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方責任是什麼意思
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把全市動員起來,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
轄區黨委和政府要負起屬地責任,行業部門要負起主管責任,各單位要夯實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也要自覺做好自我管理,形成群防群控、聯防聯控「一盤棋」。
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的防控工作。行政區域內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開展宣傳教育,落實衛生健康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的各項防控措施。任何個人都應協助、配合、服從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護,依法接受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樣本採集、檢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② 什麼是四方責任
法律分析:四方責任主體是指的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的。主要包括了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一般情況下的部門,單位,個人還有屬地都要進行緊密的配合,各負其責,切實履行職責,才能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四方主體的有機統一,權利義務相協調,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工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第四十八條 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
③ 防控四方責任是什麼
「四方責任」是最近經常被提及的名詞,具體說來就是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嚴格落實屬地責任、行業部門監管責任、社會單位主體責任、個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責任這「四方責任」,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擔責、失職追責。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第一款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同時該法規定,對隱瞞行程、拒不配合或違反防控措施相關規定,造成疫情擴散和蔓延、危害公共安全和公眾安全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一是落實屬地責任。各個地方的黨委政府要切實履行起領導責任,組建高效有序的春運疫情防控的指揮體系和組織體系,健全值班值守制度。春運相關部門要按照相關工作職責加強疫情防控的訓練和應急演練。
二是落實部門責任。春運涉及到的部門非常多,相關部門都應該按照「減少人員流動、減少聚集、減少旅途風險」,同時加強個人防護的思路落實部門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部門之間要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落實單位責任。交通運輸的企業和場站碼頭這些地方要落實主體責任,要強化「五有」,就是五方面的要求。這些地方要有疫情防控指南,有疫情防控制度和相應的責任人,要有防護物資的儲備,要有當地醫療防疫人員的支持,同時還要有隔離場所和轉院安排的准備等等。
四是落實個人責任。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在春運期間都仍然還要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在家裡還要勤通風。如果有探親訪友的需求,一定要落實在旅途中的各項防護措施。
④ 《網路安全法》中明確了四大主體的責任義務,四大主體具體是()
四大主體具體是國家、主管部門、網路運營者、網路使用者。
1、出台《草案》,並且在未來在這部高規格法律下完善相應的配套體系和制度,並體現其可操作化和可執行性。除此之外,還需要若乾的細則出台,比如建立網路安全標准體系,由國務院哪些部門組織制定,牽涉哪些行業;網路產品、服務應當符合哪些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需要予以明確等等。
3、「網路運營者應當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強對用戶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保護」「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公民個人信息」。企業更要樹立一定的責任感,積極按照法律條款建立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4、網路使用者即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具體條款細化為不得從事入侵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還要增強法律意識。
⑤ 網路安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系統安全
指在系統安全生命周期內應用系統安全工程和系統安全管理方法,辨識系統中的隱患,並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險性最小,從而使系統在規定的性能、時間和成本范圍內達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除了要關注信息系統的功能,還需要注意系統應用的安全問題,不僅要使用強密碼對信息系統進行保護,還需要進行定期進行系統檢查和升級,加強系統對內和對外的雙向保護。
系統開發完後,應對其進行具體化的安全評估,沒有絕對安全的系統,許多危險和攻擊都是潛在的,雖然不能保證系統的絕對安全,但能對其提前做好防護和危險防範。
二、應用安全
指保障應用程序使用過程和結果的安全,換句話說,就是針對應用程序或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計算、傳輸數據的泄露和失竊,通過其他安全工具或策略來消除隱患。
應用與系統是密不可分的,應用上會涉及到更多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無論是web應用還是移動應用,想要確保應用在安全范圍內,可以考慮部署相關安全產品或實施網路安全檢測工作。
三、物理安全
是整個計算機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是保護計算機網路設備、設施以及其他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人為操作失誤或各種計算機犯罪行為導致的破壞的過程。
網路設備的存放,應該定期檢查和升級,網路設備也會存在安全隱患,策略是否更新以及機房環境等 ,都應該是我們考慮的安全問題。
四、管理安全
指為數據和系統提供適當的保護而制定的管理限制和附加控制措施,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企業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溯源到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⑥ 四方責任是什麼意思
四方責任是指在疫情期間,把全市動員起來,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
疫情由國內低風險地區出入,出示健康碼、行程卡綠碼即可放行,由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出入,在出示健康碼、行程卡綠碼、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的基礎上,需集中隔離十四天。
健康碼是以實際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台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全市通用,健康碼的推出,旨在讓復工復產更加精準、科學、有序。
行程卡一般指通信大數據行程卡,是由中國信通院聯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利用手機信令數據,通過用戶手機所處的基站位置獲取 ,為全國十六億手機用戶免費提供的查詢服務,手機用戶可通過服務,查詢本人前十四天到過的所有地市信息。
