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能提供基本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經典書籍
《網路與信息安全基礎》,本書是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書號:ISBN 978-7-5640-1462-9。從信息安全到網路攻擊和檢測,從信息保護到網路防火牆容災和備份技術,從網路安全的技術問題到法律法規依法管理問題,可算是一本較經典的書籍。
『貳』 網路安全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階段:計算環境安全。
第二階段:網路通信安全。
第三階段:Web安全。
第四階段 :滲透測試。
第五階段:安全運營。
第六階段:綜合實戰
針對操作系統、中間件基礎操作以及安全配置進行教學,配置真實業務系統,需掌握Windows操作系統安全、Linux操作系統安全、中間件安全、資料庫安全、PowerShell編程、LinuxShell編程、密碼學應用等技術,並能夠對操作系統以及業務系統進行安全配置以及安全事件分析。
針對網路通信安全進行教學,涵蓋網路基礎、交換協議、路由協議、協議流量分析等內容,並配備電信級網路環境為該部門教學提供基礎支撐。
本階段需要掌握網路設計以及規劃,並對參與網路的網路設備進行網路互聯配置,從業務需求出發對網路結構進行安全設計以及網路設備安全配置。
講師會結合當前最新安全趨勢以及龍頭安全企業或行業安全風險對安全市場進行分析及預測,讓學員能夠在學習階段提前與安全市場進行接軌。
本階段需掌握Web安全漏洞的測試和驗證,以及網路安全攻擊思路及手段,熟練利用所學知識以對其進行防禦,掌握網路安全服務流程。
本階段需要掌握滲透測試和內網安全。
滲透測試,這階段主要學習實戰中紅隊人員常用的攻擊方法和套路,包括信息搜集,系統提權,內網轉發等知識,msf,cs的工具使用。課程目標讓學員知己知彼,從攻擊者角度來審視自身防禦漏洞,幫助企業在紅藍對抗,抵禦真實apt攻擊中取得不錯的結果。
根據業務需求掌握目前常見網路安全設備以及伺服器的安全配置以及優化,利用所有安全防護手段中得到的線索進行安全事件關聯分析以及源頭分析,並掌握網路威脅情報理論與實踐,掌握威脅模型建立,為主動防禦提供思路及支撐。
本階段主要學習安全加固、等級保護、應急響應、風險評估等技術知識。
本階段自選項目,針對熱點行業(黨政、運營商、醫療、教育、能源、交通等)業務系統、數據中心以及核心節點進行安全運營實戰;按等保2.0基本要求對提供公共服務的信息系統進行安全檢測、風險評估、安全加固以及安全事件應急響應。
『叄』 什麼是容災,容災指標有哪些有哪些常見容災技術
容災 (Disaster Tolerance):就是災難發生時,在保證生產系統的數據盡量少丟失的情況下,保持生存系統的業務不間斷地運行。
容災系統是指在相隔較遠的異地,建立兩套或多套功能相同的IT系統,互相之間可以進行健康狀態監視和功能切換,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如火災、地震等)停止工作時,整個應用系統可以切換到另一處,使得該系統功能可以繼續正常工作。
指標:
1、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即數據恢復點目標,主要指的是業務系統所能容忍的數據丟失量。
2、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即恢復時間目標,主要指的是所能容忍的業務停止服務的最長時間,也就是從災難發生到業務系統恢復服務功能所需要的最短時間周期。
技術:在建立容災備份系統時會涉及到多種技術,如:SAN或NAS技術、遠程鏡像技術、基於IP的SAN的互連技術、快照技術等。
(3)容災網路安全技術擴展閱讀
按照容災系統對應用系統的保護程度可以分為數據級容災、應用級容災和業務級容災。數據級容災僅將生產中心的數據復制到容災中心,在生產中心出現故障時,僅能實現存儲系統的接管或是數據的恢復。
容災中心的數據可以是本地生產數據的完全復制(一般在同城實現),也可以比生產數據略微落後,但必定是可用的(一般在異地實現)。
而差異的數據通常可以通過一些工具(如操作記錄、日誌等)可以手工補回。基於數據容災實現業務恢復的速度較慢,通常情況下RTO超過24小時,但是這種級別的容災系統運行維護成本較低。
應用級容災是在數據級容災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應用可用性,確保業務的快速恢復。這就要求容災系統的應用不能改變原有業務處理邏輯,是對生產中心系統的基本復制。
