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人用wifi嗎
當然用了!中國是移動和聯通。 日本的五大通信運營商:Docomo,Softbank,AU,eMobile和WILLCOM。
B. 千機變(六)——全屏襲日!曾經優雅精緻的日本機,再見了……
現在人出門什麼都可以不帶, 唯一不能忘了的,就是手機。
最開始的手機,設計的很直接,一個屏加一排按鈕,搞定,這就是直板手機,大哥大的縮小版。
後來發展到不僅有翻屏幕的,還有翻鍵盤的,有能豎著翻,也有能橫著翻的,還有能旋轉的,簡直不要太高級。
後來又有了絲般順滑的滑蓋手機,那種機械手感好到爆,就這么滑上滑下我都能玩一天。
索愛那個大大的W,勾起了多少人關於Walkman的回憶,有多少年輕人懷揣著夢想走在街上,又有多少年輕人的夢想是懷揣著索愛 聽著歌走在街上......
可惜今天我們不談索愛(* *),因為關於索愛,我們早已講過。今天的千機變,我們來到日本,看看這個特殊鄰國的手機為何能夠獨樹一幟。
在日本,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防水的,因為日本用戶對手機的依附程度很高,日本人十分的喜歡泡溫泉,防水功能那是必須的。
除了喜歡泡水,日本也是一個追求極致的民族。在這里,天才和白痴只有一線之差,被認同的設計可能成為天才設計,沒被認同的設計可能成為了白痴設計。
日本的設計就是這樣兩極分化。
史上最不一樣的全面屏,有水滴,有劉海、還有Home鍵,夏普AQUOS 把它們全湊齊了,可惜這極品的設計浪費了這么好的LCD屏。
當然夏普也有好的手機設計。
斗服腦要掏出自己的摯愛,全面屏的鼻祖——Aquos Crystal,屏幕驚艷,三條邊干凈,無邊界的閱屏享受,後來引得眾多國內廠商爭相模仿,例如小米MIX。
索尼也是一樣,並非所有手機都能施展大法,Xperia X Performance有DoCoMo版和國際版,區別一目瞭然,這是不是坑自己人?
當然索尼非常有好看的設計,Xperia A SO-04E 初音未來聯名版,連盒子都是相當有收藏價值。
無線連接器跟主題配色一致,連接器提供控制按鈕。
搭載的系統也是重新設計UI,太有誠意了
相比之下,某米推出的初音版手機,濃濃的山寨感,不戴套都不敢出街。
下面是斗服腦最愛的合金裝備系列Xperia J1 Compact
除了手機,還推出了隨身聽系列的合金裝備聯名版,看起來更酷。
連保護殼也是精心打造
以上只是最近日本智能手機界的現狀,因為最近幾年,日本手機好的設計越來越少了,似乎我們只能回味以前的手機.....
要說起日本手機,曾是手機設計師的斗服腦在多年前日本機處於巔峰的時光里可是幾乎每天都對著日本手機頂禮膜拜的......
要說起日本手機的巔峰,不得不提翻蓋手機,甚至至今還有相當一部分用戶使用翻蓋機,哪怕是在 iPhone 已經佔領了各大電器商場的當下,日本人依舊沒有放棄它們。這和日本手機網路起步較早以及運營商有關。
日本的手機市場以運營商為主導,NTT Docomo、KDDI(AU)、SoftBank等幾家運營商每年都會推出自己的新系列手機,這些手機分別由夏普、富士通、松下、卡西歐、京瓷等手機廠商進行設計和製造,通過簽訂合約送到用戶手中。
日本在 2000 年左右就開始正式商用 3G 網路,比中國早了整整 8 年。由於日本手機市場發展較早,很多智能機時代才應該出現的移動支付、視頻等功能,在功能機時代就已經被解決,這也導致了相當一部分用戶對於智能機「不感冒」。
日本手機的即能翻又能旋的轉軸是專門為了看電視和視頻設計的,非常方便地幹活!手機支架地不用!
