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確防範網路危險
【IT168評論】如果組織在工作安全方面限制過多的話,工作人員通常選擇便利性而不是安全性。但是組織可以採取一些步驟將安全平衡扭轉回來。
作為一名網路安全專家,Oxford Solutions 公司總經理Richard White對於鎖定敏感數據以免被人誤用表示支持。另一方面,他表示,有些公司在安全方面也有過度限制的情況。

企業在安全方面如果過度限制,那麼容易將其工作人員拒之門外,這可能會弄巧成拙,很難讓工作人員有效的工作。因此他們需要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這是一個降低生產力的場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數據本身處於危險之中。
White表示,他在辦公室中就看到這樣的一件事:一名工作人員在其電腦屏幕上拍攝了一張受保護信息的照片,這樣他就可以利用這張圖片完成一項工作。「如果安全措施過於復雜,工作人員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尋找解決方法,而這樣組織所設置的安全措施將完全失敗。網路安全專家需要根據實際的安全風險真正了解自己的政策、程序、技術,這是非常必要的。」White說:「這必須是理性的安全措施和用戶想要完成工作的合理組合。」
White和其他專家表示,網路安全團隊不需要改變他們的操作來實現安全措施和可用性的更好平衡。相反,他們可以首先解決常見的幾個領域問題,即工作人員通常會犧牲安全懷來提高生產率。
(1)復雜的密碼要求
制定密碼是安全的關鍵措施,但安全專家表示,組織已經制定了如此復雜的密碼策略,以至於工作人員試圖擺脫這種過度保護的權力,這種行為反而變成了漏洞。這些安全策略和措施通常要求工作人員使用過長的密碼,而且需要的特性太多(例如,大寫和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以及最少數量的字元)。這些安全策略也經常要求工作人員至少每隔幾個月更換一次密碼。
其結果是,有些工作人員將密碼記錄下來,或者甚至更糟的是,將密碼存儲在計算機文件中。White說,他曾與一家遭受黑客攻擊的公司合作,在審查中發現一名行政級別的工作人員將其密碼存儲在一個電子文件中。雖然目前還不清楚這個存儲的密碼在發生的這次攻擊事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但White表示這的確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當然,White和其他安全專家說,密碼仍然十分重要。他們建議組織更聰明地使用密碼政策,並將復雜的要求限制在更合理的水平。
(2)共享密碼
總部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安全咨詢商Spohn公司的高級安全顧問Tim Crosby在一個相關的說明中表示,一些工作人員與同事分享他們的密碼。盡管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一個聰明的做法,但工作人員這樣做是因為他們需要與同事共享文件訪問許可權。他說,這種情況發生在組織內部的各個層面,從與助手共享密碼的管理人員到一起工作級別較低的工作人員。
為了抵制這種行為,他說,網路安全團隊應該與業務人員開展合作,以便更准確地識別哪些用戶需要訪問哪些文件,然後創建如何允許共享訪問的安全策略。
(3)登錄過載
組織不僅在對密碼要求的復雜性方面具有問題,而且他們希望員工在登錄簽名的次數也有問題。許多工作人員在一天的工作中需要進行多次登錄並通過認證,OneLogin公司是一家基於雲計算身份和訪問管理提供商,該公司首席信息安全官Alvaro Hoyos表示,許多工作人員在整個工作日都具有多次登錄和身份驗證要求,以致於他們的工作效率下降。
他和其他專家表示,這樣的舉動迫使工作人員設法規避登錄要求,例如,將他們需要的數據從安全的應用程序中轉移出來,並將其放在一個易於訪問的地方,而不必擔心如果離開辦公桌幾分鍾則必須重新登錄的問題。調研機構Forrester Research公司首席分析師,暨ISACA(一家專注於IT治理的國際專業協會)的董事會主席Rob Stroud說,安全團隊可以採取多種方案來解決這種情況。
這些解決方案包括使用身份管理和單點登錄解決方案、令牌、更高級的用戶和實體行為分析(UEBA)功能,區分正常和異常的工作模式,指示需要關閉的潛在威脅,以及快速生物測定,並且需要方便的訪問。Hoyos說:「組織必須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安全專家應該針對「無摩擦的安全性」進行研究。
(4)數據被劫持
保護敏感數據的需求已經成為大多數組織的首要任務,但是網路安全專家認為,許多組織創造了如此多的不必要的保護層,以至於他們降低生產率,並促使工作人員實施了不安全的行為。這種工作人員不遵守安全規定的證據越來越多。White說,像工作人員拍攝他所需要的信息的例子屢見不鮮。其他安全專家則表示,曾經目睹工作人員在不安全的情況復制文件、傳輸文件,以及使用未經批準的文件共享應用程序。
Crosby說:「許多管理者並不知道獲取數據是多麼的容易。」他補充說,這樣的解決方案相當於在組織的保護層打穿了一個漏洞,從而增加了風險。「這不是企業面臨的一個新困境,它是安全範式的一部分。每當組織推出更安全的舉措時,這為工作人員帶來不便,他們會想辦法解決問題,特別是如果他們不明白原因的話。」
White說,組織應該認識到,如果他們以相同的敏感度來對待所有的數據,就會給自己己帶來難題。他表示,安全團隊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數據分類上工作,以保護真正敏感的信息,同時消除大多數工作人員採用工作的低敏感信息的障礙。White說:「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只有一次才能完成。」