因此,容災中心需要建立起一套和本地生產相當的備份環境,包括主機、網路、應用、IP等資源均有配套,當生產系統發生災難時,異地系統可以提供完全可用的生產環境。應用級容災的RTO通常在12個小時以內,技術復雜度較高,運行維護的成本也比較高。
業務級容災是生產中心與容災中心對業務請求同時進行處理的容災方式,能夠確保業務持續可用。這種方式業務恢復過程的自動化程度高,RTO可以做到30分鍾以內。
但是這種容災級別的項目實施難度大,需要從應用層對系統進行改造,比較適合流程固定的簡單業務系統。這種容災系統的運行維護成本最高。
『肆』 容災系統的注意問題
數據安全
目前國內用戶所能購買到的災難備份產品,在技術上並不落後於國外用戶,但是國外用戶在災難備份意識上,明顯比國內用戶強。國外很多企業是全球性運作,要求業務能夠7×24小時不間斷工作,對業務的連續性要求高,一旦出現中斷將造成巨大損失。而目前國內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對業務連續運行的需求沒有那麼強烈,因此對災難備份的意識相比國外客戶來說要淡薄些。但隨著中國加入WTO市場以及跨區域、跨國企業的逐漸增加,國內客戶的認識、需求正逐漸提高。
在數據安全意識方面,國內企業常常會走兩個極端。有的企業是沒有數據安全的防衛意識,而一旦意識到要保證數據安全了,就想到容災。數據安全其實不僅僅是容災,它應該是一個體制,是一個管理范疇的問題,例如人員的管理,大樓的安全,網路的安全等,這些對於企業保證數據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技術的問題。容災系統應該具有三個層次,包括了主機的高可用系統、備份系統和整體系統故障異地容災。但是國內的許多企業在做異地容災的時候都只重視第三個層次,殊不知前兩個層次能夠有效地屏蔽掉單點故障等局部故障問題,在整個容災系統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因地制宜
企業在制定數據安全方案時,首先要加強人員管理,建立安全體制,避免人為失誤;第二步是採用磁帶和雙機熱備份來確保本地的數據安全;第三步才是用到遠程災難備份。其實災難備份只是業務連續性的一部分,保證業務連續性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計劃內的停機,如備份、系統升級、維護等造成的計劃停機;另一方面是非計劃的中斷,如電源、通信鏈路、災難等引起的災難性備份。
根據企業的規模、所處地域、業務類型、網路狀況、數據量等因素,容災備份系統的建設需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容災技術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消耗。如果是防火災,則容災中心距離容災數據中心只需要幾百米就可以了。如果要是水災,則要求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數公里以上。如果要是預防地震的話,則需要保持幾百公里的距離。此外,不同的地域需求也有不同,例如在北京,就可以不用考慮水災的問題,而在有的地區,地震就不用考慮。
成本考慮
企業在建立災難備份系統時,須考慮整個系統成本問題。如果實現遠程異地自動備份,租賃通信鏈路所付出的代價較大。國內中小企業一般採用的多是本地備份,這主要是因為資金和中國通信廣域網線路的限制。而國外用戶一般都租用比較寬的帶寬。
100公里以上的異地災難備份將是未來的一種趨勢。這種備份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歷史備份,一般採用每天凌晨備份的形式,出現問題可以恢復一天前的數據。如果對數據要求不是很高的話,可以採用3天,甚至一周備份的方式,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災難恢復
要想做好針對災難性的備份系統,數據大集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於災難性備份系統的建立需要耗費很大的資金,如果每一個地市都建立一個災難性備份中心,企業是很難承受的。有效整合資源,建立全省性的,或是區域性的數據集中系統,可以減少災難備份系統建設的成本。
目前最有效的備份方式是「數據大集中」,以「數據大集中」為基礎的災難備份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企業各分部各自進行備份而導致的各自為政、管理不統一的問題出現。以「數據大集中」為基礎的災難備份會使管理更有效,也便於數據統計。
『伍』 計算機網路安全防護體系的問題
1、計算機網路安全概述
