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型移動通信網路技術有哪些
新型移動通信技術主要有mimo技術,也叫多進多出技術,就是一個天線同時收發多個信道信號。
B. 根據接入極端的移動性分,為什麼和什麼兩大類
目前,實現寬頻接入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xDSL、Cable Modem、吉比特乙太網、無線接入技術和光纖接入技術。
1 xDSL
xDSL是HDSL、ASDL、VDSL等技術的統稱。在xDSL的這幾項技術中,由於HDSL主要支持2Mbit/s及以下的速率,VDSL提供的速率雖然很高(可達25Mbit/s以上),但線路長度較短(25 Mbit/s時約為1km),已部分技術尚未完全確定,故在實際使用中,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Line)相比最為普遍。我們以ADSL為例介紹xDSL技術。
ADSL即非對稱數字用戶線路,是一種在普通電話線上進行寬頻通信的技術。ADSL的技術標准出台於1997年,它在HDSL技術的基礎上,根據網路和用戶間的業務流量特點,在信號調制、數字相位均衡。回波抵消等方面採用了更為先進的器件和動態控制技術,因而成為接入網由窄帶向寬頻過渡的主流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ADSL是利用現有的電話網路,以市話雙絞銅線為傳輸介質的點到點的寬頻傳輸技術,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上行(從用戶到網路)為低速的傳輸,可達1.5Mbit/s;下行(從網路到用戶)為高速傳輸,可達8Mbit/s,非常符合普通用戶聯網的實際需要。ADSL的傳輸速率比傳統的模擬數據機快100多倍,也是傳輸速率達128kbit/s的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所無法比擬的。
ADSL最初主要是針對視頻點播業務開發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為了一種較方便的寬頻接入技術。ADSL滿足了用戶即時接入Internet服務的需求。這一技術極大地推動了高速數據傳輸如會議電視、VOD、HDTV等業務的增長。
更為吸引人的地方是,ADSL能夠利用數字編碼技術從現有銅質電話線上獲取最大數據傳輸容量,同時又不幹擾在同一條線上進行的常規話音服務。因此可以與普通電話共存於一條電話線上,在一條普通電話線上打電話或發傳真的同時上網「沖浪」而不會影響通話質量或降低下載Internet內容的速度。它能夠在同一銅線上使用不同的頻率分別傳送數據和話音信號,數據信號並不通過電話交換設備,因此減輕了電話交換機的負擔,而不通過電話交換機則意味著使用ADSL上網不需要交納電話費並且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屬於專線上網方式。
ADSL接入網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基於計算機網路的IP over ADSL方式,另一種是ATM over ADSL方式。構築ADSL技術的核心是編碼技術,目前有離散多音頻調制DMT(Discrete MultiTone)及無載波調幅/調相CAP(Carrierless Amplitude/Phase Molation)兩種主要方法。其中,DMT已經被ANSI採納為標准,而CAP技術還在進一步完善。
ADSL安裝包括局端線路調整和用戶端設備安裝,在局端方面由服務商將用戶原有的電話線接入ADSL局端設備,操作極其簡單;用戶端的ADSL安裝也非常簡易方便,只要將電話線接上分離器,分離器與ADSL數據機之間用一條之芯電話線連上,ADSL數據機與計算機網卡之間用一條雙絞網線連接即可完成硬體安裝,再將TCP/IP協議中的IP、DNS和網關參數項設置好,便完成了安裝工作。ADSL的使用就更加簡易了,由於ADSL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用戶只需接上ADSL電源便可享受高速網上沖浪的服務了。但ADSL業務的信號在從局端發送到用戶端的途中會迅速衰減,有質量保證的一般在3km以內(如對0.4mm線徑的雙絞線,速率為3Mbit/s時的傳輸距離約為2.7km)。而目前市話端局的覆蓋面積一般在5km以內,對於3~5km的用戶必須考慮採用其他方法。
如今,我國的部分城市已開通了ADSL業務,如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地,例如上海電信新開放的寬頻信息網——上海熱線Ⅱ,允許用戶以ADSL方式接入。用戶的數據終端設備(如PC機)通過乙太網卡以10Base-T接入本端的ADSL設備,以此接入上海熱線Ⅱ,享受到多種寬頻服務。北京市的寬頻商用實驗網也即將建成。它建成後即可為北京市的廣大用戶提供高速的ADSL接入。
2 Cable Modem