日本手機可能是最早注重CMF設計的產品了,在十多年前 ,細膩的表面紋理和創新工藝的運用,為本來就精巧的日本電子產品更添加了細節之美,檔次感油然而生 。
日本的老齡化 社會 結構也阻礙了智能機的普及,很多中老年用戶仍鍾情於翻蓋結構和實體按鍵,平時打電話、發郵件也夠了,而觸屏智能機對他們來說顯得有些「功能過剩」。
雙色氧化的漸變色與亞克力的透明感渾然天成。
其實翻蓋手機的內外屏設計,滿足了日本人對於隱私的需求,這樣他們就能在不打開屏幕的情況下,快速瀏覽簡訊、來電概要,同時不被人關注到其中細節。
而且在日本,當著大家的面大聲打電話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翻蓋手機打開後,麥克可以離嘴很近,能夠比較輕聲的讓對方聽清楚,同時又不太打擾周圍的人。
不知你可否聽說過Infobar手機,Infobar手機號稱是日本手機的最高傑作。在手機同質化日漸嚴重的情況下, 日本運營商KDDI帶頭創立了AU Design Project項目,邀請多名設計大師設計手機,旨在通過設計避免同質化、賦予手機個性與 時尚 。這個項目有許多經典之作,其中最鮮為人知並且延續至今的就是Infobar系列。
工業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的設計,2003年design project初代機型INFOBAR登場,這么有藝術感的手機,在那個年代,真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了。
修長的機身和寬大的方塊按鍵讓 INFOBAR 看起來像一根巧克力棒,當時這款手機的概念就是「一塊顯示信息的巧克力棒」。
值得一提的還有 INFOBAR 的撞色鍵盤,其中紅、白、藍三種顏色搭配的靈感來自於日本的鯉魚旗。看到這里,你心底的那根小弦兒可有被撩撥?修長的機身、糖果般剔透的按鍵、頗具文藝范兒的配色,這可是2003年的手機啊!
還有聯名推出的手機玩具,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小米也有類似的操作。
除了擎天柱,還有威震天、大黃蜂。
2011年 推出的 INFOBARC01
京瓷 INFOBAR A03的按鍵的設計也是獨具一格
歷代的INFOBAR系列,沒有一款不喜歡的,簡直是直板手機的登峰造極之作、老少咸宜。
2006年深澤直人設計的Infobar 2
Infobar 2 將屏幕進一步加大,邊角的處理也更加圓滑。深澤直人稱之「像是一顆融化在你口中的方形糖果,在嘴中充盈著它的圓度」。
傾斜的底座設計,充電的同時可以看視頻。
我們注意到它跟其它前後殼結構的手機有何不同: 分模線消失了 ,分型面與分件面偏離,呈現出一個腰鼓形的完整而封閉的腔體。追求的結果就是: 由外觀的無縫達成鮮明的整體感 。
工藝上, 除了需要高精度的模具外,為了達到圓滑無痕的效果,必須在注塑後將外觀面最外邊緣的分模線打磨掉,再噴漆、絲印。這樣付出的開模難度、後處理成本都是巨大的 ,也許這就是大師的設計能夠與眾不同的原因吧,只有大師才敢這樣設計!要是斗服腦這樣設計,在天朝是要被結構工程師和模廠罵死的。
羅永浩當年試用 INFOBAR A02 後的評價是「炫酷但容易產生疲勞感」,並認為「 炫技型的交互總是一出來就受追捧,但很快就沒人用 。」
不過羅永浩也直言錘子 科技 的手機UI設計風格深受深澤直人的影響,初代 Smartisan OS 就被認為「借鑒」了 INFOBAR A 系列的 UI 設計。
中間是15周年紀念款INFOBAR xv
深澤直人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概括為「無意識設計」。「 無意識設計 」(Without Thought)又稱為「直覺設計」,是深澤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種設計理念,即:「 將無意識的行動轉化為可見之物 」。
這就是深澤直人與他的無意識翻蓋手機,靈感來自於帶有泥沙的土豆,把它切削後沖洗干凈的樣子。
放在口袋裡或者握在手心裡時,大拇指會無意識地在手機外殼的棱邊上來回滑動,這種在刀刃上遊走的感覺很容易讓人上癮,手機從此多了一項附加功能——填充無聊和緩解焦慮(類似於現在的減壓神器)。
吉岡徳仁 MEDIA SKIN
同樣是來自AU Design Project 的MEDIA SKIN,由師從三宅一生的設計師吉岡德仁設計。
