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較轟動的網路安全案例有OpenSSL漏洞,
DNS攻擊等等,這些都是互聯網上的惡意程序或者病毒,可見我們必須提高對互聯網安全性的重視~
而且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CNCERT?CNCERT說的通俗些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網路安全,保證互聯網的正常運行而專門成立的一個機構~它主要起到及時遏制蠕蟲(一種病毒)和惡意程序在我國公共互聯網上的大面積傳播,這個近期召開了年會也是主要在說互聯網安全問題~
由此可見我們必須提高對網路安全地重視,謹防系統安全漏洞,我建議你像我一樣下載使用騰訊電腦管家,有很多防範安全案例的方法~功能也好~近期還更新了新版星星版~
更給力了
Ⅱ 近幾年網路隱私泄露的經典案例都有哪些
例如:2017年3月22日,國內知名漏洞報告平台烏雲網公布了「攜程安全支付日歷導致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的相關信息。漏洞發現者指出,攜程將用於處理用戶支付的服務介面開啟了調試功能,使所有向銀行驗證持卡所有者介面傳輸的數據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伺服器。
而該信息加密級別並不夠高,可以被駭客輕易獲取。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的:持卡人姓名、身份證、所持銀行卡類別、卡號、CVV碼以及用於支付的6位密碼。
相關信息
個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類別: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內的個人基本信息,有時甚至會包括婚姻、信仰、職業、工作單位、收入、病歷、生育等相對隱私的個人基本信息。
2.設備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種計算機終端設備(包括移動和固定終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內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統版本等。
3.賬戶信息。主要包括網銀賬號、第三方支付賬號,社交賬號和重要郵箱賬號等。
Ⅲ 有誰知道是因為計算機病毒引起的造成嚴重後果的事件案例
「MSN性感雞」,網路提前遭遇「禽流感」
2005年,禽流感席捲全球,讓人聞雞色變。而網路上的「禽流感」更是早於現實,從2月3日開始,席捲全球互聯網。
2月3日上午,金山、瑞星、江民等國內多家安全軟體廠家,接到大量MSN用戶中毒信息,一個名為「MSN性感雞」的病毒迅速在互聯網上瘋狂傳播。msn用戶感染後會向所有好友發送病毒文件。MSN性感雞除了利用MSN向外界發送病毒文件、消耗系統資源外,還會在中毒電腦里放置後門程序,使黑客可以遠程式控制制該電腦,從而使用戶面臨極大的安全威脅。
在相對平靜的2005年網路環境中,「MSN性感雞」造成危害最嚴重的一個病毒。隨著各大門戶網站的即時通訊工具的推出,以及金山加加、盛大圈圈等的加入,病毒製造者利用IM(即時通訊工具)做為傳播,已經成為了病毒傳播的首選方式。金山毒霸反病毒服務中心整個2005年接到的感染報告中,通過IM工具傳播的病毒高達270萬次,排在所有病毒之首。這也使的國內IM廠家高度重視,騰訊推出的QQ2005,就在業界率先與殺毒廠商合作,與金山公司合作推出了國際首創的「QQ安全中心」。
金融機構成為網路釣魚最青睞對象
2005年,美國超過300萬的信用卡用戶資料外斜,導致用戶財產損失,同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先後成為黑客們模仿的對象,設計了類似的網頁,通過網路釣魚的形式獲取利益。這一現象在2005年以平均每個月73%的數字增長,使很多用戶對於網路交易的信心大減。導致年底各家銀行對於網路交易安全提高重視。
針這些對愈演愈烈的網上銀行詐騙事件,中國人民銀行於10月30日向社會公布《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對銀行從事電子支付活動提出了指導性要求,對銀行針對不同客戶在電子支付類型、單筆支付金額和每日累計支付金額等方面作出合理限制。
各殺毒廠家紛紛披露主動防禦計劃反病毒欲改被動劣勢