另外一種寬頻接入技術則是利用現有的有線電視(CATV)網路,以Cable(同軸電纜)或HFC(Hybrid Fiber/Coax光纖同軸混合)網路作為傳輸通道,採用Cable Modem(電纜數據機)技術接入網路,它最大的優勢在於速度快,佔用資源少,其下行傳輸速率根據頻寬和調制方式不同可以達到27~56Mbit/s,上行傳輸速率可以達到10Mbit/s。在實際運用中,Cable Modem只佔用有線電視系統可用頻譜中的一小部分,因而上網時不影響收看電視和使用電話。計算機可以每天24小時停留在網上,不發送或接收數據時不佔用任何網路和系統資源。Cahle Modem本身不單純是數據機,它集Modem、調諧器、加/解密設備、橋接器、網路介面卡、SNMP代理和乙太網集線器的功能幹一身,無需撥號上網,不佔用電話線,只需對某個傳輸頻帶進行調制解調,這一點與普通的撥號上網是不同的(普通的Modem的傳輸介質在用戶與交換機之間是獨立的,即用戶獨亨通信介質)。
利用Cable Modem技術實現寬頻接人還有一些其他優勢。同利用ADSL等電信網路實現寬頻接入的成本相比,它的成本費用很低。因此,由它提供寬頻接入的費用會明顯低於xDSL等的接入費用。這是它在應用中最大的優勢。另外,有線電視覆蓋范圍有廣泛的大眾基礎,而已與豐富的可提供服務的信息內容聯系在一起,通過有線電視網路提供語音服務已經成為極具前景的發展方向,是最佳的實現三網融合的接入方案。Cable Modem融數、模傳輸為一體,既能同時支持目前的模擬與數字服務,又能平滑過渡到今後的光纖到戶和全數字化服務。
有線電視網路原本就是寬頻網路,其傳輸數據的HFC網連接用戶端的傳輸頻寬可高達750MHz,但由於傳統的有線電視網路只能傳輸單向數據,必須對現有網路進行大規模的雙向傳輸改造及其他相關系統互聯設備改造才能提供普通電話,快速Internet接入、VOD、遠程教學等業務。當然,這種升級改造對進一步推廣互動式數字電視也是必須的。Cable Modem不存在由於電話線質量和串擾引起的開通率低的問題,但由於共享用戶數的增多,會降低每個用戶的可用帶寬,而且需要切實解決回傳雜訊問題。
除此之外,有線電視網的帶寬為所有用戶所共享,即每一用戶所佔的帶寬並不同定,它取決於某一時刻對帶寬進行共享的用戶數。隨著用戶的增加,每個用戶分得的實際帶寬將明顯降低,甚至低於用戶獨享的ADSL帶寬。由於其現為共享型網路,數據傳送基於廣播機制,通信的安全性不夠高。另外,它主要鋪設在住宅小區,顯然不及市話雙絞線覆蓋的范圍廣泛。
據了解,目前全球較著名的Cahle Modem系統試驗已達數十個,經過近幾年的先期運行和試驗,Cable Modem系統服務也進入了活躍的試用階段。我國有線電視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全國有線電視網路線路總長度超過了300萬公里,光纖干線達到26萬公里,近2000個縣開通了有線電視,其中600多個縣已實現了光纖到鄉、到村,HFC網正在成為發展的主流。目前,有線電視用戶總數已超過8000萬,並以每年500萬戶以上的速度增長,有線電視用戶數已位居世界第一。在這種條件下,依託有線電視網路資源,利用PC/Cable Modem或TV/STB組合實現寬頻接入,提供圖像、語音、數據「三合一」的多媒體信息服務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現在,我國部分省市的有線電視台,如重慶的合川市、深圳有線電視台等已開始利用有線電視網為用戶提供寬頻信息服務。合川市在有線電視網上現已成功地實現了有線電視、多媒體數據通信和網路電話「二網合一」,通過Cahle Modem實現的下載速率可達300kbit/s,而用戶每月只需繳納100元的網路使用費,即可隨意上網。一些省市的電信部門也在用類似的技術為用戶提供寬頻接入服務。
3 吉比特乙太網
關於乙太網模式的高速接入大家都比較熟悉,乙太網和快速乙太網已經被證明是最廣泛和佔主導地位的LAN技術。
吉比特乙太網是一種新型高速區域網,它可以提供高達1Gbit/s的通信帶寬,採用和傳統10兆比特、100兆比特乙太網同樣的CSMA/CD協議、幀格式和幀長,因此可以實現在原有低速以大網基礎上平滑、連續性的網路升級,從而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以前的投資。利用光纖接入用戶區域網,用戶接人速度只受限於光纖的接入速率。另外,吉比特乙太網總體的開銷,包括購置和維護開銷都比較低,具備可支持新應用和新數據類型的能力,網路設計可以有相當的靈活性,還能夠提供內部區域網通信。
它的缺點則是需要重新布線,對環境有要求(如交換機位置、保護、雜訊、電源、溫度),設備安裝維護比較困難,維護費用較高,運營方式相對復雜,而且從方向上不符合利用現有網路資源推進三網融合的大趨勢。
4 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接入是指從交換節點到用戶終端部分或全部採用無線手段接入技術,無線接入技術可以分為移動接入和固定接入兩大類。
移動無線接入網包括蜂窩區行動電話網、無線尋呼網、無繩電話網、集群電話網、衛星全球移動通信網直至個人通信網等等,是當今通信行業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其中移動接入又可分為高速和低速兩種。高速移動接入一般可用蜂窩系統、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集群系統等。低速接入系統可用PGN的微叫、區和毫微小區,如CDMA的WILLJACS、PHS等。
