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安全的市場需求
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體系,採用了很多新業務、新架構、新技術,將在提升移動互聯網用戶業務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滿足未來物聯網應用的海量需求,與工業、醫療、交通、傳媒等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但5G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能力也引入了新的安全挑戰,將催生更大的網路安全市場。根據最新發布的《IDC全球網路安全支出指南》(Worldwide Security Spending Guide, 2020V2),IDC預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與推動下,2020年全球網路安全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的總投資將達到1252.1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6.0%,與上期預測保持了較高的一致性。
與全球相比,中國網路安全市場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法規、數字經濟、威脅態勢等多方需求驅動下,整體的市場規模持續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中國網路安全投資在整體IT投資中的佔比日益提升。但從IT安全投資、IT安全技術與服務成熟性等幾方面來看,中國網路安全產業的發展相較於全球仍存在較大差距,這也充分體現了未來中國網路安全市場的發展潛力與發展空間。
5G催生更大網路安全市場
5G實現萬物互聯,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但5G的虛擬化和軟體定義能力也引入了新的安全挑戰,將催生更大的網路安全市場。
「5G時代,通信變成一張IT網路,IT、OT和CT三網融合,標準的封閉通信協議和通信網路開放成軟體定義的網路後,數據的入口和各種接入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只有通信設備廠能參與的產業變成了所有IT人都能參與的藍海市場。」亞信安全總裁陸光明表示,除了電信運營商,5G進入行業應用還將對安全產生刺激性需求,將會帶動數萬億行業應用投資。
一方面,隨著5G網路規劃和建設逐步落地,現有網路架構的雲化升級以及核心網的SDN化將引入數千億的IT化投資。
另一方面,5G作為新基建,將加速產業互聯網的發展。5G的切片網路在各行業應用過程中也會遇到大量新的網路安全挑戰,甚至會出現基於這些垂直行業應用的運營商,這些行業運營商對網路以及網路安全防護的需求是7×24小時,需要有強大的網路和網路安全復合能力的廠商。
近幾年來,網路安全態勢變得越來越復雜,數據泄露、APT攻擊、勒索病毒等事件愈演愈烈,例如2017年美國核電站持續遭遇黑客滲透攻擊,2018年韓國平昌奧運會開幕式期間官網受攻擊。
對網路安全的重視將推動這一行業快速發展。根據IDC最新預測,2020年中國網路安全市場總體支出將達到78.9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1.0%,增幅繼續領跑全球網路安全市場。2020年,安全硬體在中國整體網路安全支出中將繼續占據主導地位,佔比高達53.5%;安全軟體和安全服務支出比例分別為18.3%和28.2%。在2020-2024年的預測期間內,中國網路安全相關支出將實現18.7%的CAGR(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2024年將達到167.2億美元。
除了增速快,中國網路安全市場與其他國家相比硬體佔比更大,軟體和服務的比例偏低。IDC預測,2020年安全硬體在中國整體網路安全支出中將繼續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佔比高達59.1%;軟體和服務支出比例分別為18.4%和22.5%。
5G網路應用領域安全需求多
5G網路應用領域涉及多個應用領域,應用場景和范圍不同,其安全需求也不盡相同。
對於智慧醫療來說,智慧醫療系統主要通過網路切片技術建立端到端的邏輯專網,在患者和醫院、醫院和醫院之間,實現遠程醫療、醫療信息共享等多種定製化網路服務。目前,行業內已成功實現了異地遠程會診、醫療數據快速傳輸和同步調閱等應用成果。但醫療切片網路中的病人,希望自己的信息只接入本切片網路中的醫生,而不希望被其他切片網路中的人訪問。因此,目前,智慧醫療的核心安全需求是亟須建立網路切片之間的有效隔離機制。
2. 醫療行業網路安全建設一般佔it投資的多少
這個沒辦法去衡量的,看這個醫療行業本身注重哪方面的投資,如果主要渠道是網路方面的,佔到的比重也比較大,那投入的肯定會相對多,20%到50%都是可以的,網路安全建設畢竟是一個佔比很重的領域,如果注重的是線下的交易,網路佔比很少,那就沒必要花錢去投資這方面的建設了。
3. 網路空間安全前沿技術及發展動態
摘要 親親:很高興接收到你的消息
4. 網路在醫療行業有哪些應用
醫療行業的網路應用很多:
醫院有線區域網的有效補充,無線區域網(WLAN)有效地克服了有線網路的弊端,利用PDA或移動信息平台隨時隨地進行生命體征數據採集、醫護數據的查詢與錄入、醫生查房、床邊護理、呼叫通信、護理監控、葯物配送、病人標識碼識別。以及基於WLAN的語音多媒體應用等等,充分發揮了醫療信息系統的效能。突出了數字化醫院的技術優勢:無線信號室內分布系統(WIDS)有效地解決了大規模Wi—Fi網路同頻信號干擾嚴重、切換頻繁等諸多問題,實現了整個醫院安全、可管理的無線信號均勻覆蓋,使得諸多無線應用在醫院得以有效實現,延伸了醫護服務,提高了醫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使醫院的整體競爭力得到提升。
5. 醫院上雲過程中,院方最看重天翼雲能夠提供的安全服務包括
摘要 網路安全作為一項國家安全重要戰略,在醫療行業備受重視。隨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醫療行業上雲成為了加速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新引擎」。但是,醫療行業上雲並不是提高醫院運維效率、擴大存儲空間的終點,相反,潛在的勒索病毒、數據泄露等問題成為了各個醫院需要面對的嚴峻安全挑戰。新形勢之下,面對日益開放的醫療網路環境和不斷增加的安全隱患,如何保障醫療機構網路信息安全成為了各大醫院亟需解決的問題。
6. 醫院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措施是什麼,那位大哥大姐知道請告訴小弟,急用。。
各大醫院系統必須做等保,互聯網醫療要想上線取的上診療資質,必須過等保。