所謂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是指利用網路管理控制技術防止網路本身及網上傳輸的信息唄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權泄露、更改、破壞、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統辨認、控制。
計算機網路作為重要的基礎資源向客戶提供信息,而建立安全的網路系統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在保證網路連通的同時,對網路服務、客戶應用進行管理,以保證網路信息資源的正確性不受影響。
『陸』 網路信息安全技術的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圖書
書名:網路信息安全技術
書號:7-113-12926
作者:劉永華
定價:28.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開本:16開
出版單位:中國鐵道出版社 本書的內容涵蓋了網路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全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包括網路安全概述、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與數據安全、數字加密與認證、防火牆技術、入侵監測技術、網路病毒的防治、網路維護等內容。本書內容全面,取材新穎,既有網路安全和管理的理論知識,又有實用技術,反映了網路安全和管理技術的最新發展狀況。
本書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及相關專業本科教材,也可作為成人高等教育計算機網路安全教材,還可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科技參考書。 第1章 網路安全概述 1
1.1 網路安全簡介 1
1.1.1 網路安全的概念 1
1.1.2 網路安全模型 2
1.1.3 計算機安全的分級 3
1.1.4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4
1.2 網路安全現狀 4
1.3 網路安全威脅 6
1.3.1 網路安全攻擊 6
1.3.2 基本的威脅 7
1.3.3 主要的可實現威脅 8
1.3.4 病毒 8
1.4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 9
1.4.1 計算機系統因素 9
1.4.2 操作系統因素 9
1.4.3 人為因素 10
1.5 網路安全技術 10
1.5.1 數據加密與認證 10
1.5.2 防火牆 11
1.5.3 入侵檢測 12
1.5.4 病毒防治 13
復習思考題一 13
第2章 操作系統安全技術 15
2.1 操作系統的漏洞 15
2.1.1 系統漏洞的概念 16
2.1.2 漏洞的類型 16
2.1.3 漏洞對網路安全的影響 18
2.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 19
2.2.1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模型 19
2.2.2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隱患 22
2.2.3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防範措施 23
2.3 Linux網路操作系統的安全 34
2.3.1 Linux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安全機制 34
2.3.2 Linux網路系統可能受到的攻擊 35
2.3.3 Linux網路安全防範策略 36
2.3.4 加強Linux網路伺服器的管理 38
復習思考題二 40
第3章 資料庫與數據安全技術 42
3.1 資料庫安全概述 42
3.1.1 資料庫安全的概念 42
3.1.2 資料庫管理系統及特性 44
3.1.3 資料庫系統的缺陷和威脅 46
3.2 資料庫的安全特性 48
3.2.1 資料庫的安全性 48
3.2.2 資料庫的完整性 50
3.2.3 資料庫的並發控制 52
3.2.4 資料庫的恢復 53
3.3 資料庫的安全保護 55
3.3.1 資料庫的安全保護層次 55
3.3.2 資料庫的審計 56
3.3.3 資料庫的加密保護 56
3.4 數據的完整性 60
3.4.1 影響數據完整性的因素 60
3.4.2 保證數據完整性的方法 61
3.5 數據備份和恢復 63
3.5.1 數據備份 63
3.5.2 數據恢復 66
3.6 網路備份系統 67
