文件然後隨便寫點東西看web2上面時候同步
卸載目錄的命令:
umount
/mnt/websites

Ⅶ 如何建立nfs網路文件系統

建立網路文件系統的前提:windows與linux虛擬機及開發板三者之間能夠互相ping 通。
三者互ping通IP設置舉例:
1. 首先,關閉windows的防火牆,然後通過:ufw disable 命令關閉ubuntu的防火牆。
配IP:首先,我的電腦通過無線連接

4
配置方法:
經過這番配置後,三者一定能夠互相ping通了
5
下面開始搭建NFS在虛擬機和開發板上:

Ⅷ 如何配置NFS網路文件系統實現共享文件

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由Sun開發的用於網路上文件共享的協議,最早應該是unix下的,linux現在也有,在Windows Server 2003 R2中提供了一個組件Microsoft 網路文件系統服務(MSNFS),使用它讓我們可以輕松的在 Windows Server 2003 R2 和 UNIX 計算機之間傳輸文件,訪問文件.不過Windows 的共享功能不是基於網路文件系統的.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SMB協議)

Ⅸ 要配置nfs伺服器在伺服器端主要配置什麼文件

一、NFS服務簡介

NFS 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縮寫,即網路文件系統。一種使用於分散式文件系統的協定,由Sun公司開發,於1984年向外公布。功能是通過網路讓不同的機器、不同的操作系統能夠彼此分享個別的數據,讓應用程序在客戶端通過網路訪問位於伺服器磁碟中的數據,是在類Unix系統間實現磁碟文件共享的一種方法。

NFS 的基本原則是「容許不同的客戶端及服務端通過一組RPC分享相同的文件系統」,它是獨立於操作系統,容許不同硬體及操作系統的系統共同進行文件的分享。

NFS在文件傳送或信息傳送過程中依賴於RPC協議。RPC,遠程過程調用 (Remote Procere Call) 是能使客戶端執行其他系統中程序的一種機制。NFS本身是沒有提供信息傳輸的協議和功能的,但NFS卻能讓我們通過網路進行資料的分享,這是因為NFS使用了一些其它的傳輸協議。而這些傳輸協議用到這個RPC功能的。可以說NFS本身就是使用RPC的一個程序。或者說NFS也是一個RPC SERVER。所以只要用到NFS的地方都要啟動RPC服務,不論是NFS SERVER或者NFS CLIENT。這樣SERVER和CLIENT才能通過RPC來實現PROGRAM PORT的對應。可以這么理解RPC和NFS的關系:NFS是一個文件系統,而RPC是負責負責信息的傳輸。

二、系統環境

系統平台:CentOS release 5.6 (Final)

NFS Server IP:192.168.1.108

防火牆已關閉/iptables: Firewall is not running.

SELINUX=disabled

三、安裝NFS服務

NFS的安裝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兩個軟體包即可,而且在通常情況下,是作為系統的默認包安裝的。

nfs-utils-* :包括基本的NFS命令與監控程序
portmap-* :支持安全NFS RPC服務的連接
1、查看系統是否已安裝NFS

系統默認已安裝了nfs-utils portmap 兩個軟體包。

2、如果當前系統中沒有安裝NFS所需的軟體包,需要手工進行安裝。nfs-utils 和portmap 兩個包的安裝文件在系統光碟中都會有。

復制代碼
#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 cd /mnt/cdrom/CentOS/
# rpm -ivh portmap-4.0-65.2.2.1.i386.rpm
# rpm -ivh nfs-utils-1.0.9-50.el5.i386.rpm
# rpm -q nfs-utils portmap
復制代碼

四、NFS系統守護進程

nfsd:它是基本的NFS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客戶端是否能夠登錄伺服器;
mountd:它是RPC安裝守護進程,主要功能是管理NFS的文件系統。當客戶端順利通過nfsd登錄NFS伺服器後,在使用NFS服務所提供的文件前,還必須通過文件使用許可權的驗證。它會讀取NFS的配置文件/etc/exports來對比客戶端許可權。
portmap:主要功能是進行埠映射工作。當客戶端嘗試連接並使用RPC伺服器提供的服務(如NFS服務)時,portmap會將所管理的與服務對應的埠提供給客戶端,從而使客戶可以通過該埠向伺服器請求服務。
五、NFS伺服器的配置

