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校學生計算機教室正要布線,咨詢布線、上網方式問題。
1、通常需要接入幾根網線較好。
網線當然是一台機器一條網線了,網線統一拉到交換機櫃
2、交換機櫃的位置如果有經驗最好說明擺放在講台旁還是教室後面較好
我沒有經驗,但我覺得是教室後面,這個好像沒區別吧
3、需要什麼(軟、硬體)來使學生計算機上網,並且要能方便控制(只需要控制全開網,全關網)
硬體可以用路由器,型號很多,有錢一點的可以上行為管理設備
軟體方面可以用軟體路由類似ros,海蜘蛛,panabit做流控也行
也可以用代理方式
CCProxy
4、另外,學生計算機教室還需要教師計算機能對學生進行屏幕廣播。能實現計算機教室里計算機之間的文件傳遞。
這方面的好像有專業軟體,之前用過凌波電子教室軟體
5、學生能提交教師布置的作業(以方便教師對學生的評分)如果從事計算機教學請指點下需要什麼(軟、硬體)實現。
可以搭建一個FTP,學生只可以上傳,老師完全控制
以上是我亂說的,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1、地板:鋪設防靜電地板。
2、吊頂:(如果經費緊張,可以不做);
3、教室窗戶:最好是玻璃貼上遮光布(貼上銀白色遮光布效果最好),也可以掛窗簾;
4、燈光:參照《教室照度要求》,達到300~700LX;
5、通風設施:安裝2台外徑300~350厘米換氣扇(參照《計算機機房通風標准》),建議購買「廣州正野」換氣扇,並要設計進風口;
6、防火設施:每間機房外面至少配備2台二氧化碳滅火器;
7、空調:頂樓按每8~10平方米1匹,非頂樓按10~12平方米1匹考慮;
8、網路線布設:全部用6類網路布線,符合1000M網路布線標准,網路線和電源線路分開布線(不在同一線槽內,最好用鐵槽,或距離30厘米以上);
9、防盜系統:
(1) 每間機房至少安裝2個監控攝像頭,監視器放在計算機系辦公室;
(2) 在一樓安裝「110聯動紅外線防盜系統」,啟用防盜系統後,直接由110中心監控;
10、音響系統:功放(至少有一路線路輸入和一路話筒輸入),話筒,音箱1對;
11、用電要求:
(1) 每間機房必須安裝配電箱,控制本間教室的所有電源(計算機、空調、交換機、換氣扇、燈光等等),配電箱必須安裝在機房進出口附近,每間機房門口要安裝指示等,在一樓要能看到每間機房的指示燈;
(2) 每台電腦用電大約為1A,每匹空調用電大約為4A,電源線的選擇要略大於用電總負荷要求(一般為120%); 比如:某間機房有100台計算機和10匹空調,則總用電為100A+40A=140A,應考慮170A以上的用電負荷要求,就需要3相10平方毫米的電源線供電(計算方法是170/3/16*2.5=8.8);
(3) 機房內必須使用三芯平行電線(否則會干擾弱電部分,建議採用2.5平方毫米的銅線,福建南平電線廠產品)
(4) 所有設備必須接地,並符合國家標准(否則有觸電的可能)
(5) 不要安裝防漏電開關(否則可能經常跳閘)。
❸ 學校計算機教室布線、上網方式、以及計算機教學方面基礎知識求教。(期待您回復,哪怕一個方面)
我稍微了解一些,給你回答下:
1、通常來說,從樓層交換機到教室一根網線就可以了,然後再根據你計算機教室的pc台數選擇集線器或二層交換機來擴展。到講台有什麼用了 ,主線當然要接到教室內的機櫃處,當然如果你的室內機櫃就在講台邊,那就對了。
2、控制學生上網,有很多種方式,最直接的就是你把計算機所接到的室內交換機的電斷掉(如果影響教學的話,你就拔掉接進來的主線就可以了),這是最簡單方便的。
3、學生提交作業和教師評分這個是肯定需要軟體來實現的,域是用來管理加入域內的計算機,共享資源等,跟你說的布置作業和評分不相關吧。
❹ 計算機教室網路設置
首先是對你的路由器設置路由,讓你的教室能上網。其次60台電腦可以考慮劃分網段,便於管理。
❺ 校園網要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的計算機網路已成為學校辦學的基礎設施和必備條件。為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現有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為基礎,推動各職成教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為了明確職成教校園網建設的原則、要求和實施計劃,我們提出了以下關於「職成教校園網建設標准」,為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職成教校園網的學校提供參考。
一、總體原則
從我國國情出發,考慮學校的需要與可能,以滿足教學和管理需要作為校園網建設的出發點,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統籌規劃,需求推動,因地制宜,分步發展;
按照國家現代遠程教育發展規劃,充分利用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及中國教育電視台為基礎構建的數字化、多媒體、互動式的現代化教育平台;
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可考慮與有網路教育和遠程教育成熟經驗的高校合作,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分工協作,自主研製、合作開發、挖潛改造和積極引進多種媒體教學資源,建立上海職成教教學資源庫;
二、校園網
校園網是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科研和綜合信息服務的寬頻多媒體網路。
