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獨立學院網路安全責任
擴展閱讀
使用網路優先順序別設置 2025-05-14 06:26:10

獨立學院網路安全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5-05 01:27:04

『壹』 單位網路安全第一責任人是誰

黨政一把手是各單位網路安全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也是網路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是為保障網路安全,維護網路空間主權和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社會信息化健康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於2016年11月7日通過,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

《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

『貳』 網路安全責任追究的主要方式

一種是黨紀政紀追究,另外一種是刑事追究。

『叄』 如何加強高校安全保衛機構建設

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規范化建設的建議

1、組織保障建設。高校必須加強保衛組織建設,根據辦學規模大小,按照精幹高校,運轉靈活的原則建立保衛工作機構。高校構建安全管理體系,關鍵在於因事設崗,設置保衛(部)處或保衛科,不僅考慮實現管理的基本功能,應更多考慮適合高校自身的運行機制。規模大設立保衛處的高校,保衛處原則上應內設辦公室、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戶證和網路監察等職能科室,並根據校區多少分別在輔校區設立綜合科,具體執行校區安全保衛工作職能。規模小設立保衛科的高校,應相應設置政保、治安、消防、交通、戶證和網路監察等崗位。要建立和完善「嚴把入口、暢通出口,管理嚴格、充滿生機」的人員良性管理機制,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採取考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從復轉軍人、警校和高校畢業生中錄用保衛工作人員。對優秀保衛人員,要及時提拔使用或向學校其他部門推薦交流;健全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採取領導與群眾考核相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平時與定期考核相結合的原則,完善激勵機制。各高校要充分考慮保衛工作的風險性,切實按照國家有關的規定標准將保衛人員風險津貼發放到位。
2、思想政治建設。保衛人員必須做到政治立場堅定,思想道德純潔,同事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團隊意識強,團結協作好。政治教育到位,注重對保衛人員進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堅持理想信念、廉潔自律和艱苦奮斗教育,經常進行時事形勢和政策教育。教育形式多樣,確保受教育率達到100%。落實教育登記考核制度,保證教育效果;思想工作經常化。通過個別交流、談心及時掌握保衛人員的現實思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疏導,積極開展經常性思想工作。在組織實施安全保衛各項工作過程中,重視進行思想動員,開展多種形式的爭先創優和競賽活動,激發保衛人員的工作熱情;要通過集中教育活動,大力加強保衛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紀律作風教育、職業道德教育,不斷增強保衛人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協作意識和責任意識,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聯系群眾、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不斷提高高校保衛隊伍的政治素質。
3、規章制度建設。高校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身發展的實際情況,要認真抓好規章制度的制定、完善、落實三個環節:要認真制定安全保衛工作制度和保衛部門建設制度。安全保衛工作制度包括:門衛、值班、巡邏、守護、登記、檢查制度;重點要害部門(部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源等危險物品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大型活動安全保衛工作制度。自身建設制度包括:業務工作制度;學習、考勤、例會制度;保衛幹部教育培訓制度;各類案件發案情況登記制度;信息溝通制度;請示報告制度;考核評比、獎懲制度。 要建立健全保衛部門內部管理的各項制度。完善保衛人員守則、接待制度、文明用語制度、值班制度、辦公室管理制度、行為規范、工作目標以及考核制度,有效地約束和規范保衛幹部的行為;要不斷完善安全保衛工作制度。制度建設不能一勞永逸,學校應堅持按照各項新的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與時俱進,不斷修訂完善制度,使之具有時代性、合法性;針對學校治安保衛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制度,使之具有適應性;按照學校的治安秩序的狀況,不斷完善制度,使之具有嚴密性;按照制度的落實情況,不斷完善制度,使之具有可行性。
4、安全防範建設。高校安全防範要立足「人防」,應設立值班、門衛、巡查、守護等看守力量,保證足夠的安保力量處置各類問題,並做到任務明確、責任落實,能夠機動、快速、有效地處置各種突發事件;要重視「物防」,對校內有關重點部位必須採取加強、加固等物防措施,預防和減少問題的發生;強化「技防」,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重點部位的需要,重視對安全保衛工作基礎設施的投入,基本達到:按學校規模大小配足配夠保衛工作所需的行政和專項經費,加強對經費使用的管理;保證有完成任務所必需的手機、照相機、攝象機、對講機等基本械具和計算機、傳真機、車輛、通訊等辦公設備;有存放資料、檔案的文件櫃;在重點部位和內部復雜場所安裝使用先進的防盜報警、防火報警、可視監控等技防設施,有效預防罪犯和災害事故的發生。
5、工作職責和基礎業務建設。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職責包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法律、法規;開展經常性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制定並組織實施各項安全工作制度和治安防範措施,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原則;預防和制止高校內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高校內部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調解、疏導高校內部糾紛,幫助、教育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人;管理高校內暫住人口和其他外來人員,參與所在地區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高校重點安全要害部位的安全保衛措施落實到位,防火災、防盜搶、防爆炸、防破壞、防事故、防詐騙、防失竊密事故的發生,確保高校教學、科研秩序正常進行;不斷完善群防群治體系;重視高校以治保會為主體的群防群治組織建設,健全制度,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充分發揮高校治保會的作用;要建立以安全教育培訓制度,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保衛人員培訓工作,全面開展安全素養教育、法律知識教育、業務技能教育和知識更新教育。
保衛人員必須做到業務水平過硬,基本達到熟悉保衛職責,懂保衛業務,懂處置程序,會微機操作的要求;基礎業務建設是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根基,保衛部門必須做好「一冊」、「二檔」、「三簿」即:安全管理制度合訂冊;文檔檔案和工作資料檔案;值班登記簿、治安案件(事故)登記簿和安全檢查整改登記簿;要主動與學生、人事部門密切配合,及時掌握廣大師生思想動態,對現實表現不好和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要及早發現,納入管理,並落實防範措施;要協助屬地公安機關做好本校重點人口的管理和控制工作,實行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及時掌握其現實表現和思想動態;加強對大學生安全教育,各高校必須開設以防火安全、交通安全為主要內容的安全教育課,並作為大學生必修課納入學分考核。
6、信息情報與應急機制建設。要樹立和強化信息情報工作意識,充分認識信息情報工作已經成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情報工作在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信息情報作為重要的資源,已被廣泛認同,有針對性地及時採集,特別是整理、加工信息,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宏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集中精力,加強研究,勤於實踐,勇於探索,善於總結,不斷創新和完善。要學會從頭緒繁多、任務繁重的工作中抽出時間,以時不我待和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腳踏實地地學習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信息化,聚精會神地研究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一心一意地搞好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在全面衡量、統籌分配的前提下,重點保障信息化建設。在集中資源時應形成整體性、突出針對性、體現策略性、講求實效性,以形成整體合力和綜合優勢。在推動高校安全保衛工作信息化建設時,應針對現狀,找准發展過渡的關節點,把它做好、做實。要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資源,在局部形成優勢,產生突破。要重視和加強情報信息網路建設,多渠道、多層次地及時收集各類情報信息,了解和掌握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傾向性、苗頭性和深層次的預警情報信息;要樹立共享意識,努力提高信息情報研究工作的效益。要加快改變目前高校各部門各單位信息情報相互封閉的狀況,建立普遍、緊密的信息鏈路,有效實現各信息情報單元、要素間高質量的互聯、互通和互動,以確保信息有序、合理、快速流動,實現信息流動「橫向一體、縱向貫通」的目標,使高校安全信息情報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達到信息情報資源共享。要不斷提高信息情報研究的能力和水平,積極探討新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及時吸收其他有關學科的一些研究方法,努力提高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研究能力。
高校應堅持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的方針,努力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並作為創建安全文明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抓好落實。各高校要制定和完善《高校預防和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實施辦法》、《重大交通事故處置預案》、《重大火災事故處置預案》、《大學生群體事件處置預案》、《大學生食物中毒處置預案》等一系列重大緊急事件處置預案。預案必須明確高校保衛部門應急處置職責:負責組織排查、調解高校內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搜集、上報群體性事件情報信息;組織協調校內的應急資源,做好群體性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宣傳普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引導大學生以理性方式表達訴求,通過合法途徑反映和解決問題。當高校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及一般和較大性群體性事件時,高校安全保衛部門具體負責現場處置的工作,值班保衛幹部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立即組織力量開展處置工作,包括劃定警戒區域,採取必要的封鎖、隔離、管制措施;緊急調配轄區應急資源開展應急處置工作;對現場實施動態監測,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向上級機關報告事發現場的動態信息,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進行處置,並根據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及時續報動態信息。要高度重視應急預案的演練,各高校要通過經常性的演練和應急實踐,每年組織至少組織一次不同類型的應急預案演練,並針對演練情況,對應急管理預案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增強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高校應急處置能力。

