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壓縮技術屬於網路安全技術嗎
擴展閱讀
圍棋網站有哪些 2025-05-15 00:51:46
移動網路報警故障 2025-05-15 00:30:13

壓縮技術屬於網路安全技術嗎

發布時間: 2022-05-02 08:57:23

1. 簡述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常用技術

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常用技術有:

一、病毒防護技術

阻止病毒的傳播。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二、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入侵檢測系統是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三、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源於Hacker在入侵網路系統時採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掃描工具為網路安全漏洞的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四、認證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該種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用於操作系統登錄、telnet、rlogin等,但由於此種認證方式過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監聽和解密。

五、應用安全技術

由於應用系統的復雜性,有關應用平台的安全問題是整個安全體系中最復雜的部分。下面的幾個部分列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中主要的應用平台服務的安全問題及相關技術。

同時,新發現的針對BIND-NDS實現的安全漏洞也開始發現,而絕大多數的域名系統均存在類似的問題。如由於DNS查詢使用無連接的UDP協議,利用可預測的查詢ID可欺騙域名伺服器給出錯誤的主機名-IP對應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技術

2. 常用的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簡稱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如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

技術分類虛擬網技術

虛擬網技術主要基於近年發展的區域網交換技術(ATM和乙太網交換)。交換技術將傳統的基於廣播的區域網技術發展為面向連接的技術。因此,網管系統有能力限制區域網通訊的范圍而無需通過開銷很大的路由器。防火牆技術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用來加強網路之間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路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路進入內部網路,訪問內部網路資源,保護內部網路操作環境的特殊網路互聯設備.它對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來實施檢查,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被允許,並監視網路運行狀態.

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以及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類型.

病毒防護技術

病毒歷來是信息系統安全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網路的廣泛互聯,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速度大大加快。

將病毒的途徑分為:

(1 ) 通過FTP,電子郵件傳播。

(2) 通過軟盤、光碟、磁帶傳播。

(3) 通過Web游覽傳播,主要是惡意的Java控制項網站。

(4) 通過群件系統傳播。

病毒防護的主要技術如下:

(1) 阻止病毒的傳播。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

(2) 檢查和清除病毒。

使用防病毒軟體檢查和清除病毒。

(3) 病毒資料庫的升級。

病毒資料庫應不斷更新,並下發到桌面系統。

(4) 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入侵檢測技術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但是,僅僅使用防火牆、網路安全還遠遠不夠:

(1) 入侵者可尋找防火牆背後可能敞開的後門。

(2) 入侵者可能就在防火牆內。

(3) 由於性能的限制,防火牆通常不能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能力。入侵檢測系統是近年出現的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實時入侵檢測能力之所以重要首先它能夠對付來自內部網路的攻擊,其次它能夠縮短hacker入侵的時間。

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兩類:基於主機和基於網路的入侵檢測系統。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認證和數字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VPN技術1、企業對VPN 技術的需求

企業總部和各分支機構之間採用internet網路進行連接,由於internet是公用網路,因此,必須保證其安全性。我們將利用公共網路實現的私用網路稱為虛擬私用網(VPN)。

2、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作為驗證發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據。公共密鑰系統(如RSA)基於私有/公共密鑰對,作為驗證發送者身份和消息完整性的根據。CA使用私有密鑰計算其數字簽名,利用CA提供的公共密鑰,任何人均可驗證簽名的真實性。偽造數字簽名從計算能力上是不可行的。

3、IPSEC

IPSec作為在IP v4及IP v6上的加密通訊框架,已為大多數廠商所支持,預計在1998年將確定為IETF標准,是VPN實現的Internet標准。

IPSec主要提供IP網路層上的加密通訊能力。該標准為每個IP包增加了新的包頭格式,Authentication
Header(AH)及encapsualting security
payload(ESP)。IPsec使用ISAKMP/Oakley及SKIP進行密鑰交換、管理及加密通訊協商(Security
Association)。