(5)繁瑣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是企業業務的安全性和生產力相互沖突的另一方面。印刷管理解決方案商Y Soft公司的掃描部門高級副總裁Wouter Koelewijn說,他看到工作人員在正常的工作中共享、掃描、發送電子郵件,以及列印文件。他們或者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安全風險,或者只是為了必須完成工作而不顧安全措施。
Koelewijn表示,在以往,企業為了讓工作人員更加安全地工作,錯誤地設計了不容易適應現有日常工作流模式的系統。他說:「但我們從用戶那裡看到的行為是,如果詢問他們太多的安全問題,或者對文件進行分類,他們想要達到的目標就失去了平衡,所以他們會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
他表示,企業需要投資技術和系統設計,使工作人員能夠輕松遵守規則,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實現自動化。例如,系統應該被設計成安全地掃描被識別為敏感的文件,而不會使工作人員忽略。
Stroud補充說:「我們必須考慮安全性並不突出的工作流程,組織需要根據風險適當地加入安全措施,因此並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解決方案。」
❷ 如何解決團隊內部矛盾
01
就事論事,不要牽涉人身
解決沖突的關鍵,首先是要把沖突范圍限定到具體的問題上,而不要擴大化到對沖突雙方的人身或者無限上綱上線到文化、理念以及溯及既往。一旦雙方沖突的矛盾點擴散到這些領域,那麼久如同癌症擴散一樣,除了淘汰一方拆散團隊以外無葯可救了。因此,解決沖突的第一步就是盡可能的把沖突范圍縮小化,具體化,盡可能讓沖突雙方把對方當朋友而不是敵人那樣對待,在相互尊敬、積極關注和協同合作的基礎上來看待雙方之間的矛盾。團隊領導者必須學會就事論事,真心實意地幫助雙方解決問題,避免雙方在遭受攻擊或者情緒緊張的情況下做出消極反應。
02
對話協商,公開談論問題,兼聽則明
在解決問題之前,無論何時都要確保沖突雙方理解並認同團隊的共同目標,一定要避免產生敵意和咄咄逼人的情緒。下一步就是協商,即在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討論,讓大家把問題拿到檯面上攤開來討論,就能夠從中理清頭緒,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有利的解決途徑,既要直截了當,又要設身處地、彬彬有禮地照顧到雙方的尊嚴。同時,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公平的聽取雙方的成熟,不偏不倚的分析各自稱述的優點和不足,讓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對方的可取之處,共同討論出針對矛盾點的更加合理的解決之道,這將是解決問題的最優途徑。
03
尋找問題根源,
解決根本問題,尋求長治久安
要徹底解決沖突,首先要了解沖突產生的來源。目標、利益和價值觀的不同是導致沖突產生的幾大常見原因。不同的人對待相同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權力、地位、競爭、不安全感、抵抗變革的思想以及崗位職責不明確等都有可能導致沖突。
判斷沖突是否與利益或需求有關是非常重要的。利益是比較表象和暫時性的,例如土地、金錢或工作等;而需求則更為基本且不可妥協,例如身份、安全感和尊嚴等。許多沖突看起來是為了利益之爭,實際上卻是與需求密切相關的。
例如,某人沒有獲得晉升的機會,他看起來可能是在為薪水沒有提高而沮喪,但他真正的痛苦可能來自尊嚴受損或地位喪失。而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之後,團隊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適當調整,尋求沖突雙方的共贏。沖突雙方作為團隊的成員,都在為團隊做出自己的貢獻,付出自己的努力。
付出希望得到回報是人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通過控制自己用語言或肢體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對對方的感覺和觀點感同身受。這種意識能夠讓你在恰當的時機做出恰當的讓步。一旦你做出了某種讓步,對方也很可能做出同樣的反應。而且當你發現對方做出了讓步之後,也會跟著做出讓步。當雙方的讓步逐步趨向雙贏的時候,最終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就浮出水面了。
01
就事論事,不要牽涉人身
解決沖突的關鍵,首先是要把沖突范圍限定到具體的問題上,而不要擴大化到對沖突雙方的人身或者無限上綱上線到文化、理念以及溯及既往。一旦雙方沖突的矛盾點擴散到這些領域,那麼久如同癌症擴散一樣,除了淘汰一方拆散團隊以外無葯可救了。因此,解決沖突的第一步就是盡可能的把沖突范圍縮小化,具體化,盡可能讓沖突雙方把對方當朋友而不是敵人那樣對待,在相互尊敬、積極關注和協同合作的基礎上來看待雙方之間的矛盾。團隊領導者必須學會就事論事,真心實意地幫助雙方解決問題,避免雙方在遭受攻擊或者情緒緊張的情況下做出消極反應。
02
對話協商,公開談論問題,兼聽則明
在解決問題之前,無論何時都要確保沖突雙方理解並認同團隊的共同目標,一定要避免產生敵意和咄咄逼人的情緒。下一步就是協商,即在對話的基礎上進行討論,讓大家把問題拿到檯面上攤開來討論,就能夠從中理清頭緒,並找到一條對大家都有利的解決途徑,既要直截了當,又要設身處地、彬彬有禮地照顧到雙方的尊嚴。同時,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公平的聽取雙方的成熟,不偏不倚的分析各自稱述的優點和不足,讓雙方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對方的可取之處,共同討論出針對矛盾點的更加合理的解決之道,這將是解決問題的最優途徑。
03
尋找問題根源,
解決根本問題,尋求長治久安
要徹底解決沖突,首先要了解沖突產生的來源。目標、利益和價值觀的不同是導致沖突產生的幾大常見原因。不同的人對待相同的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權力、地位、競爭、不安全感、抵抗變革的思想以及崗位職責不明確等都有可能導致沖突。