當我們與手機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手機彷彿成為一個新的器官,長在我們的手上,這便是"Media Skin"這個名字的由來。
吉岡德仁在手機表面採用了一種化妝品粉底常用的硅粒子塗料,帶來類似皮革的觸感,讓 Media Skin 拿在手中就像人的第二層皮膚。
下面是岩崎一郎的 LOTTA
讓手機回歸質朴,岩崎一郎的設計雖然沒有過多的花哨功能,但它給了我們不一樣的驚喜,簡約 時尚 的造型讓人賞心悅目,色彩搭配也非常和諧。
light pool 坪井浩尚設計 2010年
iida藝術系列手機LIGHT POOL 是由日本虔誠的佛教徒設計師坪井浩尚親手操刀
LIGHT POOL內置的音樂由日本音樂家高木正勝製作,播放同時手機面板上的彩燈也會隨之跳躍閃耀,聲光結合能帶來放鬆舒緩、緩解身心疲勞的治癒效果。
內置的「報時模式」 功能,將能以面板LED彩燈組合成數字字樣顯示整點時間,不過每次只能顯示單個數字,此外,在新年、情人節、七夕、聖誕節等節日上也會點亮特別版的彩燈模式。
坪井浩尚的目標是設計一個「景觀」,這個「景觀」里有變幻的音樂和燈光,有人的情緒,有人與物和環境連接起來的氛圍。「物」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並擁有改變環境氛圍的自主性。 燈光和音樂是「物」的語言,藉此與人交流,具有生命和 情感 ,不再冰冷 。
連同包裝,整體風格溫馨而唯美
田村奈穂設計的 cypres 則有著冰塊般晶瑩剔透的外殼,可清晰看見手機內部的電子結構,現在也有廠商以類似的透明 探索 版作為手機的賣點。
田村奈穂 cypres
PENCK
PENCK由日立設計並製造,一經推出就震撼了整個手機設計界。外形就像一塊光滑的鵝卵石,未來感十足。雖然只在日本銷售,但在2006年被評為全球最漂亮的手機。可惜過於女性化的定位使這款手機並沒有廣為流傳,深圳華強北的仿品倒是挺多。
要說最能代表日本的手機,非這款莫屬了, 2006 年,深澤直人帶來了一款音樂手機neon。這是一款翻蓋手機,邊框稜角分明,看上去就像兩塊疊起來的積木。
這真是:外殼不修飾,簡約到極致!
neon 方方正正的造型和「性冷淡」的配色,充滿著日本盛行的禪意美學風格的 Zen Design,深澤直人也將這種設計理念帶到了無印良品中。
大師您能不這么素嗎?真的是一點油水都沒有啊?
有意思的是,每次開合手機這些 LED 燈都會在屏幕上組成不同的動畫,而且用戶還可以在網上下載不同的動畫樣式。
性冷淡愛吃素的日本當然少不了有佛性的設計,京瓷KY-O1L,墨水屏,搭配一塊2.8 寸,600*480的 E-ink觸屏。整機僅重47g,官方宣稱是全球最輕手機。
雖然很佛性,但也支持4G和WiFi。
京瓷KY-O1L
馬克紐森 Marc Newson 於2004年設計的Talby 機身厚度為13mm,是當年最輕薄的手機之一。與深澤直人的Infobar系列一樣出自日本著名項目AU Design Project。Marc Newson也同屬於簡約設計風格,但卻設計出了一幅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這款直板機的前面板是由一整塊固體原材料切割出來的。雖然是歐美人設計,由於簡潔的配色、平面化的風格,姑且把它歸為日本手機吧。
日本電信運營商 DOCOMO也推出過 與 NERV 日本動漫 GAINAX 聯手打造的 EVA 手機——SH-06A NERV。
這是2009年推出的手機,在當時看簡直是超前的設計,由夏普代工。
連電量低提示也這么EVA
包裝盒配件還不少,有手機支架,說明書也很EVA。
2007年, iPhone的發布是手機設計形態的轉折點 ,從此手機正式進入全觸摸操控的時代,大屏幕逐漸取代了實體按鍵,更大的顯示面積和便捷的操作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手機的操作體驗,但隨之而來的後果—— 手機的外形設計越來越沒有差異性。隨著智能機時代的到來,設計師在實體上的發揮空間越來越少了,也許只能在CMF和UI設計里找找感覺 了......
而如今,「物」之美似乎已經消失,大屏幕里的視覺特效使越來越多的人被吸進一個虛擬的空間不想出來,裡面似乎更刺激,但那隻是屏幕營造的幻象,你根本觸摸不到。
大屏當道,從此,功能機似乎淪為了小眾的玩物......