『肆』 學校中網路安全注意哪些

學校中每台機子一般都在一個區域網內,所以要注意防ARP攻擊,防止別人用P2P終結者限制你的網速等,要用功能比較全的防火牆,可以防止別人攻擊你的電腦或者是限制你的網速。
還有就是注意最好不要開共享功能,那樣別人可以很方便地訪問你的電腦,容易出問題。

『伍』 學校如何落實安全工作責任、細化工作措施,如何把安全工作做細做實、讓教育更

摘要 1學校首先要認清形勢、強化責任。分析當前影響學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主要問題。其中包括學校基礎設施、交通安全隱患問題;還有學校周邊安全穩定隱患問題;再次是網路管理存在隱患,國內外重大事件的不良信息對校園網路的滲透。各校明確學校黨政主要領導是安全穩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把各項責任落實到位,確保「誰主管,誰負責」得到真正落實,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責任感。

『陸』 網路安全法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義務

網路運營者通常是通過公司章程、用戶協議、網路管理制度等對網路平台、用戶進行管理。網路運營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網路安全法》第21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2、用戶身份信息審核義務

建立用戶身份信息制度有助於構建誠信的網路空間。《網路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3、用戶發布信息管理義務

網路運營者對其平台上的信息負有管理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對網上公共信息進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公安部《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國信辦《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等規定均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共信息進行實時巡查。

4、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義務

網路運營者在運營中會收集大量的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是網路運營者的基本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0—44條對網路運營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

5、違法信息處置義務

網路運營者發現其用戶發布的違法信息,應當立即進行處置。《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柒』 學校網路安全責任部門是什麼意思

管這個事情的部門,就是責任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