判斷沖突是否與利益或需求有關是非常重要的。利益是比較表象和暫時性的,例如土地、金錢或工作等;而需求則更為基本且不可妥協,例如身份、安全感和尊嚴等。許多沖突看起來是為了利益之爭,實際上卻是與需求密切相關的。
例如,某人沒有獲得晉升的機會,他看起來可能是在為薪水沒有提高而沮喪,但他真正的痛苦可能來自尊嚴受損或地位喪失。而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之後,團隊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適當調整,尋求沖突雙方的共贏。沖突雙方作為團隊的成員,都在為團隊做出自己的貢獻,付出自己的努力。
付出希望得到回報是人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思維方式。在解決爭端的過程中,通過控制自己用語言或肢體表達出來的意思,可以對對方的感覺和觀點感同身受。這種意識能夠讓你在恰當的時機做出恰當的讓步。一旦你做出了某種讓步,對方也很可能做出同樣的反應。而且當你發現對方做出了讓步之後,也會跟著做出讓步。當雙方的讓步逐步趨向雙贏的時候,最終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就浮出水面了。
❸ 二本學生,想創業網路安全維護,可是沒有團隊,身邊的人都渾渾噩噩,沒有可以組建團隊的人,該怎麼辦,,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你可以投資注冊公司,請一位在這方面有實際水平和經驗的人才,在技術上領著你們干。你要邊干邊學,只要你有毅力一定會成功。
❹ 網路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的表現是什麼
是政治安全,互聯網已經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網上滲透與反滲透、破壞與反破壞、顛覆與反顛覆的斗爭尖銳復雜。
相比傳統媒體,網路具有跨時空、跨國界、信息快速傳播、多向互動等特性,對現實社會問題和矛盾具有極大的催化放大作用,極易使一些局部問題全局化、簡單問題復雜化、國內問題國際化,給國家治理帶來挑戰。
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勢力利用網路煽動、策劃、組織和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發布網路恐怖襲擊,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秩序。
(4)網路安全與團隊矛盾擴展閱讀:
影響網路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網路基本拓撲結構有3種:星型、匯流排型和環型。一個單位在建立自己的內部網之前,各部門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區域網,所採用的拓撲結構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內部網時,為了實現異構網路間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犧牲一些安全機制的設置和實現,從而提出更高的網路開放性要求。
❺ 如何處理團隊中常見的5個矛盾
在團隊管理中,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很顯著的一個問題就是「團隊之間的矛盾」。因為每位成員的個性經歷差異,每個團隊,無論大小,都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各種矛盾。
團隊工作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就在於它管理矛盾的過程。那怎麼能夠讓員工們團結和諧的工作,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團隊呢?這需要管理者首先認清、理解、接受並平衡團隊中經常會出現的幾個矛盾。
第一個矛盾是需要包容個體之間的不同以達到集體的一致和目標
團隊的有效性決定其需要混合不同的個體。同時,為了從多樣性中獲益,團隊也必須允許不同聲音:觀點、風格、優先權——表達的過程。這些不同的聲音帶來了開放,但也不可避免地造就了沖突,甚至這些沖突會演變成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過多的沖突和競爭會引導出一個所謂的「勝負」,但這個「勝負」不是團隊解決競爭矛盾的最終目的。這樣做的目的,只是集合個體的不同,在資源配置等方面達到最優,從而激勵他們追求團隊的共同目標。所以,有效的團隊允許個體的自由和不同,但是所有團隊成員必須遵守適當的下級目標或團隊日程安排。
第二個矛盾是對待團隊出現的個人不同觀點要鼓勵互相支持也要鼓勵對抗
如果希望團隊成員的多樣性得到承認、不同的觀點被鼓勵,那團隊需要發展一種成員之間互相激勵和支持的文化。在這種文化環境下,團隊成員之間有一種內聚性。他們會對其他人的想法真正感興趣,想聽並且區分不同個體談論的內容,並願意接受其他具有專長、信息或經驗和當前的任務或決策相關人員的領導和影響。但是,鼓勵需要注意「度」。如果團隊成員太過於互相支持,他們會停止互相對抗。在內聚力非常強的團隊中,有時保護和諧與友好關系的強硬的規范會發展成為「整體思想」。這種情況下,成員將會抑制他們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團隊決策時將不會出現不同意見,因為沒有一個人想製造沖突。如果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團隊成員很可能產生壓抑的挫折感,把自己圈在安全范圍之內,而不再想去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有效的團隊要想辦法允許沖突,而又不至於因此受損。
第三個矛盾是同時兼顧當前的業績和學習