3. 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簡介

本書是對第一版內容進行更新後形成的第二版。
本書詳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的基礎理論、原理及其實現方法。內容包括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概論、計算機網路安全基礎、實體安全與硬體防護技術、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資料庫系統安全、網路存儲備份技術、計算機病毒及防治、訪問控制技術、防火牆技術、系統平台與網路站點的安全。全書涵蓋了計算機網路安全需要的「攻、防、測、控、管、評」等多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實施技術。
本書從工程應用角度出發,立足於「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在內容安排上將理論知識與工程應用有機結合,突出適應性、實用性和針對性。書中介紹的許多安全配置實例都來自作者多年的實踐,讀者可在今後工作中直接應用。
本書可以作為高職高專、成人高校和民辦高校計算機及相近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培訓、自學教材;同時也是網路工程技術人員、網路管理員、信息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術參考書。

4. 網路安全的基本服務

設置加密演算法,進行安全性相關的轉換生成演算法使用的保密信息開發分發和共享的保密信息指定兩個主體要使用的協議

5.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是什麼

網路安全技術指致力於解決諸多如何有效進行介入控制,以及如何保證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的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術,網路結構安全分析技術,系統安全分析技術,管理安全分析技術,及其它的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策略等。

網路安全技術是一種特殊的伴生技術,為其所服務的底層應用而開發,隨著底層應用進一步的互聯、普及和智能化,安全技術變得越來越重要。近幾年來,雲計算、邊緣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4.0、大數據以及區塊鏈技術等新興領域尖端計算和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影響深遠,但也帶來了嚴峻的安全挑戰。

網路安全技術是一種特殊的伴生技術,它為其所服務的底層應用而開發。隨著這些底層應用變得越來越互聯、普及和智能化,安全技術在當今社會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網路安全一直是一個受到持續關注的熱點領域。不斷發展的安全技術本質上是由新生技術的成功推動的,如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隨著這些嶄新應用所面對的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的出現,網路安全技術的前沿也不斷拓展。新的網路安全技術需要將網路、計算系統、安全理論以及工程基礎作為多學科課題進行整體研究與實踐。通過調查實際應用的系統功能和安全需求,我們最終可以解決不斷出現的具有高度挑戰性的全新安全問題並共同構建真正安全的網路空間。

6. 我要關於網路安全技術的綱要

《網路安全技術》課程教學大綱
主編: 林俊桂 主審: 崔寶才
適用專業:信息安全及相關專業
先修課程:《計算機網路與通信》、《網路操作系統》等
一、課程教學目標
「網路安全技術」是我院「信息安全專業」(二年制)教學計劃中制定的一門必修專業課。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員掌握網路安全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術;網路攻擊與檢測及防火牆技術;數據加密及軟體加密的原理。
二、教學內容及要求
(一)理論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1部分網路安全基礎
1、安全服務及安全機制
2、網路安全體系及評估標准
3、網路安全的層次
4、網路加密與密鑰管理
5、安全威脅
第2部分實體安全技術與硬體防護技術
1、安全防護
2、安全管理
3、硬體防護
4、電磁防護
第3部分軟體安全
1、文件加密
2、反跟蹤技術
3、 防止非法復制技術
4、軟體安全體系
第4部分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1、 安全服務和安全機制
2、 安全防護措施
第5部分備份技術
1、 備設計方份案
2、 備份技術和方法
第6部分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
1、 加密方法
2、 密鑰與密碼破譯方法
3、 數據壓縮
第7部分資料庫系統安全
1、 資料庫系統安全概述
2、 資料庫的數據保護
3、 資料庫的備份與恢復
4、 攻擊資料庫系統的常用方法
第8部分病毒及防治
1、 病毒概述
2、 DOS下的病毒
3、 宏病毒
4、 網路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5、 反病毒技術
6、 防病毒技術
第9部分防火牆技術
1、防火牆的基本概念
2防火牆技術
3、防火牆體系結構及其應用
4、防火牆的類型
5、虛擬專用網
第10部分網路站點及系統平台
1、WINDOWS NT系統的安全性
2、UNIX系統的安全性
3、WEB站點的安全
4、反黑客技術

