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網路 » 阿里雲電腦網路怎麼樣
擴展閱讀
兩個手機網路信號不一樣 2025-10-01 12:19:55
提升手機網路安全能力 2025-10-01 12:19:46

阿里雲電腦網路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6-26 16:22:40

A. 阿里推雲電腦,華為出雲手機,5G下「沒有晶元」的雲終端會成浪潮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誕生近40年的PC(個人電腦),將要在雲計算和嘩盯穗5G時代迎來重要進化?

9月17日,在2020雲棲大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癲)展示了阿里雲發布的第一台「雲電腦」,名為「無影」。這是一台長在雲上的「超級電腦」,幾乎可以無限擴容,但在本地沒有主機,沒有CPU(晶元)和硬碟,因為這些硬體設備都被集中在了雲端的數據中心裡。

對於用戶來說,只需通過一張名片大小的C-Key連接到電視機、屏幕等任何顯示器上,便可隨時隨地以指紋ID,接入雲電腦服務,輕松訪問各種文件和使用各種應用。

實際上,谷歌、微軟也有類似的產品和業務布局,而國內的華為也剛剛發布了「雲手機」和「雲電腦」。雖然各家的的「雲電腦」並不完全相同,但將終端「雲化」確實是能夠感到的行業趨勢,這也攪得傳統PC行業暗潮湧動。「雲電腦」會成為浪潮嗎?它會顛覆掉傳統PC嗎?尤其是在5G時代到來的背景之下,它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力?

阿里雲亂卜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接受包括《中國經濟周刊》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基於「雲」一定會有新型的「端」。「算力從線下遷移到雲端是大勢所趨,這一點不僅在數據中心上發生,在端上也會發生。」他說。

有了「雲電腦」,可以拋棄傳統PC嗎?

相對傳統PC,「雲電腦」的優勢和劣勢都是非常明顯的。

優勢方面,一是從性能上講,「雲電腦」的計算、存儲都在雲端,支持無限擴容,可以輕松應對高性能計算需求,再也不用擔心在渲染動畫、設計圖紙、編程、重度 游戲 等場景下,普通PC常常出現的「不給力」和「不勝任」,也無需一定要購買昂貴的工作站電腦。

二是在價格上,「雲電腦」在同等性能下價格只有傳統PC的一半,更不用像傳統PC那樣,一次性投入大,購買後只能固定配置,它的配置性能可以按需付費。

三是本地的運維成本大幅降低,網路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因為都已經在雲端集成了。

當然,劣勢也是明顯的,如果網路不好,那「雲電腦」就無用武之地了。

這就意味著,「雲電腦」將會率先普及在特定場景和特定用戶中,要想全面取代傳統PC,恐怕還是長期命題。當然,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高速網路的普及,「雲電腦」的前景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張建鋒也透露,阿里雲的「雲電腦」無影,會首先對企業級用戶和政府市場發售,因為這些場景一致性比較好,網路比較有保障。但未來也會逐步向家庭和個人用戶提供服務。

「智能手機普及後,在家庭里,傳統PC電腦的利用率正在變得越來越低。雖然我們目前的目標市場在工作場景,但是我認為,未來家庭里的需求會更大,因為家庭場景里屏的問題已經解決得非常好了,只需要解決怎樣與雲連接起來的問題。而隨著5G網路和更高帶寬網路的出現,我們對此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說。

在張建鋒看來,隨著雲計算服務趨向成熟和高速網路的普及,已經為雲電腦從想像成為現實奠定了技術基礎。 「雲電腦是一個重要趨勢,雲電腦將成為企業、組織首選的辦公計算機。而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雲上擁有一台超級電腦,想用就用,不用就暫時歸還到雲里。如果雲電腦被廣泛使用,可以減少50%以上的算力浪費。」他表示。

「雲」是新體系,「端」會更多樣

PC、智能手機也好,「雲電腦」「雲手機」也罷,歸根結底,都是「端」的不同形態。從傳統PC到「雲電腦」,最大、最本質變化在於一個新生態的構建。

「從原來的信息時代到現在雲計算時代,計算體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舊的計算體系就是簡單擴充,PC機能力不夠就做小型機,小型機能力不夠就做中型機;中型機能力不夠就做大型機……而雲計算是一整套新的則辯體系,它誕生最成功的一點就是它用分布式技術解決了大機問題。而且現在事實已經證明,這個體系更有生命力,更有性價比,也更有演進的路徑。」張建鋒表示。

張建鋒認為,隨著雲計算的興起和帶寬成本的下降,本地存儲的成本遠超過雲端存儲。沒有必要每個人都花很高的代價買一個終端設備,使用率低,還需要迭代更新。「比如,現在智能手機的空間不斷增加,原來的64G內存的手機已經是 歷史 ,現在要256G起步了,但這既沒有經濟性,也沒有便利性。」他說。

「雲計算本質上是一個新的體系,不僅是硬體,更是整個生態。阿里現在所要做的創新都是基於雲在做新型的『端』,未來用來觸達雲空間的『端』會是非常多樣化的。像釘釘,其實也是基於雲做一個新型的『端』。雲是我們解決核心問題的基礎,端和軟體都是手段。」張建鋒表示。

雲終端,技術不是問題,生態才是

生態的競爭往往是最激烈最殘酷的。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一種叫「Chromebook」的雲端筆記本電腦,但當時的網路環境和產業生態都無法支撐這款產品真正成功,畢竟這種「離開網路就變板磚」的「上網本」,讓用戶感覺很雞肋。傳統PC霸主微軟也推出過「遠程桌面」產品,邏輯也是類似的,但也並未激起多大的市場水花。正如張建鋒所說,技術不是問題,生態才是。

但阿里和華為在場景上顯然「精明」了很多。和阿里的「雲電腦」類似,華為推出的「雲手機」,也不是面向個人消費者,而是主要面向企業客戶,滿足其在智能託管、雲手游、眾播互娛、移動辦公等特定場景下的需求。可見,這類「雲XX」產品的競爭核心在於雲,在於生態,而不是端。

張建鋒也舉例說,實際上,現在市面上其實有超過1000種手機操作系統,但並不是技術做得好,就一定有人用。因為操作系統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個生態問題。「開發者最多支撐兩個操作系統,開發成本決定了不可能有第三個、第四個操作系統成為主流。」他說。

張建鋒認為,今天不僅是「端」會慢慢變成基於雲,軟體以及軟體的信息也都會基於雲。「比如你用美圖秀秀這樣的圖片處理或者文字處理軟體,會先問你的雲空間在什麼哪裡?然後會從雲上調取照片和文檔。」他說。

「這件事一定會發生,以後每個人在雲上都會有一個賬號,所有的信息都在雲端。阿里雲也做了一個應用,很快會推向市場。」張建鋒透露。

而這個阿里雲醞釀推出的新應用,其實外界已經在熱議,那就是「阿里雲要做網盤了」。張建鋒也對此進行了回應:「我們的夢想和願景都不是網盤,阿里雲做的也不是網盤,而是個人雲。個人雲會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它不是一個簡單地幫你保存信息的網盤,而是還能提供很多智能化的能力。」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