5月,業界一條以「網路安全驚曝黑幕」為題的報道,在原本還算平靜的網路安全行業攪起千層巨浪。這篇報道毫不客氣地將殺毒軟體比做「過期葯」,更將信息安全廠商們斥之為販賣「過期葯」的販子。隨後,國內著名信息安全廠商金山公司對外宣布,其殺毒軟體「主動防禦(ADP)」業已完成第二層(網路自防禦)計劃,並且證實該計劃已經應用到當天發布的金山毒霸2005中小企業版當中。至此,包括金山、瑞星在內的國內主流信息安全廠商均做出高調反應,表明中國的信息安全廠商正試圖扭轉在與病毒競爭中長期被動的局面。
「主動防禦」更像是一個貼身的保鏢,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監視著周圍的可疑人物,讓危險總能在最後一刻之前化解。「主動防禦」以事實為依據,掌握用戶計算機真實的安全狀況,在用戶還沒有意識到之前,能給予用戶更多的提示與建議,幫助用戶構築專家級水準的計算機安全防線。它是傳統殺毒軟體的超集,雖然它也需要傳統方法的補充,但它的理念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殺毒,而是全面保護用戶計算機的安全。它是安全軟體未來的發展方向。
流氓軟體引起公憤,人人喊打
6月21日,北京市網路行業協會聯合新浪、搜狐、金山、瑞星等16家網路和軟體企業聯合起草了《軟體產品行為安全自律公約》,聯合承諾共同防範「流氓軟體」帶給網民的麻煩。隨後,在北京市網路行業協會的網站上,接受網民的投訴,引起眾多網民的關注與投訴。7月11日,網路行業協會根據網民的投訴,點名公布了10家流氓軟體名單,包括了3721、淘寶、e趣、DUDU等家加知名軟體。
2005年,間諜軟體已經大面積闖入了我們的網路生活中。間諜軟體從以前單一的收集用戶信息和盜取有價賬號等方式擴展到惡意廣告。惡意廣告的典型特徵為:悄悄安裝;不易卸載;保護自己使用低層技術與多種軟體沖突;隨時隨地彈出騷擾廣告。而目前在國內用戶被侵擾最多的間諜軟體就是惡意廣告和盜號木馬。90%以上的網民都直間或間接的受到此類間諜軟體的侵擾。
狙擊波,與時間賽跑的病毒
8月15日,金山公司率先截獲了被稱為歷史上最快利用微軟漏洞攻擊電腦的病毒「狙擊波」,危害程度直指當年的震盪波。在隨後的24小時內,變種迅速,出現多個變種,給相對平靜的2005年網路環境,帶來陣陣漣漪。該病毒源自歐洲芬蘭,之後在歐洲迅速流傳。其中在美國蔓延,美國國會、美國有線電視台(CNN)、美國廣播公司(ABC)、紐約時報等重要企業和政府機構遭受此次蠕蟲狂潮的襲擊,並造成部分網路癱瘓。在國內,華南地區尤其是廣州地區的個人及企業用戶中毒的較多。
名人、熱點新聞成為病毒載體
2005年8月30日,被全國關注的「超級女聲」總決賽進行之際,一個借著「超級女聲」的名氣傳播的QQ病毒現身網路,盜竊用戶的信息。「超級女聲」也成為了2005年帶毒的明星、熱點事件最為突出的事件,其前後,包括:拉登、羽泉、周傑倫、禽流感、倫敦地鐵爆炸等等,也成為了一個特別的現象。每當網上出現熱點新聞或者熱點人物的時候,各病毒監測中心的精神也都高度集中,不知道下一個遭毒手的會是哪一個?
1月10日,國內計算機反病毒廠商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對2006年網路安全事件進行了回顧,根據事件影響力和媒體關注度,排出了2006年十大互聯網計算機病毒事件。
一、微軟WMF漏洞被黑客廣泛利用,多家網站被掛馬
2006年春節前後,早在去年12月份就被曝光的WMF漏洞成2006年電腦安全第一場噩夢。 2006年12月28日,江民反病毒中心監測到,Windows在處理特殊WMF文件(也就是圖元文件)時存在問題,可以導致遠程代碼執行,如果用戶使用Windows圖片傳真查看程序打開惡意WMF文件,甚至在資源管理器中預覽惡意WMF時,也都存在代碼執行漏洞。雖然1月6日微軟發布了安全補丁,然而,在1月底,針對該漏洞的木馬病毒已經在我國互聯網上呈蔓延之勢。1月26日,江民反病毒研究中心已發現數家網站被種植此類木馬病毒,與此同時,網上眾多網站都在公開售賣WMF木馬生成器,沒有安裝殺毒軟體的電腦用戶點擊其中任意鏈接即中毒。2月初,WMF木馬傳播變本加勵,發展到通過搜索引擎貼吧、MSN瘋狂傳播,後來在反病毒廠商的圍剿下,WMF木馬才漸漸郾旗息鼓。
二、敲詐者
2006年6月11日,國內首例旨在敲詐被感染用戶錢財的木馬病毒被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率先截獲。該病毒名為「敲詐者」(Trojan/Agent.bq),病毒可惡意隱藏用戶文檔,並借修復數據之名向用戶索取錢財。「敲詐者」在被截獲後短短10天內,導致全國數千人中招,許多個人和單位受到重大損失。一名為大叔的網民由於中了敲詐者,合同文本被病毒隱藏,使得本來到手的訂單丟失,該網民出於憤怒地在網上發帖稱在懸賞十萬元網上通輯一名為「俊曦」的病毒作者。雖然病毒作者聲稱編寫病毒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但由於他觸犯了法律,最終也未能逃脫法律的懲罰,7月24日,廣州警方宣布破案這一國內首例敲詐病毒案,作者被警方刑事拘留,等待他將是法律的嚴懲。