2012年推出的SH-06D NERV,看上去不像手機,更像EVA裡面的控制器。
界面完全植入EVA元素
菜單鍵、Home鍵、返回鍵也是與眾不同的設計
這是2015年推出的SH-M02-EVA20,想一下這是5年前的設計,現在看一點都不覺得落後,由夏普代工。
背蓋的顏色過渡自然,電源鍵和音量鍵都使用EVA的配色,限量30000台。
說起日本手機怎能不細說舉世聞名的索尼大法呢?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兩年大法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隨著天朝手機的迅速崛起(大灣區華強北般的創新速度,以國貨華米OV為代表)那些全面屏、折疊屏、環繞屏、彈出攝像頭、屏下攝像頭、屏下指紋等新技術的突飛猛進和迅速迭代,連蘋果都被晃點得跟不上腳步了,更別說是索尼了。
早期的索尼手機,外觀設計精美,細節豐富,具有前後雙層玻璃面板。
最新的索尼 Xperia5,屏幕的處理看上去有些老舊,背殼也毫無亮點。
除了三星蘋果,一般的品牌根本無法和天朝的集群化手機產業鏈相抗衡,再加上索尼手機近幾年有些迷失自我,想隨大流挽回市場,反而丟了自己的特色。不僅手機業務虧損,為何這外形看起來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隨著市場份額的被擠壓,盈利的下降甚至虧損,部門的萎縮和預算的減少也影響到了手機的設計。日本手機似乎在走向沒落,這大概能讓華強北手機設計師(華米OV除外)嗚呼哀哉一番了......(阿日,你們這么不努力,我們抄誰去啊?)
雖然日本手機只滿足於國內市場,離我天朝人民遠了點,可是它們在鼎盛時期的設計和做工絕對值得我們欣賞、學習,這也是它們工匠精神的一個體現。
在閱機無數的你眼中,日本手機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記憶呢?歡迎留言討論。
C. 日本上網卡哪種好去日本wifi怎麼辦
依舊是我們上網的問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關於上網的問題,大家去了日本以後就和在國內不一樣了。所以大大家要操心的問題有上網還有流量等問題,現在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方面的問題。
去日本如果不開通手機漫遊,一般會選擇購買日本手機卡、租賃隨身wifi兩種方式。
日本手機卡
在日本通信市場存在著三大移動運營商,它們分別是NTT
DoCoMo、Softbank和au。Docomo是日本最大的通信移動運營商,其次是Softbank「軟銀」。
和在國內買張SIM卡插上就能用不一樣念宏銷,如果你手機的頻段制式不符合日絕棚本運營商支持的頻段和制式,一定不能使用當地3/4G網路。
下圖為3家運營商支持的頻段和制式,自己手機的頻段和制式可以在手機相關網站上查詢。要是看不懂的話,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問問店家喲~
現在用的最多的日本手機卡就是達摩卡,有8-30天的套餐,價格在60元-120元不等。下圖套餐為參考,詳情請咨詢店家。
(1)iPhone
插卡後,進入設置→蜂窩移動網路→蜂窩移動數據網路→蜂窩APN
APN:mvno.net
用戶名:inb
密碼:mvno
設置後重啟手機即可
iPhone6s插卡後即可使用。
(2)安卓
插卡後,手動設置APN,手機設定_無線和網路(更多設置或更多網路)-移動網路_接入點名稱(APN設置)-新建APN。
名稱設置:docomo
APN:mvno.net
用戶名:inb
密碼:mvno
保存設置並選中該APN使用即可
若仍無法使用,可嘗試將移動網路中的首選網路模式改為:僅WCDM或僅3G
,然後重啟手機。注意:雙卡或多卡手機,抵達日本後只能插docomo日本卡,不允許同時多卡多待,且docomo卡必須放在支持wcdma的卡槽當中。
注意:適用國家以外不能插卡測試!非適用國使用會產生大量扣費,請切勿使用!