NFS伺服器的配置相對比較簡單,只需要在相應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設置,然後啟動NFS伺服器即可。

NFS的常用目錄

/etc/exports NFS服務的主要配置文件
/usr/sbin/exportfs NFS服務的管理命令
/usr/sbin/showmount 客戶端的查看命令
/var/lib/nfs/etab 記錄NFS分享出來的目錄的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var/lib/nfs/xtab 記錄曾經登錄過的客戶端信息
NFS服務的配置文件為 /etc/exports,這個文件是NFS的主要配置文件,不過系統並沒有默認值,所以這個文件不一定會存在,可能要使用vim手動建立,然後在文件裡面寫入配置內容。

/etc/exports文件內容格式:

<輸出目錄> [客戶端1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客戶端2 選項(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其他)]
a. 輸出目錄:

輸出目錄是指NFS系統中需要共享給客戶機使用的目錄;

b. 客戶端:

客戶端是指網路中可以訪問這個NFS輸出目錄的計算機

客戶端常用的指定方式

指定ip地址的主機:192.168.0.200
指定子網中的所有主機:192.168.0.0/24 192.168.0.0/255.255.255.0
指定域名的主機:david.bsmart.cn
指定域中的所有主機:*.bsmart.cn
所有主機:*
c. 選項:

選項用來設置輸出目錄的訪問許可權、用戶映射等。

NFS主要有3類選項:

訪問許可權選項

設置輸出目錄只讀:ro
設置輸出目錄讀寫:rw
用戶映射選項

all_squash:將遠程訪問的所有普通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nfsnobody);
no_all_squash:與all_squash取反(默認設置);
root_squash:將root用戶及所屬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或用戶組(默認設置);
no_root_squash:與rootsquash取反;
anonu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都映射為匿名用戶,並指定該用戶為本地用戶(UID=xxx);
anongid=xxx:將遠程訪問的所有用戶組都映射為匿名用戶組賬戶,並指定該匿名用戶組賬戶為本地用戶組賬戶(GID=xxx);
其它選項

secure:限制客戶端只能從小於1024的tcp/ip埠連接nfs伺服器(默認設置);
insecure:允許客戶端從大於1024的tcp/ip埠連接伺服器;
sync:將數據同步寫入內存緩沖區與磁碟中,效率低,但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
async:將數據先保存在內存緩沖區中,必要時才寫入磁碟;
wdelay:檢查是否有相關的寫操作,如果有則將這些寫操作一起執行,這樣可以提高效率(默認設置);
no_wdelay:若有寫操作則立即執行,應與sync配合使用;
subtree:若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則nfs伺服器將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默認設置);
no_subtree:即使輸出目錄是一個子目錄,nfs伺服器也不檢查其父目錄的許可權,這樣可以提高效率;
六、NFS伺服器的啟動與停止

在對exports文件進行了正確的配置後,就可以啟動NFS伺服器了。

1、啟動NFS伺服器

為了使NFS伺服器能正常工作,需要啟動portmap和nfs兩個服務,並且portmap一定要先於nfs啟動。

# service portmap start
# service nfs start

2、查詢NFS伺服器狀態

# service portmap status
# service nfs status

3、停止NFS伺服器

要停止NFS運行時,需要先停止nfs服務再停止portmap服務,對於系統中有其他服務(如NIS)需要使用時,不需要停止portmap服務

# service nfs stop
# service portmap stop
4、設置NFS伺服器的自動啟動狀態

對於實際的應用系統,每次啟動LINUX系統後都手工啟動nfs伺服器是不現實的,需要設置系統在指定的運行級別自動啟動portmap和nfs服務。

# chkconfig --list portmap
# chkconfig --list nfs

設置portmap和nfs服務在系統運行級別3和5自動啟動。

# chkconfig --level 35 portmap on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

七、實例

1、將NFS Server 的/home/david/ 共享給192.168.1.0/24網段,許可權讀寫。

伺服器端文件詳細如下:

# vi /etc/exports

/home/david 192.168.1.0/24(rw)
2、重啟portmap 和nfs 服務

# service portmap restart
# service nfs restart
# exportfs

3、伺服器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默認查看自己共享的服務,前提是要DNS能解析自己,不然容易報錯