(二)實驗教學內容及要求
實驗一 使用Sniffer工具進行TCP/IP分析
實驗二 配置Windows 2000文件系統安全性
實驗三 配置linux文件系統安全性
實驗四 Windows的賬號安全性
實驗五 配置linux下的telnet伺服器和ssh伺服器
實驗六 NFS和NIS安全
實驗七 病毒代碼特徵分析
實驗八 防病毒軟體的應用與部署
實驗九 綜合練習
三、教學安排及方式
本課程以講授為主,配合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實驗,使學生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能解決網路中的安全問題。
總學時:54 講課學時:36 實驗學時:18
具體安排見下表:

序號 內容 面授學時 實驗學時 小計
一 網路安全概述 4 2
二 實體安全技術與硬體防護技術 2
三 軟體安全 2 2
四 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4 2
五 備份技術 4 2
六 密碼技術與壓縮技術 6 4
七 資料庫系統安全 4 2
八 病毒及防治 4 2
九 防火牆技術 2 2
十 網路站點及系統平台 2
答疑考試 2
總計 36 18

四、考核方式
閉卷、筆試。
五、推薦教材
1、《計算機網路安全技術》蔡立軍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7. 網路安全技術主要有哪些

1、防火牆

網路防火牆技術是一種特殊的網路互聯設備,用於加強網路間的訪問控制,防止外網用戶通過外網非法進入內網,訪問內網資源,保護內網運行環境。它根據一定的安全策略,檢查兩個或多個網路之間傳輸的數據包,如鏈路模式,以決定網路之間的通信是否允許,並監控網路運行狀態。

目前防火牆產品主要有堡壘主機、包過濾路由器、應用層網關(代理伺服器)、電路層網關、屏蔽主機防火牆、雙宿主機等。

2、殺毒軟體技術

殺毒軟體絕對是使用最廣泛的安全技術解決方案,因為這種技術最容易實現,但是我們都知道殺毒軟體的主要功能是殺毒,功能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滿足網路安全的需求,這種方式可能還是能滿足個人用戶或者小企業的需求,但是如果個人或者企業有電子商務的需求,就不能完全滿足。

幸運的是,隨著反病毒軟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主流的反病毒軟體可以防止木馬等黑客程序的入侵。其他殺毒軟體開發商也提供軟體防火牆,具有一定的防火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硬體防火牆的作用,比如KV300、金山防火牆、諾頓防火牆等等。

3、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

與防火牆結合使用的安全技術包括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數據被外界竊取、截獲或破壞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網路安全和信息保密。

目前,各國除了在法律和管理上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外,還分別在軟體和硬體技術上採取了措施。它促進了數據加密技術和物理防範技術的不斷發展。根據功能的不同,文件加密和數字簽名技術主要分為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完整性判別等。

(7)壓縮技術屬於網路安全技術嗎擴展閱讀:

首屆全VR線上網路安全大會舉辦

日前,DEF CON CHINA組委會正式官宣,歷經20餘月的漫長等待,DEF CON CHINA Party將於3月20日在線上舉辦。

根據DEF CON CHINA官方提供的信息,本次DEF CON CHINA Party將全程使用VR的方式在線上進行,這也是DEF CON歷史上的首次「全VR」大會。為此,主辦方構建了名為The DEF CONstruct的虛擬空間和賽博世界。在計算機語言中,Construct通常被譯為結構體。

8. 什麼是壓縮技術,起源於什麼時候

因為有些文件格式相對較大。。比如BMP格式的圖片。壓縮比較基本上在100倍左右。。因此為了節省空間。。就需要對數據進行壓縮

1.什麼是數據壓縮

數據壓縮,通俗地說,就是用最少的數碼來表示信號。其作用是:能較快地傳輸各種信號,如傳真、Modem通信等;在現有的通信干線並行開通更多的多媒體業務,如各種增值業務;緊縮數據存儲容量,如CD-ROM、VCD和DVD等;降低發信機功率,這對於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尤為重要。由此看來,通信時間、傳輸帶寬、存儲空間甚至發射能量,都可能成為數據壓縮的對象。