等級保護是我們國家的基本網路安全制度、基本國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遵循等級保護相關標准開始安全建設是目前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措施保護的基本要求。
等級保護一共分為5級:
① 第一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③ 第三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④ 第四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⑤ 第五級,等級保護對象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
證書案例
7. 後疫情時代網路安全如何保障
「疫情」帶來的新經濟模式增長,數字經濟發揮了很大作用。隨著新基建的實施,信息安全創新產品、數字經濟的發展將迎來新高潮,大數據應用技術在疫情控制和網格化管理等方向長足發展。後疫情時代,網路安全要從在線教育、在線醫療、遠程辦公等正迅猛發展的非接觸式經濟著手,主動適應各類新生經濟模式和信息化治理體系的發展,全方位築牢網路安全保障屏障。
西湖論劍作為2020「兩會」後首場網路安全專業大會,將在2020年6月16日線上舉行,逢此時機,集結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網路安全方向,進一步提升後疫情時代全社會網路安全意識,更好推進網路安全工作,可以保持關注。
8. 如何做好醫療行業輿情監測與負面消息應對工作
做好醫療行業輿情監測與負面消息應對工作的方式:加強溝通,加快處理進程;主動出擊,正確引導等。網路媒體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其開放、虛擬的特性讓言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程度。對於網路上的社會新聞信息、民生息息相關的生活新聞熱點等等,網民易於將其擴散分享,同時會對關心的內容加以自己的觀點看法。而對於輿情信息處理來講,對於大量的信息,其中重復性、摻雜性相當高,很難與對此進行分析處理,傳統手工根本無從下手。
想要處理輿情信息離不開輿情的大數據服務平台,而新浪輿情通就非常靠譜。新浪輿情通的系統平台24小時不間斷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全網數據的獲取、清洗、監測、分析、預警,同時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模型減少人為因素對客觀數據分析結果的影響,保證輿情數據的及時性、准確性、全面性。 專業輿情服務團隊則根據客戶具體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人工服務,包括:內容分揀、要聞推送、簡報製作、專業報告定製等輿情服務。
9. 互聯網+醫療會產生什麼樣的積極影響
1互聯網重構醫療行業
上證報從本次論壇了解到,2014年是互聯網醫療爆發元年,創業企業和資本合力引爆了互聯網醫療產業。隨著BAT和眾行業巨頭的強勢入局,2015年互聯網對醫療產業的改變乃至重構將來得更加猛烈。據中國科學技術戰略研究院預測,至2020年,我國生物醫葯產業將形成約8萬億的支柱產業。醫療健康行業的巨大市場也為互聯網醫療創造了機遇,互聯網醫療中國會認為,該產業未來10年將有10倍增長空間。
上述報告認為,互聯網醫療將重構健康管理、就醫方式、就醫體驗、購葯方式及醫患生態五大方面的問題。首先,在病前的健康管理,互聯網醫療有助於幫助病人進行真正科學、有效的疾病預防,實現治未病。其次,在病人就醫方式上,互聯網醫療能夠突破傳統醫療模式的禁錮,通過在線問診和遠程醫療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跨時空配置,幫助病人免去不必要的到院就醫;第三,在病人院內就醫的體驗上,互聯網能夠幫助優化患者院內就醫流程,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第三,在購葯環節上,互聯網醫葯電商的興起有望帶給患者更便捷、便宜的購葯體驗;最後,在整個醫患生態上,互聯網醫療能夠優化醫患對接機制,促進醫患溝通,使醫生價值最大化,服務最優化。
2大商業模式受追捧
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醫療中國會認為,在眾多商業模式中,業界最關注、也是最具潛力的方向主要有醫葯電商、在線問診、掛號服務、可穿戴設備四大細分領域。
對於目前受到資本高度追捧的可穿戴概念,有互聯網醫療專家指出,在可穿戴設備提供的一眾功能中,健康管理、醫療檢測功能無疑是最具剛性需求,功能最具革命的一項。需求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注重健康管理,而老齡化、慢病患者的增加,也增加了對可穿戴設備實時檢測、遠程監控等功能的需求。供給端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也正積極地以可穿戴設備為數據交互中心,為患者提供移動智能雲服務,採集並建立大資料庫,探索更多基於患者數據的模式創新,如為醫院診療檢測、為醫生輔助決策、為保險公司及時干預、減少保費支出等。因此該細分領域具有較大的想像空間。
互聯網醫療中國會表示,從互聯網的發展趨勢來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正催生醫療業向移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前進。互聯網醫療對於改善全民生活,延續人類壽命,傳播醫療思想知識,促進健康事業發展,改變人類未來有重要意義。有醫葯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預見,國民健康與互聯網融合順理成章,移動互聯將重構醫療服務秩序,傳統醫療將發生深刻改變,變革只是時間問題。」
3三大機遇和三大挑戰
對於互聯網醫療在2015年的發展趨勢,互聯網醫療中國會認為,主要存在三大機遇和三大挑戰。就機遇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醫療服務供需不平衡為行業帶來發展機遇;第二,各路資本強勢介入為創業者帶來創業機遇;第三,中外醫療環境差異為行業引發商業模式的創新機遇。
同時,互聯網醫療行業面臨配套政策、標准缺失、信息孤島現象三項挑戰。具體來看,當前的互聯網醫療政策呈「趨勢雖向好,進度卻緩慢」的狀態;同時,傳統醫療利益鏈中醫院和醫生的既得利益難以被突破;第三,現有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標准缺失,各機構間信息尚未實現互聯互通,挑戰較為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