固定接入是從交換節點到固定用戶終端採用無線接入,它實際上是PSTN/ISDN的無線延伸。其目標是為用戶提供透明的PSTN/ISDN業務,固定無線接入系統的終端不含或僅含有限的移動性。接入方式有微波一點多址、蜂窩區移動接入的固定應用、無線用戶環路及衛星VSAT網等。固定無線接入系統以提供窄帶業務為主,基本上是電話業務。主要的固定無線接入技術有三類,即已經投入使用的多路多點分配業務(MMDS)和直播衛星系統(DBS)以及本地多點分配業務(LMDS)。前兩者已為人熟知,而LMDS則是剛剛興起,近來才逐漸成為熱點的新興寬頻無線接入技術,LMDS通常使用20~40GHz頻帶的高頻無線信號,在用戶前端設備和基站間收發數字信號,上/下行傳輸速率可以達到數兆比特每秒。其主要優勢是幾乎無需外部電纜線路,而且安裝迅速靈活,但除了頻道干擾外還存在雨衰、視距傳輸等問題,另外設備價格也還比較貴。
總地來看,寬頻固定無線接入技術代表了寬頻接入技術的一種新的不可忽視的發展趨勢,不僅開通快、維護簡單、用戶較密時成本低,而且改變了本地電信業務的傳統觀念,最適於新的本地網競爭者與傳統電信公司和有線電視公司展開有效競爭,也可以作為電信公司有線接入的重要補充而得到應有的發展。
5 光纖接入技術
光纖接入技術是指局端與用戶之間完全以光纖作為傳輸媒體的接入方式,用戶網光纖化有很多方案,有光纖到路邊(FTTC)、光纖到小區(FTTZ)。光纖到辦公室(FTTO)、光纖到大樓(FTTF)、光纖到家庭(FTTH)。但不管是何種領域的應用,實現光纖到戶都是為了滿足高速寬頻業務以及雙向寬頻業務的客觀需要。
光纖用戶網的主要技術是光波傳輸技術,目前光纖傳輸的復用技術發展相當快,多數已處於實用化。復用技術用得最多的有時分復用(TDM)、波分復用(WDM)、頻分復用(FDM)、碼分復用(CDM)等。
值得一提的是,光纖進入家庭是未來必然的趨勢,但由於種種原因,短期內尚不能形成主流。
C. 現代通信技術有哪些主要種類和特點
(一)數字通信技術
數字通信即傳輸數字信號的通信,是通過信源發出的模擬信號經過數字終端的信源編碼成為數字信號,終端發出的數字信號經過信道編碼變成適合與信道傳輸的數字信號,然後由數據機把信號調制到系統所使用的數字信道上,經過相反的變換最終傳送到信宿。數字通信以其抗干擾能力強,便於存儲,處理和交換等特點,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網中的最主要的通信技術基礎,廣泛應用於現代通信網的各種通信系統。
(二)程式控制交換技術
程式控制交換技術是指人們用專門的計算機根據需要把預先編好的程序存入計算機後完成通信中的各種交換。以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發展起來的數字交換機處理速度快,體積小,容量大,靈活性強,服務功能多,便於改變交換機功能,便於建設智能網,向用戶提供更多,更方便的電話服務,還能實現傳真,數據,圖像通信等交換,它由程序控制,是由時分復用網路進行物理上電路交換的一種電話接續交換設備。常見結構有集中控制、分散控制或兩者結合。技術指標有很多,主要為BHCA/呼損接通率,無故障間隔時間等。
(三)信息傳輸技術(計算機傳輸)
主要是指一台計算機向遠程的另一台計算機或傳真機發送傳真、一台計算機接收遠程計算機或傳真機發送的傳真、兩台計算機之間屏幕對話及兩台計算機之間實現文件傳輸,即EDI(Electronic DataInterchange)技術。
(四)通信網路技術
通信網是一種由通信端點、節(結)點和傳輸鏈路相互有機地連接起來,以實現在兩個或更多的規定通信端點之間提供連接或非連接傳輸的通信體系。通信網按功能與用途不同,一般可分為物理網、業務網和支撐管理網等三種。
(五)數據通信與數據網
數據通信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要在兩地間傳輸信息必須有傳輸信道,根據傳輸媒體的不同,以有線與無線區分,但它們都是通過傳輸信道將數據終端與計算機聯結起來,從而使不同地點的數據終端實現軟、硬體和信息資源的共享。
(六)寬頻 IP 技術
IP over ATM的基本原理是將IP數據包在ATM層全部封裝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傳輸。當網路中的交換機接收到一個IP數據包時,它首先根據IP數據包的IP地址通過某種機制進行路由地址處理,按路由轉發。隨後,按已計算的路由在ATM網上建立虛電路(VC),以後的IP數據包將在此虛電路VC上以直通(Cut-Through)方式傳輸,從而有效地解決IP路由器的瓶頸問題,並將IP包的轉發速度提高到交換速度。
(七)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接入網可由三個介面界定,即網路側經由SNI與業務節點相連,用戶側由UNI與用戶相連,管理方面則經Q3介面與電信管理網(TMN)相連。傳統乙太網技術不屬於接入網范疇,而屬於用戶駐地網(CPN)領域。基於乙太網技術的寬頻接入網由局側設備和用戶側設備組成。局側位於小區內,用戶側位於居民樓內。這種技術有強大的網管功能,而且和傳統乙太網兼容,成本更低。