管理者不得不在「正確的決策」和未來的經驗積累支出之間選擇。對於一個團隊或者整個企業來說,業績是不容置疑的終極目標,這是團體生存的必要條件。管理者將業績放在第一位很正常的,但是,與此同時,對於一個想要長遠立足的企業或者團隊來說,在發展中不斷的學習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而其成長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犯錯誤,這也是團隊學習付出的試錯成本。所以,管理中,業績和錯誤是需要並存的,這兩者本身並不真正矛盾,試錯也不應該是團隊被懲罰的原因。畢竟團隊需要鼓勵發展和創新。
第四個矛盾就是在管理者權威和團隊成員的判斷力以及團隊自治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
管理者不能推脫團隊業績最終的責任,授權也不意味著放棄控制。給團隊成員越多的自治,他們遵守共同的日程就顯得越重要。有效的團隊是靈活的,他們可以在管理者權威和最適合的團隊解決方案之間取得平衡。實際上,在功能完善的團隊,成員之間高度的互相信任,管理者在做出某些決定時不必討論、也不必解釋。相反,無效的團隊中缺乏信任感,即使管理者做最明白的事情或者是無關緊要的建議,團隊成員都會提出疑問。
第五個矛盾就是團隊中的三角關系
這一點對管理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管理者具有最終的、正式的權威,他們需要管理和平衡這個關系的三角:管理者、個體、團隊,將三者處於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他們必須關心:作為管理者和每一個團隊成員個體的關系;作為管理者和整體的團隊的關系;每一個團隊成員個體和團隊整體的關系。任何一條關系都受其他兩條關系影響。當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管理這個關系三角求得平衡時,團隊成員之間的不信任和不良影響將呈螺旋式向下蔓延。
❻ 網路安全都存在哪些問題
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黑客的襲擊和計算機病毒的傳遞。
當前網路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安全問題:
網路系統安全
網路系統安全主要是指計算機和網路本身存在的安全問題,也就是保障電子商務平台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其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物理、系統、資料庫、網路設備、網路服務等安全問題。
網路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問題是電子商務信息在網路的傳遞過程中面臨的信息被竊取、信息被篡改、信息被假冒和信息被惡意破壞等問題。如電子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傳輸過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刪除或重放(指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從而使信息失去原有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網路硬體和軟體問題導致信息傳遞的丟失、謬誤及一些惡意程序的破壞而導致電子商務信息遭到破壞;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內容被第三方竊取或交易一方提供給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等。因此,電子商務中對信息安全的要求就是要求信息傳輸的安全性、信息的完整性及交易者身份的確定性。
網路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問題是指在電子商務虛擬市場交易過程中存在的交易主體真實性、資金的被盜用、合同的法律效應、交易行為被抵賴等問題。如電子商務交易主體必須進行身份識別,若不進行身份識別,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壞交易,損害被假冒一方的聲譽或盜竊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甚至進行欺詐。
需要強調的是,在「互聯網+」時代,網路安全至關重要,幾乎關心到每個人的隱私和財產安全,於是催生出一個高薪職業,那就是網路安全工程師,很多企業都會聘請專業的網路安全工程師和網路安全團隊去維護網路安全。我們個人的網路安全則需要自己去守護,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瀏覽非法網站,不要在不知名商城購物或交易。
❼ 有關網路安全的環節和網路存在的社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1.網路安全的環節
究竟哪個部分才是網路中最薄弱的一環?Internet防火牆、防病毒軟體、遠程式控制制的PC、還是移動辦公用的筆記本電腦?大多數的安全專家都同意這樣一種觀點:狡猾的電腦黑客往往可以通過向特定的用戶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入侵幾乎所有的網路。
他們不僅會使用各種技術手段,還會利用社交工程學的概念來進行欺詐,通俗一點來說,他們會利用人類與生俱來的信任並幫助他人的願望以及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他們利用這些弱點騙取用戶名和口令,使得那些採用各種先進技術的安全防護措施形同虛設。
如果你對這種情況還沒有特別的感性認識,可以參看我們的插文「黑客經常使用的5種詭計」,並反思一下自己在那種情況下是否也會輕易上當。不過在那篇插文中所涉及的詭計也只是黑客用來刺探有用信息的一部分辦法而已。