2.數據為何能被壓縮

首先,數據中間常存在一些多餘成分,既冗餘度。如在一份計算機文件中,某些符號會重復出現、某些符號比其他符號出現得更頻繁、某些字元總是在各數據塊中可預見的位置上出現等,這些冗餘部分便可在數據編碼中除去或減少。冗餘度壓縮是一個可逆過程,因此叫做無失真壓縮,或稱保持型編碼。

其次,數據中間尤其是相鄰的數據之間,常存在著相關性。如圖片中常常有色彩均勻的背影,電視信號的相鄰兩幀之間可能只有少量的變化影物是不同的,聲音信號有時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周期性等等。因此,有可能利用某些變換來盡可能地去掉這些相關性。但這種變換有時會帶來不可恢復的損失和誤差,因此叫做不可逆壓縮,或稱有失真編碼、摘壓縮等。

此外,人們在欣賞音像節目時,由於耳、目對信號的時間變化和幅度變化的感受能力都有一定的極限,如人眼對影視節目有視覺暫留效應,人眼或人耳對低於某一極限的幅度變化已無法感知等,故可將信號中這部分感覺不出的分量壓縮掉或「掩蔽掉」。這種壓縮方法同樣是一種不可逆壓縮。

對於數據壓縮技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盡量降低數字化的在碼事,同時仍保持一定的信號質量。不難想像,數據壓縮的方法應該是很多的,但本質上不外乎上述完全可逆的冗餘度壓縮和實際上不可逆的嫡壓縮兩類。冗餘度壓縮常用於磁碟文件、數據通信和氣象衛星雲圖等不允許在壓縮過程中有絲毫損失的場合中,但它的壓縮比通常只有幾倍,遠遠不能滿足數字視聽應用的要求。

在實際的數字視聽設備中,差不多都採用壓縮比更高但實際有損的媳壓縮技術。只要作為最終用戶的人覺察不出或能夠容忍這些失真,就允許對數字音像信號進一步壓縮以換取更高的編碼效率。摘壓縮主要有特徵抽取和量化兩種方法,指紋的模式識別是前者的典型例子,後者則是一種更通用的摘壓縮技術。

更加詳細的資料看這里吧。
http://www.kdntc.cn/nic/netstudy/wsjs/tongxin/shu/039.htm

-----------------------------
數據壓縮是通過減少計算機中所存儲數據或者通信傳播中數據的冗餘度,達到增大數據密度,最終使數據的存儲空間減少的技術。
數據壓縮在文件存儲和分布式系統領域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數據壓縮也代表著尺寸媒介容量的增大和網路帶寬的擴展。
數據壓縮就是將字元串的一種表示方式轉換為另一種表示方式,新的表示方式包含相同的信息量,但是長度比原來的方式盡可能的短。

