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的手機是什麼衛星中國移動
首先,移動用的不是衛星,都是地面基站,地面基站之間是電纜或光纜。
基站即公用移動通信基站是無線電台站的一種形式,是指在一定的無線電覆蓋區中,通過移動通信交換中心,與行動電話終端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無線電收發信電台。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是我國移動通信運營商投資的重要部分,移動通信基站的建設一般都是圍繞覆蓋面、通話質量、投資效益、建設難易、維護方便等要素進行。隨著移動通信網路業務向數據化、分組化方向發展,移動通信基站的發展趨勢也必然是寬頻化、大覆蓋面建設及IP化
『貳』 手機不直接使用衛星信號而是要使用大量的基站,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使用手機打電話或上網是一種雙向交互通訊,需要同時接收和發射信號,這就需要大量的基站覆蓋才可以實現移動通訊。而衛星電話的優點是可以不限制地域使用,因此實際我國也已經開發了民用的衛星電話,只是沒有完全的投入民用,只用於特定人群!實際上現在也有衛星電話!但是基於成本太高,所以沒有大面積的開展。
手機的性能目前來說是否能滿足衛星接收信號?需要考慮電量、信號接收、輻射等多方面的問題。即使以後天空中有成千上萬的衛星是用來發送信號所使用,那麼現在的手機是有能夠滿足衛星接收的功能呢?目前來說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綜上,地面上畢竟是我們人類熟悉的環境,成本相對來說比在太空建設要低很多,而且難度也會相對來說低很多,因此才沒有大面積的考慮衛星電話,只是對於特定的行業或者特定的人群開展!
『叄』 手機為什麼不使用衛星信號,而要使用大量的基站
衛星通信覆蓋范圍廣,幾十顆衛星就可以實現全球覆蓋,而實現全球4G信號覆蓋,用了600多萬座基站,仍然存在很多信號死角,比如一些偏遠山區、海上是沒有4G信號的。衛星信號為什麼沒有「淘汰」手機基站呢?下面具體說一說。
成本劣勢
衛星製造成本,還有衛星上天也需要成本,不是想上去就能上去的,發射一顆衛星怎麼都得幾百萬美元。根據航天科工四院的數據,旗下快舟1A火箭的每千克報價是2萬美元,一個中低軌道的衛星,以200千克算,也得400萬美元了。
衛星發射也不是100%的發射成功,據統計衛星發射沖功率為80%,衛星自身也是有壽命的,過了時間舊的報廢,還得重新發射衛星代替。
總之,現階段衛星通信還不能代替基站,無論是成本上還是性能上,都無法代替傳統的基站。
『肆』 我們用的4G網路是衛星發射的 還是基站發射的 還是什麼
我們現在常用的手機網路全部都是利用光纖連網由基站發射的。原來美國有個銥星公司,那時調查認為,衛星電話打電話無死角,是發展趨勢,就開始研發衛星電話,發射星,發射60多顆衛星,由於衛星電話和通話費非常貴,多數客戶用不起,這時光纖發展的快,建基站比發射衛星成本低,普通用戶都用得起,衛星電話就更沒了市場,加上維護成本高,又沒有客戶,99年依星公司破產,2001年由美國軍方收購。但衛星電話由於沙漠、海洋、森林無死角,屬於貴族電話,又由於在建築物內無信號,只能空曠場地能用,所以,普及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