實際上,電腦黑客無需與任何人交談就能獲得大量的信息,他們只要訪問你所在公司的Web網站,就能知道公司的各個領導職位、財務信息、組織結構圖以及員工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另外,他們還會從公司扔掉的舊文件中篩選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組織結構圖、市場計劃、備忘錄、人力資源手冊、財務報表、公司規章制度和流程說明等等。黑客們會利用這些信息來獲取該公司員工的信任,比如偽裝成員工、客戶給該公司的雇員打電話或者發郵件,一步一步獲得對方的信任,最終通過他們進入公司的網路。
從公司員工那裡獲取信息的技術包括以下幾類:
◆ 用一大堆難以理解的信息或各種奇怪的問題來搞亂某個員工的思路,讓你無法摸清他到底想干什麼。
◆ 黑客們還會故意給你設置一些技術故障,然後再幫你解決它以博得你的信任。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向社交工程學。
◆ 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語氣甚至是恐嚇的口氣命令你服從他的指示。
◆ 如果發現你有抵觸情緒,他會適當放棄幾個小的要求。這樣一來你就覺得你也應當滿足他的要求以作為回報。
◆ 不斷與你分享信息和技術而不要求任何回報(至少開始時是這樣的),而當黑客們向你提出一些要求的時候,你會覺得必須告訴他們。
◆ 假裝與你擁有同樣的愛好和興趣,借機混入你所在的興趣小組;
◆ 謊稱你可以幫助某個同事完成一項重要的任務;
◆ 與你建立一種看上去十分友好而且毫無利益糾葛的關系,然後一點一點從你口中套出公司的常用術語、關鍵雇員的姓名、伺服器以及應用程序類型。
你還需要注意,有很大比例的安全問題是出在那些心懷不滿的雇員或者非雇員(比如公司的客戶或合作夥伴)身上,他們往往會泄露不該泄露的信息。人們總是容易忽略來自內部的危險。
當然,社交工程學並不僅僅局限於騙取公司的保密資料。黑客們也常常利用這種技術從個人用戶那裡騙取可用來進行網上購物的信用卡號、用戶名和密碼。他們常用的伎倆是通過e-mail和偽造的Web網站讓用戶相信他們正在訪問一個著名的大公司的網站。
如果你仍然對社交工程學的作用心存疑問,至少也應該提高警惕、小心防範。Kevin Mitnick是20世紀最臭名昭著的黑客之一,他曾經多次向媒體表示,他攻破網路更多地是利用人的弱點而不是依靠技術。
另一方面,大多數公司更捨得在安全防護技術上投入大量的金錢,但卻忽視了對雇員的管理。而絕大多數的安全產品和安全技術都沒有考慮社交工程學的因素。那麼,你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你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你應該對容易泄露公司信息的物理場所(包括辦公桌、文件櫃和Web網站)進行必要的保護;其次,你應該對公司的員工進行安全防範方面的教育,並制定出清晰的規章制度。
物理空間的安全可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部分。下面我們列出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提示,大多數都覆蓋了上述的兩個方面(物理保護和規章制度)。
◆ 讓所有的公司雇員和來訪人員都佩戴能夠表明身份的胸卡或其他標識。 對於來訪的人員,一定要有專人護送他們到達目的地。
◆ 檢查一下哪些文檔是必須隨時鎖好的,哪些是可以扔進碎紙機被處理掉的。
◆ 應當把文件櫃鎖好並放在安全的、可監控的地方。
◆ 確保所有的系統(包括所有的客戶端PC)都使用密碼進行保護,應當使用強壯的口令並定期進行更改。
每台機器還應該設置為幾分鍾空閑後就進入屏幕保護程序,而且要設置屏幕保護口令。
◆ 如果硬碟上的文件包含有保密信息,應當使用加密的辦法進行保存。
◆ 不要在公共Web網站上透露太多有關公司的信息。 建立一套良好的安全制度以及對員工進行相應的培訓要更困難一些。公司員工通常意識不到他們所散布出去的信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必須經常教育他們在面對陌生人的信息咨詢時保持警惕,這樣才不會輕易上當受騙。
培訓員工的最好方式是讓老師在培訓之前先利用社交工程學技術從他們嘴裡套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然後老師再把這些例子作為反面教材進行分析和講解。
你需要制定一套清晰的規章制度,讓大家知道哪一類信息是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泄露給他人的。很多表面上看上去沒什麼用的信息(比如伺服器名稱、公司組織結構、常用術語等)對黑客們來說都是有價值的。你的規章制度中應當詳細說明各種信息的訪問規則,而且對於應當採取的安全防範措施也應加以詳細說明。對於違反這些規定的行為要有明確的懲罰措施。如果你制定的規章制度比較詳細而清晰,員工就不那麼容易泄漏公司信息。
目前專門用於對付社交工程學的工具還很少見,不過有些內容過濾工具和反垃圾郵件產品(比如MailFrontier Matador)可以用來防止員工通過電子郵件向外泄露信息或者防止外來的欺詐郵件。Matador採用了一系列專利技術來識別可疑的電子郵件。
與社交工程學進行斗爭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因為攻擊者也會不斷改進他們的戰術以突破現有的防範措施。因此一旦出現了新的欺詐方式,你就需要盡快制定出新的規章制度來進行防範。而且應當不斷提醒你的雇員,他們才是公司真正的防火牆。
黑客經常使用的5種詭計
①很多人都曾經收到過這樣的電子郵件:許諾你有機會獲得很高的獎金,而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填寫一張注冊表單(寫下你的用戶名和密碼)。令人吃驚的是,有相當多的人都會對這類郵件進行回復,而其中又有相當比例的人所填寫的用戶名和口令與他們在公司網路登錄時使用的用戶名和口令一模一樣。黑客們只需要給一家公司的10多個員工發一封這樣的電子郵件,就能輕松獲得兩三個網路登錄口令。
②有時候在你的電腦上會突然彈出一個對話框,告訴你網路連接被中斷,然後要求你重新輸入用戶名和口令以恢復網路連接。還有些時候你可能會收到一封看上去來自Microsoft公司的電子郵件,提醒你應當運行附件中的安全升級程序。你對這個對話框和電子郵件的合法性產生過懷疑嗎?