日本隨身wifi
除了買手機卡,在日本上網你還以選擇租隨身wifi。在日本旅遊時把它帶在身邊,打開電源後,你的身邊就會擁有一個隨時隨地都可用的WIFI網路,然後你的手機、電腦、平板都可以暢快地上網。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耗電。
我們在馬雲家租的「XXXX」,使用體驗灰常不錯,信號一直很強,幾乎沒有碰到信號不好的時候,即便是在蘆之湖、河口湖這些農村地方。耗電也不算厲害,反正隨身帶著移動電源,沒電就給它充就是了。同時可以連5台設備,我們這次兩台手機一台iPad都能順利連接,網速用來刷微信綽綽有餘,至於看視頻什麼的我們也沒試過(根本沒這個空)。最重要的是價格挺合理,我們租的時候是15元一天,因為擔心櫻花季我提前預定和支付了,結果到了快出發的時候人家搞促銷才10元一天。押金500元,出發的時候網上支付,回來後退到支付寶。可以直接在機場取和退,市區也有實體店可以取退,具體請向店家咨詢。
手機漫遊
土豪請看這里。
隨著3G技術的普及,中國的3G(W-CDMA)手機已經可以在日本使用,如果你持有的手機對應3G(W-CDMA
2.1Hz/800MHz)服務終端,就可以在日本使用了。但需要在國內開通漫遊。
(1)中國移動漫遊
號碼構成規則如下
打電話
發簡訊
(2)中國聯通漫遊
國際簡訊使用方式:通過手機菜單編輯您所需發送的內容,發送至「00+國家或地區代碼+對方手機號碼」。接收來自國外的簡訊不收費。
出國旅遊千萬不要是國際漫遊費上網,簡直就是在燒錢啊,基本上你只要仔游刷刷朋友圈、搜搜路線什麼的幾百張紅票子就這樣沒了。如果上網的時候一不小心沒有節制,那等你回來你的欠費單絕對是厚厚一疊。
去日本前的准備
1、簽證:全國范圍內,上海、北京領區比較便宜,我是從成都出發,屬於重慶領區,比較貴,TB上花了600多一個人,算是便宜了,因為很多旅行社辦理簽證會比我們個人去辦要輕松許多,所以這個建議大家在淘寶上搜索一下,一般選擇較大的旅行社比較靠譜,資料准備上會輕松很多,還可以幫忙做歸國報告書消簽。為了不打廣告,就不明確寫出來是哪家旅行社了,有需要的西南領區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會把我自己在TB上選用的那家旅行社告訴大家。(媽蛋的,那家旅行社不給我廣告費真是。。。。)
2、日元:由於日幣最近狂漲,真心是晚一天換就虧一天啊,但也沒辦法,誰讓咱天朝人民幣貶值不可避免呢?日元最好在國內換好,我是通過中國銀行的網上銀行進行的購匯之後取現的,優點是不用去銀行排隊,也不用去跟外匯販子討價還價。至於是在國內取現,還是去日本再取現,各位可以自行取捨。至於數量,真的是多多益善啊。(我和我老婆兩個人10天花光了60萬日幣現金,還有刷卡若干(⊙o⊙),血淚啊。。。。)
3、充電器:日本電壓很低,是100V,比歐美的110V還低點,手機、PAD、刮鬍刀什麼的小電器都是100-240自動適應的所以毫無壓力,但例如筆記本電腦等大件的電器充電可能會比較慢一點,但插頭非常方便,就是國內常見的
__型的插頭,所以不需要買轉換插頭。
特別注意:很多日本酒店插頭偏少,建議各位帶個一拖N的插座,或者那種一個插頭可以插多個充電線的充電插座,會方便很多。
4、網路:這個必須重視,我的建議是只要出行是兩個人以上,一定要租兩個以上的移動WIFI,你可以說我是強迫症,但是我這次的親身經歷告訴我,這個決定是如此的英明和必要。(具體經過會在後面詳細說明)
特別注意:
移動WiFi在TB上就可以搜索到,有兩家是比較大的,這兩家也是攜程的供應商,(攜程的WiFi服務就是直接在這兩家的價格上每天加幾塊錢由這兩家發貨,所以攜程就直接呵呵了)我這次是兩家一家租了一個,經過10天實地測試,從設備網路速度、續航時間、操作便利、機器界面和反應速度來看,我推薦圖片上右邊那種扁平一點,大一點的機器。左邊那種開機速度爆慢,需要長按10幾秒鍾,並且沒有任何更多的操作內容,信號和電量續航都比右邊那種稍微差一點。(為了不打廣告,專門找了拍糊的照片發上來,我容易么我:))
5、語言:日本之所以離我們這么近卻又那麼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不是一個英語通行的國家,而我們大多數人只學過英語而沒有學過日語,因此會心存忌憚。但經過我這10天來的親身體會,現總結如下: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其實並不低,相反比我們國內要高很多,大街上隨便一個人,不管是老年中年還是青年,基本上都懂英語;而我們覺得交流有點困難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日本人的英語口語會帶有很重的日式口音,基本上我們發音的"t",日本人念出來都是"to","k"會被念成"ku"等等,只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備和聽力准備,大家應該還是能順利聽懂的;
二是有不少日本人喜歡說英語的時候夾雜一些自言自語的日語語氣詞或者乾脆半英語半日語的表達,這點會讓人聽起來非常吃力,基本上都得多聽幾遍才能明白。