# showmount -a//顯示已經與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4、客戶端使用showmount命令查詢NFS的共享狀態

# showmount -e NFS伺服器IP

5、客戶端掛載NFS伺服器中的共享目錄

命令格式

# mount NFS伺服器IP:共享目錄 本地掛載點目錄
# mount 192.168.1.108:/home/david/ /tmp/david/

# mount |grep nfs

掛載成功。

查看文件是否和伺服器端一致。

6、NFS的共享許可權和訪問控制

現在我們在/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看看許可權是什麼

# touch 20130103

這里出現Permission denied,是因為NFS 伺服器端共享的目錄本身的寫許可權沒有開放給其他用戶,在伺服器端打開該許可權。

# chmod 777 -R /home/david/

再次在客戶端/tmp/david/ 裡面建立一個文件

我用root 用戶建立的文件,變成了nfsnobody 用戶。

NFS有很多默認的參數,打開/var/lib/nfs/etab 查看分享出來的/home/david/ 完整許可權設定值。

# cat /var/lib/nfs/etab

默認就有sync,wdelay,hide 等等,no_root_squash 是讓root保持許可權,root_squash 是把root映射成nobody,no_all_squash 不讓所有用戶保持在掛載目錄中的許可權。所以,root建立的文件所有者是nfsnobody。

下面我們使用普通用戶掛載、寫入文件測試。

# su - david

$ cd /tmp/david/

$ touch 2013david

普通用戶寫入文件時就是自己的名字,這也就保證了伺服器的安全性。
關於許可權的分析

1. 客戶端連接時候,對普通用戶的檢查

a. 如果明確設定了普通用戶被壓縮的身份,那麼此時客戶端用戶的身份轉換為指定用戶;

b. 如果NFS server上面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客戶端登錄賬戶的身份轉換為NFS server上面的同名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也沒有同名用戶,那麼此時 用戶身份被壓縮成nfsnobody;

2. 客戶端連接的時候,對root的檢查

a. 如果設置no_root_squash,那麼此時root用戶的身份被壓縮為NFS server上面的root;

b. 如果設置了all_squash、anonuid、anongid,此時root 身份被壓縮為指定用戶;

c. 如果沒有明確指定,此時root用戶被壓縮為nfsnobody;

d. 如果同時指定no_root_squash與all_squash 用戶將被壓縮為 nfsnobody,如果設置了anonuid、anongid將被壓縮到所指定的用戶與組;

7、卸載已掛載的NFS共享目錄

# umount /tmp/david/

八、啟動自動掛載nfs文件系統

格式:

<server>:</remote/export> </local/directory> nfs < options> 0 0
# vi /etc/fstab

保存退出,重啟系統。

查看/home/david 有沒有自動掛載。

自動掛載成功。

九、相關命令

1、exportfs

如果我們在啟動了NFS之後又修改了/etc/exports,是不是還要重新啟動nfs呢?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exportfs 命令來使改動立刻生效,該命令格式如下:

# exportfs [-aruv]

-a 全部掛載或卸載 /etc/exports中的內容
-r 重新讀取/etc/exports 中的信息 ,並同步更新/etc/exports、/var/lib/nfs/xtab
-u 卸載單一目錄(和-a一起使用為卸載所有/etc/exports文件中的目錄)
-v 在export的時候,將詳細的信息輸出到屏幕上。

具體例子:
# exportfs -au 卸載所有共享目錄
# exportfs -rv 重新共享所有目錄並輸出詳細信息

2、nfsstat

查看NFS的運行狀態,對於調整NFS的運行有很大幫助。

3、rpcinfo
查看rpc執行信息,可以用於檢測rpc運行情況的工具,利用rpcinfo -p 可以查看出RPC開啟的埠所提供的程序有哪些

4、showmount

-a 顯示已經於客戶端連接上的目錄信息
-e IP或者hostname 顯示此IP地址分享出來的目錄

5、netstat

可以查看出nfs服務開啟的埠,其中nfs 開啟的是2049,portmap 開啟的是111,其餘則是rpc開啟的。

最後注意兩點,雖然通過許可權設置可以讓普通用戶訪問,但是掛載的時候默認情況下只有root可以去掛載,普通用戶可以執行sudo。

NFS server 關機的時候一點要確保NFS服務關閉,沒有客戶端處於連接狀態!通過showmount -a 可以查看,如果有的話用kill killall pkill 來結束,(-9 強制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