3.6.1 單機備份和網路備份 67
3.6.2 網路備份系統的組成 68
3.6.3 網路備份系統方案 68
3.7 數據容災 70
3.7.1 數據容災概述 70
3.7.2 數據容災技術 74
復習思考題三 76
第4章 數字加密與認證技術 78
4.1 密碼學 79
4.1.1 加密的起源 79
4.1.2 密碼學基本概念 79
4.1.3 傳統加密技術 80
4.1.4 對稱密鑰演算法 82
4.1.5 公開密鑰演算法 83
4.1.6 加密技術在網路中的應用 85
4.1.7 密碼分析 86
4.2 密鑰管理 86
4.2.1 密鑰的分類和作用 87
4.2.2 密鑰長度 87
4.2.3 密鑰的產生技術 88
4.2.4 密鑰的組織結構 90
4.2.5 密鑰分發 91
4.2.6 密鑰的保護 93
4.3 數字簽名與數字證書 94
4.3.1 電子簽名 95
4.3.2 認證機構(CA) 96
4.3.3 數字簽名 96
4.3.4 公鑰基礎設施(PKI) 98
4.3.5 數字證書 100
4.3.6 數字時間戳技術 102
4.4 認證技術 103
4.4.1 身份認證的重要性 103
4.4.2 身份認證的方式 104
4.4.3 消息認證 105
4.4.4 認證技術的實際應用 108
4.5 數字證書應用實例 110
4.5.1 獲得及安裝免費數字證書 110
4.5.2 在IE中查看數字證書 111
4.5.3 發送安全郵件 112
4.5.4 檢查Windows是否為微軟正版 118
復習思考題四 119
第5章 防火牆技術 121
5.1 防火牆基本概念與分類 121
5.1.1 防火牆基本概念 121
5.1.2 防火牆的作用 123
5.1.3 防火牆的優、缺點 124
5.1.4 防火牆分類 124
5.2 防火牆技術 125
5.2.1 包過濾技術 125
5.2.2 應用代理技術 127
5.2.3 狀態監視技術 129
5.2.4 技術展望 132
5.3 防火牆的體系結構 133
5.3.1 雙重宿主主機結構 133
5.3.2 屏蔽主機結構 134
5.3.3 屏蔽子網結構 135
5.3.4 防火牆的組合結構 136
5.4 選擇防火牆的基本原則與注意事項 136
5.4.1 選擇防火牆的基本原則 136
5.4.2 選擇防火牆的注意事項 137
復習思考題五 141
第6章 入侵監測技術 144
6.1 入侵檢測概述 144
6.1.1 入侵檢測概念 144
6.1.2 入侵檢測系統組成 145
6.1.3 入侵檢測功能 146
6.2 入侵檢測系統分類 147
6.2.1 根據數據源分類 147
6.2.2 根據檢測原理分類 148
6.2.3 根據體系結構分類 148
6.2.4 根據工作方式分類 148
6.2.5 根據系統其他特徵分類 149
6.3 入侵檢測技術 149
6.3.1 誤用檢測技術 150
6.3.2 異常檢測技術 151
6.3.3 高級檢測技術 152
6.3.4 入侵誘騙技術 154
6.3.5 入侵響應技術 155
6.4 入侵檢測體系 157
6.4.1 入侵檢測模型 157
6.4.2 入侵檢測體系結構 159
6.5 入侵檢測系統與協同 162
6.5.1 數據採集協同 163
6.5.2 數據分析協同 163
6.5.3 響應協同 164
6.6 入侵檢測分析 166
6.7 入侵檢測的發展 168
6.7.1 入侵檢測標准 168
6.7.2 入侵檢測評測 168
6.7.3 入侵檢測發展 170
復習思考題六 172
第7章 網路病毒的防治技術 173
7.1 計算機網路病毒的特點及危害 173
7.1.1 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173
7.1.2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174
7.1.3 計算機病毒的分類 175
7.1.4 計算機網路病毒的概念 179
7.1.5 計算機網路病毒的特點 179
7.1.6 計算機網路病毒的分類 180
7.1.7 計算機網路病毒的危害 182
7.2 幾種典型病毒的分析 183
7.2.1 CIH病毒 183
7.2.2 宏病毒 184
7.2.3 蠕蟲病毒 186
7.2.4 木馬病毒 189
7.3 計算機病毒的症狀 194
7.3.1 病毒發作前的症狀 194
7.3.2 病毒發作時的症狀 195
7.3.3 病毒發作後的症狀 196
7.4 反病毒技術 198
7.4.1 預防病毒技術 198
7.4.2 檢測病毒技術 201
7.4.3 殺毒技術 207
7.5 計算機病毒發展的新技術 209
7.5.1 抗分析病毒技術 210
7.5.2 隱蔽性病毒技術 210
7.5.3 多態性病毒技術 210
7.5.4 超級病毒技術 210
7.5.5 插入性病毒技術 211