但是,雖然交流可能比跟英語國家的人民交流更困難,但是日本人民真的是非常友善非常有禮貌並且非常熱心幫助別人的,問個路怎麼都會帶你走過去或者一定要在地圖上給你畫出來才放心。而且我們上錯了火車,旁邊的歐巴桑也會主動過來告訴我們,並指點我們上正確的車次等等,不一而足,日本人民的親切友好真心是亞洲一流的,所以各位自由行的朋友大可放心。只要你具備基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加上從日本動作片或者動畫片或者日劇里學的一些短句和日語單詞,而且實在不行的話給日本人寫漢字,他們也能看懂很多,所以大家基本上都能混的非常舒服的。
6、旅遊攻略推薦:個人認為來自台灣的日本自由行第一人小氣少年大神的作品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大家做准備的時候可以上他的博客多多學習,有很多的資訊,網址:
http://nicklee.tw/。
提示:大家不要以為看得游記攻略越多越好,個人認為看得越多隻會越頭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走法,每個人也會有不同的喜好,因此大家在做准備的時候不能只看游記攻略,而要自己先有個初步的整體規劃,明確自己的想法和這次自由行的主題和基調,再來有取捨的從網上多如牛毛的游記攻略之中選擇吸收自己合用的內容。
7、訂酒店:個人十分推薦booking,這個網站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提前訂N多的酒店,然後根據自己的行程來取捨確定之後在有效期內把不需要的酒店免費取消。
8、行李收拾的貼士:一個原則,箱子有多大帶多大,衣服鞋子能少帶就少帶,不要帶電吹風(每個酒店都有),或者帶些舊衣服到了日本一路買一路換新的。
9、機票:我們買的是著名的惡心廉價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大家要注意的是春秋航空對於行李托運的規定特別賊,國內出發的時候不會很嚴格,但從關西空港回來的時候就規定嚴格的有點變態了——所有的箱子、背包都必須一起稱重算進行李重量裡面。一旦超重,其收費標准高的驚人,按每公斤收費的,所以買春秋航空的朋友務必提前在春秋網站上買多一點行李托運的額度,我這次兩個人買了商務座免費25公斤,外加多買的15公斤行李額度(春秋網上賣275元軟妹幣)才能順利托運,好險。。。。。。
春秋航空的行李超重收費表格:到上海市1800日元/KG,到成都高達3600日元/KG!
日本自由行的交通
我目前只去了關西地區,所以就直說關西范圍內的交通的感受。就一個字——復雜!去自助游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火車、地鐵、電車、公交。但全世界估計就只有日本人會把自己的軌道交通搞得如此復雜。相信所有看過關西地區軌道交通圖的朋友都已經快崩潰了吧?
但是,請大家換個思維想想,交通如此復雜,背後的意思是什麼呢?——不就是TMD方便嘛!越復雜,證明越四通八達,不同的公司和軌道交通線路越多,證明選擇也就越豐富!
所以,各位做攻略和准備的親們,不要怕頭疼,聽聽我經過幾個月研究學習之後總結的經驗之談吧:
首先重要提示:到關西地區自助游必買的票卡推薦:
1、HARUKA&ICOCA套票,這個套票是對於要從關西空港到京都的朋友或者要從關西空港進出的朋友是最最劃算的套票了,不僅包含了haruka特快的自由席車票(有單程3030日元和來回4060日元兩種,性價比很高),還有一張ICOCA儲值卡(內含1500日幣的消費金額和500日幣押金,有效期10年),ICOCOA幾乎可以在關西地區所有的地鐵、電車軌道交通和巴士上使用,還可以在便利店買東西用,當真非常方便。(京都巴士、神戶cityloop巴士,JR巴士,觀光小火車等目前不能用)而這個車票最大的賣點就是可以在京都、大阪、神戶幾個城市任一乘坐JR的關空快速或者haruka特急車(只能坐自由席)到達關西空港,所以對於從關西空港進出的朋友是最最最劃算的,必須推薦。
上圖就是haruka票的使用范圍,實在很方便有沒有。
購買方法
:首先提前2——27天在https://www.westjr.co.jp/global/tc/travel-information/pass/icoca-haruka/agree.html
網頁上進行預約填表,選擇要預約的icoca卡的數量和花樣(有風神雷神和Kitty貓兩種,個人非常反感Kitty就選了風神雷神),之後把JR西日本發給你的確認郵件列印出來帶著,再把你回程的機票列印出來帶上,再憑護照原件就可以到關西機場的JR綠色購票窗口購買了(人會比較多,估計會排隊半小時以上,大家要計劃好時間)。
貼士:到了JR的售票口後,可以上樓到2樓去買,這里有3位台灣MM提供中英日三語服務,非常便捷,還會根據你的行程給你簡要規劃比較哪種票卡劃算。而1樓只有日語和英語服務,大家自己選擇吧。另外,請不要用"你也是中國人啊?"這種話去跟MM套近乎,人家會很傲嬌很台味的告訴你"偶是台灣人了啦。。。。。。"重要的提示來了!——由於HARUKA特快車次有限基本上半小時一班左右,有時候我們可能為了趕時間而會坐上JR關空快速(關西機場/和歌山方向)這個車子,速度也很快,也是到關西空港的,但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一定上1-4號車廂!!