核酸檢測的物質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檢測是查找患者的呼吸道標本、血液或糞便中是否存在外來入侵的病毒的核酸,來確定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檢測為核酸陽性,即可證明患者體內有病毒存在。
隔離是新冠疫情期間的一種防疫政策,入境相關人員信息及時推送至目的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落實十四天集中隔離及核酸檢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不得泄露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
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因違法實施行政管理或者預防、控制措施,侵犯單位和個人合法權益的,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訴訟。
⑦ 四方責任是哪四方
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1月27日出台的《關於落實「四方責任」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場所和單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疫情防控「四方責任」是指屬地責任、部門責任、單位責任和個人責任。
各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對屬地防控工作負總責,對轄區內的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確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做好本行業、本系統的防控工作。
衛生健康部門要加強防控協調和監督執法,督促檢查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情監測、研判、報告和防控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學前教育機構和教育培訓機構防控工作的行業管理,部署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商務、葯監等部門負責與疫情防治相關的衛生防疫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等物資的供應保障,保持市場穩定。
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責任制和管理制度,配備必要的防護物品、設施,開展宣傳教育,落實衛生健康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的各項防控措施。
航空、鐵路、長途客運等運輸經營者和公路進京檢查站要對來自疫情發生地區人員的姓名、來源地、來京居住地、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
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單位、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場所或者其他人員密集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應當落實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的消毒、通風等防控措施。
賓館、旅店等提供住宿服務的經營單位應當如實對旅客姓名、來源地、聯系方式等信息進行登記,為旅客提供早晚體溫監測服務。
任何個人都應協助、配合、服從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護,依法接受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樣本採集、檢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從疫情發生地區回京的人員,應當按照要求居家觀察14日,每日向所在單位或者居(村)民委員會報告健康狀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疑似病人、確診病人及密切接觸者,要配合做好排查、隔離治療、居家觀察;拒不配合的,依法處理。
⑧ 網路安全法責任是怎麼規定的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義務
網路運營者通常是通過公司章程、用戶協議、網路管理制度等對網路平台、用戶進行管理。網路運營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網路安全法》第21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2、用戶身份信息審核義務
建立用戶身份信息制度有助於構建誠信的網路空間。《網路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3、用戶發布信息管理義務
網路運營者對其平台上的信息負有管理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對網上公共信息進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公安部《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國信辦《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等規定均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共信息進行實時巡查。
4、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義務
網路運營者在運營中會收集大量的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是網路運營者的基本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0—44條對網路運營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
5、違法信息處置義務
網路運營者發現其用戶發布的違法信息,應當立即進行處置。《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⑨ 企業網路安全主要負哪些責任
網路安全法企業責任有:
1、嚴格保密用戶信息,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2、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3、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全文》第四十條
網路運營者應當對其收集的用戶信息嚴格保密,並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
第四十一條
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網路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
⑩ 網路安全的四要素是什麼
一、教育:建立完善宣傳教育體系,普及安全意識;
二、責任:建立完善安全責任考核體系,堅持重獎重罰;
三、落實:構建有力、有效的責任落實機制,就是要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一系列重要部署決策、各項工作及相應的責任順利實現傳導,確保層層到位;
四、安全:建立完善安全評估體系,提高本質安全。網路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10)網路安全四方責任是怎麼體現擴展閱讀:
1、Internet是一個開放的、無控制機構的網路,黑客(Hacker)經常會侵入網路中的計算機系統,或竊取機密數據和盜用特權,或破壞重要數據,或使系統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直至癱瘓。
2、Internet的數據傳輸是基於TCP/IP通信協議進行的,這些協議缺乏使傳輸過程中的信息不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業務多數使用Unix操作系統來支持,Unix操作系統中明顯存在的安全脆弱性問題會直接影響安全服務。
4、在計算機上存儲、傳輸和處理的電子信息,還沒有像傳統的郵件通信那樣進行信封保護和簽字蓋章。信息的來源和去向是否真實,內容是否被改動,以及是否泄露等,在應用層支持的服務協議中是憑著君子協定來維系的。
5、電子郵件存在著被拆看、誤投和偽造的可能性。使用電子郵件來傳輸重要機密信息會存在著很大的危險。
6、計算機病毒通過Internet的傳播給上網用戶帶來極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系統癱瘓、數據和文件丟失。在網路上傳播病毒可以通過公共匿名FTP文件傳送、也可以通過郵件和郵件的附加文件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