7.5.6 破壞性感染病毒技術 211
7.5.7 病毒自動生產技術 212
7.5.8 Internet病毒技術 212
7.6 防殺網路病毒的軟體 212
7.6.1 防毒軟體 212
7.6.2 反病毒軟體 213
7.6.3 瑞星殺毒軟體 213
7.6.4 金山毒霸 213
7.6.5 江民殺毒軟體 214
復習思考題七 214
第8章 網路維護技術 216
8.1 Windows自帶的網路工具 216
8.1.1 Ping命令 216
8.1.2 Ipconfig/Winipcfg命令 222
8.1.3 Netstat命令 224
8.1.4 Tracert命令 225
8.2 網路連接設備的維護 226
8.2.1 網卡 226
8.2.2 集線器和交換機 226
8.2.3 路由器 227
8.2.4 網線 228
8.2.5 RJ-45接頭 228
8.3 網路性能優化 228
8.3.1 系統內存優化 228
8.3.2 CPU的優化 230
8.3.3 硬碟優化 231
8.3.4 網路介面優化 232
8.4 網路故障和排除 233
8.4.1 網路常見故障概述 233
8.4.2 網路故障排除的思路 234
8.4.3 區域網故障與排除 236
8.4.4 Windows 區域網使用過程中的常見故障 244
8.4.5 故障實例及排除方法 247
復習思考題八 251
參考文獻 252
『柒』 主要的通用網路安全技術有8種。不間斷電源保護屬於哪一種
異地多活災備或者UPS不斷電。
異地多活災備
阿里雲資料庫異地多活解決方案使用以下阿里雲核心產品,按照架構設計原則提供數據層多活解決方案。
DRDS
按照之前說的業務數據拆分的維度,阿里雲DRDS有兩種集群分別支持買家維度與賣家維度:
unit模式的DRDS集群:多地用戶分別在本地域讀寫本地域的數據,且本地域的數據會和中心數據做雙向同步。
模式的DRDS集群:此集群數據在中心資料庫寫,完成後全量同步到各個單元。需要注意的是,DRDS層面需要增加對數據寫入路由的判斷:如果是跨單元的寫,則判斷為非法操作並拋出異常,確保數據不會跨單元寫。
更多DRDS的介紹請參考分布式關系型資料庫DRDS一文。
DTS
數據復制是資料庫多活設計關鍵的一環,其中數據復制的正確性是第一位,同時效率也很關鍵。阿里雲DTS支持多重的check,避免循環復制(用事務表,或者thread_id方案),採用並行復制(串列的分發,沖突檢測,並行的執行)、大事務切割來保證最終一致性。
數據校驗也是關鍵的一環,阿里雲DTS通過全量校驗工具(TCP)和增量校驗工具(AMG)來保證實時/定時檢查中心和單元的數據准確性,確保線上數據的萬無一失。
更多的數據傳輸相關內容請參考數據傳輸服務一文。
HDM
阿里雲HDM提供了DRDS集群的搭建、同步鏈路的創建、多活的資料庫監控、數據校驗、集群擴縮容以及自動化的容災等服務,都可通過HDM完成,通過HDM實現了異地多活場景下資料庫的管理。
『捌』 如何快速學習網路安全
學習網路安全技術的基本環境
操作系統的選擇:
我們經常聽說黑客酷愛Linux系統,這是因為Linux相對Windows提供了更加靈活的操作方式,更加強大的功能。例如對於IP地址的偽造工作,利用Linux系統編寫特殊的IP頭信息可以輕松完成,然而在Windows系統下卻幾乎不可能做到。但是Linux也有它不足的一面,這個系統的命令龐雜、操作復雜,並不適合初學者使用,而且對於個人學習者,並沒有過多的人會放棄 「舒適」的Windows、放棄精彩的電腦游戲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去全心投入黑客學習中。而且對於初學黑客的學習者來說,大多數網路知識都可以在 Windows系統中學習,相對Linux系統,Windows平台下的黑客軟體也並不在少數,另外通過安裝程序包,Windows系統中也可以調試一定量的程序,因此初步學習黑客沒有必要從Linux入手。
本書使用的平台WindowsME,因為對於個人用戶來說,NT或者2000 多少有些苛刻——系統配置要求太高;然而使用95或者98又缺少某些必要的功能——NET、TELNET命令不完善。但是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測試漏洞,從遠程伺服器出發,所以也不是非要WindowsME操作系統進行學習,對於少數系統版本之間的差異,學習者可以和我聯系獲得相應系統的學習方法。
二、需要的常用軟體:
除了基本的操作系統以外,學習者還需要安裝各類掃描器,之後下載一個比較優秀的木馬軟體、一個監聽類軟體,除此以外別無它求。如果有必要,讀者可以自行安裝本文上述軟體,然後學習其用法,但是我要告訴你,對於各類炸彈、還有網路上各式各樣的黑客軟體,在學習完本書後,你都可以自己製作、自己開發,根本沒有必要使用他人編寫的軟體。
對於掃描器和監聽軟體,我給出以下建議,
掃描器:??
監聽軟體:??
木馬:??