1. 數據壓縮與編碼
數據壓縮跟編碼技術聯系緊密,壓縮的實質就是根據數據的內在聯系將數據從一種編碼映射為另一種編碼。壓縮前的數據要被劃分為一個一個的基本單元。基本單元既可以是單個字元,也可以是多個字元組成的字元串。稱這些基本單元為源消息,所有的源消息構成源消息集。源消息集映射的結果為碼字集。可見,壓縮前的數據是源消息序列,壓縮後的數據是碼字序列。
若定義塊為固定長度的字元或字元串,可變長為長度可變的字元或字元串,則編碼可分為塊到塊編碼、塊到可變長編碼、可變長到塊編碼、可變長到可變長編碼等。應用最廣泛的ASCII編碼就是塊到塊編碼。
2. 數據壓縮的分類
數據壓縮按照映射是否固定可分為靜態數據壓縮和動態數據壓縮。靜態數據壓縮是指壓縮前源消息集到碼字集之間的映射是固定的,出現在被壓縮數據中的源消息每次都被映射為同一碼字。動態數據壓縮是指源消息集到碼字集的映射會隨著壓縮進度的變化而變化。靜態壓縮編碼需要兩步,先計算出源消息出現的頻率,確定源消息到碼字之間的映射;然後完成映射。動態數據壓縮則只需一步就能完成,它在壓縮過程中只對源消息集掃描一次。有些數據壓縮演算法是混合型的,綜合應用了靜態數據壓縮和動態數據壓縮技術。
3. 評價數據壓縮的標准
從實際應用來說,數據壓縮可從兩方面來衡量:數據壓縮速度和數據壓縮率。當數據壓縮應用於網路傳輸時,主要考慮速度快慢;當數據壓縮應用於數據存儲中,主要考慮壓縮率,即壓縮後數據的大小。當然這兩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常用的評價標准有冗餘度、平均源信息長度、壓縮率等。對於一種編碼方式是否為較好的編碼,主要看該編碼的冗餘度是否最小。
4. 常見的數據壓縮工具
現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功能強大的數據壓縮工具有很多。最常見的是WinZip和WinRAR。
數據壓縮通過減少數據的冗餘度來減少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存儲空間,而數據備份則通過增加數據的冗餘度來達到保護數據安全的目的。兩者在實際應用中常常結合起來使用。通常將要備份的數據進行壓縮處理,然後將壓縮後的數據用備份進行保護。當需要恢復數據時,先將備份數據恢復,再解壓縮。
由於計算機中的數據十分寶貴又比較脆弱,數據備份無論對國家、企業和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數據備份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用很小的代價,將有價值的數據存放到與初始創建的存儲位置相異的地方;當數據被破壞時,用較短的時間和較小的花費將數據全部恢復或部分恢復。
1. 對備份系統的要求
不同的應用環境有不同的備份需求,一般來說,備份系統應該有以下特性。
☆ 穩定性:備份系統本身要很穩定和可靠。
☆ 兼容性:備份系統要能支持各種操作系統、資料庫和典型應用軟體。
☆ 自動化:備份系統要有自動備份功能,並且要有日誌記錄。
☆ 高性能:備份的效率要高,速度要盡可能的快。
☆ 操作簡單: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工作人員的要求,減輕工作人員負擔。
☆ 實時性:對於某些不能停機備份的數據,要可以實時備份,以確保數據正確。
☆ 容錯性:若有可能,最好有多個備份,確保數據安全可靠。
2. 數據備份的種類
數據備份按所備份數據的特點可分為完全備份、增量備份和系統備份。
完全備份是指對指定位置的所有數據都備份,它佔用較大的空間,備份過程的時間也較長。增量備份是指數據有變化時對變化的部分進行備份,它佔用空間小,時間短。完全備份一般在系統第一次使用時進行,而增量備份則經常進行。系統備份是指對整個系統進行備份。它一般定期進行,佔用空間較大,時間較長。
3. 數據備份的常用方法
數據備份根據使用的存儲介質種類可分為軟盤備份、磁帶備份、光碟備份、優盤備份、移動硬碟備份、本機多個硬碟備份和網路備份。用戶可以根據數據大小和存儲介質的大小是否匹配進行選擇。
數據備份是被動的保護數據的方法,用戶應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來選擇備份系統、備份設備和備份策略。
http://ke..com/view/286827.html

---------------------------
有損數據壓縮方法是經過壓縮、解壓的數據與原始數據不同但是非常接近的壓縮方法。有損數據壓縮又稱破壞型壓縮,即將次要的信息數據壓縮掉,犧牲一些質量來減少數據量,使壓縮比提高。這種方法經常用於網際網路尤其是流媒體以及電話領域。在這篇文章中經常成為編解碼。它是與無損數據壓縮對應的壓縮方法。根據各種格式設計的不同,有損數據壓縮都會有 generation loss:壓縮與解壓文件都會帶來漸進的質量下降。