③當你跑出去抽支煙並加入到聊天的行列時,也許會談起最近公司郵件伺服器發生的故障,對於一家大公司而言,你可能並不認識所有的員工,而這些閑聊的人中很可能混雜著一兩個不明身份的黑客。
④忽然跑來一個人要看一下你老闆的電腦(碰巧老闆可能外出了),說是老闆的Outlook出了問題,讓他幫忙修復一下。這個理由聽起來很有道理。Outlook軟體的確經常會出問題,但為什麼偏要在老闆不在的時候來修理呢?
⑤有時你會接到一個自稱是總裁助理的女子打來的電話,讓你告訴她某些個人或者公司的信息。她會叫出公司領導的名字或者不經意透露一點只有公司內部員工才知道的信息來打消你的懷疑。
2.網路存在的社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http://www.caoc.com.cn/DownLoad/%BC%C6%CB%E3%BB%FA%C9%F3%BC%C6%B4%F3%BD%B2%CC%B3/%BC%C6%CB%E3%BB%FA%C9%F3%BC%C6%B4%F3%BD%B2%CC%B3-4-%BC%C6%CB%E3%BB%FA%CD%F8%C2%E7%D0%C5%CF%A2%B0%B2%C8%AB.ppt#292,
在社會性網路中,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常是在防火牆外進行,對於交流的內容,僱主無法控制,因此社會性網路有可能成為安全和法規遵從的夢魘。舉個例子,員工在日常交流中談及彼此的工作時,就可能將公司尚未公開的項目泄露出去。
「這可能會為未來埋下隱患。」威爾斯·費高公司(Wells Fargo)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系統架構師弗蘭克·李說。讓他感到擔憂的是,對於員工可能將敏感資料放到不受公司控制的外部社會性網路這一事實,公司幾乎無能為力。
企業社會性網路的出現消除了這種顧慮。「我們需要企業級數據和應用安全。」SelectMinds公司的伯克維奇(Berkwitch)說,「我們需要在足夠自由的溝通與相對保守的企業之間謀求平衡,從而向他們確保這種溝通並不是隨心所欲的脫口秀。」這一謹慎的做法,幫助SelectMinds與多家大規模的會計和財務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
然而,SelectMinds僅僅在小范圍內獲得了成功。某些公司仍然迴避使用無法向管理者提供絕對控制權的應用程序。
美國國家情報署A區(National Intelligence Department's A-Space)所面臨的安全挑戰令人瞠目結舌。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咎於它選擇了一個基於網路的社會性網路,而非一個需要通過16道不同的安全關卡,跨越16個不同防火牆的桌面客戶端。然而,即便它選擇的是後一種方式,那些保存在瀏覽器甚至安全內聯網內的敏感數據,也必然會引起高度"關注"。
事實上,該區可以通過觀察流量模式的方法確保安全,比如尋找可疑的異常搜索。「我們絕不能對此掉以輕心,」韋特默(Wertheimer)強調,「這是一場竊取情報的夢魘。你得問問自己,如果有一隻壞蟲子爬進來,它能偷走多少東西?盡管如此,回報仍然大於風險。」他說。
與此同時,來自社交網路的風險顯然還不足以讓企業安全廠商涉足其中。電子郵件過濾廠商MessageGate公司本可將其業務平台拓展到社會性網路,但他們認為並沒有這個必要,MessageGate的營銷副總裁羅伯特·佩茲(Robert Pease)說。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社會性網路工具都遵循Facebook和Linkedin以社區為核心的做法,Visible Path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利用20年前發展起來的統計技術,Visible Path公司的軟體產品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辨別關系的強弱,比如檢查信息來源,收集並分析日歷,通話,電子郵件所記錄的個人活動,接收和發送信息的比率,以及用於私人交流的時間長短等。
「我們非常注重商人們所從事的各種交易」,Visible PathCEO安東尼·布萊頓(Antony Brydon)稱。Visible Path與商業研究機構Hoover公司旗下的Hoover's Connect網站合作,讓用戶了解到他們是怎樣與Hoover公司資料庫內的公司和個人聯系在一起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六度分割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Concept)。Linkedin網站的做法與此相仿,也將朋友的朋友視作一種潛在的聯系。
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用將近10年的時間營建了一個類似於社會性網路的系統,將其遍及美國各州以及其他幾個國家的120,000名員工聯系在一起。
諾思羅普公司將其稱為「實踐社區」,員工們圍繞某個主題或技術組成不同的團隊,從系統工程精英小組到新職員社區,幾乎覆蓋了公司的所有成員。這些社區包含與社區相關的一些文件,以及資料詳盡的團隊成員名單。真正的協作還需要一份電子郵件分發名單,不過,那是促進這類溝通的社區的任務了。諾思羅普公司的知識管理主任Scott Shaffar說。