三、病毒假冒工行電子銀行升級
2006年6月27日,網友舉報,他在登陸工行網上個人銀行時,系統突然彈出電子銀行系統正在升級並要求修改密碼的提示,於是他按要求再次輸入登陸和支付密碼,然而當點擊「確定」後,電腦中的「江民密保」突然發出「不明程序向外發送密碼」的警示,於是他緊急與工行聯系,才發現工行根本就沒有升級電子銀行系統,他懷疑是感染了電腦病毒,並慶幸自己發現的及時,要不賬戶中的存款就易手他人了。
江民反病毒工程師分析後認為,這是病毒假冒工行電子銀行升級通知,目的在於盜取工行用戶的帳號密碼,聯想到今年工行網銀用戶集體維權事件,不禁令人對網上銀行的安全性再生疑惑。
四、魔鬼波病毒爆發
2006年8月13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發布緊急病毒警報,一利用微軟5天前剛剛發布的MS06-040漏洞傳播的「魔鬼波」(Backdoor/Mocbot.b)蠕蟲現身互聯網,感染該蠕蟲的計算機將被黑客遠程完全控制。微軟在8月8日例行發布的MS06-040安全公告中稱,其操作系統Server服務漏洞可能允許遠程執行代碼,並建議電腦用戶立即升級。
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規律,每年都會出現一個攻擊微軟新漏洞的「某某波」,03年的「沖擊波」,04年的「震盪波」,05年的「極速波」,今年的「魔鬼波」,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五、光大證券網站多款軟體被捆綁木馬
2006年8月25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監測到,光大證券陽光網(http://www.ebscn.com)站點上提供的「光大證券新版網上交易系統」、「光大證券專業分析版2003」、「光大證券金典2005」等多款軟體的安裝程序捆綁了木馬。用戶運行這些安裝程序的同時,會下載網銀木馬,威脅用戶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帳號密碼安全。江民反病毒專家分析, 根據光大證券HTTP伺服器返回的信息,這些惡意安裝程序是2006年8月18日上線的,至今已經帶毒運行了一周左右,估計已經有不少網上證券系統的用戶感染了該病毒。專家分析,很有可能是光大證券的伺服器遭受了黑客入侵導致。
按理說,銀行、證券網站的安全性應該是很有保障的,而且網站伺服器還裝了一款所謂國際品牌的殺毒軟體,怎麼就會輕易被黑客攻陷並還種了木馬呢?是網管員太無能還是國外殺毒軟體太弱智?
六、威金病毒大鬧互聯網
10月中上旬,江民反病毒中心監測到,「威金」病毒(Worm/Viking)的多個新變種在互聯網上活動較為頻繁,已有多家企業用戶報告感染了該病毒並導致整個區域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據江民全國病毒疫情監控系統數據顯示,該病毒從2005年5月19日首次出現至今,保守估計感染電腦數近50萬台,變種數量突破了500種,實在可以稱為是2006年病毒之王。
七、建行雲南網站遭假冒
2006年11月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監測到,一個惡意網站假冒中國建設銀行雲南分行網站,傳播「QQ大盜」和武林外傳游戲木馬。
假網站調用多個惡意腳本,下載並自動運行「QQ大盜」木馬和「武林外傳」兩個木馬,這兩個木馬會對用戶的QQ號和武林外傳游戲帳號構成很大威脅,並會嘗試關閉多款國內外知名殺毒軟體。
一般來說病毒盜個QQ號什麼的不算大事,可你要是看了這條新聞就不會這么認為了。12月15日,深圳晶報報道,一夥平均年齡僅21歲的「網路大盜」一年內盜取QQ號、Q幣數百萬個,通過網路交易平台售賣,非法牟利70餘萬元,涉案人員竟有44名。原來小小的QQ號也存在這么大的利潤可圖,犯罪份子就是抓住網民這種認為QQ號價值不大不值得追究的心理,最終造成了一個大案。
八、銀聯網站被黑成懸案
11月22日,反病毒廠商稱某金融官方網站首頁被黑客嵌入惡意程序,用戶點擊網站首頁後,系統即可自動下載一後門程序,中毒用戶電腦存在被黑客偷窺的風險。反病毒工程師介紹,該後門程序名為黑洞2005,是一個江民一年前就已經截獲並大范圍發布預警的老病毒。該病毒具有強大的穿透防火牆能力,可以禁止防火牆並開啟染毒電腦的攝像頭,進行遠程監控、遠程攝像等操作。病毒還會將自身添加為「服務」,達到開機自動啟動的目的,隱蔽性很強。
但這條消息被某金融網站否定,究竟誰是誰非,由於時過境遷,事實無法重現,唯有提醒電腦用戶以後上網時一定要穿好防毒衣(打開殺毒軟體網頁監控),防患於未然。
九、「瑞波」危害超過「魔鬼波」?