請一定上1-4號車廂!!請一定上1-4號車廂!!
因為這個車子太TM奇葩了!這個車子一共8節車廂,只有前面的1-4號車廂會去關西空港,而5-8號車廂到了日根野就會自動斷開,開往和歌山!~~而且到站之後只有3分鍾時間給你沖到前4節車廂去,一旦慢了你就等著欲哭無淚吧。。。。。。
這一點連日本人都有弄錯的,何況是我們?——是的,哥當時也弄錯了,稀里糊塗上了7號車廂,幸好半猜半看提示的從車子里的顯示屏上看懂了這個玄機,立馬在第一個站只有1分鍾停靠的時間里從7號車廂沖到了4號車廂,同樣弄錯的還有3個日本人,4個台灣人,大家氣喘吁吁的上了4號車廂之後都是相視一臉的苦笑啊。(5號車廂到4號車廂之間是控制室,乘客無法從車廂里穿行,只能等靠站的時候飛速沖下車,再沖上4號車廂)。
2、關西周遊卡(kansaithru
pass,簡稱KTP),分2日券(4000日元)和3日券(5200日元),這個卡是磁卡,用法跟地鐵票一樣塞進閘機的票口就可以了(坐巴士的時候也是一樣塞進票口等從出口吐出來再拿走就可以)。這個卡可以用於乘坐往來大阪、京都、神戶、奈良等關西地區的城市的JR以外的軌道交通(就是除了JR以外那N多家很復雜難記的私營鐵道的特急以外的車次,如果是特急列車的話,需要在自動售票機上多買張特急券哈)以及各主要城市的地鐵和巴士,而且適用范圍非常大,特別適合我們自由行的朋友在這幾個城市之間來回穿梭。包括一張磁卡、一本手冊、一堆優惠券(後來我自己的經驗是基本沒有卵用)、一張地鐵和軌道交通適用的圖。購買方法
:到關西機場後出海關到達一樓大廳往中間走(下飛機的時候注意看你是南樓還是北樓,南樓的話出海關就往右走,北樓出海關往左走),自動扶梯下面的關西地區旅遊部門設立的資訊櫃台(有個大大的"i"字的燈箱)就可以憑護照購買到,這里會有一位中英日三語精通的中年婦女幫大家在購買表格上勾選,並且會根據你的護照給你發放相應語言版本的KTP,有英語版、日語版、中文版和韓文版,真是非常貼心的服務,這里還可以拿到關西旅遊的各種資訊和宣傳單和地圖,所以大家到達機場後出來一定要來這里走一趟,這里可能會排隊半小時以上,所以大家最好計劃好時間。有了這兩種票卡,個人認為已經足夠各位初次到關西自由行的朋友了。至於大阪周遊卡,也有很多朋友推薦,但是我個人認為,大阪周遊卡主要用於大阪市區內,而且大阪的景點跟京都和奈良比完全就是沒有必要特意去的水平,所以可以不用買了。
3、京都巴士一日券,因為在京都到各大景點都需要坐巴士,因此巴士一日券就成了必備的票卡了,每張售價500日元,京都的巴士一趟票價都是230日元,所以只要坐3次就已經賺回來了,這個一日券作為KTP之外的補充非常有必要,推薦大家都買來用用。第一次用的時候跟地鐵卡一樣都是塞進公交車司機旁邊那個極為復雜的售票機票口裡,等機器列印一個日期然後從出口吐出來,之後當天坐巴士下車時就把一日券有日期的那面給司機看看就OK。
購買方法:不管是關西空港的咨詢櫃台,還是京都站的旅遊資訊案內所,還是京都站前的巴士站自動售貨機都可以買到。
其他:至於有部分大神推薦的金券行賣的各種票券卡之類,這真的不適合我們這些初次到日本自由行的朋友,因為金券行賣的票卡雖然比正價便宜個幾十到一兩百日元,但是會有比較多的使用限制,對於已經被復雜交通搞得頭疼了的朋友,還是不要糾結這幾塊十幾塊人民幣的優惠了。
4、關西機場會員卡:這款會員卡估計是很多朋友都不曾想到的,因為畢竟像我們一樣原本打算在關西機場過夜的人並不會太多,這款會員卡主要作用一是可以使用機場的休息室和吃東西可以打折,二是可以在機場免稅店購物打95折(後來發現日本人民太熱愛中國遊客買買買了,直接見中國人護照打95折)。申請和領取都是免費的,但需要提前在關西機場的官網上填表預約,然後把關西機場發給你的EMAIL列印出來,再帶上護照到機場2樓中央的會員咨詢櫃台就可以填表辦理了。
會員卡申請網址:http://www.kansai-airport.or.jp/kc/
其次,重要提示:到日本旅遊必下的手機APP1、Google
maps,這是到天朝之外的地區必用的並且超級好用的APP了,偉大的Google,偉大的真實的沒有惡心的GFW的互聯網,偉大的自由!Holymotherof
GOD!