D. 蜂窩移動通信的多址接入方法有那幾種
1、時分多址。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把時間分割成互不重疊的時段(幀),再將幀分割成互不重疊的時隙(信道)與用戶具有一一對應關系,依據時隙區分來自不同地址的用戶信號,從而完成的多址連接。這是通信技術中基本多址技術之一,一種數字傳輸技術,將無線電頻率分成不同的時間間隙來分配給若干個通話。在2G(為GSM)移動通信系統中多被採用,衛星通信和光纖通信的多址技術中。TDMA較之FDMA具有通信口號質量高,保密較好,系統容量較大等優點,但它必須有精確定時和同步以保證移動終端和基站間正常通信,技術上比較復雜。
2、頻分多址。FDMA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Address),有許多不同技術可以用來實現信道共享。把信道頻帶分割為若干更窄的互不相交的頻帶(稱為子頻帶),把每個子頻帶分給一個用戶專用(稱為地址)。這種技術被稱為「頻分多址」技術。頻分復用(FDM)是指載波帶寬被劃分為多種不同頻帶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可以並行傳送一路信號的一種技術。頻分復用技術下,多個用戶可以共享一個物理通信信道,該過程即為頻分多址復用(FDMA)。FDMA 模擬傳輸是效率最低的網路,這主要體現在模擬信道每次只能供一個用戶使用,使得帶寬得不到充分利用。
3、碼分多址。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而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即將需傳送的具有一定信號帶寬信息數據,用一個帶寬遠大於信號帶寬的高速偽隨機碼進行調制,使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再經載波調制並發送出去。
4、空分多址。空分多址(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DMA),也稱為多光束頻率復用,通過標記不同方位相同頻率的天線光束來進行頻率的復用。
E. 用中國移動的網路,連接網路有哪幾種方式
您好,寬頻接入方式分為ADSL、LAN、FTTH、PON四種:
1、ADSL:中文名稱:為非對稱數字用戶線環路 。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銅雙絞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上行為低速傳輸;下行為高速傳輸。 適用於有寬頻業務需求的普通家庭用戶、中小商務用戶等;
2、LAN:接入方式主要採用乙太網技術,以信息化小區的方式為用戶服務。在核心節點使用高速路由器,為用戶提供FTTX+LAN的寬頻接入。基本做到千兆到小區、百兆到居民大樓、十兆到用戶;
3、PON:是一種新興的寬頻接入方式,可向客戶提供更穩定的接入和更高速率的帶寬;
4、FTTH:接入方式是在保持用戶現有通信業務的基礎上,直接將光纖線路接入用戶家中,取代原有電纜線路。通信能力及品質大幅提升,寬頻可實現2M/4M/10M至100M多種高速率接入,上網速度更快,網路質量更加穩定,在線高清視頻、網路電視、高速下載、大型網游等網路應用更加給力。
F. 移動通信網路的分類及優缺點有哪些
移動通信網路分類
移動通信網路按業務性質分有電話業務和數據、傳真等非話業務;按服務對象分有公用移動通信、專用移動通信;按移動台活動范圍分有陸地移動通信、海上移動通信和航空移動通信;按使用情況分,常用的有行動電話、無線尋呼、集群調度系統、漏泄電纜通信系統、無繩電話、無中心選址移動通信系統、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個人通信。
移動通信網路缺點
(1)移動性
就是要保持物體在移動狀態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須是無線通信,或無線通信與有線通信的結合。
(2)電波傳播條件復雜
因移動體可能在各種環境中運動,電磁波在傳播時會產生反射、折射、繞射、多普勒效應等現象,產生多徑干擾、信號傳播延遲和展寬等效應。
(3)雜訊和干擾嚴重
在城市環境中的汽車火花雜訊、各種工業雜訊,移動用戶之間的互調干擾、鄰道干擾、同頻干擾等。
(4)系統和網路結構復雜。
它是一個多用戶通信系統和網路,必須使用戶之間互不幹擾,能協調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動通信系統還應與市話網、衛星通信網、數據網等互連,整個網路結構是很復雜的。
(5)要求頻帶利用率高、設備性能好。
移動通信網路優點
1.系統容量大。在CDMA系統中所有用戶共用一個無線信道,當有的用戶不講話時,該信道內的所有其它用戶會由於干擾減小而得益。CDMA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的容量理論上比模擬網大20倍,實際上比模擬網大10倍,比GSM大4至5倍。