8月24日,江民科技反病毒中心發布緊急病毒警報,自上周「魔鬼波」病毒肆虐互聯網以來,江民公司反病毒中心監測到,「瑞波」(Backdoor/RBot)蠕蟲新變種正在利用微軟的MS06-040等多種系統漏洞大肆傳播,目前已發現國內大量用戶被病毒感染,中毒用戶的系統可被黑客遠程完全控制。僅8月23日一天,有3個「瑞波」新變種的泛濫程度都超過了「魔鬼波」(Backdoor/Mocbot)蠕蟲。
十、天涯虛擬社區網站首頁帶毒
2006年11月22日,江民公司反病毒公司監測到,天涯虛擬社區網站首頁帶毒。如果用戶沒有安裝過微軟的MS06-014安全補丁,在使用IE瀏覽器訪問該網頁時,就會感染木馬程序Trojan/Hitpop。該木馬會在後台點擊某些網頁,製造虛假流量,並會關閉多款殺毒軟體和防火牆。
23日,天涯首頁上的惡意代碼已經被刪除。江民公司提醒廣大網民,特別是天涯社區用戶,請立即更新殺毒軟體的病毒庫,對您的系統進行全面掃描
Ⅳ 網路安全案例分析
網路信息安全案例很多,不外乎。掉線,網路卡,網路賬號被盜,ERP系統上不去等,不知道你要的信息安全分類是那種。像上面我說的那些也是信息安全,但是別人不覺得是。網路安全主要受外網和內網兩個部分的攻擊。外網現在大家做的都快飽和了。但是對於內網的安全,目前做的不是很完善,倒是有一個免疫網路和免疫牆概念的推廣。對於外網就不多說很多硬體設備廠商都在生產,對於內網的不是很多。不過,你可以看看免疫牆路由器這個東西。主要是這些,樓主中秋節快樂哈。
Ⅳ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網路現在的問題很多是出現在內網內網安全裡面,所以建議使用一整套的免疫網路解方案,以保證在以後的網路管理上更加輕松。
Ⅵ 信息安全的2014年信息安全大事件
1月,中國互聯網出現大面積DNS解析故障
2月,維護網路安全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
3月,攜程「安全門」敲響網路消費安全警鍾
4月,微軟停止XP支持,影響兩億國內用戶
5月,山寨網銀及山寨微信大量竊取網銀信息
6月,免費Wi-Fi存陷阱,竊取用戶手機敏感信息
7月,蘋果承認iPhone存在「安全漏洞」
8月,「XX神器」安卓系統手機病毒在全國蔓延
9月,2014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ICS)召開
10月,2014中國網路安全大會(NSC2014)召開
11月,首屆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活動舉辦
12月,86萬條簡歷數據因某招聘網站漏洞而被泄露
Ⅶ 14年全球有哪些網路被攻擊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國互聯網DNS大劫難
2014年1月21日下午3點10分左右,國內通用頂級域的根伺服器忽然出現異常,導致眾多知名網站出現DNS解析故障,用戶無法正常訪問。雖然國內訪問根伺服器很快恢復,但由於DNS緩存問題,部分地區用戶「斷網」現象仍持續了數個小時,至少有2/3的國內網站受到影響。微博調查顯示,「1•21全國DNS大劫難」影響空前。事故發生期間,超過85%的用戶遭遇了DNS故障,引發網速變慢和打不開網站的情況。
事件二、比特幣交易站受攻擊破產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由於交易系統出現漏洞,75萬個比特幣以及Mt.Gox自身賬號中約10萬個比特幣被竊,損失估計達到4.67億美元,被迫宣布破產。這一事件凸顯了互聯網金融在網路安全威脅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攜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員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報了一個題目為「攜程安全支付日誌可遍歷下載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證、銀行卡號、卡CVV碼、6位卡Bin)」的漏洞。上報材料指出攜程安全支付日誌可遍歷下載,導致大量用戶銀行卡信息泄露,並稱已將細節通知廠商並且等待廠商處理中。一石激起千層浪,該漏洞立即引發了關於「電商網站存儲用戶信用卡等敏感信息,並存在泄漏風險」等問題的熱議。
事件四、XP系統停止服務
微軟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後對XP系統停止更新維護的服務。但XP仍然是當今世界被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特別是在中國,仍有63.7%的用戶,也就是大約3億左右的用戶還在使用XP系統。因此「後XP時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備受關注,但國內安全廠商推出的防護軟體究竟效果如何,面對市場上如此多的安全防護軟體,選哪個又是一個疑問,所以xp挑戰賽應運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戰賽中,騰訊、金山落敗360堅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臟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該漏洞是近年來影響范圍最廣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網銀、門戶網站等。