[編輯] 有損壓縮的類型
有兩種基本的有損壓縮機制:

一種是有損變換編解碼,首先對圖像或者聲音進行采樣、切成小塊、變換到一個新的空間、量化,然後對量化值進行熵編碼。
另外一種是預測編解碼,先前的數據以及隨後解碼數據用來預測當前的聲音采樣或者或者圖像幀,預測數據與實際數據之間的誤差以及其它一些重現預測的信息進行量化與編碼。
有些系統中同時使用這兩種技術,變換編解碼用於壓縮預測步驟產生的誤差信號。

有損與無損壓縮比較
有損方法的一個優點就是在有些情況下能夠獲得比任何已知無損方法小得多的文件大小,同時又能滿足系統的需要。

有損方法經常用於壓縮聲音、圖像以及視頻。有損視頻編解碼幾乎總能達到比音頻或者靜態圖像好得多的壓縮率(壓縮率是壓縮文件與未壓縮文件的比值)。音頻能夠在沒有察覺的質量下降情況下實現 10:1 的壓縮比,視頻能夠在稍微觀察質量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如 300:1 這樣非常大的壓縮比。有損靜態圖像壓縮經常如音頻那樣能夠得到原始大小的 1/10,但是質量下降更加明顯,尤其是在仔細觀察的時候。

當用戶得到有損壓縮文件的時候,譬如為了節省下載時間,解壓文件與原始文件在數據位的層面上看可能會大相徑庭,但是對於多數實用目的來說,人耳或者人眼並不能分辨出二者之間的區別。

一些方法將人體解剖方面的特質考慮進去,例如人眼只能看到一定頻率的光線。心理聲學模型描述的是聲音如何能夠在不降低聲音感知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最大的壓縮。

人眼或人耳能夠察覺的有損壓縮帶來的缺陷稱為壓縮失真(en:compression artifact)。
http://ke..com/view/583477.html

9. 網路安全的防護技術有哪些

從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技術來講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內聯網信息系統的一些重要信息交互, 可以採用專用的通信線路(特別是採用沒有電磁泄漏問題的光纜)來防止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被非法截獲。一些重要信息應進行加密後傳輸, 可以進一步防止被截獲信息的有效識別。這些技術主要為了保證信息的機密性。 2) 網路和系統隔離(防火牆等) 防火牆可以隔離內部網路和外部網路, 使得所有內外網之間的通信都經過特殊的檢查以確保安全。 對一些特別主特別服務可以採用包裝代理技術(如Wrapper等), 隔離用戶對系統的直接訪問, 加強系統的安全性。 3) 網路和系統安全掃描 網路安全掃描和系統掃描產品可以對內部網路、操作系統、系統服務、以及防火牆等系統的安全漏洞進行檢測, 即時發現漏洞給予修補, 使入侵者無機可乘。 4) 安全實時監控與入侵發現技術 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況是動態變化的, 安全實時監控系統可以發現入侵行為並可以調整系統進行及時的保護反應。 5) 操作系統安全加固 採用B級系統替代傳統的C級系統是解決系統安全問題的比較根本性的措施。考慮到可用性和經濟性的原則, 可以首先考慮在最敏感的伺服器和網路隔離設備上採用B級系統。 6) 資料庫系統和應用系統安全加固 在要害信息系統的伺服器中採用B級操作系統, 並配備B級資料庫管理系統, 將應用、服務都建設在B級的基礎上。這樣整個信息系統惡性循環才有比較根本性的保障。 7) 可生存技術 可生存性是指在遭受攻擊, 發生失效或事故時, 仍能及時完成服務使命的能力。主要是指健康性、適應性、多樣性、進化性和恢復性。 8) 加強安全管理技術 信息系統安全問題中最核心的問題是管理問題。"人"是實現信息系統安全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大力加強人員安全培訓, 制訂安全管理規范。同時, 要充分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進行自動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