2.通信質量好。CDMA系統採用確定聲碼器速率的自適應閾值技術、高性能糾錯編碼、軟切換技術和抗多徑衰落的分集接收技術,可提供TDMA系統不能比擬的、極高的通信質量。
3.頻帶利用率高。CDMA是一種擴頻通信技術,盡管擴頻通信系統抗干擾性能的提高是以佔用頻帶帶寬為代價的,但是CDMA允許單一頻帶在整個系統區域內可重復使用,使許多用戶共用這一頻帶同時通話,大大提高了頻帶利用率。這種擴頻CDMA方式雖然要佔用較寬的頻帶,但按每個用戶佔用的平均頻帶來計算,其頻帶利用率是很高的。
4.適用於多媒體通信系統。CDMA系統能方便地使用多碼道方式和多幀方式,傳送不同速率要求的多媒體業務信息,處理方式和合成方式都比TDMA方式和FDMA方式靈活、簡單,利於多媒體通信系統的應用。
5.手機發射功率低。CDMA系統通過功率控制,使得CDMA手機盡量降低發射功率,以減少干擾和提高網路容量。
6.頻率規劃靈活。用戶按不同的碼序列區分,扇區按不同的導頻碼區分,相同的CDMA載波可以在相鄰的小區內使用,因此CDMA網路的頻率規劃靈活,擴展方便。
G. 無線接入系統可分幾種技術類型
無線接入分類
GSM接入技術
GSM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移動通信技術標准,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該技術是目前個人通信的一種常見技術代表。它用的是窄帶TDMA,允許在一個射頻即「蜂窩」同時進行8組通話。GSM是1991年開始投入使用的。到1997年底,已經在100多個國家運營,成為歐洲和亞洲實際上的標准。GSM數字網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音質清晰,通話穩定,並具備容量大,頻率資源利用率高,介面開放,功能強大等優點。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採用此項技術標准,此前一直是採用蜂窩模擬移動技術,即第一代GSM技術(2001年12月31日我國關閉了模擬移動網路)。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各擁有一個GSM網,GSM手機用戶總數在1.4億以上,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網路。
CDMA接入技術
CDMA即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的縮寫,譯為「碼分多址分組數據傳輸技術」,被稱為第2.5代移動通信技術。CDMA手機具有話音清晰、不易掉話、發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強等特點,被稱為「綠色手機」。更為重要的是,基於寬頻技術的CDMA使得移動通信中視頻應用成為可能。CDMA與GSM一樣,也是屬於一種比較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與使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術的GSM不同的是,CDMA並不給每一個通話者分配一個確定的頻率,而是讓每一個頻道使用所能提供的全部頻譜。因此,CDMA數字網具有以下幾個優勢:高效的頻帶利用率和更大的網路容量、簡化的網路規劃、通話質量高、保密性及信號覆蓋好,不易掉話等。另外,CDMA系統採用編碼技術,其編碼有4.4億種數字排列,每部手機的編碼還隨時變化,這使得盜碼只能成為理論上的可能。
GPRS接入技術
相對原來GSM的撥號方式的電路交換數據傳送方式,GPRS是分組交換技術。由於使用了「分組」的技術,用戶上網可以免受斷線的痛苦情形大概就跟使用了下載軟體NetAnts差不多。此外,使用GPRS上網的方法與WAP並不同,用WAP上網就如在家中上網,先「撥號連接」,而上網後便不能同時使用該電話線,但GPRS就較為優越,下載資料和通話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從技術上來說,如果單純進行語音通話,不妨繼續使用GSM,但如果有數據傳送需求時,最好使用GPRS,它把行動電話的應用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同時,發展GPRS技術也十分「經濟」,因為它只需對現有的GSM網路進行升級即可。GPRS的用途十分廣泛,包括通過手機發送及接收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瀏覽等。 GPRS的最大優勢在於:它的數據傳輸速度非WAP所能比擬。目前的GSM移動通信網的數據傳輸速度為每秒9.6K位元組,而GPRS達到了115kbps此速度是常用56K modem 理想速率的兩倍。除了速度上的優勢,GPRS還有「永遠在線」的特點,即用戶隨時與網路保持聯系。
CDPD接入技術