該漏洞可被用於竊取伺服器敏感信息,實時抓取用戶的賬號密碼。從該漏洞被公開到漏洞被修復的這段時間內,已經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發動了大量攻擊,有些網站用戶信息或許已經被黑客非法獲取。未來一段時間內,黑客可能會利用獲取到的這些用戶信息,在互聯網上再次進行其他形式的惡意攻擊,針對用戶的「次生危害」(如網路詐騙等)會大量集中顯現。即使是在今後十年中,預計仍會在成千上萬台伺服器上發現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伺服器。
事件六、中國快遞1400萬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國內某黑客對國內兩個大型物流公司的內部系統發起網路攻擊,非法獲取快遞用戶個人信息1400多萬條,並出售給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該黑客販賣這些信息僅獲利1000元。根據媒體報道,該黑客僅是一名22歲的大學生,正在某大學計算機專業讀大學二年級。
事件七、eBay數據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億活躍用戶全部重新設置密碼,此前這家零售網站透露黑客能從該網站獲取密碼、電話號碼、地址及其他個人數據。該公司表示,黑客網路攻擊得手的eBay資料庫不包含客戶任何財務信息——比如信用卡號碼之類的信息。eBay表示該公司會就重設密碼一事聯系用戶以解決這次危機。這次泄密事件發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發現這一泄密事件,並未說明有多少用戶受到此次事件的影響。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國黑帽大會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擊者利用該漏洞將惡意代碼存放在USB設備控制器的固件存儲區,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過USB介面進行讀取的存儲區域。這樣,殺毒軟體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該代碼的,從而使USB設備在接入PC等設備時,可以欺騙PC的操作系統,從而達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個嚴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於Bash是Linux用戶廣泛使用的一款用於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從而導致該漏洞影響范圍甚廣。安全專家表示,由於並非所有運行Bash的電腦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響的系統數量或許不及「心臟流血」。不過,Shellshock本身的破壞力卻更大,因為黑客可以藉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機器,不僅能破壞數據,甚至會關閉網路,或對網站發起攻擊。
事件十、500萬谷歌賬戶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約有500萬谷歌的賬戶和密碼的資料庫被泄露給一家俄羅斯互聯網網路安全論壇。這些用戶大多使用了Gmail郵件服務和美國互聯網巨頭的其他產品。據俄羅斯一個受歡迎的IT新聞網站CNews報道,論壇用戶tvskit聲稱60%的密碼是有效的,一些用戶也確認在資料庫里發現他們的數據。
事件十一、颶風熊貓本地提權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發現颶風熊貓這個本地提權工具,颶風熊貓是主要針對基礎設施公司的先進攻擊者。國外專業人士還表示,該攻擊代碼寫的非常好,成功率為100%。我們知道颶風熊貓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傳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試圖提升許可權,然後通過各種密碼破解工具獲得目標訪問的合法憑證。該本地提權工具影響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賽門鐵克揭秘間諜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賽門鐵克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該公司發現了一款名為「regin」的先進隱形惡意軟體。這是一款先進的間諜軟體,被稱為史上最為復雜的後門木馬惡意軟體。該軟體被用於監視政府機關、基礎設施運營商、企業、研究機構甚至針對個人的間諜活動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業公司被黑客攻擊
