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系統標準的並發連接數(接入)是10,但一般都被破解過。
通過網路連接數斷定是幾台電腦在上網是不現實的。
ps:沒穿過路由的話,可以通過IP地址是判斷,通過路由的網路對外網來說是不透明的,理論上不能實現。可以藉助其他軟體,安裝在內網機器實現這一功能。
② 一個寬頻能連接多少台電腦呢高手請教!
一:一條寬頻是可以連接N台電腦上網的。
二:在一條寬頻,的帶寬不大,例如:1M ADSL/2M ADSL,像這樣的網路流量不夠的情況下,上網的電腦是有個極限的,就是說,只能帶起一定上網電腦的數量。ADSL最大網路寬頻流量只能達到8M。
三:如果是光釺,就可以解決這些受限制的問題,例如:10M 光釺/100M/1000M光釺,,等更高的網路帶寬,就可以解決,網路帶寬不夠,引起的不能連接多台電腦上網的限制。
四:路由器,交換,網線,水晶頭,網段,IP地址,網線的上線和下線,網線的距離,這些都要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夠,讓整個網路運行暢通。
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
③ 計算機子網數目是如何計算的
1、確定要劃分的子網數
2、求出子網數目對應二進制數的位數N及主機數目對應二進制數的位數M。
3、對該IP地址的原子網掩碼,將其主機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取1或後M位置取0 即得出該IP地址劃分子網後的子網掩碼。
例如,對B類網路135.41.0.0/16需要劃分為20個能容納200台主機的網路(即:子網)。因為16<20<32,即:2的4次方<20<2的5次方,所以,子網位只須佔用5位主機位就可劃分成32個子網,可以滿足劃分成20個子網的要求。
(3)電腦網路數量擴展閱讀
計算機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
一、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硬體方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三、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
特點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四、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
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