大家在國內沒有辦法使用或者登陸,都沒有關系,等肉身出了國境找個有WiFi的地方或者到了日本之後立馬打開WiFi現下現用都是來得及的。Google
maps功能強大,不僅可以搜索地點,還能貼心的把到某個地方去的交通和換乘給清清楚楚的提示出來,真心是有良心的世界互聯網第一服務商!網路什麼的都滾去死吧!
下載方式:出國之後用手機登陸Google應用市場(蘋果手機就是APP
store了)即可下載,國內也偶爾可以下載,但是打不開或者登陸不了都是正常的,因為有那個狗日的GFW。
2、YAHOO!乘換案內,Yahoo在中國已經跟倒閉差不多了,做的可謂一塌糊塗,但是在日本,卻真心是風生水起啊,尤其是這款專門用來查詢乘車換乘的APP,必須100分的膜拜,日本的軌道交通太TM復雜,連很多日本人都會弄錯,所以這款APP很多日本人都在用,日本電視台里也天天都打廣告。大家去日本所有的交通方式都可以在這個APP裡面查詢到,特別是去某個地方需要的各種換乘,各條路線,全都一網打盡。下載方式:出國之後用手機登陸Google應用市場(蘋果手機就是APP
store了)即可下載,國內也可以通過搜索不明來源的APP下載,但是只能打開而不能搜索,也是因為有那個狗日的GFW。
國內也可以上Yahoo的網站去提前搜索。
hyperdia和乘換這兩個APP也是用來查詢車次的,但功能和界面上相比Yahoo的乘換案內稍微差一點(hyperdia只能支持英文站點,日本的那些站點用英文還不如用日文,至少基本都是中文,好記的多),所以就不再重復推薦了,大家也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優游日本這個APP是看到論壇里有兄弟推薦的,主要功能類似大眾點評和攜程,反正也是吃喝玩樂包括住宿都可以訂,但經過我這次旅遊的實地使用來看,其實大家只要提前在網上找到一些靠譜的老店一路Googlemap導航過去就OK,這個APP還真沒什麼用。當然,大家自己根據需要也可以下一個放那。
Japan-WiFi這個APP是優游日本推薦的,在國內完全無法打開,在日本打開也非常慢,主要就是根據你身處的位置推薦周邊的免費WiFi熱點,這個也基本沒有卵用,周邊的免費WiFi基本都是日本當地運營商提供給手機用戶的需要認證的那種,所以很多都連不上,而我們大家都會租WiFi或者買流量卡上網,因此,這個APP權當最後一個應急吧。
辦手機卡好還是租WiFi好
人覺得wifi好,wifi可以無流量限制使用,如果跟朋友一起去旅遊的話,租一個wifi大家一起用就可以了,還可以憑wifi信號強弱來判斷朋友在哪裡,再也不怕迷路了(親身體驗),要是怕信號不好啥的話,就2個人租一個wifi這樣也可以的。手機卡的話,得考慮到手機制式問題,之前我也查了好多日本游手機卡的東西,一個是不一定支持所有的手機,另一個是很多是需要開通手續的,挺麻煩的。而且有的手機卡是會有流量限制的,像是1G的流量上限啊3G的流量上限啥的,然後一天之內用4G流量超過多少的話,會受到速度限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