2014年12月,索尼影業公司被黑客攻擊。黑客對索尼影業公司發動的這次攻擊影響令人感到震驚:攝制計劃、明星隱私、未發表的劇本等敏感數據都被黑客竊取,並逐步公布在網路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業員工的個人信息。預計索尼影業損失高達1億美元,僅次於2011年被黑客攻擊的損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戶數據泄露含身份證及密碼信息
2014年12月25日,烏雲漏洞報告平台報告稱,大量12306用戶數據在互聯網瘋傳,內容包括用戶帳號、明文密碼、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和電子郵箱等。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過收集互聯網某游戲網站以及其他多個網站泄露的用戶名和密碼信息,然後通過撞庫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機制的缺欠來獲取了這13萬多條用戶數據。同時360互聯網安全中心就此呼籲,12306用戶盡快修改密碼,避免已經訂到的火車票被惡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帳號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冊郵箱和密碼,也應盡快修改密碼,以免遭遇盜號風險。
Ⅷ 關於網路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網蟲」錢某終於見到了網上聊天認識的女網友「仇某」。然而,兩人散步至一處花店附近時,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無准備的錢某不僅遭到一陣毆打,身上僅有的1部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也被搶走。
3天以後,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兩人在網上搭識以後,錢某經常出言不遜,裘某萌發報復念頭,找到以前的男友搶劫錢某財物。
2、低價陷阱
2018年1月,徐某無意中進入一個買賣二手車的網址,發現其中一輛本田CRV車只要13000元。徐某心動不已,隨即聯系網站客服,按照對方要求填寫信息並通過網銀轉賬500元訂金。2天後,對方告知押車員已將車子運送至天台縣,要求徐某支付餘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後興沖沖等著去提車,結果對方又找各種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騙了。
3、「支付寶」發郵件稱需升級
小美在淘寶開了一家汽車用品店。一個「買家」來店裡拍了一套汽車坐墊後發了一張截圖,顯示「本次支付失敗」,並提示「由於賣家賬號異常,已發郵件給賣家」。小美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主題為「來自支付寶的安全提醒」的未讀郵件。
小美沒有多想就點擊郵件里的鏈接,按提示一步步進行了「升級」,期間幾次輸入支付寶賬號和密碼。隔天,小美發現賬戶里的8000多元余額被人以支付紅包的形式盜空。
4、代「刷信譽」先交「服務費」
阿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賣襪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可以幫忙「刷信譽」的廣告,便心動了。加QQ後,對方要求先付錢才能幫其代刷,阿珍就向對方賬戶匯了1500元「服務費」。沒過多久對方又稱,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證金」。
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對方先刷一部分信譽再談,對方卻堅持要阿珍再匯款。阿珍越想越覺得可疑,要求對方退回1500元,對方卻怎麼都不理她了。阿珍這才明白,自己是被騙了。
5、「大客戶」下單後要「回扣」
去年7月,小羅的汽車用品淘寶店來了一個「大客戶」。這買家自稱是公司的采購,想要長期合作,但希望小羅給「回扣」。一番溝通後,買家很快用另一個旺旺號拍下1萬多元的寶貝並付款,隨後要求小羅將說好的近2000元「回扣」轉給他。
小羅轉了回扣後,對方卻申請了退款,因為「回扣」是通過支付寶直接轉賬的,無法申請退款,小羅因此損失近2000元。
Ⅸ 急求網路信息安全實例!!!!!!!!!!1
1、安全事件:網路攻擊。威脅:利用工具和技術通過網路對信息系統進行攻擊和入侵,如:網路探測和信息採集、漏洞探測、嗅探(賬號、口令、許可權等)、用戶身份偽造和欺騙、用戶或業務數據的竊取和破壞、系統運行的控制和破壞等。措施:使用入侵防禦系統(IDP),建立基於PKI的身份認證體系,使用數字證書進行身份的鑒別和授權訪問控制。
2、惡意代碼攻擊。威脅:故意在計算機系統上執行惡意任務的程序代碼,使用病毒、特洛伊木馬、蠕蟲、陷門、間諜軟體、竊聽軟體等。措施:建立防病毒策略,安裝部署防病毒系統進行定期查殺,並將結果收集進行分析,找出惡意代碼攻擊對象加強防護。對於特徵木馬而言,需要使用其他手段進行木馬提取和反編譯,找出木馬攻擊對象並加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