CDPD接入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傳輸速度快,最高的通信速度可以達到19.2kbps。另外,在數據的安全性方面,由於採用了RC4加密技術,所以安全性相對較高;正反向信道密鑰不對稱,密鑰由交換中心掌握,移動終端登錄一次,交換中心自動核對舊密鑰更換新的密鑰一次,實行動態管理。此外,由於CDPD系統是基於TCP/IP的開放系統,因此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接入Internet,所有基於TCP/IP協議的應用軟體都可以無需修改直接使用;應用軟體開發簡便;移動終端通信編號直接使用IP地址。CDPD系統還支持用戶越區切換和全網漫遊、廣播和群呼,可與公用有線數據網路互聯互通。
固定寬頻無線接入(MMDS/LMDS)技術
寬頻無線接入系統可以按使用頻段的不同劃分為MMDS(Multi-channe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和LMDS(Local Multi-point Distribution Service)兩大系列,中文含義叫本地多點分配業務。這是一種微波的寬頻技術,又被喻為「無線光纖」技術。它可在較近的距離實現雙向傳輸話音、數據圖像、視頻、會議電視等寬頻業務,並支持ATM、TCP/IP和MPEG2等標准。採用一種類似蜂窩的服務區結構,將一個需要提供業務的地區劃分為若干服務區,每個服務區內設基站,基站設備經點到多點無線鏈路與服務區內的用戶端通信。每個服務區覆蓋范圍為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並可相互重疊。 由於NMDS/ LMDS具有更高帶寬和雙向數據傳輸的特點,可提供多種寬頻互動式數據及多媒體業務,克服傳統的本地環路的瓶頸,滿足用戶對高速數據和圖像通信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是解決通信網接入問題的利器。
DBS星接入技術
DBS技術也叫數字直播衛星接入技術,該技術利用位於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將高速廣播數據送到用戶的接收天線,所以它一般也稱為高軌衛星通信。其特點是通信距離遠,費用與距離無關,覆蓋面積大且不受地理條件限制,頻帶寬,容量大,適用於多業務傳輸,可為全球用戶提供大跨度、大范圍、遠距離的漫遊和機動靈活的移動通信服務等。在DBS系統中,大量的數據通過頻分或時分等調制後利用衛星主站的高速上行通道和衛星轉發器進行廣播,用戶通過衛星天線和衛星接收Modem接收數據,接收天線直徑一般為0.45m或0.53m。 由於數字衛星系統具有高可靠性,不像PSTN網路中採用雙絞線的模擬電話需要較多的信號糾錯,因此可使下載速率達到400kbps,而實際的DBS廣播速率最高可達到12Mbps。目前,美國已經可以提供DBS服務,主要用於網際網路接入,其中最大的DBS網路是休斯網路系統公司的Direct PC。Direct PC的數據傳輸也是不對稱的,在接入網際網路時,下載速率為400kbps,上行速率為33.6kbps,這一速率雖然比普通撥號Modem提高不少,但與DSL及Cable Modem 技術仍無法相比。
藍牙技術
藍牙的英文名稱為「Bluetooth」,實際上它是一種實現多種設備之間無線連接的協議。通過這種協議能使包括蜂窩電話、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和家庭Hub等包括家庭RF的眾多設備之間進行信息交換。藍牙應用於手機與計算機的相連,可節省手機費用,實現數據共享、網際網路接入、無線免提、同步資料、影像傳遞等。 雖然藍牙在多向性傳輸方面上具有較大的優勢,但若是設備眾多,識別方法和速度也會出現問題;藍牙具有一對多點的數據交換能力,故它需要安全系統來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藍牙的基本通信速度為750Kbps,不過現在帶4Mbps IR埠的產品已經非常普遍,而且最近16Mbps的擴展也已經被批准。
Home RF技術
Home RF主要為家庭網路設計,旨在降低語音數據成本。為了實現對數據包的高效傳輸,Home RF採用了IEEE802.11標准中的CSMA/CA 模式,它與CSMA/CD類似,以競爭的方式來獲取對信道的控制權,在一個時間點上只能有一個接入點在網路中傳輸數據。不像其他的協議,Home RF提供了對流業務(Stream Media)的真正意義上的支持。由於對流業務規定了高級別的優先權並採用了帶有優先權的重發機制,這樣就確保了實時性流業務所需的帶寬和低干擾、低誤碼。 Home RF工作在2.4GHz頻段。它採用數字跳頻擴頻技術,速率為50跳/s共有75個帶寬為1MHz跳頻信道。調制方式為恆定包絡的FSK調制,分為2FSK與4FSK兩種。採用調頻調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無線環境下的干擾和衰落。在2FSK方式下,最大數據的傳輸速率為1Mbps;在4FSK方式下,速率可達2Mbps。最新版Home RF2.x 中,採用了WBFH wide band frequency hopping 技術來增加跳頻帶寬,從原來的1MHz增加到3MHz、5MHz,跳頻的速率也增加到75跳/s,其數據峰值也高達10Mbps,接近IEEE802.11b 標準的11Mbps,基本能滿足未來的家庭寬頻通信。