首先,校園網應為學校教學、管理、科研提供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因此校園網是一個 寬頻、具有交互功能和專業性很強的區域網絡。教學管理系統、多媒體教室、教育視頻點播系統、電子閱覽室以及教學、考試資料庫等,都可以通過網路運行工作。
校園網還應滿足校內外的通訊要求。包括Internet服務、遠程教育服務、數據廣播信息下載、視頻會議及IC卡服務等。
建網要遵循「依據需求、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成熟可靠」的原則。
校園網建設的方案要符合學校長遠發展規劃,應將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和管理軟體建設和人員培訓統籌規劃。
建設校園網時,根據經費情況,可一步到位,也可統籌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三、校園網建設要求
實用性
校園網必須是具備教學、管理、科研和通訊等功能。
技術性
系統設計要考慮到3-5年內的技術發展,選擇網路設備要通用性高,兼容性好,擴充性強,能支持不同存儲格式的教學軟體。
安全性
具有較強的防止系統數據的丟失、防病毒措施和信息過濾等功能。
易用性
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操作容易,有在線幫助。
經濟性
投資合理,使用周期長。
四、校園網網路設施
為實現校園網建設的基本要求,需要有相應的軟、硬體支持。
網路設備
校園網網路設備主要包括綜合布線、伺服器、交換設備和用戶終端。
(1)綜合布線
校園網的物理層應按有關規范和標准設計,校園網主幹速率可採用千兆(有條件的可使用光纖),主幹網應不能低於「100M快速乙太網」的水平。
(2)伺服器
硬體:應配置有安全、穩定、可靠的專用服務機(建議使用國產品牌伺服器),容量、I/O吞吐量應根據需要確定,具體可有:資料庫伺服器、Web伺服器、視頻點播伺服器、E-mail伺服器等;
操作系統:建議採用windows NT、UNIX、Linux等網路操作系統。
(3)交換設備
交換設備的選擇考慮採用積木式設計,以適應網路擴展的需要。
(4)用戶終端
推薦使用品牌PC機,10M/100M自適應網卡,操作系統windows 98或以上版本。
協議
上海地區的校園網應採用相同的協議,以方便數據交換。網路層/傳輸層協議,建議優先採用TCP/IP協議。
資源的存儲
鑒於校園網要運行大量的教學軟體和多媒體信息,對存儲資源的硬體和軟體要求如下:
(1)硬體:建議採用大容量硬碟、光碟記錄機等設備。
(2)視頻信息存儲格式建議採用MPEG-4,可基於Realplayer、Mediaplayer或Quicktime。
資源的獲取
校園網資源可根據學校需要從以下三個途徑獲取:網路下載、購買和自製。網路下載建議採用國家信息中心和中國教育電視台的IP/VBI數據廣播接收系統;購買建議採用教委集中購買,資源可放在網上共享;自行製作應由校園網實施單位給予相關的培訓。
校園網路管理
「持續可用性」是網路的第一生命,因此校園網路管理的目的是在校園網初步建成以後,保證其正常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如設定有固定編制的網管機構和人員,以保證校園網的正常運行和不斷完善。
培訓
校園網是一項新技術,利用網路進行教學、管理和科研,對廣大教師、管理人員和學生來說,既是觀念和習慣上的一種更新和適應的過程,也是知識和技能上的一個更新和適應的過程。因此在建設校園網的同時,要進行宣傳和技術培訓,特別是對教師的培訓應在時間上和經費上加以保證。
財政保證
在學校的年度或月度財務計劃中,必須有保證網路正常運轉和發展的專項資金。
校園網安全管理條例
制訂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校園網安全管理條例》,各職成院校可參考有成熟網路教學經驗的高校自行制訂。
五、校園網新建、改擴建基本程序
項目立項
校園網的建設由學校提出立項。校方應成立由校領導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的領導小組,進行充分的調研,確定校園網的建設規模和方案。
方案及資金估算
在確定校園網建設方案的同時,要對建設資金進行估算。
方案的論證與批准
校園網方案確定後,要組織校內教學和專業人員,並邀請部分校外專家對方案各個方面進行論證、修改和審定。
招標與簽約
校園網方案和要求確定後,應向有關單位發布信息,並對參建單位進行資格認定,建議優先考慮有校園網路建設和成熟網路教學經驗的承建單位。參建單位要根據學校的規劃方案提出詳細的實施方案和工程報價,進行投標。然後由學校有關人員和聘請的校外專家進行評標,確定中標的單位和報價,簽訂施工合同。
建設
在建設階段,學校要派專人對工程中材料的選用、施工的質量、方案的落實和工期進行全過程的監理,並作好記錄。有問題應及時提出糾正措施。
試運行
校園網工程完成後,要有1-3個月的試運行階段。在此階段,施工單位要繼續負責完成網路在使用中的調試工作,對出現的問題要加以改進,並對學校有關人員進行培訓。
竣工及驗收
校園網工程全部完成後,施工單位應寫出竣工報告。提供校園網的詳細存檔資料(包括使用說明、網路拓樸結構圖、設備位置圖、網路中心設備位置圖、結構化布線圖及各配線箱等詳細資料)及各數據點的測試數據(信號傳輸速率和衰減率),主要設備有關參數,由學校組成專業驗收組逐項進行測試、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