「實踐社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比如,系統工程小組如今正致力於將工程程序以及職業發展和招聘流程規范化;通過該系統,找到了一名為日本客人提供翻譯的譯員;對工作感到困惑甚至茫然的新員工也有了聚集和交流經驗之所。最振奮人心的是,諾思羅普公司甚至通過其社區找到了一名熟悉常用於國防部門應用程序的Ada代碼的程序員,從而節省了每年50,000美元的招聘成本。
過去,年輕人推動了社會性網路的發展趨勢;如今,商業人士和IT精英們也在加快步伐。誠然,社會性網路的弊端顯而易見且難以迴避,但對於絕大多數公司來說,其巨大價值仍有待發掘。
❽ 現階段安全價值觀主要包括哪些
隨著網路安全威脅形勢的惡化,以及全球范圍越來越嚴苛的網路安全監管環境,相信沒有哪家企業敢說 「我們不需要網路安全!」。防範企業安全看起來是一項「技術活」,但安全攻防的本質是「人」的對抗。同缺乏交通安全意識是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一樣,網路安全意識淡薄是網路安全事件頻發的關鍵因素。不在員工安全意識、企業網路安全文化建設方面投入,不為全員賦能優先考慮「安全性」的企業,將無可避免地淪為網路罪犯任意宰割的「羔羊」!
你需要安全意識官嗎?
歐洲網路與信息安全局(ENISA)對「網路安全文化「的定義是指人們對網路安全所持有的知識、信念、認知、態度、假設、規范和價值觀的總和,以及對待網路安全所展現出的行為方式。講企業網路安全文化就是要將安全考量作為每一名員工工作、習慣和行為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將網路安全潛移默化地嵌入到日常的一切網路行為中。
國外一些企業已經為 「安全意識」、「安全文化」 相關工作設置了專門崗位,職位名稱如: 「Cyber\Security Awareness Expert\Advocate\Lead\ProgramManager、Specialist \Consultant」\"SecurityInfluence & Culture Manager"\"SecurityCommunications Manager", 甚至設有 "SecurityAwareness Officer (SAO)" 一職。
聽上去高大上,但當安全意識官可不是件輕松的活,很具有挑戰性。這個崗位全面負責企業的安全意識與教育計劃,通過確保企業內部所有員工、外部相關第三方了解、理解並遵守組織的安全要求,以安全的方式行事,從而降低組織的安全風險。
目前,安全意識官還是一個嶄新的職業,也是令人心動的領域,未來仍有待開發探索,但這一角色在企業安全管理中具有戰略性意義,他/她對組織的整體安全、風險管理、企業安全文化等方面將帶來積極的重大影響。
打造「網路安全第一的」企業文化
「9·11」事件之後,紐約大都會運輸署 (MTA) 曾打出了一條標語:「這個城市有1600萬雙眼睛,我們就指望所有這些眼睛!」,旨在讓市民意識到每一個人在城市遭受另一次恐怖襲擊時都處於第一線,讓每位市民都意識到他們在保護城市和自身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企業網路安全文化建設可以做同樣的事情,需要 「All in」,全員參與,發揮 「人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在頂層設計上,將網路安全融入到公司使命與願景中,將安全基因注入現有企業文化,清楚地表明安全性是不可協商的、不可妥協的。在企業里從上至下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意識到:「網路安全,我們責無旁貸!我們每一個人將安全融入到實際崗位工作的每一件事情之中,我們的企業就會更安全!」
塑造組織級的網路安全文化,甚至是一個部門的安全文化,都不是件易事。總的來說,人們不喜歡變化,而變革需要時間,需要精心培養和打造,長期持續的投入、創新、改進和優化。
構建網路安全文化需注意三大問題
1.對於企業安全文化而言,最危險的情況莫過於理念與行為的背離。要想要在具體實踐中做好「以人為本」的企業網路安全文化建設,各級管理者需要以身作則,推動安全行為由上至下的改變,公開推廣安全文化對組織、個人和客戶的價值與重要性。
2.需要打破生產力和網路安全之間矛盾的困境。IT安全團隊關注的似乎永遠是:安全性、安全性、還是安全性!而其它團隊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更關注的是:效率、生產力、便利性! 對IT安全部門有負面看法,認為是一個 「Say No」 的部門,這種矛盾和否定性是建立和維持網路安全文化的主要障礙。
3. 打造企業網路安全文化需要內部各部門的積極配合,需要做大量的內部傳播、營銷、公共關系工作,這不是僅憑安全部門就可以實現的,創建一支多學科團隊涵蓋這些關鍵技能是必須的。
目前階段,國內企業真正關注網路安全文化建設還不是普遍現象。在強有力的「網路安全文化」影響下建立自覺的、安全的行為習慣,就能成功地從「最薄弱一環」轉變為防禦網路攻擊的「最強大資產」,再結合各種技術手段與風險管理策略,企業才能真正增強網路安全信心,在網路風險防範中取得最大優勢!來源互聯網安全大會
❾ 工作中網路安全方面面臨的主要威脅
應用在網路安全課程中所學知識,結合自己在實習過程中的實際場景,分析一個中小型企業網路(或政務網路)在網路安全方面面臨的主要威脅(或潛在的風險)
❿ 網路面臨哪些安全問題,應採取那些措施!