WCDMA接入技術
WCDMA技術能為用戶帶來了最高2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在這樣的條件下,現在計算機中應用的任何媒體都能通過無線網路輕松的傳遞。WCDMA的優勢在於,碼片速率高,有效地利用了頻率選擇性分集和空間的接收和發射分集,可以解決多徑問題和衰落問題,採用Turbo信道編解碼,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FDD制式能夠提供廣域的全覆蓋,下行基站區分採用獨有的小區搜索方法,無需基站間嚴格同步。採用連續導頻技術,能夠支持高速移動終端。 相比第二代的移動通信技術,WCDMA具有更大的系統容量、更優的話音質量、更高的頻譜效率、更快的數據速率、更強的抗衰落能力、更好的抗多徑性、能夠應用於高達500km/h的移動終端的技術優勢,而且能夠從GSM系統進行平滑過渡,保證運營商的投資,為3G運營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WCDMA通過有效的利用寬頻帶,不僅能順暢的處理聲音、圖像數據、與互聯網快速連接;此外WCDMA和MPEG-4技術結合起來還可以處理真實的動態圖象。
3G通信技術
該技術又稱為國際行動電話2000,該技術規定,移動終端以車速移動時,其傳輸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然而,由於無線LAN一類的高速業務的速率已可達54Mbps,在3G網路全面鋪開時,人們很難預測2Mbps業務的市場需求將會如何。
無線區域網
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簡稱WLAN是計算機網路與無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受電纜束縛,可移動,能解決因有線網布線困難等帶來的問題,並且組網靈活,擴容方便,與多種網路標准兼容,應用廣泛等優點。WLAN既可滿足各類便攜機的入網要求,也可實現計算機區域網遠端接入、圖文傳真、電子郵件等多種功能。
無線光接入系統(FSO)
無線紅外光傳輸系統是光通信與無線通信的結合,通過大氣而不是光纖來傳輸光信號。這一技術既可以提供類似光纖的速率,又不需要頻譜這樣的稀有資源。主要特點是:傳輸速率高,從2Mbps到622Mbps的高速數據傳輸;傳輸距離為200米到6公里的范圍;由於工作在紅外光波段,對其它傳輸系統不會產生干擾,安全性強;信號發射和接收通過光儀器,無需天饋線系統,設備體積較小。
H. 請舉列接入網技術類型,接入網是網路的哪一部分
接入技術有三類,即已經投入使用的MMDS(多路多點分配業務)和DBS(直播衛星系統)以及正在興起的LMDS(本地多點分配業務),而LMDS又是這一領域中最熱門的技術。
LMDS是一種微波的寬頻技術。由於該技術利用高容量點對多點微波傳輸,通過毫米波進行傳輸,它幾乎可以提供任何種類的業務,支持雙向話音、數據及視頻圖像業務,能夠實現從64kbit/s到2Mbit/s,甚至高達155 Mbit/s的用戶接入速率,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被比喻為「無線光纖」技術,可在較近的距離實現雙向傳輸話音、數據圖像、視頻、會議電視等寬頻業務,並支持ATM、TCP/IP和MPEG-2。
LMDS中各個詞都有其自身的含義:local(本地)是指單個基站所能夠覆蓋的范圍,LDMS因為受工作頻率電波傳播特性的限制,單個基站在城市環境中所覆蓋的半徑通常小於5km;multipoint(多點)是指信號由基站到用戶端是以點對多點的廣播方式傳送的,而信號由用戶端到基站則是以點對點的方式傳送;distribution(分配)是指基站將發出的信號(可能同時包括話音、數據及Internet、視頻業務)分別分配至各個用戶;service(業務)是指系統運營者與用戶之間的業務提供與使用關系,即用戶從LMDS網路所能得到的業務完全取決於運營者對業務的選擇。
二、LMDS系統網路結構
一個完整的LMDS系統包括網路運行中心(NOC)、骨幹網路、基站系統、遠端站四大部分。
(1)網路運行中心。網路運行中心以軟體平台為基礎,它負責管理多個區域的用戶網路,完成包括故障診斷和告警、系統配置管理、計費管理、性能分析管理、安全管理等基本功能。大型的LMDS系統應有多個網路運行中心,分為中心管理和多個本地管理。
(2)骨幹網路。骨幹網路可以由光纖傳輸網、ATM交換或IP交換架構成的核心交換平台以及與Internet、公用電話網等的互連模塊組成。各個基站的信號送入骨幹網路,完成各種業務交換等。
(3)基站系統。基站是骨幹網路與遠端站的介面,它能實現骨幹網路與遠端站之間的信號傳送和轉換。基站可以設計成包含本地交換功能,也可以設計成不包括本地交換功能,可以是全向基站,也可以是多扇區基站。