三、額外的工具:
如果可以安裝下面的工具,將會對學習黑客有莫大的幫助,當然下面的軟體主要是學習額外內容並為「第二部分」學習作鋪墊用的,所以沒有也不會妨礙本書的學習。
1、後台伺服器:
擁有某些網路應用的後台服務程序,可以將自己的電腦設置成一個小型伺服器,用來學習相應的網路應用,從「內部」了解其運作機理,這將會大大提高自己對伺服器的感性認識,同時還能夠在激活伺服器的時候;監測自己伺服器上的數據,如果有其他黑客來攻擊,則可以清晰的記錄下對方的攻擊過程,從而學習到更多的黑客攻擊方法。對於本書而言,主要介紹網站的Perl和asp等腳本語言漏洞,所以可以安裝一個IIS或者HTTPD。然後在安裝ActivePerl,使自己的伺服器具備編譯cgi和pl腳本的能力。使用自己的伺服器還有一個好處,可以節省大量的上網時間,將學習、尋找漏洞的過程放到自己的電腦上,既節省了金錢、有不會對網路構成威脅,一舉兩得。
2、C語言編譯平台:
今後在學習黑客的路途中,將會遇到很多「屬於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網路上的其他人可能不會注意,所以無法找到相應的程序,這個時候學習者就要自己動手開發有關的工具了,所以安裝一個Borland C++將會非常便捷,通過這個編譯器,學習者既可以學習C語言,也能夠修改本書後面列出的一些小程序,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工具庫。
四、網路安全軟體分類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網路安全軟體的分類,因為學習黑客知識是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既學習如何黑,還要學會如何防止被黑。
1、防火牆:
這是網路上最常見的安全機制軟體,防火牆有硬體的、也有軟體的,大多數讀者看到的可能更多都是軟體防火牆。其功能主要是過濾垃圾信息(保證系統不會受到炸彈攻擊)、防止蠕蟲入侵、防止黑客入侵、增加系統隱私性(對敏感數據進行保護)、實時監控系統資源,防止系統崩潰、定期維護資料庫,備份主要信息……防火牆可以將系統本身的漏洞修補上,讓黑客沒有下手的機會。另外對於擁有區域網的企業來說,防火牆可以限制系統埠的開放,禁止某些網路服務(杜絕木馬)。
2、檢測軟體:
互聯網上有專門針對某個黑客程序進行清除的工具,但是這類軟體更多是集成在殺毒軟體或者防火牆軟體內的,對於系統內的木馬、蠕蟲可以進行檢測並清除,軟體為了保護系統不受侵害,會自動保護硬碟數據、自動維護注冊表文件、檢測內容可以代碼、監測系統埠開放狀態等。如果用戶需要,軟體還可以編寫有關的腳本對指定埠進行屏蔽(防火牆一樣具備此功能)。
3、備份工具:
專門用來備份數據的工具可以幫助伺服器定期備份數據,並在制定時間更新數據,這樣即便黑客破壞了伺服器上的資料庫,軟體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完全修復收到入侵的數據。另外對於個人用戶,這類軟體可以對硬碟進行完全映像備份,一旦系統崩潰,用戶利用這類軟體可以將系統恢復到原始狀態,例如Ghost就是這類軟體中的佼佼者。
4、日誌記錄、分析工具:
對於伺服器來說,日誌文件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員可以通過日誌了解伺服器的請求類型和請求來源,並且根據日誌判斷系統是否受到黑客攻擊。通過日誌分析軟體,管理員可以輕松的對入侵黑客進行反追蹤,找到黑客的攻擊來源,進而抓不黑客。這也就是為什麼黑客在攻擊的時候多採用IP地址偽裝、伺服器跳轉,並在入侵伺服器之後清除日誌文件的原因。
『玖』 常見的容災備份技術有哪些
容災備份常見的的技術類型一般分成3類:
1、應用級別。跟據不同應用而設計的保護方式,能夠對應用數據進行細致的保護,像是ORACLE中自帶的DATA GUARD或是RMAN,但這種保護方式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對應用也必須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對關鍵數據進行保護及恢復,且系統及應用多半不能自行恢復
2、系統級別。依據系統的邏輯分區或是數據文件來進行保護,但無法針對應用內的數據變化進行保護,像是操作系統自帶的系統備份,或是傳統的冷備份及第三方保護工具,優點是不須對應用有很深的了解,但必須對系統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才能對關鍵應用或是系統數據進行保護及恢復
3、存儲級別。使用存儲的保護機制對磁碟分區進行保護,如快照或是鏡像,優點是不須對系統或是應用有很深的了解,但在保護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保證及校驗方便性上較前二者差。
『拾』 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我們可以通過設置強力密碼、控制MAC、及時關閉網路、設立有效防火牆等方式維護網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