計算機網路安全
編者按:"千里之提,潰於蟻穴"。配置再完善的防火牆、功能 再強大的入侵檢測系統、結構再復雜的系統密碼也擋不住內部人員從網管背後的一瞥。"微軟被黑案"的事例證明,當前企業網路最大的安全漏洞來自內部管理的不嚴密。因此網路安全,重在管理。那麼如何管理呢?請仔細研讀下文。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及現狀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普及和發展,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越來越依賴於網路。與此相關的網路安全問題也隨之凸現出來,並逐漸成為企業網路應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那麼網路安全這一要領是如何提到人們的議事日程中來的呢?
1. 網路安全的概念的發展過程
網路發展的早期,人們更多地強調網路的方便性和可用性,而忽略了網路的安全性。當網路僅僅用來傳送一般性信息的時候,當網路的覆蓋面積僅僅限於一幢大樓、一個校園的時候,安全問題並沒有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是,當在網路上運行關鍵性的如銀行業務等,當企業的主要業務運行在網路上,當政府部門的活動正日益網路化的時候,計算機網路安全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隨著技術的發展,網路克服了地理上的限制,把分布在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全球的分支機構聯系起來。它們使用公共的傳輸信道傳遞敏感的業務信息,通過一定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地使用某個機構的私有網路。組織和部門的私有網路也因業務需要不可避免地與外部公眾網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起來,以上因素使得網路運行環境更加復雜、分布地域更加廣泛、用途更加多樣化,從而造成網路的可控制性急劇降低,安全性變差。
隨著組織和部門對網路依賴性的增強,一個相對較小的網路也突出地表現出一定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就要面對來自外部網路的各種安全威脅,即使是網路自身利益沒有明確的安全要求,也可能由於被攻擊者利用而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網路黑客的攻擊、網路病毒的泛濫和各種網路業務的安全要求已經構成了對網路安全的迫切需求。
2. 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但是,上面的現狀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當人們把過多的注意力投向黑客攻擊和網路病毒所帶來的安全問題的時候,卻不知道內部是引發安全問題的根源,正所謂"禍起蕭牆"。國內外多家安全權威機構統計表明,大約有七八成的安全事件完全或部分地由內部引發。在一定程度上,外部的安全問題可以通過購置一定的安全產品來解決,但是,大多數的外部安全問題是由內部管理不善、配置不當和不必要的信息泄露引起的。因此,建立組織的部門的網路安全體系是解決網路安全的首要任務。
網路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任何一種單一的技術或產品者無法滿足無法滿足網路對安全的要求,只有將技術和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從控制整個網路安全建設、運行和維護的全過程角度入手,才能提高網路的整體安全水平。
無論是內部安全問題還是外部安全問題,歸結起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網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
實現網路安全的過程是復雜的。這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嚴格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證整個過程的有效性,才能保證安全控制措施有效地發揮其效能,從而確保實現預期的安全目標。因此,建立組織的安全管理體系是網路安全的核心。我們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構建網路的安全體系結構,把組織和部門的所有安全措施和過程通過管理的手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安全體系結構由許多靜態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動態的安全分析過程組成。
1. 安全需求分析 "知已知彼,百戰不殆"。只有明了自己的安全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構建適合於自己的安全體系結構,從而有效地保證網路系統的安全。
2. 安全風險管理 安全風險管理是對安全需求分析結果中存在的安全威脅和業務安全需求進行風險評估,以組織和部門可以接受的投資,實現最大限度的安全。風險評估為制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策略和構架安全體系結構提供直接的依據。
3. 制定安全策略 根據組織和部門的安全需求和風險評估的結論,制定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策略。
4. 定期安全審核 安全審核的首要任務是審核組織的安全策略是否被有效地和正確地執行。其次,由於網路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的配置可能經常變化,因此組織和部門對安全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組織的安全策略需要進行相應地調整。為了在發生變化時,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能夠及時反映這種變化,必須進行定期安全審核。 5. 外部支持 計算機網路安全同必要的外部支持是分不開的。通過專業的安全服務機構的支持,將使網路安全體系更加完善,並可以得到更新的安全資訊,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提供安全預警。
6. 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的重要環節,也是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的基礎性組成部分。通過恰當的管理活動,規范組織的各項業務活動,使網路有序地進行,是獲取安全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