(4)遠端站。遠端站起承上(基站)啟下(固定用戶)的作用。基站系統到遠端站是下行鏈路,採用時分復用(TDM)方式,遠端站到基站系統是上行鏈路,採用時分多址(TDMA)方式或頻分多址(FDMA)方式,TDMA適用於突發性或低速率數據的接入,FDMA適用於連續數據的接入。
三、LMDS的技術特點
(1)LMDS在10GHz以上的頻段上工作,這一頻段的技術實現難度大,過去很少使用,頻帶較為寬松,可用頻帶至少1GHz,較適合寬頻數據傳輸;目前,大部分國家的LMDS頻譜分配一般集中在24 , 26,28,31和38 GHz等幾個頻段,其中27.5~29.5 GHz最為集中,差不多80%的國家都將木國的頻譜分配在這一頻段之內。
(2)服務區內一般劃分扇區,對射頻進行再用,從而增加用戶的可用帶寬,通常採用正交極化的方式來減少相鄰扇區之間的干擾。在服務區內部,遠端站和基站之間以全雙工的方式進行通信,其中遠端站的上行鏈路可採用TDMA、FDMA或者CDMA方式,目前多數設備採用TDMA、FDMA,下行鏈路則採用TDM或CDM方式。多址方式的選擇與系統運營商的業務狀況、業務發展策略和目標市場有關。對於企業用戶,業務流量不大時,可以使用FDMA方式;對於突發性較強的業務流量,則選擇TDMA方式;
(3)LMDS系統調制方式分為正交移相鍵控(QPSK)和正交幅度調制(QAM)兩種,其中QAM主要採用4-QAM, 16-QAM,64-QAM等;上、下行的調制方式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QPSK,16QAM或64QAM。若採用16QAM,相同頻段可以支持的容量是QPSK的2.3倍;如果採用64QAM則為3.5倍。但是調制技術越復雜,存相同條件下覆蓋的范圍越小,成本也會相應增加。
(4)基站室外單元和遠端站之間的空中介面一般採用10GHz 以上的頻帶,這決定了LMDS基站和遠端站之間只能採用視距(LOS)傳輸,建築物等各種環境因素對LDMS的影響較大。對於發展中的城市,新興建築物的出現有可能影響LDMS的無線傳輸,給運營和維護帶來困難。
四、LMDS系統的典型應用領域
(1)LMDS在數據通信網中的應用
LMDS系統作為數據通信網的接入部分,起連接業務節點介面和用戶網路介面的橋梁作用。此應用是傳統電信運營商在已有網路的基礎上,作為光纖接入的補充手段,短期內滿足用戶對寬頻業務需求的有效方式。上海試驗網以上海ATM寬頻平台為基礎,採用基於ATM信元復用的連續載波在基站和用戶站間的傳輸數據。試驗對視頻點播、會議電視和INTERNET接入等業務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LMDS系統可作為寬頻ATM網一種靈活的接入方式,為寬頻用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2)LMDS在蜂窩業務中的應用
許多蜂窩業務運營商希望能夠不斷擴大其業務范圍,而且迫切地利用新商機。LMD系統能夠真正在一個扇區內快速地動態分配功能,因此可以支持移動網的傳輸干線,而且同時可以為企業客戶在其扇區范圍內提供新型寬頻業務。
(3)LMDS構建本地信息環路
以LMDS系統的骨幹網為基礎,採用合理的組網技術構建高速交換平台,通過自己建設、網站鏡像或從外面引進信息等豐富本地信息業務,並租用電信部門出口線路實現本地環路與INTERNET的互連。考慮到本地信息交換平台需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且未來網路中的主要業務將來自IP,所以採用IP核心網,同時外加ATM交換層,即實現了與LMDS系統空中ATM介面的一致性,又有效支持各種類型的業務(如DDN、FRN等)。該應用對新興運營商可以實現一次性投入少、開通快、組網靈活和擴容方便等優勢,LMDS系統的寬頻性和廉價性也符合目前用戶對寬頻業務的需求。
(4)LMDS在廣播電視網中的應用
Celluar Vision公司在紐約建成了一個28GHz的LMDS廣播視像系統。該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LMDS系統,主要為用戶提供多頻道的電視節目,價格低於其競爭對手30%,到1997年底已擁有用戶12000個。此系統能提供48Mbps的下行數據速率,由於開通較早,系統本身是單向的,用戶需通過PSTN實現上行鏈路連接。現在利用LMDS系統構建本地互動式電視分配網在技術上已沒有任何問題。
(5)LMDS構建綜合業務接入網
建設集話音、數據和視像於一體的綜合業務接入網,既符合「三網合一」的趨勢,又可滿足用戶對多媒體業務的需求。通常認為實現接入網的全光化(FTTH)是構建綜合業務接入網的最佳解決方案。但採用全光接入網在目前仍有很多困難,如光纖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昂貴,光纖的鋪設涉及市政、交通和環境等方面等。LMDS系統可支持的最高接入速率達155Mbps,能夠滿足用戶對通信帶寬日益增長的需求,而它啟動資金少,開通速度快和擴容靈活等優點對不具備光纖接入能力的運營商來講,無疑是和短期內拓展寬頻業務,滿足市場需求的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